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教案: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岳麓版选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511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教案: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岳麓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教案: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岳麓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教案: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岳麓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教案: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岳麓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教案: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岳麓版选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重点难点】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文帝改革的作用。创设情景 三国两晋南朝史(220年东汉灭亡589隋统一全国)1、时间线索: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隋朝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内容线索基本特征: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政治上: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化上:思想方面: 科技进步: 文艺发展:组织探究 知识梳理一、改革的背景1、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奠定基础)2、社会发展水平落后3、各族人民一起生

2、活,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4、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吏治混乱、民族歧视、鲜卑贵族的巧取豪夺导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导致了中央政权与地方宗主的矛盾。5、改革目的: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改革是自上而下地进行的,其根本目的是巩固鲜卑族的统治。6、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二、改革的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一)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1、均田制(包含租调制)(1)主观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宗主争夺农户);限制土地兼并。(2)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3)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

3、徭役和兵役。(结合小字理解)(4)影响:A、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B、使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提高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大片的荒地被开垦,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客观上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它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D、均田制极大地推动了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各族向封建农民转化,促进了民族融合。E、北魏均田是制首创的,后来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影响深远。(5)崩溃:到唐朝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上安史之乱的破坏

4、、人口的增长而逐渐瓦解。2、三长制(1)原因: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均田制的推行。(2)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3)影响: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改变了隐瞒户籍的状况;配合了均田制的实行,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3、整顿吏治(1)原因: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2)内容:俸禄制、任期考核制(3)影响:吏治得到改善;减轻农民赋役负担,使农民安心从事生产,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二)中后期特点: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实行汉制、移风易俗1

5、、迁都洛阳(1)原因:从平城方面看从洛阳方面看政治洛阳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经济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军事易受强敌“柔然”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目的为了: 加强: (2)概况:493年、路线图。(3)影响:A、使得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B、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C、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2、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根本原因: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2)措施: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提倡与汉

6、族通婚、改说汉语、改行汉制(3)影响: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和个体的封建化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三、改革成功的原因:(1)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2)与孝文帝卓越的胆略和远见分不开,他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进行改革。(3)全面改革,措施切实可行。四、改革的影响:(1)对北魏社会:经济上: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北方出现繁荣景象。政治上:加速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2)对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五、特点性质: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改革。尝试练习1、(9分)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

7、料一:图一 北魏骑马武士 图二 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请回答:(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哪一时期因为什么原因而逐渐瓦解?(4分)(3)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3分)巩固反思 2(9分)

8、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1)梭伦当选雅典执政官,被历史赋予了化解社会矛盾的时代使命。他所面对的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为什么说梭伦改革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2分) (2)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较为彻底的变法,其核心意义在于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犁。试结合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加以说明。(3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成功改革,这次改革对中围历史发展有何重大意义?(4分)作业回馈课后习题点拔课中思考题1、北魏颁行俸禄制能否达到防止贪污的目的?北魏实行俸禄制在一定限制了贪污的出现和发展,但是它不可能完全的,从根本上防止贪污的出现。因为贪污

9、的出现及程度与政治清明有很大的关系。课后习题解答阅读与思考提示:与汉服俑较为相似,因为孝文帝移风易俗的一项措施就是改鲜卑服为汉服。解析与探究提示:北魏孝文帝设计迁都洛阳,迁都洛阳后,促进了洛阳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北方的民族融合。自我测评答案:1、背景:(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2)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3)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4)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5)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2、主要内容有:(1)经济上实行均田制与三长制;(2)政治上整顿吏治、迁都洛阳、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3、影响:(1)有利于北方

10、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2)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3)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4)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促进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5)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参考答案:1、答:(1)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分) (2)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的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到唐朝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上安史之乱的破坏而逐渐瓦解。(4分) (3)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3分)(只要答出3条即可得满分3分。)2(1)主要矛盾:雅典贵族和平民的矛盾。(1分) 开辟道路:改革赋予了雅典平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1分) (2)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 生产关系)。(3分) (3)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向中原先进农耕文明的转变(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民族融合。(4分)(答出“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或“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可得1分,该问得分不超过4分。)-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