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线索让脉络更清晰第 9 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明特征让认知更深刻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并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遭到摧残。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毛泽东
2、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经历了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胜利考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第 1 步悟真题考情研析命题点一:考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点1(2011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答案:A解析:本题
3、考查维新变法与五四运动的比较,意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公车上书”主要反映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故选 A 项。B、C、D 三项表述较片面,可排除。命题点二: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特征2(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D 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皖直交斗”。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处在大分裂时期,皖
4、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局面出现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 D 项符合题意。3(201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意在考查正确解读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A、D 两项表述与材料不符,故排除;据材料“只有才”这一关联词可知中共六大指出的革命的侧重点
5、在城市,故排除 C 项,选择 B 项。4(2012全国高考新课标卷)1920 年 12 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答案:C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20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材料中毛泽东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时中共尚未成立,但十月革命通过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夺取政权的做法已
6、得到中共早期组织成员的共同认可,且从“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暴力革命是必然的选择。故答案为 C。命题点三:考查国民政府的抗日举措5(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卷)1933 年到 1937 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1933 年到 1937 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是在全民族抗战开始之前。由材料中国民政
7、府构筑的防御要塞区域来看,主要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这一时期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背景,这样的布置实质上反映了国民政府为抗战作准备及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故选 B 项。6(201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意在考查根据材料所述历史现象认识
8、本质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尽管湖北的土地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国民政府并不支持湖北省政府的土地改革,这说明国民政府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故 D 项符合题意。命题点四:客观公正的评价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7(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下面是 1960 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
9、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析:从材料看,目录显然忽视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以及苏联、美国等对中国抗日战争所作的贡献,因此目录中应该增加国民党所组织的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阐述国民党正面抗战的意义。此外,可在第二十七章增加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向
10、日本投放原子弹等史实,体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战场的支持。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此外还可以增加苏联、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等内容。考什么近年新课标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上,特别强调对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抗日战争的考查。怎么考命题多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采用灵活的方式,以小角度切入,多层面综合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突出考查分析、判断和综合迁
11、移的能力和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原则。怎么办 同学们在备考时应明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作出的探索和中国人民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第 2 步研知识重难突破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五四运动(1)背景及原因: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主要活动: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学生游行,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6月 5 日,上海工人罢工,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4)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
12、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成立(1)标志: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召开。(2)内容:确立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3)意义: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有了全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4)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国民大革命(1)国共合作: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2)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
13、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3)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继续发展的基础。(4)失败:“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国共的十年对峙(1)工农武装割据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到 1930 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2)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确
14、立了以毛泽东为领导的新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长征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走向成熟的历程(1)1921 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新型政党的领导,但未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2)1922 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国情,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3)1923 年,中共三大没有提出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4)1927 年,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5)1935 年 1 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15、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2抗日战争(1)日本的侵华罪行:制造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研制、使用化学细菌武器作战;对根据地扫荡,实行“三光”政策。(2)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国民党正面战场:战略防御阶段积极抗战,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派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坚持敌后抗战,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后期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3)抗战胜利:日本于 1945 年 8 月 15 日宣布无条件投降。(4)抗战胜利意义
16、是中国人民一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的选择,即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2)人民解放战争战略防御:1946 年 6 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战略反攻:1947 年 6 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战略决战:1948 年 9 月至 19
