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739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通用)配套文档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考点16农业生产及影响考向1农业生产活动1.(2016全国文综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

2、“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问题: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问题: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

3、建议。答案(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3)(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4)问题: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

4、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问题: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解析第(1)题,横县在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温时间长,有利于茉莉的生长;横县北部地势高,冬季可以阻挡寒冷气流,因此受寒潮影响小;而江苏、杭州地形平坦,易受寒潮的影响,且江浙地区受梅雨天气和伏旱天气影响,会出现长时间的过干和过湿现象,都不利于茉莉生长。第(2)题,由题干可知,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冲积而成的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茉莉种植;茉莉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旱地,有

5、利于雨季排水,防止洪涝灾害,有利于防止土壤过湿影响茉莉的正常生长,而且离河流近,有利于旱季引水灌溉,保证茉莉的正常生长。第(3)题,由材料可知,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种植规模大。从图中可以看出横县离南宁近,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有利于茉莉花茶的销售和原料的运输。第(4)题,问题:区域的开发,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优势资源,形成特色产业和品牌效应,从而吸引相关产业集聚,扩大规模,获得规模效益,并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问题:横县具有“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应该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同时应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新品种,延长产

6、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发展茉莉经济的同时,开发以茉莉为主题的文化产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推动当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2.(2016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材料二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材料三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

7、5 250米)和丙地(海拔2 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_、_。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答案(1)青稞(小麦)水稻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2)高山草甸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海拔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内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

8、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以及地理事物的分布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主要粮食作物为青稞;乙地位于恒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乙地(海拔5 250米)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基带处,自然带的类型为高山草甸带;丙地(海拔2 000米)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基带处,自然带的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该道路沿线体现的是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第(3)题,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流域面积、地势起伏、降水的强度和时

9、间、植被状况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等。3.(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答案(1)开垦历史短

10、,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解析(1)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之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环境质量好。(2)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

11、通常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虫害少;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地区虫害少。因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3)由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因此施用的化肥少。(4)“绿色”代表无污染或者污染程度很低。由材料和前面三问可知,建三江环境质量好;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少;纬度高,气温低,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少,因而三江平原的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建三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4.(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 13

12、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答案(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

13、鱼游入维多利亚湖。(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解析第(1)题,由图知,尼罗河中的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只有一条水道,且该河段有多处瀑布,鱼类无法逆流通过。第(2)题,尼罗河与维多利亚湖均位于热带,气温差异不大,排除气温因素。尼罗河

14、鲈鱼的生存环境主要的变化在于湖与河的差异,应从生存空间和饵料两方面分析维多利亚湖的优势。第(3)题,可迁移外来物种入侵的原理理解尼罗河鲈鱼对其他鱼类的影响;尼罗河鲈鱼的特点决定其捕捞方式与原生鱼类捕捞方式不同,其迅速繁殖,促进了专业捕捞业的发展,冲击了当地传统捕捞业。第(4)题,应从尼罗河鲈鱼本身的产量、经济效益和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两个角度分析。考向2农业地域类型1.(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1)(2)题。(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A.价格低廉

15、B.减耗保鲜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答案(1)D(2)C解析第(1)题,由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得出,该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因而属于混合农业。第(2)题,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是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生产,不使用化肥,既合理利用了资源,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2.(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1)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盛行西风地形抬升暖流增湿反气旋活跃A. B.C. D.(2)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答案(1)A(2)D解析第(1)题,根据经

16、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图示岛屿为新西兰的南岛,该岛地处西风带内,岛屿的西南部为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选A;由洋流的分布可知,该岛屿附近无暖流分布,如果反气旋活跃则降水不会丰富,故说法错误,排除B、C、D。第(2)题,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该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潮湿,热量条件较差,不适合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加之该岛多山地,因而最适宜发展畜牧业(或乳畜业)。考向3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

17、此完成(1)(3)题。(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温度提升阻碍土壤水肥运移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 B.C. D.答案(1)A(2)D(3)A解析第(1)题,我国大多数地区春季气温较低,由于夏季风尚未到达,降水较少,为达到保温、保湿和保土目的而覆膜。第(2)题,西北地区春季干旱,纬度较高,特别是夜晚地温较低,覆盖地膜能很好地提高地温和保持水分。第(3)题,地膜残留土壤后,会破

18、坏土壤内部结构,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水肥运移。1.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经营模式及分布规律。2.相似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点分析,如我国季风水田农业与日本季风水田农业的异同点等。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及治理措施。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3.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方法(1)看生产结构以种植业为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两者各占一定比重:混合农业。(2)看商品率商品率较低的是季风水田农业和原始迁移农业,其他主要类型商品率都较高。(3)看集约程度季风水田农业劳动力投入较多,单位生产规模小;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

