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 大气 知识框图 第三单元 知识框图 第三单元 知识框图 复习策略 第三单元 复习策略 本单元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点,其涉及的问题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强,所以很容易与人们所关心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2012年复习备考应注意以下几点:(1)气压、气温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第三单元 复习策略(3)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4)多运用图表,分析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5)结合热点区域,利用图表重点考查气候及其气候变化。使用建议 第三单元 使用建议 1.本单元共安排了710讲共
2、4讲内容,本单元前三讲内容考点梳理可以作为课前预习或者课后梳理的资料,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将探究点的知识讲清讲透,学生重点记忆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特点、植被类型,并能将其灵活运用。第10讲要求学生通过探究点的学习注重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其应对措施。2课时建议:第7讲2课时、第8讲2课时、第9讲2课时、第10讲1课时、单元综合1课时。第7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7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考纲考向 第7讲 考纲考向【考纲概览】大气的受热过程。【考向定位】1.结合模式图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应用。2.结合区域等压线或等压面图,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特点及等压线与等压
3、面图的判读与应用。第7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第7讲 考点梳理 3.受热过程 (1)大部分_ 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2)地面被加热,并以_ 的形式向大 气 传 递 热 量,因 此 大 气 增 温 的 最 重 要 方 式 是 _。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辐射热交换第7讲 考点梳理 【思维拓展】(1)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吸收少量太阳短波辐射和大量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的过程。(2)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则被吸收得很少。(3)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弥补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
4、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第7讲 考点梳理 二、热力环流 1.热 力 环 流 的 根 本 原 因:太 阳 辐 射 能 的 _,造成地区间的_。2.热力环流的形成 地区间_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_大气的水平运动 地面分布不均温度差异冷热不均气压差第7讲 考点梳理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_。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第7讲 考点梳理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压线低压平行有一夹角第7讲 考点梳理 (2)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 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3)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
5、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第7讲 要点探究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能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第7讲 要点探究 第7讲 要点探究 第7讲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简化认识第7讲 要点探究 例1 2010全国卷 I 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第7讲 要点探究 (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 B12 C16 D18 (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
6、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第7讲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图示地区中的两条相邻的等温线的温度差为2C;通过仔细观察图示区域,9日6时左右市中心北部6千米附近温度最低,为57,9日15时左右市中心附近温度最高,为2123,所以最大温差取值为1418,C选项16正确。第7讲 要点探究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白天晴,气温高;夜晚晴,大气逆辐射作用弱,
7、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故昼夜温差大。而白天多云,因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反射削弱作用,温度低;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温度相应较高,昼夜温差小,故选项B正确。第7讲 要点探究 第(3)题,本题考查通过读图判断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由题图知,9日是晴天,一天中的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12时,而太阳辐射能量传递给地面,需要一个过程,故地面辐射最大值是13时,地面辐射再把它所获得的热量逐层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及高层大气,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在图示区域右侧的15时左右。答案(1)C(2)B(3)C 第7讲 要点探究 2011广州模拟如下图中所示,该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
8、出现()第7讲 要点探究 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 B大气逆辐射较强 C.夜间风力较大 D昼最短,夜最长 第7讲 要点探究 解析 通过读图,会发现该地该日气温一直比较高,但是日温差比较小,可以通过排除法来解决。A项错误,因为如果白天多云则受云层的反射作用气温比较低,夜晚晴朗则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很快,温差大;B项正确,从图中的日温差小,可以推断出夜晚的大气逆辐射比较强;C项错误,只有夜晚气温比较低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比较强烈的冷热不均,风力才较大;D项错误,因为此日昼、夜温度都较高,肯定是夏季,我国的夏季昼长夜短。答案 B 第7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 1.热力环流的形成
