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202-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同学们认真审题、规范答题。注意时间安排,书写要清晰,卷面要干净。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与“表现现实”的传统文学路径不同的是,在网络文学中,现实世界退居幕后,已经不再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玄幻穿越类网文要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与之相对应,网络文学对世界的再创造要求其理想读者抛弃现实世界经验和观念的束缚,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沉浸式地进入网络文学文本当中。更为重要的是,相较于传统文
2、学,网络文学的作者创造文本后交由读者解读与评判,作者和读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读者可以对作品实时评价,作者也可以即时接纳读者的设想与建议,改变自己原本构思的走向,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学成为作者与读者群想象的狂欢,成为不同主体合作完成的作品。网络文学的作者对于“流量”与“变现”的需求,使得当下网络文学“粉丝向”严重,大行其道的“爽文”正是“粉丝向”发展的产物。这类“爽文”直白地表达人类的欲望,建立起一个没有根基的乌托邦。“金手指”泛滥、“套路化”严重,而这类“爽文”永远可以戳中人们的“爽点”,从而拥有永恒的读者。不过,无论何种文学类别,其“流量”大小永远不能成为评价它的唯一标准。对于网络文学而言,
3、流量既是商业的助力,也是资本的镣铐。因此,网络文学要想在商业性与文学性的拉锯之下寻找相对的平衡,在网络文学中表现现实问题、呈现人类普遍的情感价值与取向,则不能唯流量是从,要建立其自身的主体性。令人欣慰的是,网络文学中也确实产生了挣脱镣铐的文学佳作。 邵燕君等人在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中,从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遴选了五位作家的经典作品,以其判断标准来看,是否“传达了本时代最核心的精神焦虑和价值指向”、是否“成为某种更具恒长普遍意义的人类共性的文学表征”等,仍然深受传统文学评价标准的影响。然而,网络文学不同话语主体的交锋对文学圈内的评审标准发起了挑战。参与者的普泛化必然导致更多元、更健康的话语语
4、境的形成,对于网络文学的评价,必须兼顾文学内部与大众传媒等多个向度。邵燕君等人的这套评价标准,可以说是目前为止较为全面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但是,网络文学的快速生长性决定了其判断标准的不确定性。(摘编自浅谈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一场文学之间的角力)材料二:一些文学研究者对大众文艺的基础功能与核心竟争力认识不清。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情感是人类的“生物算法”,用以迅速处理个体生存发展面临的各种信息,以做出有效应对。情感是生命存在与表达的方式,人类为了变得更聪明,进化出丰富的情感。人类个体的生存、发展与繁育后代,需要强劲的、时刻运行着的感觉、情绪和情感活动。艺术发生的内部驱力正在于此。人们的情感体验
5、需求是自我实现与自我服务的。现实生活中情感体验、获取生命经验的机会不够,为了让情感能力得以提高,生命体就驱动人们创造或进入艺术情景,进行感觉、情绪与情感体验话活动。而文艺作品的故事情节就是承载大量生命活动信息的奇异容器,装载生命情感信息越多,越是特异、剧烈,受众体验就越好。大众文艺通常更强调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把各种感觉、情绪和情感体验激发到极致,产生情绪爆炸效应。人们把它持久地作用于自身情感信念的建构,从中得到自我肯定,自我确认与自我完善,因而带来持久的愉悦。对于大众文艺来说,能否令受众得到过瘾到位的情感体验,帮助读者建立精神秩序,是作品能否受到读者欢迎、对读者是否有价值的基础性评价标准。正
6、因为大众文艺创作是以受众为中心的,所以大众文艺也必然是类型化的。人类的情感体验需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一面,人类个体需要在某些作品中,专门体验某些特定的感觉、情绪和情感,所以大众文艺的一个类型就是指向人类一个愿望情感群组,这使得人类的情感体验更加高效集中。(摘编自不断顺应人类对情感体验的新需求)材料三:如果寄望于把网络文学当作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旗帜之一,就不能过早地为它套上枷锁。虽然具有多重角色,网络文学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文学样式,具有其独特的精神追求,这就要求作者与读者不能被资本太过束缚,网络文学产业的繁荣并不意味着网络文学自身的繁荣,过早过强的逐利动机难免会扼杀它。有些影视导演就曾直言,现在许多
7、改编自高点击率网络文学作品的影视剧缺乏应有的深度。正如尼尔波兹曼认为的,造成文化枯萎的原因,不光是对精神的约束,还有可能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其中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此外,在确立评价机制和建立理论研究框架的过程中,还要对网络文学的创作多一些包容。当前,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刻意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对立的趋势。但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分野,更重要的在于它摆脱了“文学是一种文化精英的活动”。作为“一种为揭露和批评自己的局限性而存在的艺术机制”,文学总是在现有框架或者同一题材下去探索如何超越前人,隐含了对文学自身的反思,“新”与“旧”永远都是相对的。不仅如此,在文学
