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10.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0123 上传时间:2025-10-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 课内文言语段考察与朱元思书(八年级下册169页 作者:吴均)(1) 课文注释考察(每空2句,共40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1、 )。从流飘荡(2、 ),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3、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 )。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5、 ),负势竞上(6、 ),互相轩邈(7、 );争高直指(8、 ),千百成峰(9、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10、 );好鸟相鸣(11、 ),嘤嘤成韵(12、 )。蝉那么千转(12、 )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13、 )。鸢飞戾天(14、 )者,望峰息心(15、 );经纶世务者(

2、16、 ),窥欲忘反(17、 )。横柯上蔽(18 、 ),在昼犹昏(19 、 );疏条交映( 20、 ),有时见日。(2) 文言虚词考察(每题2分,共 2 分)与“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中考原题 答案 C)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藩(3)文言句子翻译考察(每题3分 ,共 24 分)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争高直指,干百

3、成峰”。 (4)课文内容理解探究.( 总共14分)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风光的总体印象是 (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 和 两方面进展了描绘。(3分)(中考题)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慨的句子是 ; 。(用课文原句填空)(2分)(中考题)(答案:天下独绝1分,山、水各1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风光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中考题) 答 (答案: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

4、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衬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风光。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中考题) (答案: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以下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5、为哪一项( )(3分) (中考题)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风光,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中考题)(答案:B)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中考题)(答案: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评分标准此题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送东阳马生序(八年级下册176页 作者:宋濂

6、)(1) 课文注释考察(每空2句,共6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 (1、 )书以观,每假借(2 、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3、 )。录毕,走( 4 、 )送了,不敢稍逾约(5、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6 、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7、 )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8 、 )。先达德隆望尊( 9、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0、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1、 ),俯身倾耳以请( 12、 );或遇其叱咄( 13、 ),色愈恭,礼愈至( 14、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15、 )

7、其欣悦,那么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16、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17、 )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18、 )而不知。至舍(19、 ),四支(20、 )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21、 ),以衾(22、 )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3、 )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24、 )绮绣,戴朱缨( 25、 )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26、 ),烨然(27、 )假设神人;余那么緼袍敝衣(28、 )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9、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 30、 )。盖余之勤且艰辛此。 (2) 文言虚词考察(每题2分

8、,共 6分)、以下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门人弟子填其室B弗之怠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 邻舍有烛而不逮D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答案 D(中考题)、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案:D(中考题)以下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那么罔 D出淤泥而不染答案

9、:B(中考题)(3)文言句子翻译考察(每题3分 ,共 21 分)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人之为学,不日进那么日退。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4)课文内容理解探究.( 总共18分)、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答复)(2分)(中考题)、文章从四个方面表达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答: 答案: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波之艰,住读生活之苦。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3分)(中考题)(答案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中考题) (答案:、刻苦学习 博览群书 虚心求教)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困难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案: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3分)(答案: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 学问,它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地求教.)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