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河南安阳商代墓葬中出土的戍嗣子鼎的铭文中有“王商(赏)戍嗣子贝廿朋”的字样;不少商代墓葬还发现海贝、玉贝、骨贝和青铜贝等天然和人工货贝,这反映出当时A. 河南安阳最早出现贝B. 贝主要用作随葬品C. 贝巳成为财富的象征D. 青铜铸造技艺高超【答案】C【解析】【详解】海贝
2、、玉贝、骨贝和青铜贝被作为赏赐物品和陪葬品,说明当时贝已经成为财富的象征,C正确;A中的“最早”无法界定,排除;贝在古代主要作为货币,排除B;海贝、玉贝不属于青铜器,排除D。2. 在唐代,饮茶习俗逐渐风靡全国,许多著名的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交子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126万贯。这说明A. 唐宋时期官府主导茶业交易B. 纸币成为宋代主要流通货币C. 商业发展推动国家政策调整D. 唐代的茶税己经超过农业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许多著名的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中期,政府开始征收
3、茶税”、“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等可知随着茶叶交易规模的扩大和频繁,政府针对茶叶交易开始征税,并促进了交子的发行,由此可说明当时商业发展推动了国家政策的调整,故选C;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官府对茶业交易的主导,更不能说明纸币成为宋代的主要流通货币,排除AB;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茶税超过农业税,排除D。3. 宋太宗时大幅改革科举制度,若举人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称“别试”;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称“弥封”。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有时长达50天,称“锁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打破门阀士族特权B. 考试程序趋向公正C. 官员选拔方式多样
4、D. 防弊措施成效显著【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别试”“弥封”“锁院”等改革措施,反映了宋代科举考试的程序越来越公正、规范和严密,故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科举考试的程序不断完善,未体现科举制的意义,故排除A;材料未涉及到选拔方式的多样性,故排除C;材料反映了防弊措施,但未体现防弊措施的效果,故排除D。4. 宋朝政府规定,凡担任路、州、县的亲民官需要回避本贯、寄居地、回避祖产和妻家田产所在地、回避亲属等,并遵守定期轮调的种种规定;只有在父母年老或为优待元老重臣等较特殊的情况下才能例外。这一制度的实施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目的在于倡导官员尽孝C. 杜绝了地方吏治腐败D. 拓宽
5、了政府选官的渠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除父母年老或元老重臣等较特殊的情况下外,宋朝地方官都要执行回避和定期轮调制度的做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倡导官员尽孝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回避制度并不能杜绝地方吏治腐败,C项错误;回避制度不能拓宽政府“选官的渠道”,D项错误。5. 宋朝户籍有主、客户之分,但主、客户的身份不是绝对不变的。客户一旦拥有土地就能够上升为主户,主户若完全丧失土地便降为客户。此外,主户又分为五个等级,上等户与下等户时有变动。这些根本上是由于A. 宋代各阶层流动性增强B. 宋代赋税和徭役的沉重C.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答案
6、】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制度,土地所有权变动频繁,由此导致了材料中这些现象的出现,故选C;各阶层流动性增强是表面现象,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D项内容均无法体现,排除。6. 唐律疏议斗讼“殴伤妻妾”条规定:“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与凡人比减二等);死者,以凡人论。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了A. 血缘亲疏B. 男尊女卑C. 妻妾有别D. 引礼入法【答案】D【解析】材料中对于打伤妻者和妾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规定,体现出在法律基础上注重传统观念渗透,属于引礼入法的体现,D正确;血缘关系材料没有说明,A错误;材料并不是体现男尊女卑观念,B错误;妻
7、妾有别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7. 明英宗时,首辅李贤以善于进言和敢言著称,但考之史实,特别是从他自己所著的天顺日录中可以看出,李贤之所言大都不是主动地进言,而是皇上有所询问则言之,即使有所进谏,亦是帝意所属。这反映出明代A. 内阁不具有合法性B. 阁臣对皇权的依附性C. 中央行政效率低下D. 官僚政治集团的腐朽【答案】B【解析】【详解】李贤作为内阁首辅,所言大都不是主动地进言,而是皇上有所询问则言之,即使有所进谏,亦是帝意所属。结合明代内阁特征,权力来源于皇帝,李贤的做法说明其顺从皇帝的旨意,对皇权有依附性,B正确;题干并不是强调内阁的机构属性,排除A;内阁的出现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是题干主
8、旨是内阁和皇帝的关系,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8. 军机处出现以前,清朝皇帝挑选亲信顾问,一切但凭个人之好恶。军机处出现以后,参与机密重务的大臣资格,在官品上明确规定必须在三品以上,军机章京则只能从四品京堂以下的官员中选择。1799年以前,军机章京均由军机大臣负责挑补,皇帝并不过问。这说明A. 军机大臣任人唯亲B. 军机处形成制度化用人机制C.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 军机处的封闭性和保密性强【答案】B【解析】【详解】清朝皇帝的亲信顾问由皇帝凭个人好恶挑选到明确官品,说明军机处形成了制度化的用人机制,故选B;军机大臣的挑选在官品上做了明确规定说明军机大臣并不是任人唯亲,排除A;军机处的设立是君
9、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C;D项是军机处的特点,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9. 1861年,有人以古代春秋列国的形势,清楚地比拟当时列强并立的世界,并提出加强外交的建议。此后,用中国历史知识中春秋与战国形势来解释当时国际现状者,不下十数人之多。这反映出当时A. 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侵略B. 中国外交近代化已初步实现C. 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受到了冲击D. 清廷认清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当时列强并立”“加强外交”“春秋与战国形势”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受到了冲击,故选C项。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A项表