8、理论发展方面,即便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其也早已摆脱文学自身的的局限。这说明目前的文学理论对网络文学的无力感,并不能简单归咎于传统话语体系和批评模式的落后,而是文学理论发展早已与这个时代拉开了“代差”。 不要过早地为网络文学套上枷锁,它的多样性,就是文化领域繁荣的最大源泉和前进动力。(摘编自赵明昊别给网络文学套上枷锁)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文学作品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作完成的,而传统文学作品的创作则不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B. 材料一“这类爽文永远可以戳中人们的爽点”印证了材料二的“大众文艺通常更强调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C. 当下,网络文学急需建立起自
9、身的主体性,彻底摆脱流量束缚,挣脱资本镣铐,从而创作出文学佳作。D. 大众文艺能够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给受众带来持久的愉悦,因而人们可以从中得到自我肯定、确认与完善。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邵燕君等人评选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经典作品的标准是目前较为全面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但是其深受传统文学评价标准影响。B. 网络文学要求其理想读者抛弃现实世界经验和观念的束缚,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所以它对读者阅读水平的要求比传统文学更高。C. 网络文学的内驱力来自人们对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其核心竞争力是它能使受众得到过瘾的情感体验,帮他们建立精神秩序。D. 要想让网络文学成为我们这个时代
10、的文化旗帜,就不要让它过度商业化、庸俗化,同时要多多包容它,保持它发展的多样性。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 “作者拘泥于读者的好恶,紧密关注着读者的投票和作品流量,怎么能写出好故事呢?”B. “以前,网络文学属于一种非主流文化,但是未来,它会逐渐成为主流文化中的一种。”C.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其实没有严格的区别界限,都是文学,只是平台和载体不一样。”D. “网络文学更像是一种大众化、草根化的写作,是读者本位,它与读者的距离更近”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5. 为什么不能用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来评价网络小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 B
11、2. B 3. B 4. 首先指出情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人类为了让情感能力得以提高,进行了艺术创作;接着引出大众文艺的基础性评价标准;最后得出以受众为中心的大众文艺必然是类型化的的结论。 5.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路径不同、创作主体不同、商业性程度不同。网络文学的快速生长决定了不能用传统文学相对固定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它。传统文学理论已经落后于时代。【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12、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本题中,A项,“传统文学作品的创作则不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更为重要的是,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作者创造文本后交由读者解读与评判,作者和读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读者可以对作品实时评价,作者也可以即时接纳读者的设想与建议,改变自己原本构思的走向,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学成为作者与读者群想象的狂欢,成为不同主体合作完成的作品。”并没有说“传统文学作品的创作则不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C项,“彻底摆脱流量束缚”说
13、法绝对。根据原文“不过,无论何种文学类别,其流量大小永远不能成为评价它的唯一标准。则不能唯流量是从,要建立其自身的主体性。”可知材料一中说的是“不能唯流量是从”,而不是“彻底摆脱流量束缚”。D项,“大众文艺能够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给受众带来持久的愉悦,因而”颠倒因果关系,材料二第三段说的是“人们把它持久地作用因而带来持久的愉悦”。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
14、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所以它对读者阅读水平的要求比传统文学更高”于文无据。原文是“网络文学对世界的再创造要求其理想读者抛弃现实世界经验和观念的束缚,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沉浸式地进入网络文学文本当中。”并没有说“它对读者阅读水平的要求比传统文学更高”。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干要求“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项,符合材料
15、三中“过早过强逐利动机难免会扼杀它”的观点。B项,选项的内容在材料三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观点。C项,符合材料三中“网络文学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文学样式”的观点。D项,符合材料三中“它摆脱了文学是一种文化精英的活动”的观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理清行文思路。第一段讲的是情感是生命存在与表达的方式,丰富的情感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等,需要情感活动;第二段指出人类为了获取足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经验,创造了艺术,进入艺术情境,并且文艺作品承载的信息越多越特异,受众的体验就越好;第三段讲的是大众文艺能够营造剧烈的高潮体
