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6年四川省凉山州高考生物二诊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人体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的生命历程,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细胞膜的通透性BRNA的种类和含量C酶的种类和活性D酶加快反应的原理2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机体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浆细胞快速增殖并分泌抗体,抑制病毒繁殖B侵入并破坏人体的T细胞,导致免疫力下降CT细胞合成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D形成效应T细胞,裂解被HIV侵入的靶细胞3研究发现某些致癌物质可能造成溶酶体膜的伤害,使其内部的酶游离出来,造成DNA分子的损伤,引起细胞癌变下列
2、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释放的酶损伤DNA,使原癌基因等发生突变B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溶酶体,以研究其成分和功能C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能合成水解酶执行其功能D溶酶体膜的选择透过性防止其中水解酶的异常释放4对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分析,错误的是()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碳酸钙以防止色素被破坏B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用盐酸形成酸性环境C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加入缓冲液以维持pH稳定D萃取胡萝卜素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以防止温度过高5植物人工染色体是用多个外源基因结合蛋白质,人为构建的微型染色体,不能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配对 将一条植物人工染色体导入植物拟南芥体细胞(2n=10)中,再培育成可育
3、新品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拟南芥的遗传物质中含有4种碱基和4种核糖核苷酸B新品种拟南芥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22条染色单体C新品种拟南芥连续自交,含人工染色体的植株的比例降低D人工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决定新品种拟南芥的进化方向6人体未成熟红细胞中的PK基因编码丙酮酸激酶(PK)如果PK基因突变会导致PK活性降低,红细胞中ATP生成减少使Na+累积而成球形,最终破裂导致溶血性贫血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B人体正常成熟红细胞排出Na+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RNA聚合酶读取到突变PK基因上的终止密码时停止转录D翻译时,遗传信息借助mRNA表达为蛋白质
4、的氨基酸序列7入侵水生动物福寿螺严重危害稻田生态系统,研究表明植物五爪金龙分泌的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具有毒杀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中的植物在稻田中的分层现象说明群落具有水平结构B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与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C防螺可降低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使水稻增产D栽培适量的五爪金龙植物,可降低水稻与稗草的竞争强度二、非选择题8瘦素是动物成熟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与肥胖密切相关其部分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为促进,“”抑制)(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2)成熟脂肪细胞中,瘦素最终经分类和包装后,通过方式分泌到体液中,经体液运
5、输作用于靶细胞后被(3)当体重增加,血浆中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减少摄食 正常情况下,瘦素和神经肽Y的含量总是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 调节机制(4)现有三组肥胖症小鼠,A组肥胖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抗瘦素受体的抗体曰B尧C两组肥胖原因不明,请分析以下实验:处理措施血浆中神经肽Y含量摄食量A组注射免疫抑制剂下降下降B组注射瘦素下降下降C组注射瘦素基本不变基本不变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实验前血浆中瘦素含量高于正常鼠的是 组,B组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9将醋酸菌突变体中与耐酸有关的ALDH基因导入优良醋酸菌中,选育出高发酵速率、耐酸的醋酸菌,用于果醋生产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对含有ALDH基因的DN
6、A与质粒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后,通过 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 为获得耐酸的醋酸菌,用 法接种于含高浓度醋酸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将筛选 纯化的菌种用 的方法长期保存(2)图1表示温度尧乙醇浓度对该醋酸菌产酸量的影响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变为,再将其转变为醋酸研究不同酒精浓度下的最高产酸量时,最好把温度控制为,如温度过高,醋酸菌代谢缓慢甚至死亡,原因是酒精发酵后通过出料口检测酒精浓度,将发酵液中酒精浓度调节到 左右 才接种醋酸菌,较高的酒精浓度会使产酸量下降,不适宜接种,原因是(3)为检测发酵过程中醋酸菌数量,将1mL发酵液稀释100倍后,分别取0.1mL稀释菌液均匀 涂布在4个平板上曰经适当培养后,4个平板上的菌
7、落数分别为24、139、140、141,据此可得出每毫升发酵液中的活菌数为个/mL10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被国际誉为第六激素,广泛用于农业生产某科研 小组用14C02饲喂孕穗期的水稻叶片,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用适宜浓度的BR喷施水稻叶片,定时测定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1;实验二:用不同浓度的BR喷施水稻叶片,测定收获期籽粒14C放射性强度,结果如图2(1)BR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实验一说明,适宜浓度的BR能提高水稻叶片的,从而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BR处理后的天是对水稻产量增加影响最大的10天(3)实验二中,用 14CO2研究籽粒中放射性强度的
