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一部分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2015河北衡水中学三模)已知反应:2NO(g)Br2(g)=2NOBr(g)的活化能为a kJ/mol,其反应机理如下:NO(g)Br2(g)=NOBr2(g)慢NO(g)NOBr2(g)=2NOBr(g)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的快慢B反应速率v(NO)v(NOBr)2v(Br2)CNOBr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该反应的焓变等于a kJ/mol解析:A项,反应速率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慢反应的速率;B项,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总反应式知v(NO)v(NOBr)2v(Br
2、2);C项,NOBr2是反应的生成物,是反应的反应物,不是催化剂,D项,a kJ/mol是总反应的活化能,不是焓变。答案:B2(2015诲淀期末)N2(g)3H2(g)2NH3(g)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解析:W是固体,加入少量W,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该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B正确;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C错误;H不因平衡的移动而改变,D错误。答案:B4(2014南宁适应
3、性测试)MgO可用于制备特种陶瓷,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制备:MgSO4(s)CO(g)MgO(s)CO2(g)SO2(g)H0,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反应的H变大B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C压缩容器,反应吸收的热量不变D分离出部分MgO,可增大CO的转化率解析:反应热与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A错误。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质量增大,又容器体积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B正确。压缩容器,平衡逆向移动,反应吸收的热量减小,C错误。MgO是固体,改变其量对平衡无影响,D错误。答案:B5(2015北京市房山区高三4月
4、模拟)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限度时容器的体积为V 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 L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 L反应达到限度时气体A消耗掉0.05V L反应达限度时气体B消耗掉0.05V L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可推出C气体生成体积和A、B两气体的消耗体积: A3B2C反应量 0.05V 0.15V 0.1V反应达平衡后剩余的A、B气体体积为0.9V,而A、B两种气体已消耗的体积为0.05V0.15V0.2V,因此原混合气
5、体的体积为0.9V0.2V1.1V,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 L。答案:A6(2015辽宁营口期末)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O2(g)2NO(g)H180.5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2的含量降低B当v正(O2)v正(NO)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C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的原因是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180.5 kJ解析: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后平衡正向移动,N2的含量降低,A项正确;所给的两个速率数据均为正反应的数据,不能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6、B项错误;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加压后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C项错误;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 mol N2和1 mol O2不可能完全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小于180.5 kJ,D项错误。答案:A7(2015株洲一模)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YWZ(已配平),在t时刻增大压强(其他条件不变),正、逆反应速率(v)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X、Y、W、Z四种物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W、Z均为气体,X、Y中只有一种为气体BX、Y均为气体,W、Z中只有一种为气体CX、Y或W、Z中均只有一种为气体DX、Y均为气体,W、Z均为液体或固体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及图象分析知识
7、,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图象分析能力。由图象可知,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平衡正向移动,而增大压强时平衡应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分析可知B选项正确。答案:B8(2015日照调研)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A和B,发生反应aA(g)bB(g)cC(g)。反应过程中,物质A的体积分数和C的体积分数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化学图象的能力。T2之前A的体积分数减小,C的体积分数增
8、大,是因为反应未达到平衡,T2之后A的体积分数增大,C的体积分数减小,是因为反应在T2时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项正确,C、D项错误。在T1和T3时,A的体积分数均与C的体积分数相等,但T1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A项错误。答案:B9(2015南昌零模)某恒定温度下,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气体,B气体,测得其浓度为2 mol/L和1 mol/L;且发生如下反应:3A(g)2B(g)4C(?)2D(?)已知“?”代表C、D状态未确定;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且反应前后压强比为5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此
9、时B的转化率为35%增大该体系压强,平衡向右移动,但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增加C的量,A、B转化率不变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原理及转化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3A(g)2B(g)4C(?)2D(?)开始( mol/L): 2 1 0 0转化(mol/L): 0.6 0.4 0.8 0.4平衡( mol/L): 1.4 0.6 0.8 0.4设平衡时气体总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 mol/L,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得:,又,故,可得x2.4,从而可知C为固体或液体,D为气体。故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错误;B的转化率为40%,错误;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小
10、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正确;由于C为固体或液体,增加C的量,平衡不发生移动,A、B的转化率不变,正确。本题选D。答案:D10(2015银川一中月考)往2 L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在三种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2NO2(g)2NO(g)O2(g),实验测得N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不考虑生成N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浓度(molL1)时间(min)实验序号/温度()01020304050实验1/8001.000.800.650.550.500.50实验2/8001.000.700.500.500.500.50实验3/8501.000.
