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2、熟读课文,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3、理解文意,积累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学习重难点】1、熟读课文,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2、理解文意,积累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学习过程】一、学习导航:1、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美轮美奂,审美价值很高。散文和诗歌都具有形象性,但各有特点。清代学者吴乔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这个比喻使我们认识到散文是具体事物的直接描写,而诗歌更注重语言、意象的提炼和升华。诗歌,藉由想象丰满着形象;散文,用直接描写具化形象 。2、古代游记散文的特点:(1)语言生动、含蓄隽永 (2)融
2、情于景、借景抒情(3)借景立论、托物言志二、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典型的代表。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生于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近的时代,他怀抱“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生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无法施展抱负,公元1210年,85岁的诗人陆游,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吟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离开人世。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
3、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三、写作背景:(见教材P68注释)四、解题:(1)小孤山:山高约一百米,四周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故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特别,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
4、2)大孤山: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转变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五、自由诵读1、结合注释,扫除字音、字义障碍,初步理解文意。2、熟练诵读课文,并划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六、自主学习一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A、有俊鹘抟水禽(tun ) B、沙洲葭苇(ji ) C、潦缩(lio ) D、岸如赪(chng )2、下列各项注解有误的一项(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丽的事物,这里指英俊的女子。B、杰然特起:嵬巍宏伟地拔地而起。C、舟中贩子莫漫狂。贩子:贩货的行商。D、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形容水势浩淼,广大无边。3、与其他三句分
5、歧句式的一项( )A、东坡师长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否则也。4、本文写了哪几处景点?景点特点是什么?5、翻译下列句子(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2)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3)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4)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5)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6)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自主学
6、习二(一)研读第一自然段1、烽火矶有什么特点?2、本段写景采纳怎样的按次?这种写法有何作用?(二)研读第二自然段1、小孤山有什么特点?2、文章是怎样体现小孤山这一特点的?(三)研读第三自然段1、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阐明什么?2、作者是怎样体现大孤山这一特点?七、探究赏析:1、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主要内容: 过_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写过_所见之景,突出“峭拔俊美”,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_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明显。末端处叮咛六日行程,呈现日志体之特色。主旨:本文经由过程描述所见的景色特色,表达了_情感,也透露出作者的_之情。2、作
7、者是怎样融情入景,暴露自己的心境。A、写孤石。“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倾轧、打击,仍不改收复之志的墨客的孤独情怀。B、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古刹,“徙倚久之而归”。“徙倚久之”,绝不仅是只是想多看几眼景象,更是表达了面临半壁山河百感交集的庞杂心绪。C、写“俊鹘抟水禽”。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表象,算不上是离奇风景,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此中,并叹“甚可壮也”,我们不难发明,作者所慨叹的不仅是是“俊鹘抟水禽”吧?关联陆游的志向愿望及前半生的履历,我们可以遐想到墨客此时何等期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期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武健壮,动民气魄。D、江水清浊明显,“合处如引绳,不要乱”。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3、注解下列一词多义然(1)杰然特起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波不及鸣也。 (2)复以小艇游庙中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1)信造化之尤物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而(1)高耸罢了 (2)徙倚久之而归 (3)岸土赤而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