8、方法叫,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的部位是,该物质接受释放的能量并被H还原(4)实验二说明,喷施BR能(填野促进冶或野抑制冶)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该实验结果能 否说明BR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填“能”或“否”);该实验结果能否确定BR作用的最佳浓度?如能,请指出最佳浓度;如不能,请补充实验方案11果蝇在25益条件下培养,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在37条 件下培养,全为残翅 现用四只果蝇进行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亲本(P)培养温度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一甲:残翅()乙:长翅()30全为残翅二丙:长翅()丁:残翅()25长
9、翅:残翅=3:1(1)果蝇翅型的遗传现象说明性状是由 共同作用的结果(2)亲代果蝇中 一定是在37条件下培养获得的(3)如果果蝇甲是在37益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其基因型可能是,为确定其基因型,将甲与丁杂交,子代在 条件下培养,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则果蝇甲的基因型为aa(4)在纯合长翅果蝇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小翅雄果蝇(戊),让戊与纯合长翅雌果蝇杂交,F1全为长翅,F1自由交配,F2的雌果蝇全为长翅,雄果蝇为长翅和小翅据此推测:果蝇戊的小翅基因是由 染色体上的基因性突变所致为验证上述推测,让戊与25条件下培养的纯合残翅雌果蝇杂交,结果如下:组别亲本(P)F1F2表现型及比例三残翅()雌、雄全为
10、长翅长翅:小翅:残翅=9:3:4若实验三的F2代,长翅果蝇的雌雄比例为,小翅果蝇的性别是性,则上述推测正确2016年四川省凉山州高考生物二诊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人体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的生命历程,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细胞膜的通透性BRNA的种类和含量C酶的种类和活性D酶加快反应的原理【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专题】正推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
1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解答】解:A、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A错误;B、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使RNA的种类和含量,B错误;C、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酶的种类和活性不同,C错误;D、酶加快反应的原理均相同
12、,为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机体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浆细胞快速增殖并分泌抗体,抑制病毒繁殖B侵入并破坏人体的T细胞,导致免疫力下降CT细胞合成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D形成效应T细胞,裂解被HIV侵入的靶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分析】侵入到人体内的病毒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予以消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如下:
13、【解答】解:A、浆细胞不具备增殖能力,A错误;B、HIV侵入并破坏人体的T细胞,导致免疫力下降,B正确;C、T细胞合成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C正确;D、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与被HIV侵入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素材,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研究发现某些致癌物质可能造成溶酶体膜的伤害,使其内部的酶游离出来,造成DNA分子的损伤,引起细胞癌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释放的酶损伤DNA,使原癌基
14、因等发生突变B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溶酶体,以研究其成分和功能C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能合成水解酶执行其功能D溶酶体膜的选择透过性防止其中水解酶的异常释放【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专题】信息转化法;细胞器【分析】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3、结合题干信息“致癌物质可能造成溶酶体膜的伤害,使其内部的酶游离出来,造成DNA分子的损伤,引起细胞癌变”答题【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溶酶体释
15、放的酶损伤DNA,引起细胞癌变,而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由此可推知溶酶体释放的酶损伤DNA使原癌基因等发生突变,A正确;B、溶酶体是一种细胞器,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B正确;C、溶酶体具有单层膜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但其自身不能合成水解酶,C错误;D、溶酶体膜的选择透过性防止其中水解酶的异常释放,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4对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分析,错误的是()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碳酸钙以防止色素被破坏B
16、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用盐酸形成酸性环境C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加入缓冲液以维持pH稳定D萃取胡萝卜素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以防止温度过高【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专题】实验分析题;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17、)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解答】解: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碳酸钙以防止色素被破坏,A正确;B、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B错误;C、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加入缓冲液以维持pH稳定,C正确;D、萃取胡萝卜素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以防止温度