10、述不符合史实;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外交近代化已初步实现,B项错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10. 公元前3世纪左右,富有平民和贵族逐渐融合为新贵,共同把持政权,使罗马从氏族贵族专权的国家变成新的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以后的平民主要指城乡居民中的下层群众。材料主要说明古罗马A. 平民阶层已上升为统治阶级B. 帝国统治基础扩大C 形势发展推动平民内涵变化D. 工商经济发展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前3世纪左右,罗马平民发生分化,其上层跻身贵族阶层后,平民成为城乡居民中的下层群众的专用名词,材料主要说明古罗马形势发展推动了平民内涵的变化,C项正确;平民阶层只有上层上升为统治阶级,A项错误;公元前3世
11、纪左右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还未进入帝国时代,B项错误;古代罗马工商经济发展繁荣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11. 1520年,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徒贵族书小册子中使用了 “罗马党徒”一词。这个词在德意志人与罗马人之间划出一条界线,一边是虔诚的基督徒,一边是恶魔的罗马党徒。这一做法客观上A. 否定了教皇的权威B. 加速了德意志政治上的统一C. 动摇了民众的信仰D. 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马丁路德的划分方式将虔诚的基督徒和罗马天主教会做了分割,即不认可罗马教皇的地位,实际上是否定了教皇的权威,故选A;马丁路德是掀起了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材料中没有体现在政
12、治上的影响,排除BD;马丁路德不否定基督教的权威,并没有动摇民众的信仰,排除C。12. 美国宪法规定:由各州的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来间接选举总统;选举人的资格是有限制的,联邦议员和官员不得担任选举人;当选举人选不出总统时,由众议院选举,但实行参议院投票方式,每州一票。美国选举总统的这种方式A. 暴露了联邦体制的弊端B. 落实了三权分立的理念C. 维护了多数民众的利益D. 规范了共和政体的运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美国宪法规定了美国总统的选举方式、选举人资格以及当选举人选不出总统时该如何选举,这就保证和规范了美国总统的选举,从而保证了共和政体的运行,故D项正确;联邦体制处理的是中央
13、和地方的关系,材料体现不出联邦体制的弊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三权分立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涉及的是总统选举,而不是多数民众,故C项错误。13. 19 世纪初,英格兰 202 个选邑中,选民人数少于 50 人的有 56 个,51 至 100 人的有 21 个,101 至300 人的有36 个,301 至 600 人的有24 个,601 至 1000 人的有22 个。选民人数在 1000 以下的选邑共计有 159 个,至少可以选出 313 名议员,约占当时英格兰全部489 个议员席位总数的64%。此情形的出现是由于A. 光荣革命胜利提供了变革契机B. 责任内阁形成凸显了议会地位C. 工业革
14、命导致了人口分布变化D. 议会改革重新分配了议员席位【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19世纪初的英国,各地人口的分布出现了较大的差别,有的多有的少,这些现象主要是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分布状况,也影响着人口的分布,C项正确;光荣革命的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14. 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社会保险立法主要有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老年和残废保险法。1910年德国政府将当时所实行的各保险法汇成工人保险法典,并在1911年由帝国议会通过。这些立法A. 折射出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B. 体现了德国福利国家初步建成C. 目的在于鼓动民众支
15、持对外战争D. 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法律都与社会保障有关,是为了解决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带来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立法折射出的是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故选A;材料主要反映了社会保障立法,福利国家的出现是在二战以后,所以更不能据此说明德国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排除BD;材料没有反映这些立法的目的,C项内容不能说明,排除。15. 2010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
16、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的西方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实行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以防止腐败B. 议会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C. 政治权力受到多方面的监督和制约D. 新闻自由得到充分保障【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英国首相是政府(内阁)首脑,下院是属于议会的,内阁即政府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故选C。A中实现不了腐败的制止;B中议会不行事监督权;D中新闻自由不是材料主旨。第卷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55分。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
17、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
18、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
19、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解析】【分析】【详解】(1)孟子:根据材料一中“(孟子反对舜阻止法官)按职责办事”可知,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根据“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事情忘掉”可知,孟子认为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根据材料二中“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可知,苏格拉底认为守法是正义行为;根据“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20、”可知,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根据“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可知,法律至上。(2)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从当时的政治、传统和思想文化等分析可知,其法制观念形成的背景是,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受宗法观念和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苏格拉底生活在古希腊时期,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可知,其法律观念形成的背景为,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价值:根据所学知识,从对当时和后世两个角度分析可知,他们的法制观念产生的共同作用为,分别对中国和