17、49 年 1 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渡江战役: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调整 政策: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时期依据:帝国主义“以华制华”,支持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政策: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依据: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1931 年随着日本侵华加剧,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向民族矛盾政策:联蒋抗日抗日战争时期依据:日本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
18、到抗日救国运动中政策:自卫反蒋解放战争时期依据: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共领导的广大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第 3 步 提能力题组演练题组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是新民
19、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材料中未表达此种观点,故 A 项错误;材料中“转变”“扰乱”等关键词,说明不是继承初衷,故 B 项错误;半殖民地的社会特征与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1915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在胡适看来是一场单纯的文化运动,但 1919 年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并演变成政治运动,故 D 项正确。2(2015朝阳质检)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 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巨大的成就”获得的主要原因是()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B国民革命军建立C广大
20、工农群众支持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1924 年”可以判断属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国民革命运动能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原因就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题组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出的。”这种“战略”是指()A无产阶级革命B农村包围城市C国共第一次合作D开展工人运动答案:B解析: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是与俄国城市中心论相反的革命道路,故 B 项正确。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开展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里已存在的,不是毛泽东的独创,故 A、D
21、两项错误;国共第一次合作有共产国际的指导,不是毛泽东的领悟,故 C项错误。4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战役名中方统计日方统计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军 1 000 余人亡 167 人,伤 94 人武汉会战毙伤日军 20 万余人自身伤亡 3 万余人,因病减员 6.7 万余人徐州会战毙伤日军 5 万余人伤亡 3.2 万余人百团大战毙伤日军 2 万余人、伪军5 000 余人,俘日军 280余人、伪军 1.8 万余人亡 302 人,伤 1 719 人,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 1 202 人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B日方的统计数
22、据比较可信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答案:C解析:表格反映的是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无法反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故 A 项错误;日方统计数据是站在日方角度,不一定可信,故 B 项错误;中日双方报道的伤亡情况不同,说明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故 C 项正确;表格反映的战役有共产党领导的,也有国民党组织的,不能说明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故 D项错误。51938 年 4 月 9 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
23、国。”上述报道的战役其重大意义是()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D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能力,关键信息是“1938 年 4 月 9 日”“天津南京浦口”。A项是发生在上海的淞沪会战,C 项是发生在山西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D 项是 1940 年的百团大战。B 项是台儿庄战役,符合材料信息。6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指出:“革命胜利后,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阶段,使国家实现工业化,国营经济不断壮大,待条件成熟后,再采取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材料主要表明()A确立
2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势在必行B社会主义革命正在进行C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一个长期过程D社会主义改造出现过快现象答案:C解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阶段”不能说明势在必行,故 A 项错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时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在进行,故 B 项错误;据材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阶段待条件成熟后”可知,C 项正确;1953 年到 1956 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 1949 年,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四种失误(1)不能分辨史料信息的正误、真伪。分析时注意材料的阶级立场、时代局限,剔除虚伪、错误的信息,保存或阐发正确、真实的史实和观点。(2)不能
25、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甄别有效或无效信息。分析是要对材料反映的信息进行取舍,把无关的、无效的东西删除,保存有价值的信息;或把繁杂的内容加以精炼,选取最能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3)不能深入理解史料信息的本质。分析时要注意系统地、从深层次对其加以认识和理解,认清历史现象的本质。(4)不能将史料信息加以迁移、灵活运用。这需要扎实的历史知识,将所提取的信息做“题内迁移”,对比分析。如第 5 题需要迁移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考点综合练7(2015呼伦贝尔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北地区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关键词表黄帝陵 商鞅变法 中共七大 丝绸之路 延安 会宁会师 敦煌莫高窟 秦陵
26、兵马俑 西安事变 大雁塔 从“西北地区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的某个侧面,选出 3 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 3 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阐释。(要求:提炼主题鲜明;阐释准确清晰)解析:将所有关键词按历史影响归类,选出 3 个按类别提炼出主题,结合关键词之间的共性联系进行阐释说明。答案:示例:主题:西北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救国的历程。关键词:西安事变,延安,中共七大。阐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确立
27、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抗日战争的指挥中枢,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考点 2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 1 步悟真题考情研析命题点一:考查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1(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1938 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结合日本侵华分析。抗战时期,日本控制沦陷区的金融,通过发行“联银券”“军用
28、票”等掠夺财富,以战养战,其目的是转嫁战争负担,故 B 项符合题意;日本侵略者的这些行径扰乱的是沦陷区的金融秩序,故 A 项错误;封锁抗日根据地主要是依靠物资管制制度,故 C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日本在金融领域的举措,与物资管制关系不大,故排除 D 项。命题点二:考查近代后期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2(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 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 51 甚至 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
29、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解析:解答本题宜采用排除法。材料不涉及中外电影制作水平,排除 A 项;仅从外国片与国产片的放映比例,无法判断出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的态度和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排除 B、D 两项。答案:C 考什么近年新课标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抗战时期各种力量的经济政策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上,特别强调日军的侵华罪行。怎么考命题多利用新材料,呈现多种历史现象,要求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突出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怎么办同学们在备考时重点把握国民党统治前期的经济发展,强调国民政府为抗战所作的经济准备,并掌握近代后期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第 2 步研
