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二政治学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训练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724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二政治学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训练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高二政治学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训练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高二政治学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训练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高二政治学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训练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高二政治学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训练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2高二政治学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训练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班级: 使用人: 使用时间: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训练案主备人: 李振博 审核人: 一、基础检测(103=30分)1、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明( )A.自然景观不可改变,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B.城市布局要深刻的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C.自然界也可以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D.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都应遵守而不可改变的规律2、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那种

2、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这是因为( )A.物质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B.只有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才是客观的C.人在客观物质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的意志无关3、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该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与我们日常所说的“水”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D.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低等动物慢慢发展到哺乳动物进而又由类

3、人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回答:4-5题4、上述材料中的事实充分说明( )物种不变的观点是错误的 上帝创造众多生物的说法具有荒谬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是客观发展的必然结果A. B. C. D. 5、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物质具有可知性 C.人的主观意识改变不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无限循环运动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7、宋代诗人

4、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2010年5月以来,一波接着一波的罕见暴雨侵袭南中国,江西、福建、湖南等10省区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累计胡搜在人口超过2000万人,回答:8-9题8、材料告诉我们( )A.人与自然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B.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的 D.人鳄梨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9、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人类所能预测的和控制的,但通过人的努力,将灾害

5、消弭在最小状态确是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鼓足勇气、坚定信心,在抗洪救灾的过程中,一定要未雨绸缪,有所作为。这表明( )A.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 B.人们一旦认识了规律,就能改造规律,为人类造福C.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10、我国许多山区在多雨季节常常发生泥石流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泥石流的爆发与人们破坏森林植被,大量山体裸露,滞水能力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告诉我们( )A.必须认清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 B.人类活动影响规律的存在C.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D.人可以能动的认识和改造规律二、能力提升11、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

6、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万物并育而不想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A. B. C. D. 12、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水中的鱼 党的基本路线 生产机器 科学发展观 法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 B. C. D. 13、物质的唯一特点是 (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社会历史性 D.实践1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百万重种。这一情况说明 (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

7、.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15、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暂时的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1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社会物质生

8、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的意识不能影响和决定社会的发展A. B. C. D. 17、道教的玉皇大帝,佛教的菩萨、佛,基督教的上帝、耶稣,他们既具有人的外貌,又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并且按照人的行为方式活动。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汉族人,上帝的外貌像西方人。可见 ( ) A.上帝创造了世界 B.是人创造了神 C.人的吉凶祸福是由上帝来驻在的 D.宇宙中存在着天地与诸神18、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动物等慢慢地发展到哺乳动物,进而又由人类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上述材料中的事实充分说明 ( )物种

9、不变的观点是错误的 上帝创造众多生物的说法具有荒谬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A. B. C. D. 19、目前人们根据业已存在的物种以及这些物种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的规律,已经造出一些新物种,如克隆羊、基因猪、基因鱼等。这说明 ( )A.只要现实中有这种物种,就可以造出与这一物种完全没有联系的新物种 B.人们可以改造、创造物质C.只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D.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是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就不可能改造自然物20、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

10、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21、有人认为,社会生活在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动机决定的。这一观点( )A.正确说明了人的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否认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C.认识到了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中的作用D. 肯定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二框22、寓意“刻舟求剑”的哲学寓意有 ( )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指空间位置的移动 运动与静止是辩证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是荒谬的A. B. C. D. 23、正确表述运

11、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 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条件的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24、英国哲学家比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错误在于( )A.脱离运动谈物质 B.脱离物质谈运动C.否认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D.否认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2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下列说法与这首诗的哲理寓意一致的是 ( )A.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运动是绝

12、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6、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存。”这句话说明 ( )A.只有地上、水中的东西是运动的,其他东西不一定是运动的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D.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心中运动27、唐朝和尚慧能评论“风吹幡动”时认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和尚错在 ( ) A.离开物质谈运动 B.离开运动谈物质C.不懂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懂得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28、我国古成语中有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13、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无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29、对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物质有时处于运动状态,有时处于静止状态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动者即静也,静者也即动也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0、苏轼辞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由规律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地规律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人民日报指出:面向世界,我们要掌握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就不能不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认真研究和努力掌握世界经济的运行

14、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做到趋利避害。据此回答10-11题31、我们之所以要认真研究和努力掌握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人们可以创造规律 不把握规律,人们的行动就是盲目的只有掌握规律,才能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不管人们是否承认规律,它都是客观存在并发挥作用的A. B. C. D. 32、要处理好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研究规律,这是因为( )A.规律具有客观性 B.合理的规律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C.规则也就是规律,二者没有区别 D.规则是主观的,人们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33、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

15、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34、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上述两种观点( )A.都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都夸大了物质的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C.前者正确,他说明物质是运动的。后者错误,他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D.前者错误,它夸大了物质的运动。后者正确,它正确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5、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

16、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思考:(1)发展“循环经济”为何要尊重客观规律?(2)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按规律办事?3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的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兵豪斯遗忘曲线。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说说如何安排自己的学

17、习,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答案1-5 BAACA 6-10 ABCAC 11-15 DAADA 16-20 CBCDD 21-25 DBABD 26-30 BACDA 31-34 CBDC35、(1)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规律。(2)规律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6、(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规律进行学习。在学习新的知识后,及时进行复习巩固。并经常复习已学知识,克服遗忘。(2)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加强记忆。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