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最后一课,宜紧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特点,通过对内阁制、军机处设置的分析,深刻理解明清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使得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把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多角度地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高一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刚刚进入高中阶段,而且历史课程经过新课改之后专题性加强,所以学生在短时期内可能难以接受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以需要在课前先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同时在上课
2、过程中加强引导,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识记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与世界历史的横向比较,了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距,探究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寻找日后中国被动挨打的祸根;既要深刻认识该制度的消极作用,也要认清中国高
3、度集权的君主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教学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教学设计胡惟庸朱元璋诛杀皇帝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宰相的存在有何作用?积极: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消极:相权过大,造成君相矛盾,政局动荡明初宰相的职权范围如何?废行中书省,设,相权扩大明太祖是怎样废除宰相的权力的,有什么影响?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管全国政务一、宰相制度的废除三司皇帝政务繁多,
4、身心疲惫。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影响:“内阁”应运而生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全盛 二、内阁的创立与发展 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 责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 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三、军机处的设立康熙雍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皇帝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机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盛行利:四、中国专制主义
5、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极大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秦朝(形成)两汉(巩固)中央:中、外朝制地方:郡、国制隋唐(完善)元(新发展)宋朝(加强)中央:二府三司地方:路、州县明清(顶峰)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中央:三省六部地方:隋:州县;唐:道、州县地方:省、路、府(州)县中央:一省二院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1、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B.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C.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D.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2、废除丞相制度以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
6、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三司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AB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有皇帝的谕旨可以迅速传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军机大臣掌握了国家最高决策权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A.B C.D.4、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步增大,主要在于()A.激化了阶级矛盾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D.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AD14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国际政治发展趋势:思考探究西方建立起民主议会制度 英国议会大厦 处死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美国总统华盛顿 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发展趋势:专制制度被推向顶峰 紫禁城太和殿宝座 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政治制度的差异以及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行政军政监察互不统辖各司其职权集中央 票拟:明宣宗时,开始将部分奏章交到内阁,由阁臣替皇帝拟出处理意见,用小票墨笔书写,贴在各个奏章的上面,称为“票拟”。然后呈给皇帝审定,再由太监有朱笔抄出,交付施行,称为“批红”。至明英宗,票拟制度化,成为阁臣的一项专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