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805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绝密启用前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高一历史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注释)1、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说:“历史主要是研究人的,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将像对海上的波浪或风中的树叶那样漠不关心。”对此理解正确是()A历史研究应以个人的活动为核心 B历史研

2、究侧重事件对事件的价值联系C历史是探索发现孤立的个别事件 D历史研究是人对价值判断的主观体现【答案】D考点: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判断。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注意材料中关联词“只有”“假使”“那么”所表达的意义即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2、北美独立战争主要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其根据主要是() A具有反殖反封的双重性 B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 C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消灭了封建统治阶级【答案】C考点:北美独立战争。北美独立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主要的依据是通过这次战争 ,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3、1787年美国宪法的一大

3、缺点就是保留了奴隶制。而我们知道,现在的美国却没有奴隶制度。这种制度的废除可能是在()A美国建国初期B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当选美国总统之时C美国内战爆发之后D美国两党制正式确立之后【答案】C考点:美国政治体制。1854年北方成立了共和党,主张限制并最终消灭奴隶制。1860年共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成为内战的导火线,内战期间,林肯政府为了调动广大人民和黑人的积极性,下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故选C项。4、钱乘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而工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为改变这种状况而

4、引发的事件是()A权利请愿书的出台B权利法案的颁布C责任制内阁的建立D议会改革法案的制定【答案】D考点:1832年议会改革。“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工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说明工业资产阶级没有政治权利,所以引发了英国历史上的1832年议会改革,最终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故D对。5、标志着罗马体系的最终完成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别消失的时候 C.成文法诞生之时 D.民法大全的形成(查士丁尼)【答案】D考点:罗马法。公元公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时期,民法大全的形成,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故选D。6、“先生游 南镇

5、,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书卷三)。“材料中先生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A.柏拉图 B.普罗塔戈拉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答案】B考点:宋明理学。王阳明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即是本心,即是理,材料体现王阳明强调人主观感受的思想。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主观感受,与材料思想类似。故选B项。7、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明显缺陷表现在( )享有民主的人只是少数 妇女和奴隶无

6、民主权利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无公民权 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A B C D【答案】D考点:雅典民主制。雅典民主并不是完美的民主,享有民主权利的是少部分人,妇女和奴隶并无民主权利,外邦人也无公民权,这些都是民主制的典型的缺陷,故选D。项也是弊端,但是并不是雅典民主制自身问题。8、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能够最终得以确立,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A独特的地理环境B杰出的民主政治领袖C良好的公民教育D壮大的工商业者群体【答案】D考点:公元前6世纪初,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他们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工商业者阶层的壮大直接推动了民主改革的进行。9、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

7、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C考点: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任官职,不注重人员的才能素质.这种制度延续的时间较长,到隋文帝时才将其废除.10、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以下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答案】B考点: A是指九品中正制;C是指嫡长子继承制;D是指察举制;B是指科举制,选官的范围扩大。不仅

8、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道路,扩大统治基础,而且大大提高官吏的文化素质。同时科举制作为一种封建的选士任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性。因此选B。11、唐代,在长安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大雁塔提名,进行欢庆。下图为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李存诚等人题名拓片。下列关于唐代选官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B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公平公正【答案】A考点:选官制度。儒学经典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儒学主要强调等级制度,旨在培养奴性人格,因而不利于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12、图7表中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据此

9、推断该行政机关() A.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C. “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 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答案】D考点: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根据材料 “起草谕旨、议决政务”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该行政机构是军机处,D项正确;A是丞相;B描述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是内阁。13、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A.皇权被削弱B.相权得到加强C.中书省独揽大权D.中书省职能专一【答案】B考点:古代政治体制。整个中国古代呈现出“相权削弱、皇权加强”的趋势,但是,个别朝代并不

10、符合这个规律,元朝因为改三省制为一省制,使相权集中,造成权贵专权,是元朝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A、C、D三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14、1924年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讲:“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 A皇权至上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 B皇权加强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 C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 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答案】A考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认为明代君权的膨胀“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也就是说君主专制是指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15、概述汉武帝、唐太宗在政治制度方面

