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631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情调查试题(一)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

2、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1. 下列有关“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法”在文中指建筑物上的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

3、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B. 文章的语法在运用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性,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C. “文法”在文中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的手法,它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D. 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中国建军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是使用得最大胆的“文法”。2. 下列对“建筑的文章”的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建筑的“文章”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鸿篇巨制”

4、。B. 建筑的“文章”中,少不了“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这样的“精致小品”。C. 建筑的“文章”中,有纯粹用作点缀装饰的“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等秀丽文字。D. 建筑的“文章”中,在路的尽头立一座影壁,或建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也占有一席之地。3.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种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沿用并发展下来的建筑惯例与审美方式。B. “一定的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C. “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

5、的主动性和创造性。D. “多样性的表现”既包括建筑中的“拘束性”和“灵活性”,又包括建筑中的“历史性”和“时代性”。阅读说“木叶”节选,完成下列小题。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

6、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

7、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4. 分条简述“木”的更为普遍的暗示。5. 比较“木叶”“黄叶”“落木”在诗歌形象上异同,分别写出其特征。6. 如果屈原在九歌中用“落叶”表

8、达湘夫人的性格形象,肯定不如用“木叶”,根据文中所给信息说说理由。(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风桐槐说项羽梁衡这里属于江苏省宿迁市。我原本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座古朴的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这项羽故里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两棵树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斯人远去,旧物难寻,今天要想触摸一下他的“体温”,体会一下他的情感,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那棵青桐,树上专门挂了牌,名“项里桐”。据说,项羽出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这棵树下,这桐树就特别的茂盛,青枝绿叶,直冲云天。项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算到现在已有两千二百多年了。梧桐这个树种不可能有

9、这么长的寿命。但是,这棵“项里桐”却怪,每当将要老死之时,树根处就又生出一株小桐,这样接续不断,代代相传。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可言,项羽在此树下出生盖有天意。桐树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它体型庞大,巍然如山,又寿命极长。由于此地是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这故里曾被淹没、推平,唯有这棵槐树不死。其树身已被淤没六米多深,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它探出淤泥的树头,而这树头又已长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二人才能合抱。岁月沧桑,英雄多难,这个从淤泥中挣扎而出的树头某年又遭雷电劈为两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

10、,身上还有电火烧过的焦痕。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树洞,怒目圆睁,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质部分,只剩下半圆形的黑色树皮,活像霸王刚刚卸落的铠甲。但不管南枝、北枝都绿叶如云,浓荫泼地。两千年的风雨,手植槐修成了黄河槐;黄河槐又炼成了雷公槐。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项羽的家乡在苏北平原,两千年来不知几经战火,文物留存极少,而他的故里却一直没有被人忘记。清康熙四十年,时任县令在原地竖了一块碑,上书“项王故里”四个大字,从此这里就香火不绝,直到现在有了这个旅游城。城内遍置各种与项羽有关的游乐设施,其中有一种可在架子上

11、翻转的木牌,正面是项羽、虞姬等各种画像,翻过来就是一条条因项羽而生的成语。如:破斧沉舟、取而代之、一决雌雄、所向披靡、拔山扛鼎、分我杯羹、沐猴而冠、锦衣夜行。现在我们常用到的成语总共也就一千来条,项羽一人就占到百条。要知道他才活了三十一岁呀,政治、军事生涯也只有五年。后人多欣赏他的武功,倒忽略了他的这一份文化贡献。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他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他学而无恒,不肯读书,学兵法又浅尝则止;他性格残忍,动不动就活埋俘虏几十万;他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他个人英雄,常单骑杀敌,陶醉于自己的武功。这些都是他失败的因素。但他却在最后失败的一刹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个自我

