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建立的标志是()A.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B.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C.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D.1917年3月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解析: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答案:C2.1917年,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的是()A.工业革命B.光荣革命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解析:1917年3月爆发的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答案:C3.1917年的彼得格勒起义,不仅对俄国,也对
2、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用下表呈现这场革命进程,表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是()时间事件结果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1917年4月四月提纲提出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1917年7月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1917年11月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A.工农攻打巴士底狱B.做出和平夺权的决定C.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D.十月革命武装起义解析:1917年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答案:D4.苏俄国内战争期间(19181920年),严重缺粮。为解决前线粮荒,苏俄政府()A.实行余粮收集制B.要求农民交粮食税C.广泛建立集体农庄D.
3、全面开展开荒运动解析:在苏俄国内战争期间(19181920年),为了解决前线的粮荒,苏俄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因此A项正确。答案:A5.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据此分析()A.苏联模式形成B.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C.容易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D.新经济政策被终止解析:苏联模式形成是在1936年,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故B项错误;“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
4、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表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被终止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故D项错误。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协约国签订的协定。在采取措施保卫国家打击国外敌人的同时,政府认为其首要任务就是使民众有可能对建立何种形式的政府发表意见。临时政府宣言材料三人民委员会已经受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全俄代表大会的委托掌握政权,同时负责向所有交战国人民及其政府提议要在一切战线上立即停火,并且为了在民主基础上缔结和约立即举行谈判外交人
5、民委员会已向彼得格勒的盟国所有全权代表发出相应的通知。人民委员会给最高总司令杜鹤宁的命令(1917年11月20日)(1)材料一的场景与俄国哪一事件有关?此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变化?(2)材料一中的士兵是否高兴?请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材料三中的人民委员会在对外关系上奉行什么政策?其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政策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解析:(1)据图片信息“罗曼诺夫王朝完蛋啦”判断,该事件与二月革命有关,然后结合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回答政治形势。(2)可结合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来回答。(3)对比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和苏维埃政权坚决退出战争的两种态度,说明苏维埃政权
6、是真正人民利益的代表。答案:(1)事件:二月革命。变化:出现了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处于主要地位。(2)不高兴。因为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统治,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坚持战争政策,没有从战争中退出,并镇压人民的反抗。(3)和平外交政策。不同:坚决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明:人民委员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想尽快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的苦难。课堂建构基础巩固1.列宁主义的产生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关于其出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经济根源是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1900年流亡海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C.1903年俄国社会
7、民主工党二大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列宁主义D.主张工人阶级要以和平手段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解析:列宁主张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因此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其余三项表述均正确。答案:D2.下图描绘的是俄国“二月革命中彼得格勒街头场景”。这次革命取得的成就是()A.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C.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了政权D.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解析: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故选B项。答案:B3.“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
8、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是指()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B.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解析:四月提纲明确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故C项正确。答案:C4.俄国十月革命率先在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打开一个缺口,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此诞生,对俄国的历史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A.奴隶制度B.封建制度C.资本主义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解析: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因此D项符合题意。答案:D5.有学者在评价某一经济政策时指出
9、,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进行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是指()A.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租让制等形式下的国家资本主义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解析:材料中“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指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因此可以说新经济政策是指租让制等形式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故选B项。答案:B6.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2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这一事件引起列宁等人的高度重视
10、。随后,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实施()A.余粮收集制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苏联模式解析: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因此B项正确。答案:B7.苏联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有()A.实行单一公有制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促进公私合营D.征收固定粮食税解析: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它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因此A项正确。答案:A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目前俄国革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
11、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列宁四月提纲材料二中央委员会认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1917年10月1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通过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材料三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和平法令指出,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1)材料一中列宁总结的当时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2、?对此他主张怎样夺权?(2)材料二和材料一相比,布尔什维克党的夺权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夺取政权后的苏维埃政府对当时的战争采取什么态度?请分析苏维埃政府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解析:(1)从材料“目前俄国革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中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当时列宁主张和平夺权。(2)根据材料“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及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夺权方式的变化。结合材料“1917年10月”“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
13、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党”来回答关键因素。(3)通过材料“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可以看出俄国人民想尽快结束战争,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俄国人民的愿望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答案:(1)特点: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他主张和平夺权。(2)变化:由和平夺权变为暴力夺权。关键因素: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苏维埃的领导权,得到了人民的信任。(3)态度:
14、夺取政权后的苏维埃政府反对当时的战争,希望尽快实现和平。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长期饱受战争之苦的俄国人民希望尽可能快地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拓展提高9.“在哈尔科夫铁路工厂,当一位社会党人向工人们宣布沙皇已被推翻时,一些工人把他从临时搭起的讲台上揪了下来。在赫尔松,当省长宣读尼古拉二世退位的诏书时,一些刚刚参加了革命游行的工人双膝跪地。”这说明当时的俄国()A.二月革命的时机并不成熟B.传统政治观念仍然存在C.临时政府的政治策略失当D.工人阶级希望和平夺权解析:“一些工人把他从临时搭起的讲台上揪了下来”说明当时民众对于沙皇统治仍然抱有怀旧的政治情结,故B项
15、正确;沙皇被推翻说明二月革命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此时没有说明临时政府执政的信息,故C项错误;和平夺权是四月提纲中提出的策略,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答案:B10.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A.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B.促进了俄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C.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D.借鉴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解析: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
16、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十月革命没有促进俄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也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排除B、C两项;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是政府,掌握立法权和行政权,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11.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A.已
17、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国内战争结束之后出现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该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属于对现实的“妥协”,这与苏俄签署布列斯特和约有相同的地方,即二者都属于对现实的一种暂时“妥协”,通过这种“妥协”维护了革命的根本利益,故选C项;题干中“历史学家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说明苏维埃政权没有把农民视为最危险的敌人,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国内战争结束之后出现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以列
18、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没有采取武装对抗方针,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基于苏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所采取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条正确路径,但它还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新道路,排除D项。答案:C12.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的,故A项错误;据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
19、并交给农民使用”可知,布尔什维克党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13.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解析:材料说明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苏联既不能向西方资
20、本主义国家谋求贷款,更不能采用殖民掠夺的方式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只能依赖自己国内的资金,为此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故选C项。答案:C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遭到了严重的失败,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选集材料二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列宁全集材料三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
21、造已经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据材料一、二指出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这是邓小平对材料二政策的评价。请结合苏俄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3)据材料三指出苏联是如何处理农业与工业发展关系的,并分析其弊端。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一“无产阶级国家产品分配”及材料二“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可得出变化。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由于现
22、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及所学知识可得出。(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实际上说明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的肯定,主要从新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角度可得出答案。(3)第一小问关系,根据材料三“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弊端,根据材料三“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及苏联模式的影响可得出答案。答案:(1)变化:由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实行新经济政策。原因: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或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苏俄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当时的国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答出两点即可)(3)关系:优先发展工业而牺牲农业。弊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社会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