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996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4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考情盘点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大纲全国卷:分析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的心情山东卷: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怀江西卷: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安徽卷: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福建卷: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广东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江苏卷:颈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考情盘点2010年全国卷:咏素蝶诗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全国卷:梦中作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北京卷古风(其三十九):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天津卷: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山东卷:咏怀八十二

2、首(其七十九)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考情盘点2010年湖南卷:好事近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四川卷:减字木兰花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安徽卷:岁暮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湖北卷:鹊桥仙七夕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上海卷:雨雪曲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考情分析 “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诗鉴赏中是一个必考点。在高考命题实践中,真正的“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

3、价题很少见,通常是要求考生回答“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类“是什么”问题。从高考实际看,在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把握上设点,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中之重,常呈现以下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感情。切口小,多从一两句或一联或某些具体词语切入;多角度、多层面设点。答案设置上多层面分解思想感情,要求多层面、多点答题。1(2011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苏 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答:_(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1)词的上阕明显化用了韩愈的诗早春,由此不难看出词中描写的春天最美好的时节是早春。再结合“莺初解语”“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或用情景再现法进行描绘,不难分析出为什么。(2)词的下阕大意是:不要以醉倒为借口不去看花,人生易老,这辈子能看到几次花开?等到春要归去了,落花满地,绿苔丛生,再想看就晚了。由此不难看出作者的爱者、惜春、伤春之情。答案(1)早春。因为早春时节黄莺初鸣,细雨如酥,遥望不草一片淡淡的青色,生机勃勃,为早春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近看小草纤细,却看不出它的颜色了。(2)由上阕“最是一年春好处”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喜爱赞美之情;

5、下阕“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说明作者不忍看落花飘散绿苔丛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伤春之情和青春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2(2011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答:_(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答:_(3)说说这

6、首诗的构思脉络。答:_解析(1)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第一句中的“无敌”,第二句的“思不群”,第三句中的“清新”,第四句中的“俊逸”。(2)这一联的意思是:我望江东(想念李白)只能看到日暮的云彩(看不到李白),李白望渭北(想我杜甫)只能看到春天的绿树(看不到我)。答题的基础是弄懂诗句的意思,弄清了意思,总结其思想感情、表现手法就不难了。(3)诗歌前两联写其诗,第三联忆其人,最后一联又回到诗。答案(1)诗坛地位无人可比;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诗歌风格清新、俊逸。(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

7、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3(2010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答:_(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答:_(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答:_解析(1)“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

8、,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4(2010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9、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_(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答:_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题解。(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

10、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答案(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梦中见到”,也可给分。)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

11、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晓上空泠峡王罔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现场答案答案“愁”字写出了作者的心情,“瀑布滩雷”体现了浩大的场面。上联的阴暗场面为下联的场面作了反面铺垫。答案 开篇“猎猎南风”几个字,勾勒出一幅旷达的景象,蕴含诗

12、人心中的豪迈。“五更牵缆”体现诗人的特立独行,远避世间喧嚣,安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解愁风水”实际并不是真的不解,而是把愁情都已看透,不再为世间繁琐之事牵绊,也不为世俗之事而心忧。末句一个“只”字把诗人旷达豪放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傲视风雨磨难的不屈之情溢于言表。现场答案答案 颈联“惯行不解愁风水”描写自己一直是这种生活,早上到空泠峡仍没有驱散自己的愁思,又写愁思如风水,表达自己屡遭挫折的无奈,然而尾联“瀑布滩雷只卧听”,又体现了诗人傲岸之气,把瀑布比作雷声,“卧听”看到了诗人的旷达,体现他绝意仕进,归而撰书授徒之意。答案 本诗前两句描写佛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

13、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谓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我的评判答案议论不着边际,对感情把握失误。得0分。答案对“傲岸”的理解到位,回答准确,得4分;答案前半部分对诗人的品格和这首诗要表达的情感内容的把握偏颇,得2分答案符合要求,可得满分我说解法(1)把握内涵,记住术语思想的内涵和术语a.人生感悟 淡泊幽雅 超凡脱俗 皈依田园 热爱田园人生苦短 奋发有为 知足常乐 珍爱生命b.国家安危 忧国忧民 忠君报国 建功立业 感古伤怀