12、。垓下受困,他毫无惧色,再发虎威,连斩数将。当他知道已不可能突围时,便对敌阵中的一个熟人喊道,你过来,拿我的头去领赏吧。说罢拔剑自刎。他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宁肯去见阎王,也羞于再见江东父老。他与刘邦长期争斗,看到生灵涂炭,就说百姓何罪?请与刘邦单独决斗。狡猾的刘邦当然不干。这也看出他纯朴天真的一面。项羽刚烈坚强又优柔寡断,欲雄霸天下又留恋家乡。他少不读书,临终之时却填了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好歌词,感天动地、流传千古。他杀人如麻,却爱得缠绵,在身陷重围、生死存亡之际还与虞姬弹剑而歌。他身上的这些矛盾、冲突、故事,有巨大的悲剧之美,因此他是艺术境界中的人物,是艺术创作的好原型,民间说唱的好

13、话题。连国粹京剧都专为他设了一个脸谱。直到现在,他的故里又出现了这个旅游城,城门、大殿、雕像、车马、演出、射箭、投壶、立体电影、仿古一条街。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百姓自觉地封他为神,这就像商人把关羽奉为财神,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信,自觉地信。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后人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牧抱怨项羽脸皮太薄:“胜败

14、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宋代的李清照却推崇他的这种刚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毛泽东则借他来诠释政治:“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而就在这个园子里,在秋风梧桐与黄河古槐的树荫下,我看见几个姑娘对着虞姬的塑像正若有所思,而一个小男孩已经爬到乌骓马的背上,作扬鞭驰骋状。这个旅游城的设计是以游乐为主,所以强调互动,游人可以上去乘车骑马,可以与雕像拥抱照相,可以出入项羽的卧房、大帐。但是有两个地方不能去,那就是青桐树下和古槐树旁。两棵树周都围了齐腰的栏杆,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再嬉闹的游人到了树下也立即肃穆而立,礼敬有加。他们轻手轻脚,给围栏系上一条条红色的绸带,表达对项王的敬仰并为

15、自己祈福。于是这两个红色的围栏便成了园子里最显眼的、在绿地上与楼阁殿宇间飘动着的方舟。秋风乍起,红色的方舟上托着两棵苍翠的古树。站在项羽城里,我想,我们现在还能知道项羽,甚至还可以开发项羽,第一要感谢司马迁,第二要感谢这两棵青桐和古槐。幸亏有这青桐、古槐为项羽故里存了一脉魂,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我以为要记录历史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文字,如史记;一种是文物,如长城、金字塔;第三种就是古树。因为世间比人的寿命更长,又与人类长相厮守的活着的生命就只有树木了。它可以超出人十倍、二十倍地存活,它的年轮在默默地帮人类记录历史。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摸的项羽。(有删改)7. 下列词语中的“

16、疾”与第段“狂呼疾喊”之“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疾驰B. 疾恶如仇C. 奋笔疾书D. 疾风暴雨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故里被设计成以游乐为主的旅游城,但作者并没有否定这种商业化的做法。B. 第段末对姑娘和小男孩的描写,暗示项羽故里对他们仅具有游乐价值。C. 第段“红色的方舟上托着两棵苍翠的古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D. 作者认为司马迁和青桐古槐一样,都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9. 第段写出了手植槐的_、_、_、_的特点。10. 本文以“秋风桐槐说项羽”为题目,请结合第-段回答,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项羽”的?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17、,完成下面小题。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

18、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19、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B. 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C 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D. 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是中国古代帝王庙号,如刘邦被称为汉高祖、李渊被称为唐高祖。B.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尊

20、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车右或骖乘。由武士充任,负责警卫。C. 禁中,表示禁令所及范围之内,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有此称。D. 陛下,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陛下”后来变成了尊称帝王的称谓。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哙出身低微,以杀狗为生,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跟从沛公攻打沛县、胡陵、方与。B. 樊哙有勇有谋。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威胁沛公安全时,樊哙毅然闯入军帐,面对项羽慷慨陈词,明为责备项羽,实则为沛公开解。C. 樊哙生性豪爽。在项羽帐中,大口喝酒,生食猪腿,不仅没有被项羽治罪

