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三)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
2、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个重要论断,既具有深邃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每一个文艺工作者深思。从起源上看,人民才是文艺的真正创造者。文字是文学的载体,而文字正是劳动者的发明。造字的方法最初就是象形、会意。史官出于记事的需要,将民间的文字采集起来,以代替之前的“结绳而治”,文字开始被专门化。至于文学家用文字来写“佳句”,完全是坐享其成。当然,也存在不依赖文字的文学和不识字的作家。鲁迅说过:“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
3、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诗经里的很多诗作原都是无名氏的创作,经文人采录和润色后,留传下来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是对文艺创作方法的高度概括。人民是文艺的创造者,不仅是指人民是狭义的作家、画家、表演艺术家,更是指人民及其实践活动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中外文艺创作实践表明,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来自人民群众生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可能是关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的产物。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
4、河上并非其作为作家的“创作”成果,而是其深入农村的“副产品”。抗战胜利后,丁玲主动请缨,先后赴河北怀来、涿鹿农村深入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她感受到广大农民对土地的渴望,领略了农民的淳朴、热情,积累了大量生动的素材,并产生了写作一部小说的冲动。当丁玲从涿鹿县离开时,一幅当时中国农村的壮丽图景在她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来。在后来的写作过程中,丁玲又数次参加深入农村的活动,以检验自己的构思是否妥当,判断是否准确,人物刻画是否真实。古今中外,有名目繁多的文艺评判机制。表面上看,充当“审判员”的往往是专家学者和学术机构,但历史证明,只有经得起人民评判的作品,才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成为经典作品。杜甫是
5、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他生前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评价。杜甫42岁时,殷璠编纂的河岳英灵集出版,共收录24位唐代诗人的234首诗,没有杜甫的一首诗。杜甫去世九年以后,高仲武编纂的中兴间气集,依然没有收录杜甫的任何一首诗歌。直到中唐时,杜甫才引起诗坛有限的注意。毫无疑问,是贯穿于以“三吏”“三别”为代表的“诗史”之作中的人民性思想,最终为杜甫赢得“诗圣”的地位。人民文艺观既是一种崭新的文学实践,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和政治实践。当代中国作家艺术家需要虚心拜人民为师,沉潜到生活深处,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与
6、幸福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笔端,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摘编自李茂增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字是人民创造出的,作家用文字进行创作,是无视人民创造成果的表现。B.诗经中有很多无名氏的创作,可见,中国古代较早时期还没有文人创作。C.作家深入农村生活,与农民交朋友,积累大量的素材,就能写出伟大的作品。D.那些经得起时间以及历史的考验经得起人民评判的文学作品才是好作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人民性的科学论断置于首段,有统摄全篇的作用。B.文章主体部分从文艺创造者、创作源
7、泉、评判者的角度论述文艺的人民性。C.文章以鲁迅、丁玲和杜甫的创作实践为典型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D.文章末段阐明了当代中国作家、艺术家要担当起深入人民、表现人民等责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艺创作是缺乏人民性的,而文艺创作一旦脱离了人民,其作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B.人民及人民的实践活动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作家、艺术家只有秉承这种理念,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C.杜甫之所以没有被历史埋没反而赢得“诗圣”的地位,是因为他在作品中贯穿着人民性思想,这是关键之所在。D.人民的口碑代表作品的质量,因此,那些名目繁多的文艺评判机制、专家学者和
8、学术机构也就失去了权威性。(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不久前,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和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永新在直播平台上展开了一场关于未来教育的对话。在对话中,他们认为,疫情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加速器,教育正以看得见的变化走向未来。俞敏洪:大约在20年前,朱老师就开始推广不同于应试教育的中国新教育实验。很想知道是什么促使您搞新教育实验的?朱永新:我在苏州当副市长的时候分管教育,当时我就考虑怎样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教育实验是源于想探索一条教育改革的道路。2000年,我写了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把我心中美好的教育愿景描绘