18、过高,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植物人工染色体是用多个外源基因结合蛋白质,人为构建的微型染色体,不能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配对 将一条植物人工染色体导入植物拟南芥体细胞(2n=10)中,再培育成可育新品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拟南芥的遗传物质中含有4种碱基和4种核糖核苷酸B新品种拟南芥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22条染色单体C新品种拟南芥连续自交,含人工染色体的植株的比例降低D人工染
19、色体上的基因能决定新品种拟南芥的进化方向【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专题】材料分析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分析】1、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含有A、T、C、G四种碱基,对应四种脱氧核苷酸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含量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3、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
20、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解答】解:A、拟南芥的遗传物质是DNA,含有4种碱基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B、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C、新品种拟南芥连续自交,含人工染色体的植株的比例降低,C正确;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组成、有丝分裂的特点、生物进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6人体未成熟红细胞中的PK基因编码丙酮酸激酶(PK)
21、如果PK基因突变会导致PK活性降低,红细胞中ATP生成减少使Na+累积而成球形,最终破裂导致溶血性贫血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B人体正常成熟红细胞排出Na+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RNA聚合酶读取到突变PK基因上的终止密码时停止转录D翻译时,遗传信息借助mRNA表达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专题】信息转化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未成熟红细胞中的PK基因编码丙酮酸激酶(PK)如果PK基因突变会导致PK活性降低,可见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红细胞中ATP生成减少使Na+
22、累积而成球形,可见正常成熟红细胞排出Na+需能量,是主动运输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任何细胞器【解答】解:A、分析题意可知:未成熟红细胞中的PK基因编码丙酮酸激酶(PK)如果PK基因突变会导致PK活性降低,可见该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A错误;B、红细胞中ATP生成减少使Na+累积而成球形,可见正常成熟红细胞排出Na+需能量,但是人体正常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其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由其无氧呼吸提供,B错误;C、终止密码在mRNA上,不在基因上,C错误;D、翻译时,遗传信息由mR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表达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遗传
23、信息的翻译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获取有效信息,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7入侵水生动物福寿螺严重危害稻田生态系统,研究表明植物五爪金龙分泌的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具有毒杀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中的植物在稻田中的分层现象说明群落具有水平结构B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与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C防螺可降低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使水稻增产D栽培适量的五爪金龙植物,可降低水稻与稗草的竞争强度【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种间关系【专题】数据表格;种群和群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
24、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3、据图中数据可知,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与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随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解答】解:A、实验中的植物在稻田中的分层现象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错误;B、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与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随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B正确;C、防螺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水稻增产,C错误;D、据图2 数据可知,栽培适量的五爪金龙植物,可
25、增加水稻与稗草的竞争强度,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特征,要求学生的识记和理解群落的垂直结构及影响因素,试题难度一般二、非选择题8瘦素是动物成熟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与肥胖密切相关其部分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为促进,“”抑制)(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储能(2)成熟脂肪细胞中,瘦素最终经高尔基体分类和包装后,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体液中,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后被灭活(3)当体重增加,血浆中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降低(减少、下降),减少摄食 正常情况下,瘦素和神经肽Y的含量总是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负)反馈 调节机制(4)现有三组肥胖症小鼠,A组肥胖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抗瘦
