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校推荐》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3-9说木叶 第一课时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955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推荐》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3-9说木叶 第一课时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名校推荐》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3-9说木叶 第一课时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名校推荐》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3-9说木叶 第一课时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格一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说木叶三维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重点目标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难点目标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导入示标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诗: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请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在古诗词中多用于写离别的情景,表达离愁别绪。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

2、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原因一是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习俗;二是“柳”与“留”谐音。像“杨柳”这样的具有暗示性的概念,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人们。感染着人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来分析“木叶”的暗示意思的。目标三导学做思一:浏览全文,勾出关键句,理清思路,概括观点关键句:1)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2)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3)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4)它仿

3、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5)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6)“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7)“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思路:第1段:列举诗句,引出议论话题“木叶”成为古诗意象。第2段:提出古诗中用“树”“叶”“木叶”而不用“树叶”的文学现象 (现象)第3

4、段:提出要对“木”的来历进行思索。 (质疑)第4至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解疑) 其一:艺术特征之一:“木”用于秋风叶落季节,含有落叶因素。 举例、比较:“高树”满树叶子、饱满 “高木”叶子越来越少、空阔 分析原因:诗歌语言有暗示性。 具体阐释:“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一致,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木叶”“木”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被排斥到“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不一致,“木叶”暗示着落叶。 其二:艺术特征之二:“木”有微黄、干燥之感。 比较分析:“树”褐绿色,与叶接近 “木”微黄色,干燥 举例阐述:“木叶”有

5、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整个疏朗 清秋的气息。 “落叶”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黄叶”长满树上,有微黄颜色,没有干燥之感,缺少飘零之意。 “落木”比“木叶”更空阔,洗尽绵密之意。第7段:小结概念相去无几的词语,艺术形象几乎是一字千里。 (总结)综上所述,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至3段为第一部分,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4至6段为第二部分,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7段是小结。即:“木叶”现象分析“木”的暗示性结论:一字千里。达标检测反思总结1.知识建构2.能力提高3.课堂体验课后练习章节:必修5 课时: 2 备课人:肖婷丽 二次备课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