30、知识重难突破一、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 1.较快发展(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表现: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记录,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2沉重打击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日本侵略者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而日益萎缩。3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美国侵略者和官僚资本双重压迫而陷入绝境。综合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畸形:地区分布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2)三个产生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3)三次发展机遇:甲午
31、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和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民党统治前期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4)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5)四个阶段:“春”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二、近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习俗:服饰更加西化;饮食中西结合;婚姻仪式进一步变革。2交通业:20 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1920 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3报刊业: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
32、产党新华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并与国民党报刊展开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4影视业: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3040 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第 3 步 提能力题组演练题组一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1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藉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题干材料不能说明的是()A注意调节劳资双方关系 B政府限制垄断资本主义C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D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答案:B解析:据材料“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和
33、“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注意调节劳资双方关系,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可知政府加强对工业的管理,但不能说明限制垄断资本主义,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藉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可知政府加强对工业的管理,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下表为 19361947 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地区)所占比重表。对表中数据
34、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各时期各国(地区)总计100年份 香港日本及台湾美国 英国 德国法国苏联其他1936 1.916.619.611.715.91.9 0.132.319471.81.750.16.9/1.20.338.0(说明:1936 年台湾出入口贸易包括于日本,1947年,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A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西欧的衰落B德、日的投降;中美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C西欧的衰落;苏联的崛起D德、日的投降;国共内战的爆发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出 1947 年美国对华贸易占据绝对的优势,西欧比重的下降。美国这一地位的取得与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无直接关系,故 A 项错误;二战德
35、、日投降,对华贸易所占比重下降,而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确立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地位,故 B 项正确;C 项无法解释美国绝对优势地位这一显著特点,故排除;国共内战的爆发与西欧比重的下降无关,故 D 项错误。3(2015桂林模拟)对下表所示信息解读合理的是()近代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节选)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年份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及建筑用品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合计18930.67.88.413.0 78.691.6 19101.516.117.617.065.482.4 19303.723.226.917.357.875.1 A.进口商品一直占据中国市场的绝对优势B中国没
36、有受到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冲击C中国制造业中尤其是轻工业逐步发展D外来经济压力逐步减轻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答案:C解析:表格中“消费资料”进口的比重从 91.6%下降到 73.1%,说明国产消费资料比重提高,中国的轻工业在发展,故 C 项正确。从表格中“生产资料”的进口比重未超过 30%可知进口商品未占据绝对优势,故 A 项错误;表格中的年份未体现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故 B 项错误;外来经济压力在表格中体现不出,故 D 项错误。题组二 近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变迁4下图是 1929 年 2 月 10 日官方报纸长沙日报上发表的打倒正月初一专号,这反映出当时()A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B风俗改造有激进
37、倾向C文化专制趋势加强D新文化运动持续发展答案:B解析: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打倒正月初一反映出对中国以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这一现象与阶级矛盾尖锐无关,故 A 项错误;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它的可取之处,彻底否定的做法有激进倾向,故 B 项正确;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反映出文化专制的削弱趋势,故 C 项错误;1929 年新文化运动已经结束,故 D 项错误。5(2015大庆质检)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纪事申报1918 年该报馆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中央日报1932 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新民日报民国 27 年,
38、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救亡情报 其发刊词说:“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B民国时期的报纸报道都客观公允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D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解析:1932 年“赤化祸害论”的社论表明民国时期的报纸报道并非都客观公允,故 B 项符合题意。答案:B 图画题的解题技巧图有人物照片、实物图片、证件等,画有漫画、海报、创作画、广告画等。图画题的解题思路第一看文字,第二看图画。看文字,包括看图外文字和图内文字。如第 4 题,把握准题干的文字“打倒正月初一”;看图中的“废除旧历”等信息。看图画
39、,首先抓图画实质内涵,如第 4 题图中对“庆祝上元”的踩踏,体现了就旧传统的否定;最后注意看图画整体意图,切忌误读图画某个局部信息。考点综合练6(2015南阳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 20 世纪之今日(一)振兴农业 增加农业生产,凡制肥、选种、改良农作方法、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四)提倡征工 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五)促进工业 对于
40、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藉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八)调整金融 鼓励民间之储蓄,活泼资金之融通,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蒋介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1935 年)材料二 据刘大钧国民所得一书估计:中国国民生产总值,1934 年为 213 亿元,1935 年为 237 亿元,而1936 年为 259 亿元,明显超过前两年,农业方面,1936 年,中国的农业,除了川、豫、粤三省受灾外,全国其他地区均获丰收,据中国银行估计,1936 年,重要的省份农业收成的总价值达
41、法币 56 亿元,较 1933 年至 1935 年的平均产值高出 17 亿元,即几乎增加了 44%。工业方面,1936 年,工业品总产值为 122.74 亿万元,比 1935 年的 110.41 亿万元,增加了 11.1%。商业方面,1936 年同 1935 年相比,国内贸易总利润增加了 6.4%,实际增长额 1.6 亿元。摘编自李家智1935 年币制改革对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1)根据材料一,分析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
42、“1935 年”“全在经济之残破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再联系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即可得出其时代背景。第(2)问,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材料体现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对工业、农业、金融方面的干预,且提到了政府兴办公共工程,以刺激就业,由此分析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南京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2)以工代赈、大力兴办公共工程;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调整劳资关系;国家干预经济。(3)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考点