26、素受体的抗体曰B尧C两组肥胖原因不明,请分析以下实验:处理措施血浆中神经肽Y含量摄食量A组注射免疫抑制剂下降下降B组注射瘦素下降下降C组注射瘦素基本不变基本不变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实验前血浆中瘦素含量高于正常鼠的是A、C 组,B组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不能(正常)合成瘦素【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专题】数据表格;概念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分析题图:体重增加,促进脂肪细胞分泌瘦素,瘦素抑制下丘脑分泌神经肽Y,神经肽Y促进摄食,故血浆中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降低(减少、下降),减少摄食,神经肽Y分泌增多时,促进脂肪细胞分泌瘦素,从而减少神经肽Y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分析表格:A组肥胖是因为体
27、内产生了抗瘦素受体的抗体,A小鼠内瘦素的含量比正常小鼠高;B组注射瘦素,血浆中神经肽Y含量下降,说明B小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瘦素分泌不足引起的C组注射瘦素,血浆中神经肽Y含量基本不变,说明C组体内不缺乏瘦素,据此答题【解答】解:(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2)瘦素是动物成熟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瘦素最终经高尔基体分类和包装后,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体液中,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和受体结合后就被灭活(3)据图可知,当体重增加,血浆中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降低(减少、下降),减少摄食 正常情况下,瘦素和神经肽Y的含量总是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4)根据试题的分析,实
28、验前血浆中瘦素含量高于正常鼠的是A、C组,B组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不能(正常)合成瘦素故答案为:(1)储能(2)高尔基体 胞吐 灭活(3)降低(减少、下降) (负)反馈(4)A、C 不能(正常)合成瘦素【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脂肪、蛋白质、体液调节和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脂肪和蛋白质的基础知识,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能对实验进行分析和完善,从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9将醋酸菌突变体中与耐酸有关的ALDH基因导入优良醋酸菌中,选育出高发酵速率、耐酸的醋酸菌,用于果醋生产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对含有ALDH基因的DNA与质粒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后,通过DNA连接 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 为获得耐酸
29、的醋酸菌,用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 法接种于含高浓度醋酸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将筛选甘油管藏 纯化的菌种用 的方法长期保存(2)图1表示温度尧乙醇浓度对该醋酸菌产酸量的影响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变为乙醛,再将其转变为醋酸研究不同酒精浓度下的最高产酸量时,最好把温度控制为35(3035),如温度过高,醋酸菌代谢缓慢甚至死亡,原因是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使酶失活)酒精发酵后通过出料口检测酒精浓度,将发酵液中酒精浓度调节到4% 左右? 才接种醋酸菌,较高的酒精浓度会使产酸量下降,不适宜接种,原因是(较)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3)为检测发酵过程中醋酸菌数量,将1mL发酵液稀释100倍后,分别取
30、0.1mL稀释菌液均匀 涂布在4个平板上曰经适当培养后,4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24、139、140、141,据此可得出每毫升发酵液中的活菌数为1.4105个/mL【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分析】本题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选育出高发酵速率、耐酸的醋酸菌,用于果醋生产据图分析:图1中醋酸菌的最适发酵温度是35,图2中乙醇浓度为4%时醋酸菌的产酸量最高据此分析作答【解答】解:(1)用基因工程选育醋酸菌时,对含有ALDH基因的DNA与质粒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后,通过基因针线即DNA连接酶形成重组质粒常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并筛选耐酸的醋酸菌用
31、甘油管藏法将纯化的菌种长期保存(2)醋酸菌能进行有氧发酵将乙醇转变为乙醛,在氧化为醋酸图1中醋酸菌的最适发酵温度是35,所以最好把温度控制为35(3035)如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导致醋酸菌代谢缓慢甚至死亡图2中乙醇浓度为4%时醋酸菌的产酸量最高,所以解析果醋发酵时需要将发酵液中酒精浓度调节到4%左右才接种醋酸菌否则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导致产酸量下降(3)进行菌落计数时需要选择每个平板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统计计数,为避免误差,应当选择3个或三个以上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去平均值,故每毫升发酵液中的活菌数为(139+140+141)30.1100=1.4105个/mL故
32、答案为:(1)DNA 连接 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 甘油管藏(2)乙醛 35(3035)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使酶失活) 4% (较)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3)1.4105【点评】本题以醋酸菌的筛选为背景主要考查微生物的筛选、培养与计数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10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被国际誉为第六激素,广泛用于农业生产某科研 小组用14C02饲喂孕穗期的水稻叶片,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用适宜浓度的BR喷施水稻叶片,定时测定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1;实验二:用不同浓度的BR喷施水稻叶片,测定收获期籽粒14C放射性
33、强度,结果如图2(1)BR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实验一说明,适宜浓度的BR能提高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BR处理后的1020天是对水稻产量增加影响最大的10天(3)实验二中,用 14CO2研究籽粒中放射性强度的方法叫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的部位是叶绿体基质,该物质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被H还原(4)实验二说明,喷施BR能促进(填野促进冶或野抑制冶)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该实验结果能 否说明BR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否(填“能”或“否”);该实验结果能否确定BR作用的最佳浓度?如能,请指出最佳浓度
