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207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6页
2012历史课件: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版必修1).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阅读教材P84第1自然段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并结合下列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探究讨论:建国初期我国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何在?提示:(1)国际环境: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出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和包围。(2)国家性质: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国家利益:巩固革命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2、。2.阅读教材P84第3自然段,探究分析:(1)西方大国与旧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提示:西方大国与旧中国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2)为什么说“另起炉灶”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提示:“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实际上表明新生的政权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的地位。(3)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提示: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

3、致外交失败。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阅读P86第3自然段,探究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什么特点?提示:(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适用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既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3)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与运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阅读教材P87“知识链接”,思考“克什米尔公主号”

4、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1)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当局仍对新中国的政治、外交建设进行破坏。(2)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道路充满坎坷。知识点1: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基本方针 1.(2010厦门高一检测)建国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不结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A.B.C.D.【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建国初期三大方针的掌握情况。不结盟不属于建国初期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故选C项。2.“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

5、选A。本题考查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情况。“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故选A项。3.建国初期,中国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的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一条线、一大片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一政策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故选B项。知识点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201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和平共处五项原

6、则是新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它的首次提出是在()A.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C.1955年万隆会议上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解析】选B。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知识点3:走向国际舞台 5.(2010嘉兴高一检测)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改善新中国的建设环境、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包括()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以“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亚非会

7、议顺利举行 A.B.C.D.【解析】选B。该题用排除法,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成立的,符合20世纪50年代的是,故选B项。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是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中国政府又以外交部长的名义把这一公告送达各国政府,向世界各国表明了新中国的

8、态度。10月间,首先是苏联,然后是各人民民主国家相继承认了新中国,并很快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时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继续采取敌对的态度到5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破裂,“一边倒”政策遂告结束。摘自走向历史的深层 材料三(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为中国

9、,修正了雅尔塔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采取“一边倒”政策的原因。(2)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时,处理中国与他国关系的原则。(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边倒”政策的历史作用。【解析】“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教材对这一政策实施的背景、过程和作用没有系统介绍,该题通过三段材料,重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答案:(1)原因: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苏联对待中国革命采取的不同政策;二战后出现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尖锐对

10、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2)原则:本着独立自主的原则,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但不拒绝与其他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3)评价:该政策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条件,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企图;增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实力和保障了国防安全;“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不具有广泛适用性。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0中山模拟)周恩来1949年11月在新中国的外交中指出:“在外交工作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

11、是斗争。就联合这方面来说,我们兄弟之邦并不是没有差别,换言之,对兄弟国家战略上是要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推行“一边倒”政策 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 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 A.B.C.D.【解析】选D。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由此,新中国实行倒向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边倒”政策,是新时期外交政策,表述错误。2.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就表示“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

12、期的外交政策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C.“另起炉灶”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选D。共同纲领和新中国成立第一天的公告都表明,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的话体现的就是这一政策。故选D项。3.(2010潍坊模拟)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B.粉碎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 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D.有利于解决新中国的经济困难【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一边倒”是处理

13、新中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外交方针,不是为了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4.看到右图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同学们作出了下列图解,正确的是()A.这次会谈中首先提出了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B.会谈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 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C.会谈提出著名的“求同存异”思想 D.会谈最大成果是宣布中印建交【解题提示】这是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的图片,学生容易将这幅图片当成1953年周恩来访印时的照片。在1953年,中国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一致同意把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基本原则。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识图。【解析】选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该图是19

14、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同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的图片,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故B项正确。5.(2010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我国于198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我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的理解分析能力。从图片可知,该题通过图片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的掌握情况。万隆会议是在印尼召开的,A项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中国和印度首先提出的,B项错。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的身份参加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C项

15、错,故选D项。6.(2010济宁模拟)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应 是()A.万隆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20届联大 D.朝鲜停战会议【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等相关信息判断,这次会议是指日内瓦会议,故选B项。7.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依斯夫妇说过:“非洲大陆人民的解放事业受到国际广泛关注,正是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精辟讲话所引起的。”在这次会议上,周恩

16、来第一次提出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三个世界的理论 D.不结盟政策【解析】选B。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万隆会议的内容可知,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8.(2010连云港高一检测)关于亚非会议表述错误的 是()A.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B.探讨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的问题 C.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D。本题考查亚非会议这一知识点。D项是在1953年提出的,是错误的,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

17、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三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引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1)材料一

18、体现了中国什么样的外交原则?材料二中的“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哪些?(5分)(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非会议有何特点?周恩来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上述讲话的?(8分)(3)讲话中指出的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之处有哪些?用最少的字概括讲话的精神。(5分)【解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亚非会议。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可以和平共处”、“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干涉内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2)题考查记忆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从材料中的“自近代起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信息,可知中国和亚非人民共同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都需要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特点: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背景:帝国主义仇视和阴谋破坏这次会议;与会各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可能走上岔道。(3)共同之处: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要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精神:“求同存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