16、验,令受众过瘾是其基础性评价标准;最后一段首句是本段的中心句,点明了本段的中心,即大众文艺以受众为中心,所以其类型化是必然的。然后用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连接成句即可,如“首先”“然后”“其后”“其次”“最后”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谈谈“为什么不能用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来评价网络小说?”有什么看法,并说明原因。要注意,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且不可只孤立地去看一两个材料,特别要对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材料谈论了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特
17、点不同,评价标准自然不同。材料列举了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一些特点:传统文学的路径是表现现实,而网络文学中现实世界不再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传统文学是一种以作者为主体的精英文化,而网络文学是以受众为中心的;相对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商业性更重,有“粉丝向”。另外,材料一最后指出“网络文学的快速生长性决定了其判断标准的不确定性”,材料三第三段指出传统文学理论已经落后于时代,由此可知不能用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来评价发展迅速的网络文学。【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
18、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穷人列夫托尔斯泰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
19、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20、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的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
21、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
22、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黎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鱼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
23、他。“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两个人沉默了一阵。“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哦?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
24、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6.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大作家的小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短篇佳作,它以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鲜明可感的人物形象,打动着读者的心。B. 小说以女邻居西蒙的死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既赞颂了人世间美好的品质和行为,更控诉了社会的不平和罪恶。C. 小说通过细
25、腻的心理刻画,写女主人公将孩子抱来家中后激烈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D. 渔夫也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收养邻居孩子问题上他跟妻子不谋而合,这一情节强化了小说的主旨。7. 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这篇小说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作具体分析。8. 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以“穷人”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答案】6. B 7. (1)铺设背景,渲染气氛。故事发生在一个风暴肆虐、又黑又冷的夜晚。(2)推动情节的发展。渔夫打鱼迟迟不归和最后一无所获,冉娜担心外出察看天气,女邻居悲惨死去,都与风暴有关。(3)衬托人物形象。恶劣的天气加剧了渔民夫妇生活的艰难,却没有改变他们善良的心灵、美好的
26、行为。 8. (1)小说写的是发生在穷人之间的故事,渔民夫妇和女邻居都是穷人,以“穷人”为题切合人物身份。(2)与经济上的贫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小说主人公精神上十分富有,心地无比美好,以“穷人”为题突出了人物形象。【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更控诉了社会的不平和罪恶”分析错误,选文赞美了渔夫及妻子桑娜的美好心灵,没有控诉社会的不平和罪恶。故选B。【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
27、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选文开头段的景物描写,如:“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渲染气氛,这是一个风暴肆虐、又黑又冷的夜晚,为人物的活动铺设背景。情节方面,“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天气可真厉害!”“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