21、,反而赢得了项羽的称赞。D. 樊哙胆识不凡,忠心为君。高祖一度病重,不肯见人,樊哙率众闯入,以赵高作乱之事警示高祖。高祖一笑而起。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15. 本文与鸿门宴相比,在人物刻画描写方面有什么不同?(二)文言文基础知识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说、说道) 保民而王(安、安抚)B.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啬)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伤痛、哀怜)C.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

22、形、情况)何以异D.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憎恨)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聪慧、通达)17.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 吾其还也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C. 因之以饥馑 因击沛公于坐D. 为国以礼 以乱易整18. 下列各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臣未之闻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B.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C. 异乎三子者之撰 百姓之不见保D.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是仁术也(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客 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

23、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宾 至杜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19.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客至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B. 客至颔联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C. 宾至“幽栖地僻经过少”一句写自己住所偏僻,少人来访,表达诗人受到冷落的孤独与凄凉之感

24、。D. 宾至一写客,一写己,在表现客人身份尊贵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清高。20. 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2)侍坐篇中孔子不是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3)在拟行路难(其四)中描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4)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眼是“_,_”,历来评此诗的人都认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三、语言文字运用

2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提到青蒿素,很多人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疟疾,不少人认为青蒿素只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除此之外对其他疾病并无作用,事实真的如此吗?认为青蒿素只能治疗疟疾的观点是错的。40多年来,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复方蒿甲醚、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在抗疟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走出国门,影响世界。2019年6月17日,屠呦呦团队对外公布其青蒿素抗药性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同时,团队还发现,()。除了治疗红斑狼疮外,青蒿素还有望成为抗肿瘤的“新法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王慧团队首次发现了双氢青蒿素抗癌靶点和敏感人群,为青蒿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

26、基础。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而发展抗癌功效。近来还陆续有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如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研究人员今年2月报告说,青蒿素类药物青蒿琥酯能有效缓解严重外伤引起的器官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蒿素会被发现出更多功效,更好地造福人类。2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乃至 当然 潜伏 衰弱B. 乃至 固然 潜在 衰竭C. 甚至 固然 潜伏 衰弱D. 甚至 当然 潜在 衰竭2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

27、而发挥抗癌功效。B.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癌功效。C.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发展抗癌功效。D.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进而发展其抗癌功效。2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现代社会提倡文化交流,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有包容精神,要加以批判吸收,而对于传统文化,_。二者都不能原封不动,因为原封不动就会失去生命力。在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会努力去解决传统文化与现

28、代化的矛盾。这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_,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解决不好,则会危害社会。_,只顾后者则会失去根基。25. 请模仿标题1,为下面新闻报道拟3个小标题。吴岩这样总结,在高校应对危机开展在线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出现了四大新变化:标题1:改变了教师的“教”。“教师从刚开始的有一点紧张,甚至有一些抱怨, 慢慢变得兴奋从容。教师的教学信息化素养空前提商,有很多老师对成为网红感到非常自豪。”吴岩说。标题2:_“根据海量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自主性和师生互动性满意度之高,甚至超过了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吴岩介绍。标题3:_“过去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多是面对面,现在

29、是背靠背的管理,可喜的是,学校依靠大数据得到了更加精准有效的管理成效。”吴岩表示。标题4:_“这一次在线教学不仅打破了物理上的围墙,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心理上的围墙,形成了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新的教育形态。”吴岩说。(摘编自光明日报5月15日发表的(复课后,线上教育怎么做)四、写作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世纪60年代,雷锋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偶像,艰苦朴素、舍己为人、献身国家是他身上最突出的闪光点;70年代,陈景润怀着科技报国的激情投身科学研究,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成为那个时代的偶像;80年代,中国女排以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创下了世界排球史上的“五连冠”,成为了一代偶像

30、;90年代,微软公司的创始者比尔盖茨成为了一代人的偶像进入21世纪的今天,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偶像。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自己的偶像,这些偶像代表着各个时代的精神气质,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你觉得21世纪的偶像应具备怎样的时代精神?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高一年级学情调查(一)(答案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

31、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

32、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1. 下列有关“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法”在文中指建筑物上的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B. 文章的语法在运用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性,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C. “文法”在文中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的手法,它为匠

