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专题一 练案一 论述类文本的信息筛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282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专题一 练案一 论述类文本的信息筛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专题一 练案一 论述类文本的信息筛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专题一 练案一 论述类文本的信息筛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专题一 练案一 论述类文本的信息筛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专题一 练案一 论述类文本的信息筛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专题一 练案一 论述类文本的信息筛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专题一 练案一 论述类文本的信息筛选(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练案一论述类文本的信息筛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19分)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

2、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

3、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材料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篷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

4、文”的路子。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代。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散文中,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我”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我

5、”具有不容动摇的牢固地位。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我”竟消失了;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我”之外又有其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述特点。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玫的从这里到永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取材于陈剑晖四十年散文:走向阔大和遥远材料三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内地的

6、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化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大母题。老一代作家如梁实秋、琦君、王鼎钧、余光中等人,缅怀故乡故土,营造精神家园,对台湾乡土散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飘萍游牧的都市生活和异乡羁旅,催生了一批作家敏感心灵的寻根意识。文化乡愁作为台湾散文民族情感的核心内容,几经变迁和发展。它也折射出台湾作家从怀乡思亲到终于重回故土,乡情得以慰藉的心灵历程。此外,从自我感悟出发,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表达深刻、隽永的情思,这种饱含诗情和哲理的散文,

7、是台湾当代散文创作的主体。不少散文名家的作品多是充满了对现实人生的悉心体察和卓越见地。而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林清玄。他在艺术追求上熔铸了更为丰厚的东方美学,正由于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使灵与肉、历史与现实、瞬间与永恒,在其作品中得到清晰、有机的辩证统一。杂文也是台湾当代散文中很活跃的类型。这种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的随笔、小品散文,非常令人瞩目。作家们承续并进一步发挥了鲁迅杂文的特色,针砭社会弊端,揭示人生百态,平和中带有辛辣,令人思味。海峡两岸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发扬光大包括散文在内的民族文化传统,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取材于许剑铭台湾当代散文透视)1

8、.(筛选文中信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的加点词语“正襟危坐”本指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此处形容装腔作势的文风。B.20世纪散文的功用从“载道”转变为“言志”,写作的固有体系和规则彻底瓦解。C.朱自清散文多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杨朔散文“以小为美”,与“五四”时风格相似;史铁生的散文均属于理性思辨的“大品散文”。D.台湾杂文承袭了“五四”杂文特别是鲁迅杂文的创作特色,文化乡愁是梁实秋等老一代作家创作的一大母题。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四”文学革命之后虽然散文的地位退居边缘,但“五四”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散

9、文的发展却有推进作用。B.台港澳文学在内地的传播与接受热潮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林清玄散文中瞬间与永恒的辩证统一培养了他的东方美学观念。C.从根本上来讲,台湾散文与内地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余光中的散文,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和缅怀之情。D.台湾当代散文的精神内核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创作主体是饱含诗情和哲理的散文。3.(信息筛选)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材料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散文发展特点的一项是()(3分)A.相对于小说和诗歌的火爆,散文发展偏于沉稳平静。B.散文水平远超过“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C.散文格局更为宏大,且理性精神和思辨精神更为充沛。D.散文的叙述

10、方式变得更加灵活,结构方式也更加多样。4.材料二在论证思路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信息筛选)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影响。(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9分)在人类由传统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与科技对艺术助力的震撼和艺术对科技批判的震惊相比,科技对于艺术的发威、震慑或制约是一种“含蓄的震慑力”。现代社会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理性往往有条件转变为主流意识形态。那些脱离科学常识的艺术创意受到科技理性的严肃批判,被当成是迷信。在科技理性兴起之后,神话与传说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它们是不可由同行复制并检验的。科技并不是以在幻想中征

11、服自然力为目标,而是实实在在驾驭自然力。因此,当科技昌明之际,神话就销声匿迹了。与之遭受类似挤压的还有仙妖、魔法、玄幻之类的精神产品。这是现代性的题中应有之义。艺术历来被视为人类特有的活动、才能或产品。尽管如此,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不仅是那些需要学徒吃苦耐劳的艺术复制环节逐渐被相对轻松的数码加工所取代,那些需要真人演员通过涉险展示勇气与才华的角色逐渐被数码特效所取代,并且,那些本来仰仗天才、灵感、直觉、顿悟的领域也渐渐为人工智能所蚕食。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处于由人设计和应用的阶段,虽然在感知、记忆、应对、决策等方面显示出某种与人类智能相似的特征,但既没有自身需要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动机、态度,也没有独