21、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17.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
22、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材料三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
23、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依据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综上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答案】(1)内容:明朝: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对口监察;监察官员可风闻奏事;设厂卫等特别机构监督官员。特征:君主专制统治强化(封建制度腐朽没落)。(2)克利斯提尼。特点:公民监督(自下而上);定期投票;预防为主。(3)原因:美国政府主要由行
24、政、立法、司法三部门构成;新闻媒体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不同:前者以监察官员为主体;后者以公民大众为主体。(4)加强监督立法,维护法律权威;官员监察和民众监督相结合;健全预防和惩戒机制;重视媒体监督作用;借鉴吸收政治文明成果。【解析】试题分析:(1)关于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可结合材料一中的“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可以风闻奏事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来概括。而监督的加强恰说明了君主加强了官员的控制,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2)因为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制定了陶片放逐法,故最早由克利斯提尼制定。而特点可结合材料二的“利
25、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的相关内容来作答。(3)关于原因,学生回答出新闻媒介对政府的制约即可。而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一个是由监察官员为主体;而后者以公民大众为主体。注意提问的是监督主体,不要回答成客体,如官员和最高权力者。(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从“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回答出:加强监督立法,维护法律权威;官员监察和民众监督相结合。从材料二中可得出:健全预防和惩戒机制。此外,从材料三中可得出新闻媒介监督作用。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表现;古代中国的
26、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8.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外交官的回忆录1955年4月18日,由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4月19日,周总理在大会上发言,他预计的情况果然发生了。会议一开始,各国政府首脑就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发言,批评中国有侵略的野心。但周总理早有准备,他站起来发言,他庄严宣告,我们不是来万隆吵架的,而是希望找到大家能达成共识的地方,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不愿打仗,亚非各国人民应该团结一致,建设自己的国家,反对殖民主义。最难忘的一次是1963年12月到1964年了月兴随周总理和陈教元帅访问亚非欧
27、十四国。除此以外,总理还另外访问了坦噶尼喀(Tanganyika,它与Zanzibar于1964年统一后成为坦桑尼亚)、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和罗马尼亚等国家。通过周总理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中国迅速突破了外交上受孤立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及其随行人员到达北京机场。尼克松清楚地了解到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日内瓦明确规定美国官员不许和中国官员握手的历史,所以他下定决心在公开场合纠正这种不礼貌的行为,洗刷中国人心上的阴影。他指示整个代表团,包括他夫人,都留在专机里,一直到他走下舷梯,和东道主周恩来总理握过手后才能出来。我作为用总
28、理的指定翻译,站在总理身后,目睹了这两位领导人之间的握手。1990年4月28日,我和向同第三次回国休假。5月2日,我们应湖南省驻英国贸易代表的邀请,去湖南访问。我们去岳阳看了由英国软贷款建造的岳阳电站,并且同湖南的对外经济贸易宫员多次会谈讨论如何促进湖南和英国的经贸关系。摘编自冀朝铸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有哪些史料价值。【答案】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一个外交官的回忆录外交官是外交事业的参与者,作为新中国外交的亲历者,其回忆录是研究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强调亚非拉国家应团
29、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等,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交往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回忆录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情况。冀朝铸的个人外交经历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个缩影1972年,尼克松到访中国并主动同周恩来握手等,反映了中美关系缓和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1990年,参观由英国软贷款建造的岳阳电站等,反映了中国积极利用中英友好关系发展经贸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英关系的发展。【解析】【详解】结合材料的信息可从材料的来源、材料的内容等角度分析。如可从材料来源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摘编自冀朝铸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可得出材料选自一个外交官的回忆录。因此可概括得出外交官是外交事业的参与者,作为新中国外交的亲历者,其回忆录是研究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一手史料。其它的史料提取,并进行分析,只要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