28、惊肉跳”,渔夫出外捕鱼一无所获是因为天气,冉娜担心丈夫也是因为天气,女邻居的死也与天气有关,这段环境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中间段写邻居西蒙的家的环境描写,如:“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暗示邻居已经去世,推动情节发展。对人物的作用,如:“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恶劣天气打不到鱼,加剧了他们生活的艰难,“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你瞧,他们在这里啦”,夫妇俩的选择依然是那么高尚,恶劣天气反而衬托了人物形象,更显示了渔夫夫妇的美好心灵和美好行为。【8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内涵的能力。探究小说的
29、题目的内涵,要在理解标题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看其有无象征意义,深层含义,并联系小说的主题或作者的创作意图,看标题有无揭示主题和暗示作者创作意图的作用。探究标题主要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几个方面作答。小说以“穷人”作标题,有两重含义,表层含义:小说的主人公桑娜夫妇,还有邻居西蒙,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人,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他们都是“穷人”,以此为题,切合人物身份。深层含义:桑娜终日劳作,渔夫深夜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打鱼,生活艰难。当他们得知邻居去世时,首先想到不能让邻居的两个孩子醒来看见死去的母亲,在已有五个孩子的前提下,还是主动地把邻居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抚养。他们物质生活上是个“穷
30、人”,精神上却很富有,他们有的是同情心和爱心,有的是在爱心支配下的美好行动,以此为题,更衬托出他们物质上虽然贫穷,精神上却非常富有。【点睛】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
31、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阎毗,榆林盛乐人也。毗七岁,袭爵石保县公,邑千户。及长,仪貌矜严,颇好经史。受汉书于萧该,略通大旨。能篆书,工草隶,尤善画,为当时之妙。周武帝见而悦之,命尚清都公主。高祖受禅,以技艺侍东宫,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寻拜车骑,宿卫东宫。上尝遣高颎大阅于龙台泽,诸军部伍多不齐整,唯毗一军,法制肃然。颎言之于上,特蒙赐帛。俄兼太子宗卫率长史,寻加上仪同。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
32、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炀帝嗣位,盛修军器,以毗性巧,谙练旧事,诏典其职。寻授朝请郎。毗立议,辇辂车舆,多所增损。帝尝大备法驾,嫌属车太多,顾谓毗曰:“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驾车不足以益文物朕欲减之从何为可?”毗对曰:“此起于秦,遂为后式。开皇平陈,因以为法。”帝曰:“何用秦法乎?大驾宜三十六,法驾宜用十二,小驾除之。”毗研精故事,皆此类也。长城之役,毗总其事。及帝有事恒岳,诏毗营立坛场。寻转殿内丞,从幸张掖郡。高昌王朝于行所,诏毗持节迎劳,遂将护入东都。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毗督其役。及征辽东,以本官领武贲郎将,典宿卫。时众军围辽东城,帝令毗诣城
33、下宣谕,贼弓弩乱发,所乘马中流矢,毗颜色不变,辞气扬抑,卒事而去。后复从帝征辽东,兵部侍郎斛斯政奔辽东,帝令毗率骑二千追之,不及。从至高阳,暴卒,时年五十。帝甚悼惜之,赠殿内监。(节选自隋书阎毗传)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驾车/不足以益文物/朕欲减之/从何为可B. 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驾/车不足以益文物/朕欲减之/从何为可C. 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驾车/不足以益文物/朕欲减之/从何为可D. 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驾/车不足
34、以益文物/朕欲减之/从何为可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恒岳,即恒山,与泰山、衡山、华山、嵩山并称“五岳”,传说为群神所居之地,历代帝王多前往祭祀。B. 爵,又称封爵、世爵,专指古代君主对贵戚的封赐,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C. 节,指符节,古代朝廷派遣使者、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时用作凭证的东西,用竹、木、铜等制成。D. 运漕,古代指将所征粮食押送至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主要是水运,间或有部分陆运。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阎毗尊崇祖制,注重礼仪教化。他仔细研究历朝典章制度,建议对帝王的车、轿及仪仗等立
35、规,但因违背皇上裁减天子车驾的意愿而被否决。B. 阎毗治军有方,法令制度严明。皇上曾经派高颎在龙台泽举行盛大阅兵,各军队伍多不整齐,只有他统率的军队风纪严明,他因此受到皇上的赏赐。C. 阎毗博学多才,技艺出类拔萃。他喜欢经史典籍,曾向萧该学习汉书,篆、草、隶皆通,尤其擅长绘画,深得周武帝赏识,被选为清都公主的驸马。D. 阎毗性情沉静,临危镇定自若。征战辽东时,他奉皇上诏令到城下宣读谕旨,虽然所乘坐的马被敌人射中,但是他面不改色,语气高低有节奏。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2)此起于秦,遂为后式。开皇平陈,因以为法。【答案