12、立意志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仍然是人类的助手而已。不过,许多人早就预言上述局面发生根本变化的“奇点”。这种质变是否会真的发生,只有历史发展才能回答。如今,科技与艺术互动的平台已经不限国家,甚至也不限于区域性国家联盟,而是联合国这样的世界性组织。科技交流更多被当成硬实力输出,艺术交流被当成软实力输出,通过艺术展示科技实力(或者通过科技展示艺术实力)则构成了巧实力的一种形态。这类文化产品通常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不仅推广了其意识形态,且展示了其科技水准,在精神层面对被输出国家的观众形成了某种震慑。在科技实力的裹挟下,艺术的交往功能可能被扭曲,自由精神可能萎缩,创新

13、创造可能走上歧途,不仅无助于人类形成和巩固命运共同体意识,反而可能加剧当下不同文化与文明、不同民族与种族、不同国家与国际组织间的对立和冲突。科技理性对于艺术感性的制约、人工智能对于艺术角色的取代、科技实力对于艺术精神的裹挟,体现了科技对于艺术的震慑。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博弈对信息时代的社会心理来说堪称举足轻重,值得深入研究。当然,我们希望这种博弈是非零和性质的。(节选自黄鸣奋信息时代科学与艺术互动的三种模式)6.(信息筛选)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脱离科学常识,不可被复制并检验,艺术创意受到科技理性的批判,神话也在科技昌明时消亡了。B.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类所扮演

14、的艺术角色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艺术工作者可能因此下岗。C.巧实力文化产品在精神层面会对被输出国家或地区形成震慑,这有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与维护。D.目前人工智能还依赖于人根据应用目的进行设计,没有独立意志,但其发展将带来令人担忧的前景。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紧扣信息时代这一立论背景,对当下科学与艺术如何良性互动具有现实意义。B.文章提出科技对于艺术有“含蓄的震慑力”,并从三个层面展开并列式论证。C.文章第四段连用三个“可能”分析科技裹挟下的艺术命运,表明作者观点的不确定。D.全文以总分总式结构建构文章,提出问题、分析论证、最后概述论证并提出希望。

15、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技并不以在幻想中征服自然力为目标,所以随着社会科技水平提升,虚构可能发生事件的科幻作品也会遭到挤压。B.如果艺术工作者没有将自己转变为掌控人工智能的新型艺术家,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质变的“奇点”或会成真。C.在科技实力的裹挟下,影片或视频游戏中的高科技炫目镜头,正在某种程度上夺取艺术带给我们的才华和勇气。D.科技理性与艺术感性的博弈影响现代社会心理,若这一问题得以重视,这场博弈或可达成合作双赢的理想状态。练案一论述类文本的信息筛选1.DA项,“形容装腔作势的文风”错,原文“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

16、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可见这里的“正襟危坐”体现的应是“严肃、端正或拘谨的文风”。B项,“写作的固有体系和规则彻底瓦解”语意扩大,原文是“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而非“固有体系和规则彻底瓦解”。C项,“史铁生的散文均属于理性思辨的大品散文”错,原文“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等人的一些散文”,原文是史铁生的一些散文,而非“均属于”。2.BB项,“林清玄散文中瞬间与永恒的辩证统一培养了他的东方美学观念”,因果倒置。原文是“在艺术追求上熔铸了更为丰厚的东方美学,正由于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在其作品中得到清晰、有

17、机的辩证统一”。3.BB项,“散文水平远超过”错,原文是“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可见原文中并没有散文远超过正宗的“美文”或“小品”的意思。4.材料二采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先总述改革开放以来散文创作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然后从“小美到大品”“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两个方面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散文的变化;最后总结,指出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5.“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将散文创作形式由文言转为白话,大大拓展了散文的创作空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的推动下,散文逐渐撤离出文坛的中心地位,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在“五四

18、”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现代散文由“载道”转为“言志”,变得更加自由活跃、洒脱自然。“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批散文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五四”新文化散文传统,在台湾当代散文中得以承续和发展。(答出三点即可)6.CA项,扩大范围,受到科技理性批判的是“脱离科学常识的艺术创意”。B项,“被取代”绝对化,第三段“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处于由人设计和应用的阶段因此,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仍然是人类的助手而已。不过,许多人早就预言上述局面发生根本变化的奇点。这种质变是否会真的发生,只有历史发展才能回答”。D项,“但其发展将带来令人担忧的前景”或然变必然,原文“不过,许多人早就预言上述局面发生根本变化的奇点。这种质变是否会真的发生,只有历史发展才能回答”。7.CC项,“表明作者观点的不确定”错误,“在科技实力的裹挟下,艺术的交往功能可能被扭曲,反而可能加剧当下不同文化与文明、不同民族与种族、不同国家与国际组织间的对立和冲突”,是作者根据当前情况所做的推断,表示作者的担忧,不是观点不确定。8.AA项,偷换概念,原文“科技并不是以在幻想中征服自然力为目标,而是实实在在驾驭自然力。因此,当科技昌明之际,神话就销声匿迹了。与之遭受类似挤压的还有仙妖、魔法、玄幻之类的精神产品”。科幻作品并不等同于神话、玄幻,它在一定程度上以科学为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