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496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1比较下表所显示的改革开放后中国某一时期各类企业产品出口的走势,从中可以反映出我国( )A国有企业改革有待全面展开B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改变C.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初步形成 D民营经济也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这类企业是( )A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B可能使用机器生产,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C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D在建国初期发挥过作用3下图是各个时

2、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国家投资自20世纪80年代锐减,其原因有( )各个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 国有企业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私有化运动 国家加强管理A. B. C. D. 4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BGDP只能反映当时

3、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D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的5十年探索后期、文革前夕的中国面临对内探索遭遇曲折、经济困难,对外国际关系紧张的局面,1964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共中央召开北京工作会议,毛泽东要求全党把三线建设当作很重要、很紧迫的战略任务来看待,他表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要搞第三线基地,只有那么多钱呀,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骑

4、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稿费去搞。”,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A.解决建设中经济结构方面的矛盾B.中央决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C.“联美制苏”的战略考虑D.国民经济建设重点立足于战备6读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构成(%)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小家庭式样趋于单一化B. 大家庭逐渐消失C. 家庭规模不断缩小D. 家庭观念日益淡薄7下面的示意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导致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A国家投资的侧重点差异 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 D

5、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8下图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 ( )A. 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 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C. 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 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9分析下表我国各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增长率-22.847223A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B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C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10 下图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

6、括手工业),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B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C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111958年6月12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指出,“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该文章( )A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B有利于挖掘农业生产的潜能

7、C对“大跃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D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客观产物12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该方案出台表明( )A中国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美建交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C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D中西意识形态的对立已完全消除13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土地改革 B统购统销C“一五”计划 D

8、工商业改造141959年5月15日,陈云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到教训时说:“把生产数字定得少一点(实际是可靠数字),会泄气,我看也不见得。正如少奇同志在政治局讲的,定高了,做不到,反而会泄气。”据此,你认为上面的应该是( )A高速度 B高指标C浮夸风 D共产风15“我国钢铁工业能不能以最高的速度,比如说,每年产量的增长率不是百分之几、百分之十几或者百分之几十,而百分之百甚至更高的比例发展呢?答曰:可能性是存在着的,问题是我们想不想、要不要高速度?我们想要,就有,不想要,就没有。”上述认识导致(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C“左”倾思想产生 D“二五”计划提前完成16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9、GDP增长率的变化情况,GDP增长率在1961年、1979年和1993年变化较显著。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三年GDP增长率变化显著的共同因素是( )A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B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C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17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 “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18下

10、图反映不同阶段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各个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 )A. 国有经济利用外资的时间晚、比重低B. 国有经济发展始终依靠多种形式投资C. 国家投资的减少始于改革开放以后D. 图示反映我国坚持多元化所有制结构19电视剧老农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眼见地里丰收的地瓜没人收,牛大胆说顾不了了,先让女劳力在地头挖坑把地瓜埋地里,等上面检查完了再说,然而检查通过后,地瓜却烂在了地里。故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20据下列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

11、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时间1953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农业7111317710798104工业425604498555554526其中:重工业364540459511496459A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D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21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是否是向国外

12、学习为主的改革C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二、非选择题。22(28分)有人把中国与全球化比喻为一对欢喜冤家,从被动参与、抵制反对到积极融入,悲与喜均对中国与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仅在山东境内就有青岛和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被迫开埠以后,烟台港就有英国福开森等公司开辟多条新的国际航线,一位英国人在1865年烟台贸易报告中写到:“将近30年来,它和渤海湾的其他几个港口一起,成为欧洲与中国商品的巨大贸易中心。”通过进出口贸易,洋行获得了大量利润,尤以仁德洋行、士美洋行等为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的税率,(中国)进

13、口货为其价值的413%,一般普通进口物品为5%,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开埠后烟台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72年的一天,中国政府接到这一邀请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给外贸部的领导,说现在关贸总协定已经邀请我们加入了,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加入。当时有一种说法: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富人俱乐部”。此外,它所宣称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且更为棘手的是,当时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当中,还有南非、韩国、以色列,这些都是我们的所谓“死敌”。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国决定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这一定,就是三十年。材料三摘自2010年11月18日新闻网材料四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

14、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1)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的扩张,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被动卷入世界市场所带来的危害。(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完成中国抵制参加关贸总协定的原因。(6分)(3)据材料三