9、出来。我当时提出的教育理想,很多人都认为那是梦想,不可能实现。于是我就从一个学校开始做新教育实验,现在全国已经有5200多所学校参与进来。俞敏洪: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什么?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核心价值就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现在孩子们学得很苦,其实教育应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应该把幸福还给学生。所以新教育实验提出,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开始,包括让他的整个人生都要有一种幸福感。俞敏洪:怎么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幸福感呢?朱永新: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假设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要学一样的课程,要达到一样的目标,然后用一样的标准来评价。这样的教育理念显然有问题,因为人本来是不一样的。用一个标准、一种模式去要求所
10、有学生,会不断挫伤很多学生的自信心,破坏他们内在的成长力量,也会使绝大部分学生失去自我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新教育的理想目标和课程的时候,会大幅度降低学校学习的难度,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掌握那么多、那么深、那么难的知识。新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已。生俞敏洪:您在未来学校一书中提出,未来教育要以学习中心为核心,而不再以学校为核心,不再把学生塞进学校这种统一的教育体系中。您描绘的未来学校,是希望走出一条中国教育的新路吗?朱永新:我坚信,在未来,所谓的学校终将消亡。因为学校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学校的整体设计就是一个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我提出的学习中心就不一样,各种各样的教育
11、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中心来解决。比如择校问题,因为你可以在不同的学习中心里学习,所以你不需要择校。未来的学习中心是“课程为王”,你在哪里学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学什么课程。俞敏洪:法国有一所著名的厨师学院叫蓝带学院。很多法国人宁可不上大学,也要去那个学院学习。经过蓝带学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收入高,而且还受人尊敬。未来的学习中心,是不是也像蓝带学院一样?.朱永新:我在未来学校这本书里专门提到,未来会进入一个“能者为师”的时代。什么叫“能者为师”?也就是社会上最优秀的精英群体来当教师,就像蓝带学院一样,它是由这个领域顶尖的厨师来当教师。在未来的学习中心体系中,需要建立一个大的教育资源平台,通过政府
12、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优秀的课程无偿提供给所有的学生学习。总而言之,未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元、更加重视真才实学的社会。(摘编自徐蓓未来的教育,究竟会怎样)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为何在中国推广新教育实验的问题,朱永新表示自己担任过主管教育的领导职务,对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有所考虑,试图探索教育改革。B.被问到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幸福感时,朱永新分析了当下教育用一个标准评价学生的弊端,明确指出新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C.面对“未来学校”是否意在探索中国教育新路的提问,朱永新以择校为例明确了“未来学校”与现在学校的区别,坚信未来教育将
13、以“课程为王。D.关于未来“学习中心”是否与蓝带学院一样的问题,朱永新表示未来“学习中心”将汇聚最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会直接将优秀课程提供给学生。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俞敏洪与朱永新并非面对面进行访谈,而是利用直播平台进行对话,他们对新冠疫情客观上促使了教育变革及带来的显著成果达成共识。B.俞敏洪作为对话的一方和教育界知名人士,关心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对朱永新的教育专著未来学校和外国教育有一定的了解。C.朱永新作为对话的另一方和教育专家,既有“新教育实验的理论研究,又有使众多学校参与的实践,以期探索与当下学校教育不同的教育模式。D.尽管朱永新的“未来
14、学校”尚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网络平台的完善,“未来学校”模式将有望实现。6.在后三个环节的对话中,俞敏洪的提问方式分别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最喜荔枝红蒋子龙2020年是荔枝的“大年”。何见其“大”?登上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的牛首山顶,俯瞰满山遍野的荔枝林,一片片翠绿、浓绿,挤成一团团瓷实的绿疙瘩。无涯无际的绿海中,浮荡着密密麻麻的珍珠般的红色颗粒,恰似“朱弹星九粲日光”这就是已经成熟的名为“桂味”的荔枝。然而,漫步荔枝林,却是另一种景象。荔枝林深处,并非像在高空鸟瞰那样
15、密不透风。荔枝累累垂挂,一层一层,拉开了荔树的枝叶,使荔枝林里阳光缕缕,清风徐徐。清澈的山涧水,自上而下,迂回曲折,时缓时急,给荔枝林增添了一种清凉的韵致。采摘荔枝的人,将保险绳系在较结实的树枝上,然后爬上荔树顶端,在晃晃悠悠的树梢上,将一挂挂结满荔枝的小枝剪下来,装进挂在树上的竹筐,然后一筐筐地用绳子吊下去。从采剪到装筐、装箱、装车,无不小心翼翼。成熟季节,外地的大客户,每天单是从萝岗,就要买走七八万斤荔枝。任何水果都有人爱吃,有人不爱吃,却很少听说有人不爱吃荔枝。但是,天下人都道荔枝好,却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荔枝?荔枝首先是历史之果。广州市建城两千年,荔枝的栽培历史也是两千多年,萝峰寺至今还
16、生长着一株一千三百年的古荔树,大多数年份还能硕果累累。后汉书中说,旧南海献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路途险阻,前赴后继。汉武帝不想这么麻烦,干脆在长安修建了“扶荔宫”,将一百株荔枝树移栽至皇宫庭院,可惜最终一株也没有成活。后来的唐玄宗、杨贵妃使荔枝的声名大振,“年年驿使走红尘,贡入骊宫色尚新”。据传是身为广东高州人的高力士,向唐玄宗和杨贵妃推荐了这种他家乡的特产。荔枝在古代是贡品,大臣们也不一定能吃上。广东人张九龄,身为唐朝开元名相,一边吟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边写荔枝赋聊以解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出“荔枝”的名字就是诗。其品种很多,如“水晶丸”,俗称“糯米糍”,名字来自宋朝