33、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D. 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中国建军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是使用得最大胆的“文法”。2. 下列对“建筑的文章”的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建筑的“文章”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鸿篇巨制”。B. 建筑的“文章”中,少不了“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这样的“精致小品”。C. 建筑的“文章”中,有纯粹用作点缀装饰的“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等秀丽文字。D. 建筑的“文章”中,在路的尽头立一座影壁,或建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也占有一席之地。3.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

34、,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种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沿用并发展下来的建筑惯例与审美方式。B. “一定的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C. “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D. “多样性的表现”既包括建筑中的“拘束性”和“灵活性”,又包括建筑中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答案】1. B 2. C 3. D阅读说“木叶”节选,完成下列小题。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

35、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

36、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

37、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4. 分条简述“木”的更为普遍的暗示。5. 比较“木叶”“黄叶”“落木”在诗歌形象上异同,分别写出其特征。6. 如果屈原在九歌中用“落叶”表达湘夫人的性格形象,肯定不如用“木叶”,根据文中所给信息说说理由。【答案】4. (1)暗示疏朗的清秋气息;(2)暗示诗人的情感;(3)暗示人物性格形象。 5. 木叶:有清秋的绵密、缠绵,又有干燥感。黄叶:满树微黄,有雨的湿润。落木:干燥、空

38、阔、失落。 6. “木叶”的秋意缠绵,与湘夫人寂寞、失落的心境正好相应。(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风桐槐说项羽梁衡这里属于江苏省宿迁市。我原本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座古朴的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这项羽故里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两棵树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斯人远去,旧物难寻,今天要想触摸一下他的“体温”,体会一下他的情感,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那棵青桐,树上专门挂了牌,名“项里桐”。据说,项羽出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这棵树下,这桐树就特别的茂盛,青枝绿叶,直冲云天。项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算到现在已有两千二百多年了。梧桐这个树种不

39、可能有这么长的寿命。但是,这棵“项里桐”却怪,每当将要老死之时,树根处就又生出一株小桐,这样接续不断,代代相传。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可言,项羽在此树下出生盖有天意。桐树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它体型庞大,巍然如山,又寿命极长。由于此地是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这故里曾被淹没、推平,唯有这棵槐树不死。其树身已被淤没六米多深,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它探出淤泥的树头,而这树头又已长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二人才能合抱。岁月沧桑,英雄多难,这个从淤泥中挣扎而出的树头某年又遭雷电劈为两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

40、呼疾喊,身上还有电火烧过的焦痕。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树洞,怒目圆睁,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质部分,只剩下半圆形的黑色树皮,活像霸王刚刚卸落的铠甲。但不管南枝、北枝都绿叶如云,浓荫泼地。两千年的风雨,手植槐修成了黄河槐;黄河槐又炼成了雷公槐。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项羽的家乡在苏北平原,两千年来不知几经战火,文物留存极少,而他的故里却一直没有被人忘记。清康熙四十年,时任县令在原地竖了一块碑,上书“项王故里”四个大字,从此这里就香火不绝,直到现在有了这个旅游城。城内遍置各种与项羽有关的游乐设施,其中有一种可在

41、架子上翻转的木牌,正面是项羽、虞姬等各种画像,翻过来就是一条条因项羽而生的成语。如:破斧沉舟、取而代之、一决雌雄、所向披靡、拔山扛鼎、分我杯羹、沐猴而冠、锦衣夜行。现在我们常用到的成语总共也就一千来条,项羽一人就占到百条。要知道他才活了三十一岁呀,政治、军事生涯也只有五年。后人多欣赏他的武功,倒忽略了他的这一份文化贡献。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他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他学而无恒,不肯读书,学兵法又浅尝则止;他性格残忍,动不动就活埋俘虏几十万;他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他个人英雄,常单骑杀敌,陶醉于自己的武功。这些都是他失败的因素。但他却在最后失败的一刹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

