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此外我还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学生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引导学生想象时,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最后回读全文,总结全文。不但让学生从人文角度去归纳概括,更主要的是要联系文章总结场面描写的方法。这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课后反思时,我深刻地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必须要充分地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在理解课文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