11、的革新举措及其相同影响。据此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举措:汉武帝时期:实行刺史制度,使监察制度更加严密;实行察举、征召等人才选拔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唐太宗时期: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善严密体系;完善了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调整健全了府兵制。(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促成了封建社会兴盛局面的形成。(3)认识:制度创新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考点:解答此题时关键要审清题中的限定语。强调“革新”的制度举措,即在两位皇帝在位时所实行的措施。16、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待圣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统理族人者也。”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

12、宗法制()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国”与“家”的结合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答案】B考点:宗法制。材料引文描述了如果发生事件,家族成员则立即准备处理,大宗率领小宗,小宗率领群弟,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的特点。17、2007年,多家华人网络媒体发起全球华人网上共祭炎帝活动。有近3万人成功地在网上献花、进香、祭酒、点烛。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我国古代的( )A井田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宗法制的有关内容。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在古代中国,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

13、度,符合“入祖归宗”这一特点。D正确。故本题选D。18、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但在荆州熊家冢楚之王陵(东周时期)的遗址中清理出一处6匹马驾一车的遗迹。这说明:()A楚王生活奢侈腐化 B楚国军事实力超强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答案】C考点:分封制。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东周时期,诸侯已经敢于使用周天子的礼仪,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了破坏,故选C。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注释)1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

14、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郡县论材料三 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图15 “没有开化得中国佬” 图16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 图17

15、 “中国就要崩溃了”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孙中山对外宣言书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16、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3分)(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4分)(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5分)19、【答案】(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2分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2分(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

17、其宰割。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分(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4分(4)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分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3分考点:古代政治体制;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等。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中第一小问依据材

18、料一中文字“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的文字信息以及材料二中“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的信息来概括二人的不同看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郡县制对中央集权一级对于地方管理的角度归结答案。(2)从材料三中图片以及图片提示语“没有开化得中国佬”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 “中国就要崩溃了”等信息来给归纳答案;成因从中国内部以及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角度去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列强侵华造成民族危机的角度分析作答。(3)依据材料四中“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

19、小问结合所学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角度分析回答。(4)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五中“一边倒”并结合所学同苏联建交角度思考作答;环境从新中国刚成立的国内环境以及国际环境角度分析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的角度思考作答。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材料2:“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材料3:“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材料4:“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

20、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请回答:(1)材料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重大革命运动?(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运动的政治理想和革命的性质。(3)材料4反映的事件体现了怎样的精神?20、【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2)理想:建立一个人人均等的理想天国;扶清灭洋;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反帝反封建。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3)精神

21、:爱国主义精神,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考点:近代中国革命运动。第(1)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即可回答是哪些重大事件。第(2)问中的“政治理想”要从它们的革命任务去考虑。第(3)问根据教材内容即可作答。21、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朝代: : :唐朝判断依据: :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 :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21、【答案】(1)朝代:秦朝:西汉 :唐朝判断依据: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将西域纳入版图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实行郡县制;郡县首领由朝廷直接任命;建造驰道与直道;建筑长城等。:创设刺史制度;颁布“推

22、恩令”;设置河西四郡等。:设安西都护符和北庭都护府等。(2)统一、多民族融合等特点。考点:古代中国的疆域。(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是秦朝中国的 疆域,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第二幅图反映的是西汉时期的疆域,西域已经处于管辖的状态当中。第三幅图则是唐朝,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疆域广大。(2)这三幅图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融合进行加快。22、结合下图,简述长征的简要经过,并概述长征精神的内涵。 22、【答案】简要经过:1934年江西瑞金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度大渡河;过雪山、草地;1935年吴起镇会师;1936年,三大主

23、力红军会宁会师。 “长征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等。 考点:本题以“红军长征”的地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红军长征的经过。从其过程总结“长征精神”23、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

24、袭之制愈微。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四(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25、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3)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23、【答案】(1)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4分)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2)相同:其目的都是为了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

26、人才。(3)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脉络的理解。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战国时期世袭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背景可以从政治大变革:礼崩乐坏,分封制遭到破坏,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经济: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调整;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加以考虑。(2)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及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材料二、三,依据材料二、三提供的信息可以从目的、制度建设、举荐方式等方面加以分析,如其目的都是为了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都