36、】9. C 10. B 11. A 12. (1)多次拿奇巧华丽的物品向皇太子讨取欢心,因此很受皇太子亲近优待,(皇太子)经常在皇上面前称赞他。(2)这种制度源于秦朝,于是成为后世的准则。开皇年间平定陈,于是就把它作为准则。【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乘”不可与前面的数词断开,“十有二乘”“八十一乘”都不需要断开,排除A项、D项。“驾车”,拉车,驾驶车辆,不需要断开,排除B项。句意:开皇时期,出行的侍从车是十二辆,事情也就办了。现在侍从车八十一辆,用牛拉车,不能增加车服、旌旗、仪仗等。我想减少它,依据什么才能行呢?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
37、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专指古代君主对贵戚的封赐”错误,古代君主对爵位的封赐不仅包括贵戚,还有功臣。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违背皇上裁减天子车驾的意愿而被否决”错误,从原文中的“帝尝大备法驾,嫌属车太多”可以看出,皇上的意愿是大力装备天子车驾,裁减侍从车辆。故选A。【1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1)“数”,多次;“雕丽”,意思是精美华丽,奇巧华丽;“见”,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每称之于上”,正常语序为“每于上称之”,介宾短语后置句。(2)“式”,准则;“平”,平定;“以为法”,“以(之)为法”,省略句。【点睛】准确翻译
38、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阎毗,是榆林盛乐人。阎毗七岁时,继承爵位石保县公,封邑一千户。等到长大,阎毗外表庄重严肃,很喜欢经史典籍。向萧该学习了汉书,大致通晓主要意思。阎毗
39、能写篆书,擅长草书、隶书,尤其擅长绘画,是当时的妙手。周武帝见到阎毗就很喜欢他,命他娶清都公主为妻。高祖接受禅让,阎毗凭借才艺侍候皇太子,多次拿奇巧华丽的物品向皇太子讨取欢心,因此很受皇太子亲近优待,(皇太子)经常在皇上面前称赞他。不久担任车骑一职,担任太子的警卫。皇上曾经派高颎在龙台泽举行盛大阅兵,各军队伍大多不整齐,只有阎毗这一路军队,法令制度严明。高颎把这件事告诉了皇上,阎毗特别受到丝帛的赏赐。不久阎毗兼任太子宗卫率长史,后又升任上仪同。太子的服饰器用玩好之物,多是阎毗置办的。等到太子被废黜,阎毗获罪,受一百棍杖刑,和妻子儿女都被发配为官府的奴婢。炀帝继位,大力整治军用器具,因为阎毗性情
40、灵巧,熟悉以前的典章制度,下令让他掌管这一事务。不久授任朝请郎。阎毗建议,帝王的车辇、车轿,多应增加或减少。皇上曾经大力装备天子车驾,嫌侍从的车辆太多,回头对阎毗说:“开皇时期,出行的侍从车是十二辆,事情也就办了。现在侍从车八十一辆,用牛拉车,不能增加车服、旌旗、仪仗等。我想减少它,依据什么才能行呢?”阎毗回答说:“这种制度源于秦朝,于是成为后世的准则。开皇年间平定陈,于是就把它作为准则。”皇上说:“哪里用得上秦朝的制度呢?大驾适合用三十六辆,法驾适合用十二辆,小驾去掉它不用。”阎毗仔细研究过去的典章制度,都是这样的。长城的劳役,阎毗总管事务。等到皇上在恒山祭祀,下诏命阎毗建造举行祭祀大典的坛
41、场。不久改任殿内丞,跟从皇上到张掖郡。高昌王在皇上巡行之地朝拜,皇上下令让阎毗拿着符节迎接慰劳,就准备护送他们进入东都。皇上准备发动辽东战役,从洛口开挖水渠,一直通到涿郡,用作运粮的水路。阎毗督管这次劳役。等到征战辽东,以现任官职兼任武贲郎将,主管值宿宫禁的工作。当时各路军队围攻辽东城,皇上命令阎毗到城下宣读谕旨,敌人的弓箭乱放,阎毗乘坐的马中了乱箭,阎毗脸色不变,语气高低有节奏,完成这事才离开。后来又跟从皇帝征战辽东,兵部侍郎斛斯政逃奔辽东,皇帝命令阎毗率领两千骑兵追赶他,没有追上。阎毗跟从皇帝到高阳,突然死亡,时年五十岁。皇帝对阎毗的死深感哀悼痛惜,追赠他殿内监的官位。(二)古代诗歌阅读(
42、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十七)陶渊明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注萧艾:杂草。鸟尽废良弓: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前两句点明幽兰的环境和品性:生长在前院,饱含着芳香,等待着清风。B. 三四句暗含对比,写在清风吹拂下,含香的幽兰与萧艾等杂草区别明显。C. 五六句写作者想在官场有所作为却失意,感到出仕顺其自然或许能走通。D. 最后“鸟尽弓藏”的典故政治寓意深刻,也表明作者“觉悟当念还”的缘由。14.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
43、达的思想情感。【答案】13. C 14. 表达出自己对高洁情操的坚守表达出对官场黑暗的不满表达出希望过顺应自然的隐逸生活。【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C项,“五六句写作者想在官场有所作为却失意,感到出仕顺其自然或许能走通”理解错误。原诗中说的是,不停的向前行走会失去旧路(隐居之路),顺应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许才能通。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题要求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答本题,要求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完成。“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意思是: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清风轻
44、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诗人在前四句中说要像幽兰一样自始至终保持芳洁的品质,绝不像萧艾那样见风使舵、随波逐流,表明自己对高洁情操的坚守;“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意思是: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前两句用行路受阻来写自己在仕途上的坎坷,表达出希望过顺应自然的隐逸生活;后两句是说既然醒悟就应当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结合注释可知,这里使用史记中的典故,这是对仕途险恶的警戒以及官场黑暗的不满。【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