43、3 思想领域的新成果第 1 步悟真题考情研析命题点:考查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刻影响(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1926 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解析:材料中所宣扬的各个主义明显不同,A 项错误;B 项说法错误;由材料中的“三民主义”“标榜三爱”“主张三权”可知 C 项正确;材
44、料中各军阀标榜的主义多与三民主义无关,谈不上是对三民主义理解的差异,D 项错误。答案:C 考什么近年新课标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内容较少,主要集中在近代民主实行思想的广泛传播上。怎么考命题多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突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以及描述阐述事物的能力。怎么办同学们在复习时重点把握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嬗变历程,充分认识重大理论成果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第 2 步研知识重难突破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播: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2进一步传播: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影响:为中国共
45、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1提出:1924 年 1 月,在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内容:增加了反帝和节制资本等内容,民权的范围扩大。3意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三、毛泽东思想1发展概况过程时期代表作品、观点发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
46、革命确立1945 年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的结果,它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及特点(1)历程时期 特征 表现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 由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的层面,用资本主义制度改造中国社会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动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47、建立民主政治,发动辛亥革命;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思想历程 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2)特点 具有广泛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这主要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各阶级在反抗外来侵略和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具有一致性。具有普遍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特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
48、后。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于对东西方认识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具有继承性。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相继提出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基本上以反侵略为主、反封建为辅;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合流,反帝反封建成为历史的两大主题。第 3 步 提能力题组演练题组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1920 年 l1 月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现之可能,第一步
49、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材料表明当时的共产党人()A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B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基本国情C倡导苏俄的城市中心暴动道路D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答案:D解析:据材料“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可知,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者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未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单纯照搬,强调阶级斗争与革命,故 A、B 两项错误,D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走苏俄式道路的问题,故 C 项错误。2(2015保定模拟)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
50、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解析: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产生与中国国情密切相关,故 A 项错误;正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民主思想产生并不断发展,故 B 项正确;引入国家既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故 C 项错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产生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联系并不大,故 D 项错误。答案:B 解答选择题常见错因分析(1)基础把握不牢,迁移知识不准。对基础知识把
51、握不牢主要是由于忽视对重大史实发生时间的识记,对史实的前因后果理解不清,对史实的认识不科学,对历史的阶段性特征不能形成宏观的认知。由于以上欠缺,在考查对基础知识再现再认类能力时就不能准确迁移所学导致错选。(2)材料理解不透,脱离题干主旨。材料型选择题要求在对历史材料透彻解读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缜密的思维,运用多种思维能力和必要的答题技巧,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由于对材料理解不透,在望文生义的情况下迷茫决断,就会脱离题干主旨而错选,如第 2 题。(3)获取信息不全,片面推断结论。对题干材料丰富的选择题,往往对材料读不完整而顾此失彼。题组二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31924 年,孙中山说“我们现在革命,要
52、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这表明孙中山()A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主张将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B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决定节制资本以实现民生C受十月革命影响,主张改进民生主义D想仿照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答案:C解析:材料未涉及“无偿分地”,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节制资本”,故 B 项错误;1905 年的旧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只提出“平均地权”而不具体,1924 年新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将之具体为“耕者有其田”,故 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故 D 项错误。4(2015玉溪模拟)在上
53、海等地拆城筑路兴市模式和“总理遗嘱”影响下,1929 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筑路计划。无锡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最后拆城计划被迫停止。这一事件反映了()A民生主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遇到阻力C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之争激烈D无锡近代工商业呈落后状态答案:A解析:材料中“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的信息说明民生主义理想与现实问题的冲突,故 A 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间是在 1935 年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
54、;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之争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反映是城市化遇到阻力,不能说工商业呈落后状态,故 D 项错误。题组三 毛泽东思想5(2015渭南模拟)1936 年,毛泽东告诉斯诺:“我们努力解放中国肯定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毛泽东主张()A实行城市武装暴动B不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C否定苏联的革命经验D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案:D 解析:毛泽东反对照搬苏联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故 A 项错误;毛泽东的主张,与屈从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无关,故 B 项错误;中国革命借鉴了苏联的革命经验,没有完全否定,故 C 项错误;“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
55、科”的含义是不完全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要结合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 D 项正确。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基于()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C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D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答案:C解析:从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信息可知,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在于革命的领导