9、原理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1)温压关系:(如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第7讲 要点探究 第7讲 要点探究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处风向所示)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第7讲 要点探究 具体分析如以下图表所示:第7讲 要点探究 第7讲 要点探究 第7讲 要点探究 第7讲 要点探究【特别说明】判读以上环流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风向时关键是抓住地面的热力差异。第7讲 要点探究 例2 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晚
10、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B C C 第7讲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只有在深入理解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对本题正确的作答。晚上陆地由于热容量小,降温快,气温低,气压较高,而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低,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正确;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压低,极地地区终年寒冷,气压高,所以近地面风应由两极吹向赤道,故正确。答案 C 点评 解答有关热力环流的问题必须牢牢抓住产生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即冷热不均,这是分析热力环流运动、水平方向乃至垂直方向气压变化的根本。第7讲 要点探究 下图中图
11、(a)示意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b)示意图(a)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2)题。第7讲 要点探究(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气压高于地 B.地气压高于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高(2)下列说法可能的是()A.a地风向为西北风 B.c地风向为西南风 C.b为阴雨天气 D.d为下沉气流 第7讲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根据图(b)可以看出,甲地垂直气压差大于乙地,由此推断,甲地近地面为高压,乙地近地面为低压。结合图(a)分析,地气压高于地,故A错误;地气压高于地,故B正确;在
12、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高于地(地等压面向上凸,高度高),故C错误;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低于地(地等压面向下凹,高度低),故D错误。第7讲 要点探究 第(2)题,位于近地面的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自西向东由甲地指向乙地,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a地的风向为西北风,故A正确;c位于高空,风向仅仅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c地的风向为南风,故B错误;b处空气下沉,多晴朗天气,故C错误;d处空气上升,故D错误。答案(1)B(2)A 第7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 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等压线是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曲线,其可以显示空间气压
13、的高低分布状况,如下图所示。具体有以下应用:第7讲 要点探究 第7讲 要点探究 1.判断气压场 (1)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如A处。(2)低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如B处。(3)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C处。(4)低压槽: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D处。(5)判断鞍部:两个高压或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如G处。第7讲 要点探究 2.判断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 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且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风向始终垂直,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摩擦力的方向:在风向的反方
14、向。第7讲 要点探究 4.判断风向 (1)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等压线比较平直的,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如E处);等压线弯曲的,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如F处)。(2)确定南北半球,画出偏转方向,偏转角度为3045。第7讲 要点探究 5.判断风力大小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如上图甲处风力大于乙处。(2)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第7讲 要点探究 (3)不同图中,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第7讲 要点探究 例3 下图是
15、某日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则由8时到20时,图中()第7讲 要点探究 A.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第7讲 要点探究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地风向偏北,但等压线由疏变密,气压梯度力加大,风力应逐渐增强;地受低压槽控制,从冷锋、暖锋的移动方向(北半球的锋面气旋是逆时针旋转)和降水分布来看,其天气应由晴朗转阴雨;从图中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和经纬度信息分析,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该锋面气旋的主动力是冷气团,气旋中心附近冷锋移动快于暖锋。答案 C 点评 判定锋面气旋,首
16、先要找低压槽,在冷暖气流相遇的区域才可能出现锋面气旋;另一方面确定冷锋和暖锋的位置,结合锋面形成条件,气旋东部为暖锋,西部为冷锋。第7讲 要点探究 读图,图中a、b为等值线,且ab。若图中曲线为北半球等压线,则()A.图中L线为高压脊线 B.处风向为西南风 C.、处可能有阴雨天气 D.处气压数值高于 第7讲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考查等压线的应用。根据题干可知ab,则图中的L为低压槽,在低压槽的控制下,气流辐合上升,有可能产生降水。根据气旋冷、暖锋分布位置,图示L为暖锋,暖锋锋前有降水,故选C。答案 C 第7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四 等压面的判读 1.判读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其
17、常用来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不同区域的气压差异。对其判读时关键抓住以下三点:(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在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第7讲 要点探究 第7讲 要点探究 (2)等压面的凹凸与气压高低的关系。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如下图所示)第7讲 要点探究 第7讲 要点探究 第7讲 要点探究 第7讲 要点探究 第7讲 要点探究 第7讲 要点