42、个自我。垓下受困,他毫无惧色,再发虎威,连斩数将。当他知道已不可能突围时,便对敌阵中的一个熟人喊道,你过来,拿我的头去领赏吧。说罢拔剑自刎。他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宁肯去见阎王,也羞于再见江东父老。他与刘邦长期争斗,看到生灵涂炭,就说百姓何罪?请与刘邦单独决斗。狡猾的刘邦当然不干。这也看出他纯朴天真的一面。项羽刚烈坚强又优柔寡断,欲雄霸天下又留恋家乡。他少不读书,临终之时却填了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好歌词,感天动地、流传千古。他杀人如麻,却爱得缠绵,在身陷重围、生死存亡之际还与虞姬弹剑而歌。他身上的这些矛盾、冲突、故事,有巨大的悲剧之美,因此他是艺术境界中的人物,是艺术创作的好原型,民间说

43、唱的好话题。连国粹京剧都专为他设了一个脸谱。直到现在,他的故里又出现了这个旅游城,城门、大殿、雕像、车马、演出、射箭、投壶、立体电影、仿古一条街。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百姓自觉地封他为神,这就像商人把关羽奉为财神,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信,自觉地信。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后人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牧抱怨项羽脸皮太薄:

44、“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宋代的李清照却推崇他的这种刚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毛泽东则借他来诠释政治:“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而就在这个园子里,在秋风梧桐与黄河古槐的树荫下,我看见几个姑娘对着虞姬的塑像正若有所思,而一个小男孩已经爬到乌骓马的背上,作扬鞭驰骋状。这个旅游城的设计是以游乐为主,所以强调互动,游人可以上去乘车骑马,可以与雕像拥抱照相,可以出入项羽的卧房、大帐。但是有两个地方不能去,那就是青桐树下和古槐树旁。两棵树周都围了齐腰的栏杆,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再嬉闹的游人到了树下也立即肃穆而立,礼敬有加。他们轻手轻脚,给围栏系上一条条红色的绸带,表达对项王的敬

45、仰并为自己祈福。于是这两个红色的围栏便成了园子里最显眼的、在绿地上与楼阁殿宇间飘动着的方舟。秋风乍起,红色的方舟上托着两棵苍翠的古树。站在项羽城里,我想,我们现在还能知道项羽,甚至还可以开发项羽,第一要感谢司马迁,第二要感谢这两棵青桐和古槐。幸亏有这青桐、古槐为项羽故里存了一脉魂,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我以为要记录历史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文字,如史记;一种是文物,如长城、金字塔;第三种就是古树。因为世间比人的寿命更长,又与人类长相厮守的活着的生命就只有树木了。它可以超出人十倍、二十倍地存活,它的年轮在默默地帮人类记录历史。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摸的项羽。(有删改)7. 下列词语

46、中的“疾”与第段“狂呼疾喊”之“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疾驰B. 疾恶如仇C. 奋笔疾书D. 疾风暴雨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故里被设计成以游乐为主的旅游城,但作者并没有否定这种商业化的做法。B. 第段末对姑娘和小男孩的描写,暗示项羽故里对他们仅具有游乐价值。C. 第段“红色的方舟上托着两棵苍翠的古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D. 作者认为司马迁和青桐古槐一样,都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9. 第段写出了手植槐的_、_、_、_的特点。10. 本文以“秋风桐槐说项羽”为题目,请结合第-段回答,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项羽”的?【答案】7. D 8. B 9. (1)

47、. 体型庞大 (2). 寿命极长 (3). 历经磨难 (4). 生命力强 10. 留下许多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是项羽对文化的贡献;项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英雄形象(如果答“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也算对);项羽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原型和话题;项羽成为中国人做人的价值体系中的偶像;作为一个历史人物,项羽满足了人们多方位的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

48、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

49、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B. 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C 高祖尝病甚/

50、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D. 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是中国古代帝王庙号,如刘邦被称为汉高祖、李渊被称为唐高祖。B.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车右或骖乘。由武士充任,负责警卫。C. 禁中,表示禁令所及范围之内,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有此称。D. 陛下,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陛下”后来变成了尊