56、权归属问题,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从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信息可知,毛泽东认识到革命当前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后再过渡到无产阶级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以上这些认识都是基于对中国的国情并进行深刻剖析而做出的,C 项符合题意。近代中国近代西方(含中世纪晚期)时间跨度1840 年至 1949 年14 世纪至 1917 年基本特征从沉沦到抗争、探索、缓慢走向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精神文明发展近代中国近代西方(含中世纪晚期)表现政治(1)18401949 年,鸦片战争至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是中国半殖民地
57、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结束的历史(2)19 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20 世纪30 年代,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先后失败;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 28 年的斗争,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15、16 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兴起并逐步成长,展开了反封建斗争(2)17、18 世纪,英、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分别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政体(3)19 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
58、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拓展,德、法两国先后确立君主立宪和共和政体的代议制度;19 世纪末,资产阶级代议制成熟和完善(4)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运动兴起;1871 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经验和教训;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近代中国近代西方(含中世纪晚期)表现 经济(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2)中国的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及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15、16 世纪的新航路开辟,世
59、界市场的雏形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18 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并向欧美大陆扩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19 世纪 70 年代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近代中国近代西方(含中世纪晚期)思想文化(1)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三个层次(2)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
60、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思想理论武器(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逐渐冲破了神学的枷锁,近代人文主义精神兴起(2)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3)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产生、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自然经济
61、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思想“向西方学习”思潮兴起“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过渡针对训练1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B是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在 19 世纪后期经济衰落C是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D是德国,19 世纪 60 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中国在近代前夜依然领先,之后依然徘徊在农耕道路并成为西方侵略的对象,实力下降,故 A 项错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第二次
62、工业革命后被美国超过,故 B 项错误;美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故 C 项正确;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并非在 19 世纪 60 年代完成工业革命,故 D 项错误。2成功的企业家都善于将慈善事业与企业营销结合起来。1903 年,有一商人送给中国几百万盏煤油灯,被人们称为“点燃亚洲光明之灯”,这个商人应该是()A爱迪生 B西门子C福特D洛克菲勒答案:D解析:爱迪生和西门子的发明主要是电器,并不会送给中国煤油灯,故 A、B 两项错误;福特发明的是汽车,故 C 项错误;煤油灯是用煤油做燃料的照明用具,洛克菲勒是美国石油大王,送给中国煤
63、油灯,为他的石油产品打入中国奠定基础,故 D 项正确。欧洲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1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如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名著,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对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如 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翻译了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3)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如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以民权、科学为指导思想。2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相同之处(1)都是思想解放运动。(2)都具有反封建斗争的性质。(3)初兴之时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针对训练3(2015珠海模拟)梁
64、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是()A契约思想 B人民主权C建立法制D君主立宪答案:D解析:材料中“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符合契约思想,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说明人民主权,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体现了法制思想,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君主立宪思想,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4有学者写道:“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
65、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意思,西方思想启蒙以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为基础,故 A 项错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首要任务是国家的救亡图存,因此“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忽略了个体的启蒙,故
66、B 项正确;C、D 两项从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均排除。综合分析 20 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变化与世界形势的关系列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到日本独霸中国再到美国控制中国中国革命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革命领导阶级为无产阶级,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走苏联(俄)式到走中国式革命道路政治文明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胜利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较快发展,但经济危机及列强侵华使中国民族工业到后期逐渐萎缩甚至破产经济文明官僚资本官僚资本主义日益膨胀,控制中国经济思想解放俄国十
67、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思想文明思想理论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针对训练5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D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由国内青年学生组织发动,故 A 项错误;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 B 项错误;1919 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因而“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故 C
68、项正确;五四运动不可能受到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故 D 项错误。6(2015孝感期中)1935 年 11 月,作为对美国实施购银法案的一种应对,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法币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和改变白银无序外流的势头,维护了中国币值的相对稳定,但作用和意义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法币改革并没有真正解决白银大量外流和银根紧张的问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向美国和英国大量出售白银以换取美元和英镑B中国近代长期以来货币混乱的情况难以改变C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D国民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答案:A解析:南京国民政府为了保持法币汇率稳定,必须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不得不在美国和英国大量出售白银以换取美元和英镑,法币改革并没有真正解决白银大量外流和银根紧张的问题,故 A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