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琵琶行导学案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2、 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反复诵读,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并勾画疑难点。3、 用时20分钟左右,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一 课前积累:1、读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2、,似诉平生不得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2、古人描写音乐美的诗句: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杜甫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处不畅快。3、
3、 关于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如 烟笼寒水月笼沙 秦时明月汉时关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主人下马客在船二、合作探究:1、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 “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2、归纳本文主旨三、课后作业1.巩固落实本节课内容。2.保质保量完成下一课时导学案。【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