19、牧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4.我国主要农业区、农作物分布及区位条件5.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影响(1)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如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导致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2)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等生产活动导致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污染。易错点(1)农业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类型侧重农业部门结构,如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区域特点,某个区域范围内主要发展同一种农业生产活动,如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2)并不是说养殖业和种植业在一起就是混合农业了。二者必须是在同一地域内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承、各占一定比例才称得上混合农业。如我国东部农

20、耕区虽然也有家禽饲养活动,但多是圈养,且养殖业的比例太低,没有和耕作业有机结合,所以不是混合农业。(3)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有商品谷物农业类型。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不同的是,我国是国营农场,外国多家庭经营。(4)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亚洲国家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5)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阿根廷、南非、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区位条件主要有优质草场、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交通便利等。乳

21、畜业主要分布在西欧、美国等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主要区位条件是接近市场及饲料供应地,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交通便利等。(6)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水稻生产。(7)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的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题组1农业生产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脐橙原产于巴西,是甜橙类的特殊品种。脐橙的经济栽培受地理气候因素制约较大,有其特定的适生条件,大致界定为:年平均气温1819,10年积温在6

22、0006 500之间,1月份平均温度7左右,年降雨量1 000毫米左右,年日照1 600小时左右。此外脐橙又具有变异性,因地理气候环境不同,各地具有其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良种。“中国脐橙之乡”(如下图所示),该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全年有鲜橙成熟上市的格局。为了提高脐橙的产量和质量,果农在果树行间种植草类植物。(1)描述秭归地形特征。(2)分析秭归地形对脐橙种植的有利影响。(3)说明果园中果树行间种植草类植物的作用。(4)当地政府准备扩大脐橙种植面积,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答案(1)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南北高,中低。(2)北部山地,冬季阻挡冬季风南下,冬季较暖,利于脐橙越冬;垂直地带性明显,不

23、同海拔地区种植不同季节成熟的脐橙品种,使四季都有鲜脐橙上市,延长销售时间。(3)果园中果树间种植草类植物可以改善果园小气候,增加果园湿度,夏季降低地表温度,冬季提高地表温度;利于地表水下渗,维持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虫害天敌生存,利于控制虫害。(答案合理即可)(4)赞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技术水平高;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脐橙之乡”,具有品牌优势;自然条件适宜,脐橙品种优良,市场需求量大,扩大种植面积可以增加果农收入;发展与脐橙相关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不赞同:容易受到冻害威胁;地形坡度大,易产生水土流失,威胁三峡水库的安全(减少三

24、峡水库库容);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三峡水库;大规模增产,增加市场销售的风险。(答对其中3点即可)解析(1)描述地形地势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主要描述主要地形构成,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读图可知,从等高线数值来看,秭归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上,海拔高,起伏较大,以山地地形为主。从等高线分布来看,南北两侧海拔高,中部海拔低。(2)地形对脐橙种植的有利影响主要结合材料中给出的脐橙的生长条件考虑。“年平均气温1819,1月份平均温度7左右”,秭归地区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降温幅度小,有利于越冬。“该地独特的自

25、然环境形成了全年有鲜橙成熟上市的格局”是由于该地纬度低,海拔高,垂直地带性明显。(3)果园中果树行间种植草类植物的作用主要从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对于环境的影响角度分析。果园内种植牧草不但可减缓雨水径流,山坡地减少水土流失,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质。并且适宜的牧草可保护、繁衍果树害虫的天敌,如七星瓢虫等,可有效抑制蚜虫、叶螨、叶蛾、红蜘蛛等,达到生态治虫的目的。同时增收的牧草,既可用于淹青、沤肥还肥于土,也可用于养殖畜禽增收,畜禽粪可追肥于果园,促进果树生长增收,形成良性循环。(4)赞同与不赞同均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赞同主要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考虑。当地种植脐橙的历史悠久,有“中国脐橙

26、之乡”的美誉。自然条件适宜,脐橙品种优良,市场需求量大,扩大种植面积可以增加果农收入;发展与脐橙相关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不赞同主要从种植的不利条件及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角度考虑。从气候条件来看,该地海拔高,气温低,脐橙生产受冬季气温影响大,容易受到冻害威胁;从对环境影响来看,地形坡度大,易产生水土流失,威胁三峡水库的安全(减少三峡水库库容);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三峡水库;同时,大规模增产,增加市场销售的风险。题组2农业地域类型1.下图为“海南岛农业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海南岛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热带迁移农业 B.水稻种植业C.

