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文言文阅读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高 考 真 题 试 做(2011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罗
2、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
3、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苦:痛苦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纵:腾跃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官:做官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抵:碰到解析:选C。本题考查重点实词在文中的意义。A.为所苦,苦于,例列子汤问:“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B.释放,放走。例:纵火,七擒七纵。D.到达,抵达。例:抵京,抵临,平安抵达。解答此类题目,一定在原文中理解,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
4、释带入到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参考译文:东乡罗提督的战功,记载在圣武记一书中的已经很详尽了。他的智谋才能来自他自己的积累提升,而不是只凭武力来称雄一时的。罗提督曾经带兵到南山,搜索残余的贼寇。村人苦于成群的猴子偷吃田里的粮食,早晨一定要发射火器来惊吓猴子。罗提督询问了缘故后,派人捉来一只猴子,剃掉了它的毛,在脸上画满了大眼睛等各种丑陋奇怪的图案。第二天早晨等到成群的猴子来后,放这只猴子离去,其他的猴子看到后都被惊吓得逃走,以后再也不曾回来过。(他后来)担任夔州游击的官职,夔州关紧邻峡口,水流湍急,瞬息之间,一泻千里。那些走私盐的人到了就敲着锣鼓呼叫着,越过关口,他们的船上都装有火
5、炮等武器,船的两旁用绳子系着大竹子,把竹子弯曲得像弓一样。别的船追上来时,他们就砍断绳子发射竹弓,被打中的船必定会倾覆,没有人敢触犯它们。罗公招募擅长游泳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水中。等到船经过的时候,靠近敌船,用锯锯敌船的舵,使舵到了关口恰好折断,贼船不能前行,触到礁石上破裂,罗提督带兵把这些人全部抓获。罗提督年轻时是个无赖,多次偷窃,县令派人捕捉了他,让人用棍棒打死他,然后把他扔到荒野里。他半夜苏醒过来,匍匐着爬到一个老妇人的家里,老妇人救下了他。于是他改变了品行,投身到军营中来,他骁勇善战超过了所有的同辈人。当赵金龙作乱之时,他接受命令,和总督卢公坤前往平定贼人。贼人已
6、被围困,即将被擒获。当时宣宗皇帝派遣皇家的宗室成员尚书禧恩来督军,没到,其他人商议要等待禧恩来后再开战,罗提督说:“包围的时间久了,军队会懈怠,贼人必定会逃跑。”于是违背众人的意见出战,几乎全部歼灭贼人。罗提督常常对别人说起自己平生做贼的事情,从不隐讳,并且延请读书人一一记叙那些事情,实在是个不寻常的男人。罗公改变了品行后才娶妻,他忽然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用了很多种方法都不能够治愈。一个道人路过他的门前说:“有方法可以救治,但是需要三十千钱才能够根据处方配制药物。”罗公自思家境贫寒,怎么才能得到这三十千钱,就对他的妻子说:“我生病将死,你也会饿死。如果卖了你,得到钱买药,那么我们两人都可以活下
7、来了。”他的妻子哭泣着听从了他,罗公的病果然痊愈。罗提督担任了游击官职后派人寻找他的妻子。用重金赎回了她,(他们)又像当初一样做了夫妻,来报答她卖身救夫的情义。这件事情不值得作为典范,但是把他跟那些年轻时能够共患难,等到富贵了就厌倦抛弃他的糟糠之妻的人相比较,他们的品德高低的区别,大概是不能够用里程来计算的。罗提督天生豪杰,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哪里能够用道学家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他?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此考点应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二是其含义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而非字典义;高 考 命 题 揭 秘 考纲解读 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
8、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福建高考文言实词考查方式既有单项选择题形式,也有结合文言文翻译进行的综合考查。文言实词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偏义复词等。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文言实词量大,除了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外,还有一些次常用词,可分散记忆。(120个文言实词见掌中宝)2对比分析,融会贯通。实词的义项多,可以比较不同义项,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多有联系,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高记忆效率。还可以比较不同的词语,如:“适”“如”“诣”都有“到、去”的意思,这样异中求同,融会贯通。3注重特殊
9、,全面掌握。对于常用词的非常用义,因为用得少,容易忘记,复习中需要重点记忆。如:“除”的“授官”“台阶”义项,“被”的“遭受”义项,“坐”的“因为”“治罪”义项等。4归纳整理,强化记忆。对于在练习中出现较多的、特别是自己做错的词语用法,要整理在笔记本上,强化这些用法。5以本为纲,灵活迁移。所考的文言实词大多在中学课本中可以找到出处,所以复习时回归课本非常重要。同时进行课外语段的综合阅读训练,在训练中运用自己的知识,由课内向课外迁移。一、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和异体字)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同只是音同或音近或形近的字去代替本字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考点梳理
