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596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初中的三年以来,在你所学的课内外历史知识中你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是谁?你从他(她)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对你的健康成长又有何启示呢?写出15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言之有理即可)(50分)评分细则

2、:准确写出历史人物10分,学到了什么20分,启示20分。书写机动5分。 诸葛亮。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

3、自己。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我喜欢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性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真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

4、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二、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 由明代开始, 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 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 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 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

5、只要他们能 “一登龙门” ,便自然能 “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观点,并谈谈自己对今天高考制度的看法或建议。(50分)观点:30分观点:隋唐科举制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用人制度。 观点: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方法。观点:隋唐科举制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用人制度。 .观点:制

6、度必须与时俱进。 看法或建议20分,书写机动5分。论述:隋唐科举制不问门第高低,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科举考试,考试合格,方可做官,以致唐朝初年出现了许多科举出身的名相房玄龄、孔颖达等,因此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2.观点: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方法。论述:隋唐统治者创立科举制的目的是录用更多有才学的读书人为中央所用,打破贵族世袭的局面,从而笼络了许多有才学的读书人。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考试范围仅限于四书五经,规定考生只能按指定观点作答,并且文体分为八个部分,不能有自己的观点,造成读书人为中试,成天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只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因此说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方法。 3.观点:制度必须与时俱进。 论述:科举制创立初,考试内容较多,而且形式多样,考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确实 使中央政府笼络了许多人才,造就了许多科举出身的贤相。但到了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 士,其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观点由朝廷指定,并且文体统一,考生不能自由作答,造成 科举制度日益僵化,到了清末,科举制度因为其不能适应对近代人才的需求而被废除,因此说明,制度必须与时俱进,才会具有活力,不断完善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