45、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5.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1)庄子逍遥游中以奇特想象展现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的两句是“_ ,_ ”。(2)庄子逍遥游中用:“_,_。”两句具体说明“小年”在认识上的局限性。(3)庄子逍遥游中认为“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4)陈情表中用“_,_”两句描写了李密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5)陈情表中用“
46、 _,_”两句,请求晋武帝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答案】 (1). 水击三千里 (2).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 朝菌不知晦朔 (4). 蟪蛄不知春秋 (5). 若夫乘天地之正 (6). 而御六气之辩 (7).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8).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9). 愿陛下矜悯愚诚 (10). 听臣微志【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抟”“晦朔”“辩”“矜悯”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47、中华文化历来重视人心民意,并由此认识到道义对于人心民意的统合作用。在中国历史上,身为 的孔子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念。“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指出行政法律等治理手段只能从外在规范层面约束百姓的 ,而德礼代表的道德教化则可以令百姓在内心为之感化而归服。孔子之后,孟子、荀子都继承了孔子这一德政思想。孟子讲“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在孟子看来,道德具有上行下效、 的特点,在对人心施加影响方面,“德”比“力”更能感召人心,因此如果一个政权能够居仁行义、以王政待民,那么“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百姓归顺这一
48、政权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 。与孟子相近,荀子提出“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的观点,认为只有符合道义的政权才与民心相通,才能收获民意、称王天下,而单纯以武力、财富为基础的政权都不得不仰仗外在条件,因此是不稳固的。此后,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权衡一个政权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保民而王”也因此被视作政权获取合法性的唯一途径。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代楷模 一言一行 潜移默化 锐不可当B. 一代楷模 言谈举止 耳濡目染 势不可挡C. 万世师表 言谈举止 潜移默化 势不可挡D 万世师表 一言一行 耳濡目染 锐不可当17. 文中画横线
49、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此后,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权衡一个政权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B. 在中国此后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权衡一个政权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C. 在中国此后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衡量一个政权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D. 此后,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衡量一个政权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作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 孟子讲“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C. 在对人心施加影响方面,“德”比“力”
50、更能感召人心。D. 荀子提出“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的观点。【答案】16. C 17. D 18. C【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空,一代楷模,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万世师表,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根据语境可知,孔子应该是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而并非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故应选“万世师表”,排除AB。空,一言一行,指每句话,每个行动。言谈举止,指人的言语、举动、行为。此处区别不大,均可。空,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主体大多是人。由语境“道德具有上行下效的特点”可知,
51、这里说的是道德具有的功效,如使用“耳濡目染”则对象不当,应使用“潜移默化”,排除BD。空,锐不可当,指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势不可挡,指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由语境“百姓归顺这一政权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可知,这里是形容百姓归顺这一政权的来势之迅猛,应使用“势不可挡”,排除AD。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处是“权衡一个政权”搭配不当,“权衡”与“政权”动宾搭配不当,这就排除AB两项;一处“符合道义成为是否具有合法性”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前面“符号道义”是一种情况,后面“是否”是两种情况,排除BC两项。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