15、,指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因素分析20012003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8分)23 (15分) 大陆与台湾土地改革对比大陆土地改革(1950-1953)台湾土地改革(1949-1953)步骤内容步骤内容减租减息肃匪反霸减少地租,减轻利息,降低农民受地主剥削的程度,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土匪和当地恶霸。三七五减租减轻租额负担,佃农向地主交纳地租,一律不超过主要作物正产品全年收获总量的37.5%;保障佃农权利,耕地租约一律为书面租约,租期不得少于6年;兼顾地主利益,佃农如积欠地租达两年

16、之总额,地主可中止租约。划分阶级将农村人口划分为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和地主。贫农、雇农是土改依靠的对象,中农是团结的对象,中立富农,地主被定为剥削阶级,是土改打击的对象。公地放领把接收的日伪政权及日本在台机构所占的土地发放给承担现耕的农民。放领地价为土地全年正产物收获量的2.5倍,分10年逐步偿还。没收和分配土地实行“中间不动两头平”,没收地主土地分给贫雇农,保存富农经济,坚决团结中农。耕者有其田征购地主水田超过3公顷或旱田6公顷的多余土地,按承领公地的办法转给需要土地的农民,对地主地价的补偿按七成实物土地债券和三成公营事业的股票搭发,年息4%。根据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和台湾“土改”的前前后

17、后绘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大陆土地改革和台湾土地改革,指出二者在土地改革的方式、对地主土地的处理手段、根本目的的不同之处(12分),并谈谈台湾土地改革对我们的启示(3分)。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雇户贫农中农富农新富农地主其他1948年831971161802721953年3743550407李立志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材料二 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

18、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材料三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年) (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一中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53年时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3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2分)(3)材料三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具体是指什么?(

19、1分)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它为什么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2分)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分)(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26(36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股份制是一种符合商品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02年,(荷兰)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在一次家宴中流露出对当时荷兰像一盘散沙结构的大量中小远洋贸易公司各自为战(相互竞争)情况的担忧

20、,在座的冯纳德尔遂马上提出:可以成立一家国家主持的超大型合作公司,对整个荷兰的远洋贸易领域企业和资源进行整合。经过初步设计,这家公司被命名为东印度公司。每个荷兰国民只要花50盾,就可以购买一股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成为这家国有企业的股东。(公司)口号:让东印度公司给你们去赚取全世界的超额财富吧。翟山鹰股份制公司和股票交易市场的真实来历材料二 诺贝尔公司正在同那些受到它的利润吸引而开始制造新的改动型号炸药的外部企业,进行着尖锐的竞争战斗。不久,诺贝尔的一些工厂之间,也出现不体面的竞争,它们自己相互掠夺仍然处于自由状态的市场,特别是那些国内生产尚未开始的欧洲以外的国家。这意味着在1873年至1885年

21、间,诺贝尔在巴布的鼓励和支持下,要不断试图在相互冲突的利益之间,取得合作与妥协,尽量保护和协调利益的努力,导致于1886年组成了英德和拉丁两家全面的托拉斯公司(注:托拉斯是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埃里克伯根格伦诺贝尔传第十五章 国际托拉斯的组成材料三 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即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社会资金的股份制企业。颇具戏剧性的是,及至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开始登堂入室,大规模的股份制改革还没有进入实施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股份有限公司还没有出现。1992年初,针对股份制问题的争论,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允许看,

22、但要坚决地试。”黄泽华中国股份制改革三十年回眸材料四 1997年1月,第三次中国工业普查结果出炉,国有工业的负债总额已占到所有制权益的192倍,整个国有企业集团已处在资不抵债的境地。国有企业何去何从?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苏静国企股份制改革:风雨30年(1)据材料一指出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目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该公司的特征。(8分)(2)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比,材料二中诺贝尔的两家托拉斯公司有何经营优势?联系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

23、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垄断组织的实质及其出现的原因、积极作用。(12分)(3)据材料三、四,归纳中国国企股份制改革进程中的特点。如何理解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针对股份制所说的“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10分)(4)党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据此,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股份制的历史认识。(6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该书的主题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目录第一章 经济改革战略探讨-孟晓苏第二章 企业改革经济改革的主线-厉以宁第三章 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变-

24、厉以宁第四章 国有资产的管理-厉以宁第五章 企业集团发展途-李源朝第六章 以增加科技投入的方式促进市场繁荣-厉以宁第七章 -李克强第八章 -厉以宁结束语:-厉以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续写一条建议目录,并说明理由。(12分)(所提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28(26分)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贾谊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乃在于商鞅变法仁义不施,风俗败坏。他举例说:商鞅变法使得商人的儿子长大了就分家产自立门户,穷人的儿子长大了就被招赘住到岳家。整理自汉书贾谊传。材料二 社会学家费孝通对我国某地农村1936年和1981年的