27、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3)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可以直接根据材料四提取:考试方式、中央的地位、完善等方面加以概括,可以归纳为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4)主要考查学生综合所给材料,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紧扣题干中“趋势”,依据题干中死泽材料可以得出战国至隋朝的选官制度,由地方逐渐集中到中央,由此可以归纳趋势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即不断强化的过程。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400年至1800年这四百年中,全球贸易活动以白银资本的流动为标志,形成了美洲白银流入欧洲,流入欧洲的白银总量中近50%又通

28、过和中国、印度的丝绸、瓷器、水银、茶叶等商品进行交换后流向亚洲,这种居于主导地位的三角形贸易局面整整持续了四百余年时间。据统计,美洲仅在17世纪和18世纪就生产了白银37000吨和75000吨,这两个世纪中有81000吨白银被运往欧洲,运往欧洲的白银又有39000吨被运往亚洲,其中绝大多数又流入了中国。白银之所以能从欧洲流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国以白银为货币币材,流通中大量需求白银,并且在中国,白银与黄金的比价明显高于欧洲;二是证明欧洲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中国,大量白银充做了抵补贸易赤字的支付工具,中国在当时就成了具有巨额贸易顺差的相对富强国家。-贡德弗兰

29、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材料二材料三 从18711873年,中国年均出口11亿元,进口10。6亿元,出超4000万元;到18811883年,中国年平均出口10.8亿元,进口12.6亿元,入超1.8亿元;到18911893年,中国年平均出口虽增至16.7亿元,但进口骤增至21.9亿元,入超达5.2亿元。又如煤油,美国于1878年向中国输入1570万公升,到18911893年,已增加到年平均输入17600多万公升,从此中国开始了使用所谓“洋油”的时代。其他如“洋漆”“洋钉”“洋火”等输入,到年平均输入17600多万公升,从此洋货大量输入,使得中国的白银源源外流,加剧了中国财政的枯竭和群众

30、生活的困难。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四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值达到1.4万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贸易国家,仅次美国和德国,贸易顺差达到1018.8亿美元。外贸顺差创新高,是中国过去多年低成本优势积累的反映。-东方晨报(上海)请回答:(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外流的原因。(2) 19世纪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在19世纪前半期和后半期的原因有何不同。(3) 材料一、材料四反映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都有巨额贸易顺差,都有不足,前者被认定“中国已经落伍了”,后者被认为“中国是贸易大国,但不是强国”,试加以说明。并分析两个历史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有何不同。

31、24、【答案】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中国对外国商品需求较少,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在欧洲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所以中国“有巨额贸易顺差”;白银在明朝以后成为主要货币,明清赋役征银;中国的白银与黄金的比价明显高于欧洲,向中国贩运白银有利可图;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掠夺大量的白银;欧洲的货币币材是黄金;欧洲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对中国的经济有时尚未完全形成。(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材料二反映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但是由于鸦片的走私,导致中国的对英贸易实为逆差,白银大量被掠夺;材料三中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取得了经济上的绝对优势,通过对华的侵略战争取得开埠通商、协定关税

32、等特权,大量向中国输出商品,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巨额逆差。材料一,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是靠当时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来维持,与西方先进商品经济相比已经落后;材料四“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第三对外贸易国家”,说明中国是贸易大国,但优势在于“低成本优势积累”,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新技术领域无优势,因此不是强国。不同:前者反映中国正在落伍,后者反映的是中国正在崛起。考点:本题以中外贸易进出口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历史进程的掌握和理解。第问的关键是能否从中外经济发展状况、中外货币的币材不同进行对比,再从材料中提取其他有效信息来回答;第问在19世纪前半期和后半期有相同先行,中国都处于入超地位,但

33、原因却是不同的,前者是因为鸦片的走私,后者上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通过侵略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第问,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都是贸易顺差,但表现不同,所反映的历史趋势更是相反。25、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2)简述家谱在中

34、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5、【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2)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考点:宗法制。本题比较新颖,以“家谱”这种形式来考查宗法制度,要求比较高,注意语言表述也要得当。(1)分析原因时,注意从政治、道德观念、经济等方面展开分析,并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2)回答作用时注意多角度分析,抓住道德、人际关系、政治几方面展开理解。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5年康有为率领千余举人开展公车上书。在上书中,一方面提出“迁都西安,整军再战”的“权宜应敌

