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斋记教学案(1) 班级 姓名 小组_第_号【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增强阅读能力。2.概括文章内容,增强概括分析能力。3.掌握归纳“以”、“且”等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及本文相关文言知识。 【学习重点】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学习难点】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说理方法。【学情分析】同学们已经熟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及主要内容,教师指导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的理解,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并会翻译文章。自主学习回顾旧知:一、 关于作者简介(一)作者:刘基(13111375),字( ),谥曰( ),汉族,元末明初( )人,故时人称他( ),明洪武三年(1370)封( )
2、,人们又称他(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 ),后人又称他( )、文成公。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 )”。(二)作品:代表作郁离子。(三)评价: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在文学史上,刘基与( )、( )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四)题目分析: 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辟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就是通常说的书斋。 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什么斋记。 记,记载事物的文章。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
3、记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 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 “苦斋记”, “苦斋”是浙江龙泉人章溢的书室名。这篇文章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 二、基础知识1、读课文,正字音:以茆( ) 啮石( ) 陨箨( ) 洩水( ) 舆隶( ) 以蓺( ) 中伤( ) 粟菽( ) 茹啖( ) 拊石( ) 清泠( ) 荼蓼( ) 疏粝( ) 沸汩( ) 饫肥( ) 岩崿( ) 臼中( ) 黄蘗( ) 苦楝( ) 苦枤( ) 榛莽( ) 福艾( ) 蹑屐( ) 蓬藋( ) 2、重点字词翻译(解释下列词类活用)(1)野蜂巢其间_(2)故遂择其窊而室焉_(3)寝必重褥,食必珍
4、美_(4)必先苦其心志_(5)劳其筋骨_(6)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_(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_3、翻译(1)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2)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3)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4)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zhng)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5)莫不族布而罗生焉。(6)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汨汨,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小组讨论,问题探究问题一:找出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问题二:翻译一、二段。基本知识拓展与迁移:形容词作名词用法请及时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
5、难:小组讨论问题预测:讨论问题一、问题二 提问展示问题预测:(1)展示问题一、问题二要求:把本组的讨论结果上板展示,快速,书写清楚。课堂训练问题预测:词类活用(动词活用)点评精讲随堂训练: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味苦而微辛 辛:辣 B间则蹑屐登崖 蹑:踏,穿C寝必重褥 重:有分量D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庸:岂,难道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匡山周围高中间低,山上多北风,山之中物,多是苦的。但蜜虽苦,可以已积热,除烦渴之疾;鱼味虽苦,但食之可以清酒。人爬山虽苦,但可以靠着大树啸歌,可见苦中往往隐藏着乐。 B这是篇游记类散文,作者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写景上,但有时寥寥数笔,却能把苦斋周围的山之高、水之秀描绘得有声有色,把极其寻常的景物点染成奇观。 C作者以“苦”字作为贯串全文的脉络,或将“苦”隐于语言之外,或将“苦”显于记叙之中,化景为趣,化趣为理,使人领悟到乐与苦相为倚伏的真谛。课堂小结:本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六、布置作业:借助课本和教学案,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