25、家庭类型作了调查,结果如下: 注:核心家庭是指一对夫妻和其未婚的子女所构成的生活单位;联合家庭指儿女成婚好继续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单亲家庭指配偶中有一方死亡或者离去,或是父母双亡的未婚儿女;附属家庭是核心家庭之外还包括其他成员(多为上市独立生活能力的亲属)。(1)材料一主要涉及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结合所学客观评价该措施。(1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该地区近代以来家庭类型的主要发展趋势,并从表现和成因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说明。(14分)答案与解析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表格的解读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比重下降,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比重上升,尤其是民营企业上升

26、明显。所以D正确;A国有企业改革从1985年已经全面铺开了;B没有改变;C表格体现不出来。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解读能力,通过材料“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由此判断该类企业应该是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洋务运动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故C正确。3A【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1980年以前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在50%以上,国家投资自20世纪80年代锐减,主要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有关,具体原因有 国有企业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因此选择A。不符合题意,排除。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

27、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的描述A的表述与题干相反所以错误;B只能反映当时也表述错误;C中表述的成反方向也表述错误,D表述的内容与题干相符,所以正确。5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这些现象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当时的国民经济建设重点立足于战备,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D。6C【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等素材,并作出准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内容分析可知,AB从题干材料中看

28、不出来,也与史实不符;D是对题干图表信息的曲解,故排除。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的规模逐渐在缩小,但不代表家庭观念就淡薄。所以应选C。7A【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重工业发展尤为迅速,而农业、轻工业发展速度明显不及重工业,联系1953年新中国实行“一五计划”,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选A。BCD虽然符合这一时期新中国的历史情况,但是不是对材料中现象的最正确分析。8B【解析】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为材料分析题,考查考生对历史阶段的概括辨析能力。从题中所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十年探索时期。建国后由于把重工业放在首位,煤炭、钢铁、石油的发展呈上升趋势。粮食生产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带来

29、了危害,1958年的“三面红旗”使农业生产开始受到一定的影响,再加上苏联因素、自然因素,19591961出现了三年困难,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农业生产有所恢复。依据图中所示曲线可知其产量自1958年开始下降,1960年开始逐渐上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91961年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泛滥,工农业比例失调加剧,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由此可以判断图中曲线描述的是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因此,正确答案为B。9D【解析】从表格中19571960年,农业下降明显,轻工业增长缓慢,重工业增长迅猛;可知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时期),由于“大跃进”等经

30、济上的“左”倾错误,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ABC三项表述既不能准确反映表格的内容,也不符合这一时候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1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图片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的时间19501956年可知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三大改造的完成时期,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表述明显错误,伴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只是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所以D符合题意。1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的影响。根据材料“1958年6月12日”“稻麦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两三千斤,而是两千斤的二十多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篇文章对“大跃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答案选

31、C。1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真正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时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A项错误;中美正式建交是1979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1973”“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等信息,可以看出随着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后,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推动了中西经济交流,故C项正确;从时间来看,当时仍然处于冷战形势之下,“意识形态的对立完全消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3D【解析】根据题中材料“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可知,上海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2、。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上海是一个工商业城市,所以应是完成了工商业改造。本题选D。14B【解析】 “定高了”着的是生产指标定高了,做不到,反而会泄气,影响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所以本题中的“上面”的应该只能是指高指标。1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及材料“百分之百甚至更高的比例发展呢?答曰:可能性是存在着的,问题是我们想不想、要不要高速度?我们想要,就有,不想要,就没有”可知,之后中国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工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但造成比例失调、资源浪费等问题。所以应选B。1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结合所

33、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相关内容。根据关键信息“GDP增长率在1961年、1979年和1993年变化较显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可知:A项具有片面性,1993年后中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只是公有制;B项明显与史实不符合; D项属于无关项。进一步可知,此三年GDP增长率变化显著,主要是国家调整生产关系的结果。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1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首钢领导则认为,不应该 只知取蛋,不想养鸡”说明企业想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所以本题答案选B。18A【解析