35、之谋;另一方面,提出了“立国自强之策”,希望光绪帝实行开矿、机器生产的富国之法,勤工、惠商的养民之法,立学堂、开报馆的教民之法,以及每十万户选一议郎,“上驳诏书,下达民词”的主张。材料二 1937年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宣言倡导“迅速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战争”,“实现民权政治,安定民生”,并重申中共中央“为三民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取消推翻国民党的暴动政策、取消苏维埃政权、改编红军”的四项保证。 (1)分析两个材料背景的相同之处,概括两个材料中的相似主张。 (2)两个材料中,为了实现其目标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策?【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加重。主张:实行民主,改善民生,抵御侵略。

36、(2)对策:材料一进行变法,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实现富国强兵。材料二通过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考点:维新变法与抗日战争。(1)康有为主张变法时期是中国被列强瓜分时期,民族危机空前的严重,1937年,日本大举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也是空前的严重。从材料“上驳诏书,下达民词”、“实现民权政治,安定民生”可以分析二者的相似的主张。(2)康有为主张变法,材料二则是通过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战。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895年马关条约

37、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1928年“改订新约”的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1943年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

38、,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

39、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27、【答案】(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目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

40、,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2)主要特点:分别审查,根据条约内容(平等、不平等)确定灵活的政策;对于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考点: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1)趋势:根据“根本性转变”“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结合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的影响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后到1919年之前,以签订不平等条约为主流。根据1919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和1928年后“减少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但又很不彻底”可以得出: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平等权利,但没有实现平等权利。根据1949以后“或废除

41、,或修改,或重订”可以得出:1949年9月,针对近代签订的不同条约制定了不同对策。影响:不平等条约便利了列强侵华因此可得出: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正是在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正是民族意识觉醒和维护主权的斗争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2)特点:结合材料“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可以得出:根据条约内容(平

42、等、不平等)确定灵活的政策;对于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原因:根据所学可知美国是近代侵略中国的国家之一,对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进行敌视,而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因此废除美国对华不平等条约及特权。苏联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并最早与中国建交、结盟,因此鉴于苏联是新中国盟友,采取积极谈判,订立新的平等条约,逐步收回国家权力。2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材料二美、英国家政体比较表产生方式选举世袭任职任期制终身制权限有实权无实权政府首脑名称总统首相(1)材料一、二说明美国、英国分别是什么政体?与美国和英国两种政体形成相关的重要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

43、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28、【答案】(1)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2)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握有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考点: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要结合图示来看。图1体现责任内阁制,图2体现三权分立及分权制衡。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的总统共和制。2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材料二“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

44、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29、【答案】(1)一是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问题复杂多样,财产纠纷增多。二是随着帝国的扩张和版图的扩大,罗马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上升,被征服者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2)作用

45、: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稳固了帝国的统治。影响: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法中蕴含的公民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考点: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回答时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对债权的规定非常细致,主要原因是当时古罗马的商品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调整;(2)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回答其作用与影响,要从对古罗马自己、对欧洲封建社会和对后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75年在湖北

46、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在田律、徭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

47、、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摘自林明剑秦史稿材料三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材料四 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摘自汉书刑法志回答: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48、。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实质和作用。30、【答案】(1)秦律具有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保证地主对农民的经济剥削,规范社会经济活动,重农抑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等职能。(2)秦律内容繁复缜密,体现法家思想,严刑酷法,轻罪重刑。(3)实质:它的颁布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专制统治,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作用:对消除原六国的反秦势力,巩固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它从法律上维护了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保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具有历史进步性。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订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律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但秦律过于严苛,激化了阶级矛盾,成为秦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考点:秦朝法律。第(1)问主要是从材料中提炼答案要点,首先逐句阅读材料,然后把意思相同(相近)的合并,最后按要求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概括归纳。第(2)问和第(3)问是在第(1)问的基础上抽象出共性的、一般的东西,即特点;其实质往往用阶级分析法、国家利益分析法等方法回答;至于作用,则应结合当时背景及阶段特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