34、;如不能,请补充实验方案不能,在0.0010.1PPm之间进行更细分的浓度梯度实验【考点】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专题】坐标曲线图;信息转化法;植物激素调节【分析】分析题图:图1是用适宜浓度的BR喷施水稻叶片,定时测定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由实验结果可知:BR喷施水稻叶片能提高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其中BR处理后的1020天是对水稻产量增加影响最大的10天分析图2:由实验结果可知:喷施BR能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要确定BR作用的最佳浓度,可以在 0.0010.1PPm 之间进行更细分的浓度梯度实验【解答】解:(1)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的生
35、长发育起调节作用(2)实验一说明,适宜浓度的BR能提高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BR处理后的1020天是对水稻产量增加影响最大的10天(3)实验二中,用 14CO2研究籽粒中放射性强度的方法叫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14CO2进入叶绿体后,参与暗反应,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被H还原故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的部位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场所),(4)实验二说明,喷施BR能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该实验结果不能明BR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因为实验各组BR浓度都是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当然促进效果不同,该实验结果不能确定BR作用的最佳浓度,要确定B
36、R作用的最佳浓度,可以在0.0010.1PPm之间进行更细分的浓度梯度实验故答案为:(1)调节(2)叶绿素含量 1020(3)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叶绿体基质 ATP4)促进 否 不能,在 0.0010.1PPm 之间进行更细分的浓度梯度实验【点评】本实验考查了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结果,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11果蝇在25益条件下培养,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在37条 件下培养,全为残翅 现用四只果蝇进行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亲本(P)培养温度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一甲:残翅()乙:长翅()30全
37、为残翅二丙:长翅()丁:残翅()25长翅:残翅=3:1(1)果蝇翅型的遗传现象说明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 共同作用的结果(2)亲代果蝇中 一定是在37条件下培养获得的丁(3)如果果蝇甲是在37益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其基因型可能是AA、Aa、aa,为确定其基因型,将甲与丁杂交,子代在25 条件下培养,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则果蝇甲的基因型为长翅:残翅=1:1aa(4)在纯合长翅果蝇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小翅雄果蝇(戊),让戊与纯合长翅雌果蝇杂交,F1全为长翅,F1自由交配,F2的雌果蝇全为长翅,雄果蝇为长翅和小翅据此推测:果蝇戊的小翅基因是由X 染色体上的基因性突变所致为验证上述推测,让戊与25条件下
38、培养的纯合残翅雌果蝇杂交,结果如下:组别亲本(P)F1F2表现型及比例三残翅()雌、雄全为长翅长翅:小翅:残翅=9:3:4若实验三的F2代,长翅果蝇的雌雄比例为2:1,小翅果蝇的性别是雄性,则上述推测正确【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专题】正推反推并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关系;伴性遗传【分析】1、由题意知,在25条件下培养,AA、Aa表现为长翅,aa表现为残翅,在37条件下培养,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是AA、Aa、aa,没有长翅果蝇2、由表格中实验一的培养条件是30,不论什么基因型都表现为残翅,不能判断亲代的基因型及培养条件;实验二可知,长翅丙与残翅丁交配,在2
39、5条件下培养,子代长翅:残翅=3:1,说明丙、丁是杂合子,基因型都是Aa,丁基因型是Aa,表现为残翅,因此丁是在37条件下培养的;实验三,子二代出现9:3:4的性状分离比,因此翅形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解答】解:(1)由题意知,果蝇在25益条件下培养,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在37条 件下培养,全为残翅,说明果蝇翅型的遗传是由基因与环境(温度)共同决定的(2)由分析可知,甲乙丙丁中,丁一定是在37条件下培养获得的(3)甲是残翅,如果是在37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则甲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aa;如果甲是在25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基因型是aa,与丁(Aa)交配,基因型及比例是A
40、a:aa=1:1,在25条件下培养,长翅:残翅=1:1(4)戊与纯合长翅雌果蝇杂交,F1全为长翅,说明长翅对小翅是显性,F1自由交配,F2的雌果蝇全为长翅,雄果蝇为长翅和小翅,说明小翅遗传与性别有关,小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分析实验三,子二代可知,出现9:3:4的性状分离比,因此翅形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小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是戊的基因型是AAXbY,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XBY、AaXBXb,子二代中长翅果蝇是A_XBX+A_XBY=,其中A_XBX:A_XBY=2:1,小翅果蝇是A_XbY,全是雄性故答案为: (1)基因与环境 (2)丁 (3)AA、Aa、aa 25长翅:残翅=1:1 (4)X 隐 2:1 雄【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果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基因、性状、环境之间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学会分析题干和表格中的信息进行推理,结合遗传规律解答问题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