10、通假字主要的两种类型1音近相通类:(1)同音通假字,如“蚤”通“早”;(2)双声通假字,如“胡”通“何”;(3)叠韵通假字,如“吾灵尚依依旁汝也”的“旁”通“傍”。2形近相通类:形声字与声旁通假,如“禽”通“擒”,“直”通“值”;同声旁的形声字通假,如“拒”通“距”,“说”通“悦”等。(1)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通假字是本字的一部分 例:善缮 生性 尊樽 坐座 通假字和本字的一部分相同,字形相近 例:说悦 振震 没殁 被披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但读音相同例:蚤早 衡横 颁斑 倍背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但读音相近例:要邀 有又 贾价 乡向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读音也不同例:罢疲 适谪 冯凭(2)通
11、假字在高考语文卷中的表现:通假字的理解与句意关系甚大,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即 驰书告 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3)识别通假字的方法:通过增、删、换偏旁取得本义a增加偏旁,找出本字。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共”,在句中按字面理解不通,可视为通假,给“共”增加偏旁“亻”这样就找出了“共”的本字“供”,意义是“供给”。这种通假情况出现比较多。例:令壮者无取老妇(勾践灭吴)取娶少益耆食,和于身也(触龙说赵太后)耆嗜b取消偏旁,找出本字。如“使臣奉璧,拜送于庭”(鸿门宴)句中“庭”字,去掉“广”就找到了本字。例:秦有余力而制其 弊弊敝其称文小而其 指极大指旨c更换偏旁,
12、找出本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中“说”按字面讲不通,可确定为通假字。把形旁“讠”换 成“忄”,就 找 到 了 这 个通 假 字 的 本 字“悦”,按本字的意思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就很明确了。例:距关,毋内诸候(鸿门宴)距拒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氓)说脱d通过字音、字形求得本义。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中“颁”按字面讲不通,可确定为通假字。“颁”与“斑”,都是音同(音近),据此可求得本义。然犹不忍,遽麾之退(宋史文天祥传)麾挥一般来说,某个字按照它字面的意思解释不通,就很有可能是通假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一句中,那个“蚤”按字面意思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
13、,就应该考虑是不是通假字,而通假以同声通假为多;再看前后句意思是希望刘邦赶快去赔罪,所以这个“蚤”一定通“早”,是“早一点”的意思。二、古今异义 学习文言文,要特别留心古今异义的词,它们常常是命题的重点。这类词的词义演变情况如下:1词义扩大。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为河流的通称。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或血缘关系的成员。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过秦论)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2词义缩小。如:“臭”,古代表示气味,香气、臭气均指,现代却只表示臭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
14、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而后一意义现在就不用了。例: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例: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4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则指品质恶劣,由谦辞变为贬义词;“爪牙”,古代是得力帮手之意,是褒义词,现在是贬义词。例:东
15、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并序)古义: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义: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赤壁怀古)古义:指杰出、英俊。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5古分今合现象。文言文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文双音词居多数。不要把文言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白话的一个双音词。如:“中间”,文言文中是两个词,是“其中夹杂”的意思,“妻子”,文言文中指“妻子和儿女”,不同于现在的“妻子”。这类现象是古今异义中的重难点。例: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为土地、方圆(面积)。今义:是指空间的某一区域。三、一词多义 一个词往往含本义、引申义、比喻
16、义、假借义,且属于不同词类,从而形成一词多义现象。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对于记忆词义很有帮助。如“畔”字其本义是田界;田界是田边,所以引申为“旁边”的意思,如河畔、桥畔等;“畔”与“叛”同音,所以又可借用为“背叛”的意思,如“亲戚畔之”