11、500.400.150.150.15A实验2比实验1的反应容器内压强小B实验2比实验1使用了效率更高的催化剂C实验1比实验3的平衡常数大D由实验2和实验3可判断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解析:实验1和实验2相比,化学平衡状态一致,但实验2反应速率快,先达到平衡状态,故实验2比实验1使用了效率更高的催化剂,B项正确,A项错误;由表中数据看出,实验3的温度比实验1和实验2的高,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大,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实验3的化学平衡常数大,C、D项错误。答案:B二、填空题11(2015广东省梅州市高三5月总复习质检)有硫酸酸化的草酸(H2C2O4,二元弱酸)溶液能将KMnO4溶液中的MnO转化为Mn2。某化
12、学小组研究发现,少量MnSO4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1)常温下,控制KMnO4溶液初始浓度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和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实验编号温度初始pH0.1 mol/L草酸溶液/mL0.01 mol/LKMnO4溶液体积/mL蒸馏水体积/mL待测数据(反应混合液褪色时间/s) 常温1205030t1常温2205030t2常温240_t3 (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若t1t2,则根据实验和得到的结论是_。(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MnSO4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完成下表中内容。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13、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5)化学小组用滴定法测定KMn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取a g草酸晶体(H2C2O42H2O,摩尔质量126 g/mol)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取25.00 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H2SO4酸化,再用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滴定两次,平均消耗KMnO4溶液V mL。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实验中所需的定量仪器有_(填仪器名称)。该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氧化还原反应滴定。(1)从表中数据知道组是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了实验的可对比性,溶液的体积控制为
14、100 mL,改变KMnO4的浓度,故KMnO4溶液用50 mL再加10 mL水。(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H2C2O42MnO6H=10CO22Mn28H2O。(3)若t1t2,说明溶液酸性较强时反应较快,那么则根据实验和得到的结论是:溶液的pH对该反应的速率有影响。(4)设计实验验证MnSO4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时控制其他条件相同,一组不加催化剂,另一组加催化剂进行对比,所以操作和结论为: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往反应混合液中加入少量MnSO4固体,控制其他反应条件与实验相同,进行对比实验若反应混合液褪色时间小于实验中的t1,则MnSO4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若褪色时
15、间相同,则MnSO4对该反应无催化作用)(5)用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草酸时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滴入一滴KMnO4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用草酸晶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还要用到:胶头滴管、托盘天平、250 mL容量瓶,滴定前草酸量取时要用到:酸式滴定管;a g草酸晶体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2a/63 mol/L,取25.00 mL溶液滴定,根据关系式5H2C2O42MnO,设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有:5cV2(2a/63)25,得c20a/63 mol/L。答案:(1)5010(2)5H2C2O42MnO6H=10CO22
16、Mn28H2O(3)溶液的pH对该反应的速率有影响(4)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往反应混合液中加入少量MnSO4固体,控制其他反应条件与实验相同,进行对比实验若反应混合液褪色时间小于实验中的t1,则MnSO4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若褪色时间相同,则MnSO4对该反应无催化作用)(5)滴入一滴KMnO4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胶头滴管、托盘天平、250 mL容量瓶、(酸式)滴定管20a/6312(2015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三4月模拟).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A和2 mol B两种气体相混合后于容积为2 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
17、(g)2D(g),2 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 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1)x值等于_。(2)A的转化率为_。(3)生成D的反应速率为_。(4)如果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则平衡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_。(5)如果上述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从逆反应开始进行,开始加入C和D各 mol,要使平衡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与原平衡时完全相等,则还应加入物质_mol。.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t(N2)13 mol,nt(NH3
18、)6 mol,则a_。(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 L(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体积分数为25%。则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_。(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_。(4)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N2)(H2)_。解析:本题考查利用三段式法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1)平衡时C的浓度为0.4 mol/L,故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4 mol/L2 L0.8 mol,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0.8 mol0.8 molx2,解得x2;(2)平衡时n(D)0.8 mol,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n(A)n(
19、D)1.2 mol,故A的转化率为1.2 mol/2 mol60%;(3)生成D的反应速率0.2 mol/(Lmin);(4)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平衡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不变;(5)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下,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n(A)n(B)2 mol2 mol11即可,开始加入C和D各4/3 mol,由化学方程式3A(g)B(g)2C(g)2D(g)可知转化到左边,可以得到A为4/3 mol3/22 mol,得到B为4/3 mol1/22/3 mol,故还需要加入B,加入B的物质的量为2 mol2/3 mol4/3 mol。.(1)根据方
20、程式计算: N2(g) 3H2(g)2NH3(g)起始(mol): a b 0转化(mol): 3 9 6t时刻(mol): a3 b9 6所以a313,则a16;(2)反应平衡时,混合气体为32 mol,其中NH3的物质的量为32 mol25%8 mol;(3)利用差量法计算: N2(g)3H2(g)2NH3(g),物质的量减少n 1 mol 3 mol 2 mol 2 mol转化: 4 mol 12 mol 8 mol 8 mol故原混合气体为32 mol8 mol40 mol,则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n(始)n(平)40 mol32 mol54;(4)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N2)(H2)12。答案:.(1)2(2)60%(3)0.2 mol/(Lmin)(4)不变(5)B.(1)16(2)8 mol(3)54(4)12-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