17、杨万里的“甘露落来鸡子大,晓风冻作水晶团”;再如“十八娘”“宋家香”,名字来自清朝顾贞观的“碧桃争比得,鹤顶真珠液。好在宋家香,刚逢十八娘”;还有桂花香味馥郁的“桂味”,肉质滑软、清甜多汁的“秀玉”,成熟后红紫相间、缝合处一条绿线直贯到底的名贵品种“挂绿”,果皮鲜红、果肩隆起、果肉厚实的“双肩朱砂红”岭南民谚:“天下荔枝在广东,广东珍品在萝岗。”被誉为荔枝中“三宝”的“水晶丸”“桂味”“挂绿”,以及被尊称为“荔枝皇后”的“水西碧玉”,皆在萝岗。这里有一座荔枝山,还有一个“果村乡”可见当地对荔枝的看重。村委会和乡政府都全力为栽种荔枝服务。有的村子,是一个巨大的圓圈,圆圈中间是茂密的荔枝园,这叫“
18、人跟着荔枝走”,为守护荔枝而建房居住,从而形成村落。还有的村子,是“荔枝跟着人走”,如建于明代的水西村,四周都是荔枝林,计有一千五百余亩,光是古荔树就有一万两千多棵。自古以来,村里人就与荔枝相依为命,数百年的荔枝树至今不改其味,甚至果实的味道越来越甘醇,真是福荫后人。走进这样的地方,就像进入荔枝的博览园,或者说是进入荔枝的原始森林。萝岗有百年以上的荔枝林三万多亩,其中半数以上的树龄在三百年以上,树龄五百年以上的有二十七株,这些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古荔树,至今仍硕果累累,皆属于“红壳大果品系”,肉厚核细,即便在岭南也较为罕见。荔枝的神奇还不止这些。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说,荔果离枝之后,其变甚速,“一
19、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所以采摘荔枝时不是直接摘果,而是连带着树枝一同剪下,果不离枝,以保其鲜。荔枝的成熟也不是渐渐变红,而是一夜骤红。这可能也是荔枝之所以格外珍贵的一个原因。植物学家蒲垫龙曾说:“古荔树是岭南至宝,倾家荡产也要保护好。”现在,古荔树不仅保护得很好,而且径直成为当地人的摇钱树。当代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文化之果荔枝已变成“金果”,含金量极高。萝岗又获得了“国际无公害产地认证”,每到荔枝成熟期,采购者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每年外销荔枝可达数千万斤,进账也以数千万元计。如今的荔枝既是珍品佳果,又是大众鲜果;既高级,又普通,饶是“人见人爱”。7.下
20、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标题“最喜荔枝红”,既表现了荔枝最突出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荔枝由衷的喜爱之情;结构上,还起到统摄全文的作用。也B.文章写开元名相张九龄在一天中吟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同时,创作荔枝赋,侧面表现荔枝既名贵又普通的特点。亦C.文章用大量笔墨写萝岗荔枝,具有以点带面的效果,作者不必把岭南的荔枝都详尽铺陈,读者也可窥萝岗“一斑”而见岭南“全豹”了。D.文章引用很多关于荔枝的文献资料和诗句,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既让读者了解了荔枝的历史内涵,又丰富了文章内容。8.文章写了荔枝的哪几个侧面?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9.文章总
21、体上是如何围绕“荔枝”布局谋篇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卓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建安元年冬十月,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军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七年春正月,
22、公军谯,令曰:“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熹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
23、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二十一年春二月,公还邺。三月壬寅,公亲耕籍田。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命王女为公主,食汤沐邑。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B.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C.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
24、宝/D.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依照古代避讳礼法,若提及已故皇帝或尊长不得不称名字时,须加“讳”字。B.壬寅,古代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纪年、纪月和纪日,文中是指壬寅年。C.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到籍田亲耕。D.汤沐邑,周制,诸侯朝见天子时,天子在王畿内赐其封邑,供其膳宿和斋戒沐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操遭逢动荡,立志平乱。董卓废旧帝而立新帝,致使京城大乱,曹
25、操于是改变姓名,偷偷回到故乡,拿出家产,组织义兵,起事讨伐董卓。B.曹操目光远大,不谋一时。程显认为刘备野心勃勃,劝曹操尽早将其除掉,曹操则认为当时正是招纳英雄豪杰之时,杀掉刘备会失去天下人心。C.曹操厌恶战乱,怜悯将士。他在谯驻军时说,自己对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表示痛心,对那些断绝后代的将士,提出诸多安慰他们的有效办法。D.曹操求贤若渴,下令荐才。他于建安十五年春颁布招贤令,强调了人才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让身边谋士臣僚等去发现人才、任用人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5分)(2)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