17、的“畔”,即用其假借义。四、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1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如:“便可白公姥”(其中只有“姥”有实在的意义);“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其中只有“园”有实在的意义)。2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如:“昼夜勤作息”(其中只有“作”有实在的意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其中只有“异”有实在的意义);“去来江口守空船”(其中只有“去”有实在的意义)。失分规避 例(2011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小孤山新修一柱峰
18、亭记元虞 集延祐五年,某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以涉,颠覆是惧。至牧羊亭上,芜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
19、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激,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注】某:我。甃结:砖块建筑。聚足:登台阶一
20、步一停。徙倚:来回走动。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旧人:有资历的老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舟次彭泽 次:排列B芜秽充斥秽:杂草C乃相与怃然而去怃:失意D起佐郡起:起任【解析】本题可以通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意义。B、C、D三项在所处语境中词义的解释都是正确的。A项,根据语境,“次”应解释为“旅途停留”。【答案】A【参考译文】延祐五年时,我奉天子的命令,到临川征召吴幼清先生。七月二十八日,船在彭泽停留。第二天,攀登小孤山,看到这座山雄伟突出险要雄壮,心中涌起浩大的感慨,想起那些旷放逍遥于山水名胜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积愤懑而怀有感慨的人,当他们登上小孤山
21、时,都会觉得心胸开阔,乐于那样眼界高明,目光远大,而没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愤感慨了。从前有一座亭子在半山腰,在亭上,完全可以在自己脚下容纳天下的流水,放眼广大的世界,安然地坐在那里,可以一整天欣赏美景。石级盘旋向上,用砖石砌成,坚实而细密,栏杆扶手完好坚固,攀登的人忘记它的险要了。这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距离现在六十二年。看守此亭的人存心不诚,一天天倒塌毁坏,每登一级,都要等两脚站稳,就怕倒塌倾覆。到了牧羊亭上,到处荒芜肮脏不堪,竟使人一点不能在亭上停留。这时候,彭泽县令都在场,也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振足精神,要铲除荒秽,把亭管理好。询问看守此亭的人,却回答说:“这里不是彭泽县管辖的地
22、方。”于是大家失意地离去。第二天,经过安庆,府判李维肃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他。他说:“这是我的管辖地,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一柱,可以吗?那所说的一柱,将超出一般,赫然独立,不偏侧哪边,也不倚傍什么。江水震动,高压,冲击,灌注,从八方一起涌来,始终不为之摇动;让它的排斥上天、浇灌太阳的气势,即使把天下所有的骄横强悍的力量都使出来,也都将倒下驯服,在一柱亭下听从它的命令而离开。不是这座山峰谁能够抵挡这种强大势力呢!我已能想象出要修建的一柱峰亭高峻特立的模样了,你应当替我记下这件事。”李侯是真定人,在朝廷做官几十年,历任郎官,可以说是有资历的老臣,温文尔雅有高超的才能,因为
23、正直有骨气而自我坚持,很被迎合世俗风气的人们顾忌嫌恶。时间久了,被起任佐助郡守。有的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李侯认为不值得和他们计较。(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况且一座小小的亭子,对郡里的政事没有多大的损害或补益。到郡任职不到十天,一知道自己应当做的,就立即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由此可以推想而知道,他对于兴办那些比筑亭重要的大事,一定能够毫无疑问地有所作为了。在做实词选择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代入语境,不能孤立地看这个词的意思。在语境中进行分析判断,确定实词的意义。2要注意常用词的非常用义。比如:“过”的常用义为“经过”,但还要注
24、意“过”的其他义项“错误”“责备”“拜访”等。3注意通假、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一、解答实词题的技巧 考生在解答文言实词类题目时,应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读文技巧。理解词语是读懂文章的关键,理解文意是推断词语意义的基础。因此,考生理解文言实词,首先要会读文言文。得分策略(1)培养文言意识。在思想上进入文言情境,形成思维上的文言状态。(2)辨明体裁风格。文言文体裁主要有传记、散文、议论文。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笔法,有不同的用词习惯,心中有文体概念不仅有助于把握文意,而且便于理解词语。同时,文章的整体风格特点也是考生解读文章、理解词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3
25、)熟知文化常识。文言文中往往含有比较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比如典章制度、官职封号、历法纪年、礼仪器物、姓字名讳等。2读句技巧。文言语句有其“个性”:(1)句子的构成要素大多是单音节词语;(2)虚词使用频繁;(3)句式特殊;(4)活用现象比较普遍。这些特点都是把握句意的重要“节点”。因此,考生应在把握这些“节点”的基础上理解句意。同时,考生也应注意到句与句之间的关联性,不能把语句割裂开来理解,不能断章取义。3读题技巧。文言实词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读题干,要弄清题干要求是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的一项”。读选项,一读句子,把握句子的基本特征,弄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二读解释,揣测命题老师设题的意图