34、】从图片可以看出,1980年以前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在50%以上,国家投资自20世纪80年代锐减,国家投资的减少始于50年代,C错误。通过时间分段分析,BD不符合题意,排除。国有经济利用外资的时间从70年代末开始,外资所占得比重不到10%,因此选择A。19B【解析】根据题中材料“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可知,材料中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号召全民大炼钢铁,由于缺乏技术和设备,炼出的钢铁根本不能使用,造成了人力和资源的浪费。20C【解析】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各个时期的投资分配中工业占的比例较大,其中重工业又占绝大比例,所以中国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35、。正确答案是C。A项对材料概括不全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在三大改造后就已建立。B、D项表述错误。21C【解析】俄国的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各自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所以本题选C。22(1)危害:主权遭到破坏,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利益受损;变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2)国际关系方面:与某些成员国有意识形态的隔阂。经济体制方面:排斥市场经济。其它:对关贸总协定认识不足。 (3)主要特点:进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呈起伏状态。主要原因: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建立

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表现:商品、资本、人员、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归纳、概括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对历史事物进行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从而本问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被迫开埠”、“洋行获得了大量利润”、“ (中国)进口货,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等,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认识“危害”,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即重点把握:A.政治上,主权不独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B.经济上,进口税率大幅度下降

37、,逐渐变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对历史事物进行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从而本问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当中,还有南非、韩国、以色列,这些都是我们的所谓死敌”、“它所宣称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等,根据表格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三个方面解读中国抵制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原因。主要把握住以下方面:A.国际关系方面:受当时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B.经济体制方面:对市场

38、经济持排斥态度;C.其它:对关贸总协定的认识过于单一,不够全面。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归纳、概括图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包括两个小问,从而,本问在总体上具有较大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的“特点”,根据图表信息,即可直接归纳、概括,分析、认知得出,主要从宏观上把握“进出口总额增长态势”,从微观上把握“进出口增长速度”。关于第二小问的“主要原因”,务必注意题干“国内因素”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抓住时间点“2001年2003年”,重点注意把握以下维度:A.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B.

3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4)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进一步可知,本问在总体上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入手。在审题和作答时候,把握住一个主题,即“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本问实际上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材料信息,即归纳、概括材料;再从微观上把握材料,即分析、认知。这种“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是多方面的,包括诸如商品、资本、人员、货币等在世界的流动。23区别:土地改革的方式不同:大陆是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前提下,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暴力、激进的方式进行的

40、;台湾是在不发动群众的前提下,采取自上而下,和平、渐进的方式进行的。 对地主土地的处理手段不同:大陆是运用阶级斗争的手段,无偿地剥夺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台湾是采取征购的办法,对分给农民的土地采取的是有偿的原则。根本目的不同:大陆是以彻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台湾是以缓和农村的阶级矛盾、促使封建地主向资产阶级转化为根本目的。(每点4分,大陆和台湾各2分)启示:土地改革要做到利益兼顾、和国家的长远发展联系在一起;土地改革要清晰土地产权归属;土地改革要坚持在法律的规范下和平进行;土地改革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最大程度上满足农民要求;土地改革时要建立相关机构和配

41、套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土地改革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方式。(答出2点即可,满分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难点在于考生们对于台湾土地改革并不熟悉,但是结合所学的大陆的大陆的土地改革再结合表格中的台湾土地改革的相关信息并不难很准确的回答出这一道题,对于二者的不同之处试题已经非常明确地给出了答题的方向,这样也就大大降低了本题的难度,从而方便考生们找准答题的方向,台湾土地改革对我们的启示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多角度的回答这个问题即可,启示类的问题答案往往并不是唯一的。24(1)土地改革的完成。

42、(1分)(2)矛盾:小农经济经营分散,与国家工业化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需求剧增之间的矛盾。(3分)措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2分)(3)人民公社。(1分) 原因: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 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4)启示:合适的农村经济组织和体制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反之则起阻碍或破坏作用。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合适的农村经济组织和体制。(2分,答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 必须适时调整经济体制也可得分)【解析】(1)根据材料中雇户、贫农;

43、富农、地主数量的减少以及消失和中农数量的增多以及材料所示时间的演变,可是该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前后的场景。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根据材料“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 ”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在一五计划实施前的历史背景,与国家工业化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为此,党和政府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解决了上述矛盾,对农业实施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材料

44、三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具体是指人民公社。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引下,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中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平均分配。各地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这一运动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鉴于此,党和政府决定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学生很容易回答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党和政府必须从实际出发,要适时调整经济体制,适合农村发展和符合农民的要求等内容。25答案1:从材料中提取利弊两方面的信息,概括确切。(2分)答案2:从材料