26、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节选)范仲淹昨宵天意聚回复,繁阴一布飘寒英。裁成片片尽六出,化工造物何其精。散乱狂飞若倚势,徘徊缓舞如今情。千门竞扫明月色,万木都拆寒梅英。天上风流忽尔在,人间险阻无不平。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始两句主要交代下雪的时间和情景,“天意”二字暗含着诗人强烈的盼雪心理。B.“六出”指四面八方,意为雪下得广;“何其精”是赞美雪花的形态非常精致有型。C.五、六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出雪花随着风势大小时而狂飞、时而缓舞的状态。D.“人间险阻无不
27、平”既写出人世间被雪覆盖的平坦状况,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15.请赏析“千门竞扫明月色,万木都拆寒梅英”两句的艺术特色。(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 , ”两句以墨线和磨刀石为喻,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可以提升完善自我的道理。(2)“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这副对联与韩愈马说中“ , ”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写出了“人杰地灵”的特点,让人不由联想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人才、英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党的号令”如定海神
28、针,让军队;“为了人民”似冲锋号角,催雄师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人民解放军始终高举党的旗帜,肩负人民的重托,无论是在保家卫国的战场、卫国戍边的阵地,( ),这支“迷彩绿”的队伍始终践行“听党话、跟党走”的 ,始终秉持“爱人民、得人心”的赤子情怀,因而获得了 的内在驱力,同时也掌握了攻无不克的制胜法宝。看往昔,从神州陆沉、九原板荡而来;望前路,向中华崛起、民族复兴而去。新时代的“迷彩绿”,只有坚持听党指挥的军魂永不变,服务人民的宗旨永不变,才会有最坚强的意志、最坚韧的行进,才能够筑牢立军之根本、踏平强军之大道,描绘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壮美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力量。1
29、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稳如泰山 乘胜追击 忠心耿耿 绵绵不绝B.稳如泰山 所向披靡 忠心耿耿 源源不绝C.坚如磐石 所向披靡 赤胆忠心 源源不绝D.坚如磐石 乘胜追击 赤胆忠心 绵绵不绝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还是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抗击疫情抗洪抢险的第一线B.或者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抗击疫情抗洪抢险的第一线C.还是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抗击疫情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奋战D.或者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抗击疫情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奋战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描绘无愧于党和
30、人民的壮美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力量。B.续写无愧于对党和人民的壮美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力量。C.续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壮美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力量。D.描绘无愧于对党和人民的壮美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力量。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今年身边少了患感冒、流感的人? ,流感病毒与新冠病毒较一致的是传播途径,它们都通过或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只是后者在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
31、此可见,在防控新冠肺炎的同时, 。为了防控新冠肺炎,我们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不乱摸眼、口、鼻,外出时尤其是乘坐公交车、地铁或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家里每天通风,还定期对家庭物品消毒这些有效防护手段,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最新消息,就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正式开通之前的一个多月,2020年6月23日,国内首个海岛电力北斗地面基站在连云港开山岛建成。就此,附近海域的定位精度从米级跃升到厘米级;而借助该基站,输配电巡检人员如同有了“千里眼”和“透视眼”,比如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无需现场查看
32、,就能了解变电站、输电铁塔等电网设施有无受损,特别是肉眼难以觉察的危险隐患,哪怕只是几毫米的位移,也无法逃脱北斗的“法眼”。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木棉树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生长的落叶大乔木。它伟岸挺拔,高度可达25米。每年春季,木棉树便开满鲜红硕大的花朵,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又似满腔热血,因此木棉花被誉为“英雄花”。躯干的挺拔和花朵的鲜艳,离不开它那发达的根系,木棉的根密如蛛网,能广泛吸取地下水分;为在严酷干旱中得以生存,它的根扎进地层深处,可谓“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木棉树的生长还有一个特征,即哪里有木棉树,它一定要长得高过其他树木,以吸收最好的阳光,所以有“森林中的露头树”之称。上面材料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