18、探究 第7讲 要点探究 【特别说明】(1)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的数值大于低压;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低压反而高于对应高空的高压。(2)气流并不总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在垂直方向上,气流却是由低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第7讲 要点探究 例4 2010冀州模拟 图718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900 hPa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据此回答(1)(2)题。第7讲 要点探究 (1)沿图中XY方向所作的900 hPa等压面剖面图,与下面的四幅等压面剖面图最接近的是()第7讲 要点探究 (2)下列关于图中A、D两处
19、风向说法正确的是()A.A吹偏北风,D吹偏南风 B.A吹偏南风,D吹偏北风 C.A、D均吹偏北风 D.A、D均吹偏南风 第7讲 要点探究 解析 该题关键是理解等压面与等高线的关系,图中1060米、1040米、1020米、1000米是900hPa等压面上的等高线,亦即900 hPa等压面所穿过的等高线;根据等压面上等高线与等高面上的等压线之间的一致性,可知C为高压区、B为低压区,故沿图中XY方向所作的900 hPa等压面剖面图,与第(1)题图中四幅等压面剖面图最接近的是图A;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可以判断,A吹偏南风,D吹偏北风。第7讲 要点探究 答案(1)A(2)B 点评 本题以教材中
20、没有的等值线图为命题载体,考查的仍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可根据下列图示,理解等高面上的等压线和等压面上的等高线。第7讲 要点探究 下图为某一区域500百帕等压面高程(单位:米)分布状况图,图中与M、N对应的地面上的点分别是甲、乙。则下面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第7讲 要点探究 A.乙地可能有锋面气旋 B.乙地为反气旋,昼夜温差大 C.甲为城市,乙为郊区 D.甲地气压低,气温高 第7讲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由图可知,乙地高空越向中心其气压相等的点高度越高,说明其高空为高压,近地面为低压,故A项正确。B项中乙地为气旋,多阴雨,昼夜温差小;C项中甲为郊区,乙为城市;D项中
21、甲地近地面气压高,气温低。答案 A 第7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五 大气的水平运动用图表综合法学习。风的性质多从风向和风力两个方面进行描述,风又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学习中要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并层层递进地认识三个力对风向的影响。第7讲 要点探究 图721 第7讲 要点探究 在阅读风压图时要注意观察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等压线和风向的关系。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与风向垂直的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与风向相反的是摩擦力。第7讲 要点探究 例5 读“亚洲东部某日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百帕)”,并结
22、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722(1)甲地此时吹什么风?试在图中绘出甲点的风向。(2)图中甲、乙两点风力较大的是哪一个?说出理由。第7讲 要点探究 解析 以区域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了风向的判断和等压线图的判断能力。第(1)题,首先明确图示表示的是等压线图,然后观察甲地附近等压线数值高低的分布规律,即可找到突破口。甲地等压线较为平直,可通过作图确定风向,注意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风向与等压线右斜交,由此可确定为东南风。也可根据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位置判定。第(2)题,甲处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较小;乙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答案(1)东
23、南风。绘图略。(2)乙。乙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第7讲 要点探究 下图中的L线示意某月海平面等压线,M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1)(2)题。(1)此时M地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2)M、N、P、Q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A.M地 BN地 CP地 DQ地 第7讲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由于M地的气压高于P地,故可在图中画出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根据M地位于北半球,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M地盛行东南风。第(2)题,由图中的等压线可知,Q地位于等压线由低值弯向高值的低压槽处,该位置最有可能形成锋
24、面,暖空气爬坡降温,从而出现阴雨天气。答案(1)C(2)D 第7讲 备用习题 (本题为本讲综合性探究题目,如课堂时间允许,可在所有探究问题完成后综合提升)某地气压的变化,实质上是该地上空空气柱重量增加或减少的反映。气柱质量增加了,气压就升高,质量减少了,气压就下降。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是指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明显的是以日为周期和以年为周期的波动,分别称为气压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阅读以上资料和图a、图b、图c、图d,回答问题。备用习题 第7讲 备用习题 图c 气压的日变化 图d 气压的年变化 第7讲 备用习题 (1)读图a和图b,A、B两处气压比较,气压较高的是_;C、D两地
25、气压升高的是_。(2)不同性质的气团,密度往往不同。如果移到某地的气团比原来的气团密度大,气压随之升高。反之该地气压就要降低。我国冬季冷空气南下,流经之地的气压会_。(3)气压的日变化曲线有单峰、双峰和三峰等,其中以双峰型最为普遍。其特点是一天中有一个最高值、一个次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一个次低值。读图c,一般是气压的最高值出现在_时左右。一般认为,气压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有关。第3讲 备用习题 (4)气压的年变化是以一年为周期波动的,受气温的年变化影响很大,因而也与同纬度、海陆性质、海拔高度等地理因素有关。通过图d可以看出,在大陆上,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_季,最低值出现在_季,气压年变化值很大
26、,并由低纬向高纬逐渐_。高山区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_季,和空气的受热上升关系密切。第7讲 备用习题 解析(1)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B高于A,C、D都处于高空,C处有上升气流补充,气压升高,D处气流下沉流走,气压降低。(2)冷空气密度大,故会使流经地气压升高。(3)据图可知一天中最高气压出现在810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但气压最低值出现在1516时左右,故气压极值出现的时间晚一些。三地比较,纬度越低气压日较差越大。第7讲 备用习题 (4)气压年变化取决于气温的年变化,大陆上温差大,所以气压差也大,夏季温度高,气压低,冬季温度低,气压高。气压的年较差与温度的年较差成正比,都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高山区受地形影响夏季盛行上升气流,空气密度变大。所以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答案(1)B C(2)升高(3)810 下降 晚 低纬度(热带)减小(4)冬 夏 增大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