52、项,引号表示行文中需要着重说明的词语;ABD三项的引号都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故选C。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看到的是引车卖浆往来市场,地摊经济繁华一时,作为地摊经济的代表,夜市滥觞于盛唐,繁荣于宋代。公元965年,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从此,_。文明城市和地摊经济之间并不矛盾,不要说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_,地摊、街边摊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美国作家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也反复论证城市多样性的必要。如果城市管理者害怕混乱,担心混乱带
53、来视觉上的丑陋,其实会使得城市_。李克强说:“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答案】 (1). 夜市大量出现,非常繁荣 (2). 即便在发达国家 (3). 千篇一律、活力枯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要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第一空承接上文语意,因宋太祖诏令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夜市,才会有夜市
54、出现和繁荣,前后有因果关系,故填“夜市大量出现”。第二空根据前后语意,所填内容应是表示让步关系的语句,照应前文“发展中国家”,空中内容可能跟发达国家有关,故填“即便在发达国家”。第三空结合前文“城市多样性”,“城市管理者害怕混论” 的语意,空中所填句子的语意应是:他们的管理会使城市缺乏多样,千篇一律,没有活力。20. 请对下面这段议论性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本报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刘阳)日前,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及芒果TV主办的中外合作节目功夫学徒创作研评会在北京举行。与会者围绕节目的形式内容创新、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等进行了讨论。
55、功夫学徒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国务院新闻办监制,芒果TV、探索频道联合制作的一档创新节目。节目用外国学徒体验中国职业的创新形式,以点带面,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展示了更富有年轻活力的中国形象,在海内外广受好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两亿家庭,能通过屏幕感受到今时今日的中国发展。【答案】功夫学徒创作研评会在北京举行,此节目用外国学徒体验中国职业的形式展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
56、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首先找到陈述的对象,即“中外合作节目功夫学徒”。主体内容是功夫学徒创作研评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这档节目用外国学徒体验中国职业的创新形式,以点带面,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展示了更富有年轻活力的中国形象,在海内外广受好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两亿家庭,能通过屏幕感受到今时今日的中国发展。简言之,就是这档节目独特的形式,反映的内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展示了更富有年轻活力的中国形
57、象”,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即可。【点睛】对于筛选概括类压缩,叙述类的语段压缩,可以根据记叙文要素进行概括筛选,仅保留主要信息,做到“去粗取精”;议论性的语段压缩,可以运用“关键语句突破法”;描写类的语段压缩,首先要弄清描写对象,然后运用“舍偏取正法”,舍弃那些修饰性、限制性性或补充性的信息;而说明类语段往往层次清晰,结构分明,可以运用“层次切分法”划分层次,提炼要点。四、写作(60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技术的进步推进了教育的变革。古人曾以竹简记载文字,但是大众获取知识的成本很高,受教育的人群较少。后来蔡伦发明了纸,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教育慢慢普及开来。而今,大数据人工智能
58、推进教育升级。有的学校引进了机器人老师参与课堂教学;有的学校采用智能机器人迎接新生入校;有的学校引进平板教学请结合材料,从自己现在接触的现代网络技术的体会出发,谈谈对教育影响的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现代网络技术改变教育现代网络技术不仅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影响,而且对现代教育产生着影响,并将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影响不断深远。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带来教育的革命。计算机、现代网络技术的发明打破了书本是知识主要传播载体的状况,使教育迈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现代网络技术将全世界的学校、研究