51、称帝王的称谓。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哙出身低微,以杀狗为生,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跟从沛公攻打沛县、胡陵、方与。B. 樊哙有勇有谋。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威胁沛公安全时,樊哙毅然闯入军帐,面对项羽慷慨陈词,明为责备项羽,实则为沛公开解。C. 樊哙生性豪爽。在项羽帐中,大口喝酒,生食猪腿,不仅没有被项羽治罪,反而赢得了项羽的称赞。D. 樊哙胆识不凡,忠心为君。高祖一度病重,不肯见人,樊哙率众闯入,以赵高作乱之事警示高祖。高祖一笑而起。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2)

5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15. 本文与鸿门宴相比,在人物刻画描写方面有什么不同?【答案】11. B 12. D 13. A 14. (1)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2)(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3)百姓认为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 15. 鸿门宴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显得比本文更胜一筹,如写樊哙闯帐一节,鸿门宴详细描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而本文却在言辞上比鸿门宴显得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二)文言文基础知识16. 对下列句子

53、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说、说道) 保民而王(安、安抚)B.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啬)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伤痛、哀怜)C.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情况)何以异D.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憎恨)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聪慧、通达)【答案】C17.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 吾其还也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C. 因之以饥馑 因击沛公于坐D. 为国以礼 以乱易整【答案】D18. 下列各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臣未之闻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B.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颁白

54、者不负戴于道路C. 异乎三子者之撰 百姓之不见保D.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是仁术也【答案】C(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客 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宾 至杜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19.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客至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

55、、待客的全过程。B. 客至颔联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C. 宾至“幽栖地僻经过少”一句写自己住所偏僻,少人来访,表达诗人受到冷落的孤独与凄凉之感。D. 宾至一写客,一写己,在表现客人身份尊贵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清高。20. 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答案】19. C 20. 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

56、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四)名篇名句默写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2)侍坐篇中孔子不是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3)在拟行路难(其四)中描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4)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眼是“_,_”,历来评此诗的人都认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答案】 (1).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57、(3). 酌酒以自宽 (4). 举杯断绝歌路难 (5). 小楼一夜听春雨 (6). 深巷明朝卖杏花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提到青蒿素,很多人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疟疾,不少人认为青蒿素只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除此之外对其他疾病并无作用,事实真的如此吗?认为青蒿素只能治疗疟疾的观点是错的。40多年来,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复方蒿甲醚、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在抗疟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走出国门,影响世界。2019年6月17日,屠呦呦团队对外公布其青蒿素抗药性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同时,团队还发现,()。除了治疗红斑狼疮外,青蒿素还有望成为抗肿瘤的“新法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58、院教授王慧团队首次发现了双氢青蒿素抗癌靶点和敏感人群,为青蒿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而发展抗癌功效。近来还陆续有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如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研究人员今年2月报告说,青蒿素类药物青蒿琥酯能有效缓解严重外伤引起的器官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蒿素会被发现出更多功效,更好地造福人类。2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乃至 当然 潜伏 衰弱B. 乃至 固然 潜在 衰竭C. 甚至 固然 潜伏 衰弱D. 甚至 当然 潜在 衰竭23. 文中画横线的句

59、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而发挥抗癌功效。B.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癌功效。C.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发展抗癌功效。D.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进而发展其抗癌功效。【答案】22. D 23. B2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现代社会提倡文化交流,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有包容精神,要

60、加以批判吸收,而对于传统文化,_。二者都不能原封不动,因为原封不动就会失去生命力。在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会努力去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_,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解决不好,则会危害社会。_,只顾后者则会失去根基。【答案】 (1). 也要批判继承 (2). 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 只顾前者会流于僵化保守25. 请模仿标题1,为下面新闻报道拟3个小标题。吴岩这样总结,在高校应对危机开展在线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出现了四大新变化:标题1:改变了教师的“教”。“教师从刚开始的有一点紧张,甚至有一些抱怨, 慢慢变得兴奋从容。教