27、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2)南繁基地被誉为“国家种业硅谷”,该地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面临南海,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B.纬度低,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优越C.地广人稀,耕地广阔,土地租金低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答案(1)B(2)B解析第(1)题,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适于发展水稻种植业。第(2)题,南繁基地被誉为“国家种业硅谷”,主要是纬度低,光照、热量、水分等自然(育种)条件优越。2.图A为“世界某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B中X轴代表农业人口密度,Y轴代表农产品商品率。据此完成(1)(2)题。(1)图A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图B中的a、b、c

28、、d哪一个对应()A.a B.b C.c D.d(2)关于该地此农业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利工程量大 B.专业化程度高C.主要农产品是小麦 D.生产活动以牧牛为主答案(1)A(2)B解析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为非洲南部,热带草原面积广,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图B中a表示农业人口密度较小、商品率较高的农业地域类型。第(2)题,水利工程量大是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该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专业化程度高;该地生产活动以牧羊为主,主要农产品是畜产品。题组3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2015重庆文综)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题

29、。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A.温室气体减少 B.森林覆盖率减小C.入湖泥沙量降低 D.草原生产量降低答案B解析本地区原始森林分布较广,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是破坏森林,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B项符合题意。2.(2013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3)题。(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 B.乙 C.丙 D.丁(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水分C.坡度 D.温度(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 D.丁

30、地区植被改善答案(1)D(2)B(3)C解析第(1)题,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第(2)题,根据图示: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第(3)题,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

31、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专题提升练大约3 000年前,秘鲁山区的农民采用一种培高田地的农业技术(如下图),科学家发现用这种方法种植当地作物的产量是现代种植方式的三倍。这种培高田地的主要费用来自挖去渠道和培高田地的费用。在种植作物的时候,人们可以在渠道里充水,这样渠道里的水在干旱期可以用来灌溉,白天可以吸收太阳光的热量储存起来,晚上再释放出来,避免作物在冬季等季节受到霜冻的危害;另外,渠道里还可以养鱼,也可以容纳家畜的排泄物,因此渠道沉积物里含有丰富的氮肥,可以为作物提供肥料。据此回答13题。1.下列关于秘鲁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B.厄尔

32、尼诺现象发生年份沿海地区降水量减少C.受寒流影响,多雾少雨D.山区垂直自然带谱复杂2.图中水渠在夏季的主要作用有()灌溉排水防霜冻水运A. B.C. D.3.与采用现代化肥和机械化的现代种植方式相比,培高田地农业的优势是()A.商品率高 B.生产规模大C.专业化水平高 D.生产成本低答案1.D2.A3.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秘鲁城市在山区高原上分布较多,在平原地区分布较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秘鲁寒流流经海区水温异常升高,沿海地区降水量增多;受秘鲁寒流的影响,秘鲁寒流沿岸地区多雾少雨,但不是秘鲁整个国家的情况,秘鲁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由于境内的安第斯山海拔

33、高、纬度低,所以山区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第2题,由“水渠在夏季的主要作用”,可推断出水渠在夏季的主要作用是灌溉和排水;防霜冻主要体现在冬季;水渠水位浅,不适合水运。第3题,根据题干提示“这种培高田地的主要费用来自挖去渠道和培高田地的费用”,所以与采用现代化肥和机械化的现代种植方式相比,培高田地农业的优势是生产成本低。光合有效辐射为特定波段的太阳辐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华北某农户在冬小麦之间预留一定行宽种植两行春玉米,经观测冬小麦对春玉米苗期的遮阴较严重,下图为预留行内东、西侧春玉米获得的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据此回答45题。4.东、西侧春玉米获得最大光合有效辐射的时间差异及根本原因是()A

34、.西侧早于东侧,地球的自转B.东侧早于西侧,地球的自转C.西侧早于东侧,地球的公转D.东侧早于西侧,地球的公转5.为改善春玉米苗期的光照状况,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早播冬小麦B.早播春玉米C.减小冬小麦之间的预留行宽D.选择植株更高的冬小麦品种答案4.A5.B解析第4题,受地球自转影响太阳东升西落,上午太阳位于东方,东侧玉米被遮挡,西侧最先获得最大光合有效辐射,下午太阳位于西方,西侧玉米被遮挡,所以图中实线为西侧玉米获得的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曲线,虚线为东侧玉米获得的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曲线,故A选项正确。第5题,早播冬小麦可能会使小麦长得更高,遮挡更多,获得光照较少;早播春玉米可以使玉米长得高

35、些,减少二者之间高差,可以减少遮挡时间,获得较多光照;减小冬小麦之间的预留行宽会使玉米得到的太阳光更少;选择植株更高的冬小麦品种,阳光被遮挡更多,获得的光照较少,故B选项正确。读下面两幅图,完成67题。6.日本与新西兰的地理特征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处的南北半球不同,但都位于东半球B.两国的气候都具有海洋性特征C.两国均以平原地形为主D.日本的面积小于新西兰7.日本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而新西兰则以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为主,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是()A.气候 B.地形C.技术 D.市场答案6.B7.A解析第6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