59、所、图书馆和其它各种信息资源联结起来,成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量信息资源库,全球范围的优秀教师或专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提供同一知识领域的学习素材和教学指导,任何有知识需求的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网络学习,形成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教学交互。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即将形成。现代网络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实现。现代网络技术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教育资源的丰富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资源的多样化带来了学习方式和内容的多样化,个人发展的多样化。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发展方向,选择特定方向的优秀资源,同一流的大师学习和对话,深刻挖掘自身发展的潜能。现代网络技术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了巨
60、大挑战。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教育信息化是我们从思想观念到实践方法都必须面对的一场革命。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过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强调利用好两个工具,即字典和图书馆。今后要增加并强调现代网络技术这个工具,强调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学习。教育信息化肯定不能等同于简单的现代网络技术的概念,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信息网络及技术变成自觉学习、自
61、我发现、自主探索的工具。这里就有一个观念问题,不能仅认为只有进入课堂才是学习,只有教师讲的才是知识,只有考分才说明能力,要全面、正确地理解知识和学习,理解教育信息化。总之,在教育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不管你是老师、学生,不管你身在何方,不管你是五岁还是八十岁,每个人都有机会,每个人都要做好准备。把握教育、把握信息化,就等于把握了我们的未来。【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为材料作文。【审题】材料主要通过举古今的事例,得出结论“技术的进步推进了教育的变革”。需要抓住两个关键词“技术”“教育”。随着技术的进步,教育方式在不断变化。现代网络技术的影响可以从内容、形式、对象方面考虑。如学生
62、、教师个人态度的改变。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信息网络及技术变成自觉学习、自我发现、自主探索的工具。教育时间不再单一固定;受教对象扩大,不局限于面对面。教育方式更加多样化,比如钉钉、腾讯视频,一对一教学网课等;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如图片、视频等;受教个体态度需调整等。参考立意:科学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教育发展;辩证认识现代网络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把握现代网络技术,把握教育等。【素材】(1)网络技术及其教育运用的普及,推动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引起人类教育在理想与目标、内容与课程、教师与学生、方法与手段、管理与评价等诸多
63、方面的系统变革。但是,教育有其历史继承性,即使到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在过去社会中的许多教育现象还会存在。这需要我们正确认识网络技术和教育的关系。(2)这是一种“教师机器学生”模式的教育界面,即教师与学生不处在同一时空,他们之间被教学机器隔开,师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教育活动。人机界面出现的意义在于教育能够超越时空限制,教与学可在时间上同步、异步、空间上可异地,特别是能够进行教与学同步的异地教育。因此,可以说,网络技术的教育运用已经引起了教育实践系统的巨大变革,也将引起教育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3)网络教育还存在如下缺陷:一是疏于品德教育,二是缺乏人格示范,三是缺少情感感染,四是易误导注意力,
64、五是有损身体健康。(4)未来的教育将是:网络与课堂并举。同时空的面授教育与异时空的网络教育并举,将网络的优势与课堂的优势互补,创造更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完成师生角色观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作用由“授”到“导”,学生的角色由“受”到“取”(即被动到自动),同时调动师生的主体性。发挥网络“知识海洋”作用。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以及网络的内容开放性、过程非线性,让学生在知识“海洋”中翱翔,促进学生智商的发展。同时改造网络,重视师生间、生生间的友情链接,让网络高技术而产生高接近,实现主体间的一“网”情深,消解隔膜。发挥学校“品格沙龙”作用。利用学校场景的真实性以及面授的品德教育、人格示范、情感熏陶作用,让学生在“沙龙”中感染,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同时,也可运用网络的丰富信息,增强影响力、说服力,为品德形成、人格成长与情感发展教育提供充分有力的知识基础。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现代网络技术改变教育”。开头可以明确观点“现代网络技术对现代教育产生着影响”。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带来教育的革命,可以从教学模式、教育者、教育对象等方面分析;现代网络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实现;现代网络技术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了巨大挑战等。最后可以总结,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