61、师的教学信息化素养空前提商,有很多老师对成为网红感到非常自豪。”吴岩说。标题2:_“根据海量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自主性和师生互动性满意度之高,甚至超过了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吴岩介绍。标题3:_“过去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多是面对面,现在是背靠背的管理,可喜的是,学校依靠大数据得到了更加精准有效的管理成效。”吴岩表示。标题4:_“这一次在线教学不仅打破了物理上的围墙,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心理上的围墙,形成了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新的教育形态。”吴岩说。(摘编自光明日报5月15日发表的(复课后,线上教育怎么做)【答案】 (1). 标题2:改变了学生的“学”, (2). 标题3:改变了学

62、校的“管”。 (3). 标题4:改变了教育的形态四、写作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世纪60年代,雷锋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偶像,艰苦朴素、舍己为人、献身国家是他身上最突出的闪光点;70年代,陈景润怀着科技报国的激情投身科学研究,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成为那个时代的偶像;80年代,中国女排以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创下了世界排球史上的“五连冠”,成为了一代偶像;90年代,微软公司的创始者比尔盖茨成为了一代人的偶像进入21世纪的今天,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偶像。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自己的偶像,这些偶像代表着各个时代的精神气质,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你觉得21世纪的偶像应具备怎样的时代精神?

63、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心中的时代偶像时代的陀螺飞速转动,在快与变之中,在速生与速朽之间,有一个坚定稳固的内核,经历时间的淬炼,散发出属于一个时代的灼灼光芒,那就是对偶像的崇拜与敬仰。一个时代的原貌,总是众生喧哗而又面目模糊。我们迫切的需要一份火种来划破长空,照亮迷途。他们是黑暗道路的点灯人,是探索未知的先行者,他们是时代的偶像。让思绪随着演讲者的声音溯回历史那个时代,艰苦奋斗,让铁人王进喜的闪光,明亮了无数人精神中的浩浩心火;那个时代,奋斗中的一剪背影,让“当代保尔”张海迪的微光

64、,荡开了无数人迷茫的雾霭还有数不尽的时代,数不尽的偶像,他们的一次次闪光,对于每一个平凡如你我的人来说,都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常思索,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偶像?才发觉,是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无数人的理想,是肩负的责任让他们成了时代的脊梁,原来是时代的刀刃雕刻出了偶像最生动的模样。属于21世纪的你我,必会难忘这20年间时代给予的馈赠与发出的挑战。2003年的非典,他身着白衣,心有锦缎,2020年的新冠,他最美逆行,奔赴战场:他是我们毕生敬仰的偶像钟南山院士。17年的时间,社会的齿轮高速运转,世界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当责任再次落在他身上,时代再次迫切的需要他时,他依然毫

65、不犹豫的挺身而出。我们称他为偶像,是因为在他身上闪烁着这个时代最耀眼的光芒,是因为他的负重前行庇护了你我的岁月静好。在这个浮躁的功利的社会之下,不忘初心的精神,缔造了每一个或伟大或平凡的偶像。是为武汉捐赠两百吨大米的袁隆平,是坦言一包方便面也可以公示的韩红。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去诠释着这个时代最美好的模样,用手中的画笔为社会涂上一抹众人期望的色彩。在2020年抗击冠状病毒疫情的第一线上,我们惊喜地看见许多90后的身影。他们勇敢地接过使命的接力棒,无比坚定,眼中饱含泪水的说道:“17年前我们被全社会保护着长大,如今换做我们来捍卫大家。”蓦地惊叹,这便是偶像的力量。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走出演讲者为我们搭建的群星璀璨的历史舞台,走向属于你我的早已波澜起伏的内心世界,原来始终有两种力量在我们一生中激荡。一种推着我们向外走,一种拉着我们向内收,一种力量让我们锐不可挡奔向远方,一种力量,让我们不忘初心返还原乡,那是心中偶像源源不断输送的能量。此刻,我想:偶像从不是专属于聚光灯下的产物,他们只是举起自己的炬火,照亮天地一方,予人无尽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