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卷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2、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上述观点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只有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C、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3、世界上有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而意识的本质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客
2、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4、“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强调( )A、物质的决定作用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实践的重要性5、在我市,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德城区农业局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免费为4万农户开出配方施肥。现在,德城区农民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6、要做到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 )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把发挥主观能动
3、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A、 B、 C、 D、7近年来,关于高考英语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每年全国“两会”关于英语教育改革的声音亦不绝于耳。北京、江苏高考英语改革方案一经向社会公开,就成为了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真理在不断被推翻中实现发展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A. B. C. D.8“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我们如何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为何当我们在下次重复同样的路线时能够迅速查找到这些信息,我们在大
4、脑中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存储的?”201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们经过长期大量的实验发现了大脑内的定位系统,一种大脑中内置的“GPS”,它让我们能够在空间中实现定位,揭示了高等认知能力的细胞层面机制。这说明(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实在的能动反映揭示事物奥秘需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类的认识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A. B. C. D.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因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上述引文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把学习和实践统一起来才能深刻地理解知识 学习知识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和归宿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是认识
5、获得的基本来源 虚心学习他人间接经验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A. B. C. D.10下列诗句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A.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11你幸福吗?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经理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某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 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这说明( )幸福是一种感觉,苦乐随心 幸福是一种感觉,物我和合幸福是一种境界,源于天成于世 幸福是一种境界,
6、源于世成于我A. B. C. D.12文人云: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是对地上之山水的再现 地上之山水是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的内容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是对地上之山水的主观映像 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之妙源于创作者的智慧和情感A. B. C. D.13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种认识是因为( )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与客观存在无关 意识对外部世界
7、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不同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 B. C. D.14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静止也是一种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A. B. C. D.15201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以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 )发挥主观
8、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 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A. B. C. D.16据报道,天文学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他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颗行星留下的残骸。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 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A. B. C. D.17、“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9、这句名言是指(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1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影响实践D、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19、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尊重自然规
10、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20、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这主要体现了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21、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2、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因为(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B.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C.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实现
11、D.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实践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23、“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24、近年来,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 B. C. D.25、2014年是农历马年,“马上有钱”、“马上有房”等“马
12、上体”迅速在网上走红,成为人们最热门的祝福语。对人们“马上体”的愿望,认识正确的是( ) 美好愿望源于主观幻想,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不可取 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要努力创造条件,重视量的积累 发挥主观能动性,美好愿望终将成为现实 A. B. C. D.26、“打虎拍蝇”、“顶层设计”、“新常态”等反映当下中国政治经济生态的热词,纷纷入选2014年十大流行语。这些热词的出现表明( )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意识与物质是相互依赖的 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B. C. D.27、当你在网上看中一款衣服时,是否想过可以把它从电脑中拿出来试穿?SpaceTop 3D桌面
13、使这一想法成为可能。它使人们能够以操纵现实世界物体的方式去模拟操作网页、文档和视频。这项设计目前虽然还不成熟,但照亮了迈向“质的飞跃”的道路。这表明( )虚拟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和批判 科技的发展有赖于意识的创造性事物发展是从新事物出现开始的 科技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发展 A. B C D 28、“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催人奋进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都贴上了“正能量”标签。从哲学的角度看正能量 ( )传播是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的表现 能够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 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A B C
14、D29、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时强调,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事实是真理的依据”说明( )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真理与谬误之间存在不可混淆的界限 B. C. D.30、励志歌曲蜗牛歌词写道:“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体现了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主观能动性具有决定作用 C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D社会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二、论述题(50分)31、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每个公民都有义
15、不容辞的责任,都应当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 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什么要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10分)33、 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发展呈现新常态。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经济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0分)34、我国对依法治国方略的的探索,漫长而又曲折。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法治之路的原点。1954年颁行的第一部宪法,奠定了依宪治国的基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法治建设的十年倒退。1978年,改革开放重启中国法治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运用“求索真理历程”的有关知识对材料进行简要分析。(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