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人口分布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共同探讨环境人口容量,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分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我国人口合理容量。 推进新课 板 书: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师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量占世界的1/5。请同学们回答2001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多少?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 生 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 师 请同学们计算我国人口的平均密度,并说出计算方法。
2、 生 我国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0人。计算方法是:我国的总人口/我国的总面积。 师 对,我国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请同学们看图1-3-6中国人口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请问我国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课件展示: (见教材P21,图1-3-6) 生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此外,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生活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师 回答得很好!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概括来说“东多,西少;平原多,山区少”。“胡焕
3、庸线”的两个端点分别是什么? 板 书: 东多,西少;平原多,山区少 生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 师 这是一条重要的人口分界线,目前仍是我国人口的分界线,东多西少的趋势还在加大。我们再来看一下,我国人口最密集的省区有哪些? 生 山东、江苏、河南、台湾、上海、北京、天津、重庆、香港、澳门等人口最密集。 师 看P22活动,回答问题: 从自然和社会角度,说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生讨论回答,师总结)主要原因是中国改革开放从东南沿海开始,这里的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社会环境好,加之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所以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迁入这里。 板 书:
4、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师 环境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关系到“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概念,从课本中找出这个概念。 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资源、知识、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师 环境人口容量表示的是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负荷量。那么,环境人口容量是不是一个确定的值? 生 不是。 师 对,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那么,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呢? 生 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
5、师 这些都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还有很多。资源丰富程度越高、科技水平越高、经济发达程度越高、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那么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大,反之就越少。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大。我们是不是不能确定环境人口容量呢?说明原因。 生 我们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对确定环境人口容量的。因为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是相对确定的。 师 对,我们可以根据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资源大致估算出环境人口容量。那么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如何呢?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大约为多少?
6、为什么又有些人估算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此数字不同? 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3“知识窗”。讨论:有关我国的人口容量有好几个数字,16亿、89亿、7亿内等。请分析 些数字背后的含义。 (学生分组讨论) 生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指的是最大容量。 生 我国人口容量约为8亿9亿指的是达到小康的情况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组学生:我国人口容量约为7亿指的是实现富裕型应控制在这个范围内。 师 讨论的结果很正确。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谋求我国的合理的人口容量。要想谋求我国的合理的人口容量,首先要实施一个有关人口方面的什么样的基本国策? 生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7、课堂小结 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分布又不平衡受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我们应当坚持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板书设计第1课时第2课时我国的人口分布1.我国人口总数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平原多,山区少活动与探究 活动内容:同学们,三峡工程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巨大的工程。这项工程的建设,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针对移民问题,形成了三个方案,请同学们查找三峡地区相关的资料,联系三峡地区的环境,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三种方案中哪个更科学、合理。 活动方法:分组合作,到网上或图书馆查阅资料。 活动结果:每一个小组写一篇小论文,在班内评比。 大致结果是:第一种方案导致当地人口压力增大,造成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第二种方案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第三种方案则既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可以缓解迁入地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