36、,读图可知日本位于东半球,新西兰位于西半球;两国地形以山地为主;日本面积大于新西兰;而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第7题,日本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种植,但适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发展的农业生产类型不同。读日本、阿根廷、马来西亚、加拿大四个国家“农业比例示意图”,回答89题。8.四个国家中属于世界重要粮食出口国的是()A. B.C. D.9.对有关各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农业生产实现高度机械化,商品粮产区在南部平原B.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农业产值比重小C.国的橡胶、油棕和椰子出口量居

37、世界第一位D.潘帕斯草原是国重要的畜牧业区答案8.A9.A解析第8题,以畜牧业为主,故应为加拿大、阿根廷,又因的农业人口比重小于,故为阿根廷,为加拿大。而国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故为马来西亚,为日本。两国农业技术较发达,人口相对较少,粮食大量出口,两国人口较多,粮食还需进口。第9题,加拿大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该国农业技术发达,农业生产实现了高度机械化。由于受纬度分布的影响,种植业主要集中于南部地区。国是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棕出口国。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据此完成1012题。10.发展有机农

38、业主要为了()A.提升品质 B.缩短生产周期C.提高产量 D.增加作物种类11.有机农业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增大能源消耗 B.提高土壤肥力C.减少生物种类 D.加重水体污染12.结合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如果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有机农业,除当地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外,还有的优势是()A.水热资源充沛 B.土层深厚和肥沃C.技术力量雄厚 D.劳动力资源丰富答案10.A11.B12.D解析第10题,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有机农业是为了提升作物的品质,故A正确。第11题,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农药

39、,提倡使用有机肥,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了对土壤、水体的污染,不会减少生物种类,故B正确。第12题,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多位于西南山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水热条件、土壤条件不如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贫困地区经济落后,技术没有东部地区先进;西部贫困地区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是西部地区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条件之一,D正确。2015年5月26日13时左右,受当地部分农民群众收割作物后焚烧秸秆形成雾霾的影响,在沪渝高速公路湖北荆州段,相继发生15起交通事故,致使高速公路交通一度中断,并造成2人死亡,6人不同程度受伤。完成1315题。13.此时,农民焚烧的秸秆主要来自()A.小麦 B.谷子C

40、.甘蔗 D.水稻14.下列有关秸秆焚烧影响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B.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C.可能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D.利于有机质还田,提高耕地质量15.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原因有()秸秆处理的成本太高科技转化力度不够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的改善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A. B.C. D.答案13.A14.D15.D解析第13题,甘蔗为热带植物,谷子耐旱,湖北不是它们的主要分布区,故B、C错误。湖北可进行双季稻的生产,早稻大约在7月中下旬收割,晚稻则在10月中下旬收割,故D错误。湖北在冬半年可进行冬小麦的生产,5月下旬小麦进入成熟收获期,故此时农民焚

41、烧的是小麦秸秆。第14题,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和氮养分在焚烧过程中丧失殆尽,而且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第15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煤气使用日益广泛,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的改善使得农民对柴草的需求下降;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农忙时农村劳动力以妇女、老人为主,要想将机械收割后的秸秆捆扎搬运离田较困难,只好就地焚烧。16.阅读文字资料和图,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油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之一。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不仅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用于

42、工业的润滑油、防锈油。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油茶树生长在中国南方的高山及丘陵地带,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四省区。材料二下面示意湖南永州位置简图和永州市交通图。材料三湖南永州作为“中国油茶之乡”,油茶的栽培历史已长达2000多年,油茶产业是个古老的产业。永州已被国家商务部批准为出口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的认识。截至目前油茶产业的发展潜力并未得到充分认识,大部分油茶林粗放经营,品种低劣,树体衰弱,零星经营,规模较小,综合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永州市“十一五”规划上,明确要对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视,将油茶列为“十一

43、五”期间推动“三农”发展的朝阳产业,纳入“十一五”计划进行统一部署和落实。(1)试根据材料推测油茶树生长的习性。(2)结合材料评价永州市发展油茶业的区位条件。(3)简述大力推进油茶业的发展对永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意义。答案(1)喜丘陵、高地,喜光,喜温,喜酸性土壤。(2)有利条件:自然条件适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交通便利;政策优势;劳动力充足等。不利条件:经营方式粗放,效率低;技术落后;劳动力素质低。(3)因地制宜,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当地油茶业的优势条件,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提高人们收入,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析(1)由材料一中文字描述提供信息,注意从地形、气候(光、热、水)、水源、土壤等角度进行描述。(2)油茶业的发展要联系农业、工业发展的一些区位条件,大的方面即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这些方面信息材料中都有所提示,同时要注意该题为评价类问题,注意从有利和不利方面进行分析。(3)注意该题答题角度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就要注意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从环境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