45、中提取利或者弊单方面的信息。(1分)其他未结合材料概括主题(评价计划经济体制)的答案不得分。答出“一五计划”或“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等与观点一致的史实即可。(2分)其他与观点不一致或无关的史实不得分。答案1: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如“人民生活的保障”等。(2分)答案2:仅根据部分史实提炼出的观点如“社会公平的实现”等。(1分)如果仅答“计划经济下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迁”等无倾向性观点的不得分。答出“大跃进”、政企不分等与观点一致的史实或现象即可。(2分)答出“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体制”、平均主义严重等与观点一致的史实或现象即可。(2分) 答案1: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如“民生

46、的艰难”等。(2分)答案2:仅根据部分史实提炼出的观点如“匮乏的物质生活”等。(1分)如果仅答“计划经济下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迁”等无倾向性观点的不得分。(其中的答案可以互换,但不能重复)【解析】注意材料中信息“国家以计划经济推进现代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现代化受阻”,可以得出利弊两方面的信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填空,从推进现代化方面,可以结合“一五计划”或“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等、“人民生活的保障”等、“社会公平的实现”等回答;从现代化受阻方面,可以结合“大跃进”、政企不分等、“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体制”、平均主义严重等、 “民生的艰难”等、 “匮乏的物质生活”等回答。考

47、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体制。26(1)目的:整合远洋贸易领域的企业和资源,获取超额财富。(4分)特征:特权贸易公司;政府支持建立;采用股份制;拥有经济和军事双重功能。(答出其中两点得4分)(2)优势:可以避免与同行间的恶性竞争;能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4分)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分)原因:工业革命后伴随着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2分)作用:能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序性,推进了大工业发展的进程,(2分)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分)(3)特点:中国国企股份制改革实验早于全党的改革决定;对是

48、否实行股份制存在争议;邓小平南方讲话推动了改革;高负债率直接推动了国企改革。(8分)理解: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无古人,而股份制已被历史证明是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因此社会主义建设要勇于借鉴和试验。(符合题意均可得2分)(4)股份制是资本主义(或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有利于中国国企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6分)【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对当时荷兰像一盘散沙结构的大量中小远洋贸易公司各自为战(相互竞争)情况的担忧,对整个荷兰的远洋贸易领域企业和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其“目

49、的”。依据所学及材料“可以成立一家国家主持的超大型合作公司,每个荷兰国民只要花50盾,就可以购买一股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成为这家国有企业的股东。”归纳其“特征”。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诺贝尔的一些工厂之间,也出现不体面的竞争,尽量保护和协调利益的努力,”揭示了其“优势”。依据所学,垄断组织的出现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联系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影响回答后两问。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所学及材料“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开始登

50、堂入室,大规模的股份制改革还没有进入实施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股份有限公司还没有出现。1992年初,针对股份制问题的争论,1997年,整个国有企业集团已处在资不抵债的境地。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归纳其特点。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式的题目,回答时只要自圆其说即可。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关系、历史的经验教训、现代企业的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归纳总结。27建议: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结合一目。或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一目。(3分)理由: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991年发

51、展到关键时期,摆在中国改革者面前,要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继续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必须思考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只有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才能找准方向。(9分)【解析】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判断,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进行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从而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本题实际上属于观点评析说明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针对所给材料,提出观点(即续写建议目录),观点要言简意赅;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

52、关观点(即续写建议目录),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即说明理由,陈述史实),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即说明理由,陈述史实)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附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紧扣评论对象,续写建议目录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说明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续写建议目录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说明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分)偏离评论对象,续写建议目录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说明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28(1)措施:改变社会习俗,强行推行个体小家庭政策。(2分)评价:积极:移风易俗;保证国

53、家租税收入和赋役征派;促进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秦国崛起。(8分)消极:淡化了血缘亲情。(2分)(2)趋势:不完整家庭减少(或家庭结构日趋完善);独立性家庭成为主流(或家庭逐渐变小)。(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表现:单亲家庭和附属家庭比例减少,联合家庭增加说明家庭形式趋向于完整,不完整家庭减少;核心家庭比例增加并成为主要家庭形式,说明独立性家庭成为主流。(4分)原因:新中国成立,战乱结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宗法观念依然影响着中国的家庭结构。(6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准确理解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风度败坏”“分家产,自立门户”等信息可以分析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的解答可以结合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措施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依据材料二图表中“1936年”“1981年”从家庭结构以及家庭规模大小变化进行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中“单亲家庭和附属家庭减少、联合家庭趋于完善、不完整家庭以及核心家庭的变化”分析归纳即可;第三小问可以结合表格中时间“1981年”以及所学从“新中国成立、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宗法观念影响”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