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189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历史性的跨越_1邓小平“南方谈话”(1)发表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2)发表过程: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

2、、珠海、上海等地,在视察途中,他发表谈话。(3)主要内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4)历史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共十四大召开(1)时间:1992年10月。(2)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

3、搞上去。(3)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召开:1993年11月。(2)决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3)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中共十五大(1)召开:1997年9月。(2)决议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

4、等问题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意义:中共十五大做出的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3.中共十九大(1)召开:2017年10月。(2)内容: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任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4.改革开放30年的总体成就

5、: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概念阐释】经济体制改革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在中国,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名师点拨】把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为改革开放新阶段标志的原因“南方谈话

6、”确认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从而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中国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知识延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新型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图解历史】1比较两种经济体制的市场配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轻巧识记】经济体制改革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7、制、国有企业改革。三个关键点:小岗村突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四个转变: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正确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衡运行。(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邓小平南方谈话史料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8、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型经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

9、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有哪些?提示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过程中的重要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2)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提示 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提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1)坚定

10、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2)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胆地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要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5)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是我们共产党

11、内部是否能搞好。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过程及意义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史料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市场国家公共领域指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指由于计划经济的实施,完全排除市场,导致人们对市场模式的陌生。新中国成立后“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提示 主要原因

12、:计划经济。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史料中国模式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进程,突破了中外教科书的各种理论范式,打破了西方改革家的线性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10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2位,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不足三千万,取得的成就引起全球的关注。“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说法在国际上流行。它(中国改革)拓宽了民族

13、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摘编自郑永年中国模式及其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照抄照搬,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让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优越性。指出“中国模式”的意义。提示 意义: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打破了社会主义理论范式和西方理论的线性规划;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拓宽了民族国家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促进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发展;中国模式被世界广泛认同,成为社会发展道路创新的范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原因

14、与特点(1)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2)特点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宏观调控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

15、两种手段的长处。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全面认识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1必要性(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特点(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2)

16、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7意义(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

17、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对点演练】1991年上海市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规定,银行不得为私营企业提供贷款,私营企业不许与外国公司合资,私营企业的商品不得进入上海的大店名店。这说明当时中国()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起步B私营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遭受挫折解析:选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于1984年,故A项错误;中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

18、主体的国家,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对私营企业的限制可知,这种做法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反映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故D项错误。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伟大跨越。到21世纪初,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这一跨越的关键性决策出自()A中共八大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解析:选D。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项。2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A社会主义

19、商品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解析:选C。“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将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推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项。3(2019浙江“91”高中联盟高一期中)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C“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解析:选C。“南方谈话”论述了姓“资”姓“社”的问题,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根本性问题,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故C项正确。4(2019临沂高一期中)1992年初,邓小平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20、,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选A。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选A项。5(2015浙江学考)由当代历史学者编著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共有四编,每编由若干章节组成。下图所示是该书其中一编的部分目录,这些章节应属于()第十八章南方吹来春天的风第一节改革走到十字路口第二节又一篇解放思想的宣言第三节迈出改革新步伐第十九章市场经济终于植根中国第一节配套的改革规划第二节重大的改革措施第三节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A.第一编改道与转型(1949

21、1956)B第二编受挫与调整(19571978)C第三编改革与发展(19781991)D第四编辉煌岁月(19922000)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选编的内容以及第十九章关于市场经济的信息可知,D项符合题意。6做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断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解析:选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故A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

22、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故C项错误;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做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断,故D项正确。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习思考1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提示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2为什么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趋向具体化?提示 中共十四大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则对这一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做出了具体规定,内容可参见教材。3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新”在何处?提示 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强调

23、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改变了以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公有制一种经济结构的判断,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也不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主要是体现在控制力上,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之处。二、自我测评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提示 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强调了六个主要观点:(1)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2)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3)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三个“

24、是否有利于”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5)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关于发展问题,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讲话,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概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提示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

25、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对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等问题做了规定。三、材料阅读与思考结合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说明邓小平的讲话被称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的原因。提示 (1)邓小

26、平这两篇讲话,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精髓,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第一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的一次重要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它引导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因此,它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重要起点。(3)第二篇讲话,则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国际国内形势转换的重大关头的一次重要谈话。它对于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向纵深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

27、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 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解析:选B。据材料“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和“投身商海者超过1 000万人”说明人们对于市场的认可,结合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改革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可知,其原因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故B项正确。2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

28、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市场经济改革明确成为目标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解析:选C。根据“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等信息可知,当时的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明确成为目标,故选C。3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北京送来的绿灯”是指()A设立经济特区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D建

29、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D。经济特区于1980年开始设立,故A项错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B项错误;1984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绿灯”是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D项正确。4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1979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84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0、 1992年中共十四大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就已经有了定论B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解析:选D。“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可能有了关于市场经济理论的定论,故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尚未“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B项错误;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而非20世纪90年代初,故C项错误;表格信息的主旨是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从“1979年”到“1992年”认识不断加深,这说明对市

31、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故D项正确。5(2019扬州高一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而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趋向具体化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解析:选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确立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6下图为中国19531999年部分经济周期GDP年平均增长率及振幅(周期内年增长率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变化

32、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A“一五”计划期间轻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稳定增长C改革开放促使GDP年平均增长率连续攀升D市场机制逐步成长利于提高经济运行稳定度解析:选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非轻工业,故A项错误;“稳定增长”与材料中19581962年振幅最高不符,故B项错误;“连续攀升”与材料中19871990年增长率下降不符,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逐步成长,材料中后两三个时段的数据渐趋稳定,故D项正确。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经历了19801991年的复兴和起步时期,19921999年的扩容和成长时期,2000年至今的规范和发展时期。这种

33、发展()A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完全同步B旨在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革C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步调一致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1992年处于改革开放深化期,2000年至今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成与发展时期,与材料中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基本吻合,可见股市的发展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故D项正确。8近五百年来,各国因势因时而不断崛起,留给世人无尽的思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崛起已是不争事实,更让世界为之侧目的是崛起方式。下列关于中国崛起的主题最恰当的说法是()国家 主题 葡萄牙、西班牙 从陆地到海洋 荷兰 从渔夫到车夫 英国 从农业到工业 美国 从邦联到

34、联邦 德国 从分裂到统一 中国 ? A.从改良到革命 B从城市到农村C从计划到市场 D从农村到城市解析:选C。从改良到革命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A项错误;从城市到农村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人探索出的民主革命道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促进了中国的崛起,故C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在全球化日渐加速的今天,公司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运行。自19世纪中期公司登陆中国以来,经过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崭新

35、的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材料二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 000家速度递增。(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生纱厂的性质和创办的主

36、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近代中国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2)材料二中“又一次公司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变化?(3)公司的兴起、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解析:(1)问第一小问性质和主要动力,根据材料“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社会根源,联系所学知识,根据张謇所处的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来回答。(2)问根据材料“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 000家速度递增”可知,1992年之后的公司热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3)问影响中国近现代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环境(国家主权)和政府政策等方面回答。答案:(1)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工业)。动力:实业救国(经济民族主义)。社会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因素:民族独立(国家主权);政府政策(社会制度)。- 1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