26、,大致确定词语释义的方向,根据解释判断实词的词性以及该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4选答技巧。命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考生在确定选项时,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1)用代入检验的方法将解释放入句子中,看解释是否符合语境,语句是否通畅,与原文大语境是否吻合;(2)用排除确定选项的方法将自己有把握的选项剔除出去,以缩小选择的范围,降低选择的难度;(3)用对照选项的方法对相对熟悉的词语侧重于进行意义、用法的分析和判断,对较为陌生的词语侧重于从其与语境的关联性的角度进行推断。二、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 1字形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可以根据字形圈
27、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物有关;“阝”与地名有关;“女”与妇人有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目”与眼有关例:“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谭嗣同)“造”的形旁为“辶”,不难推断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造访、拜访”的意思,“造”的其他意思“制造”、“成就”显然与文义不符。再如,“贫民虽平价不能籴”,“籴”从“入”从“米”,不难推断出是“买进粮食”的意思了。2字音推断法。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解出符合语境的意思。如早晨的“早”,在“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离娄下)
28、中,“早”写成“蚤”。“蚤”的本义是跳蚤,因为与“早晨”的“早”二者读音相同,“蚤”是“早”的通假义。又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教战守策)中的“佚”字从人,失声,本义是隐逸的人,在此与“逸”相通,译为“安逸”;“昌期少年,不闲吏事”中的“闲”与“娴”同音,翻译为“空闲”不通,应为“熟习、熟练”。这一方法可以让我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扫除古文阅读上的障碍。3对句判断法。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利用它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如“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句中“怙”的意义。“怙”对应“恃”,根据相似结构意义相同的特点,可
29、以推断“怙”即为依仗、凭借的意思。再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的“忧劳”与“逸豫”构成对比,与“忧劳”义相反的“逸豫”就是安逸享乐之义了。又如“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择”易于理解,可推出“简”也作“选择或选拔”讲。利用对句判断法,可据易推难。4语法分析法。语法分析推断法就是分析所要解释的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试看下面几个句子:例:(1)烟涛微茫信难求(2)楚王贪而信张仪(3)信义著于四海在(1)句中可以推断出“难求”为谓语,而“信”修饰了“难求”,作状语,是“实在”的意思。(2)句中“信张仪”是个动宾结构,因而断定“信”作“相信”讲。(3
30、)句中“信义”是句中的主语,由此推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再如“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取樵”为动宾短语,“樵”作“取”的宾语,应释为名词“柴”,而不能释为动词“打柴”。“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使”是动词,这样名词“隶”只能作状语,是“像奴隶那样”的意思。5语境分析法。依靠上下文语境和逻辑,借已知信息去推求未知信息。例如:下面两句中的“应”字,该怎么解释呢?例:(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促织)(2)(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原列传)在(1)句中根据语境分析“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合着节拍”,可解释为“随着,合着”;(2)句
31、中“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6成语印证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长期以来习用的”这个定语,说明了成语的含义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因此,许多成语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收天下之兵”,我们可借助成语“短兵相接”中“兵”的意义去试解,可推断出“兵”为“兵器”之意。再如:“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屈原涉江)借助成语“日薄西山”可推断出“薄”为“迫近”之意;“至丹以荆卿为计,如速祸焉。”(六国论)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可推断出“速”为“招致”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