14、渴望和平 反对战争 批评现实 同情百姓c.个人际遇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怀乡思人 友爱深厚感情的内涵和术语a.喜悦 甜蜜 愉快 热爱 欢乐 旷达 激昂b.惆怅 烦闷 忧郁 孤独 伤感 失望 寂寞 幽怨 愤懑 焦灼 缠绵c.恬淡 闲适 宁静 高雅我说解法(2)分点分层作答,答案要要点化。(3)直陈式的一般答题模式:通过什么内容表达了基于某种原因或环境、条件所产生的情感基调(或喜悦或忧伤或孤独或寂寞等)。(4)分析说明型的一般答题模式:先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后指出抒发的感情内涵。类题思路(1)区分两种题型:直接陈述思想感情式,提问方式主要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寄寓了什么样的感慨。分析说明

15、思想感情式,提问方式主要有:句(片)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加以简要分析(说明)。(2)弄清切入方式(答题范围):从一句(一联/一片)入手还是从全局、全篇入手。(3)关注抒情方式。间接抒情,思想感情或从景物描写中提取出,或从象征用典中提取出,或从叙事状物中提取出。直接抒情,直接从语句中提取出。1了解作者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是把握作品思想感情的基础。例如曹植生逢乱世,素有“戮力上国,流患下民”,建功立业的大志。以其才华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志满意得,写于这一时期的白马篇便借一个武艺高强、战功显赫、爱国赴难、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形象,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而其兄曹丕称帝后

16、,曹植受迫害和压抑后期诗歌多表现壮志不能伸展的愤激不平之情,如赠白马王彪八野田黄雀行。2把握时代诗歌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折射。把握时代特征和风貌,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去评析,才能准确地领悟其思想感情。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词家,生活在战乱频仍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世之情,壮怀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则大势已去,只能感唱哀时,低吟亡国之民的黍离之悲了。3解读形象“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艾青语)解读形象,从诗歌表

17、现的人、事、景、物等生活图景中体味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如王维的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沙明月下。”水之清,滩之浅,石之白,蒲之绿,浣沙之欢快,都衬托出月之明,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表现出一种自然、纯真的美,寄托着诗人对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4品析语言诗歌的语言,饱含着思想和情感,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品中内在的思想感情,从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角度看,品味语言的重点是:抓题目。抓仿题目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眼,如春夜喜雨汾上惊歌望月怀远闺怨书愤秋夜独坐哭晁卿衡悲陈陶哀江头恨别倦夜等诗歌中“喜”“怀”“怨”“愤”“独”“哭”“悲”“哀”“恨”“倦”诸字。抓

18、诗眼。特别是那些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词语和诗句,如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愁”显然是全词词眼,但上阕中的“愁”是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中的“愁”则是怀才不遇的哀愁。5抓注释命题者之所以给出注释,就是为了从作者、诗歌的主旨等方面给考生一些提示:介绍写作背景,用以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绍作者,用以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等。6抓住题材类型如思乡诗多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闺怨诗多抒发思念征人的孤寂愁苦之情。7抓住意象特点如段克己的满江红中,菊花的特征是孤寂,高洁,抓

19、住了这个特点,词人的思想情怀便较容易揣摩得到了。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归 雁钱 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注】钱起:唐朝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做官。此诗作于任中。潇湘:此处指湘江。二十五弦:指瑟,传说湘江女神善鼓瑟。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答:_答案 诗人借写充满客愁、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的旅雁,寄托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或思乡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青 溪王 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20、。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请结合全诗景物描写的特点,赏析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分析景物特点时要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及其特点,如“黄花川”“青溪水”“菱荇”“葭苇”等,然后把诗歌中描写景物的诗句用有文采的语言表述出来。答案 诗歌描述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蜒,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景物描写静中有动,自然素淡。诗人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恬淡来印证自己的夙愿,抒发了他闲逸的情趣和自甘淡泊的心境,心境、物境融合为一体。3(2012合肥二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终南望余雪祖

21、 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王 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牗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注】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当时祖咏并未按照规定写成五言排律,而是只写了四句就交了卷,并说“意思已经完满了”。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袁安:后汉书袁安传载,袁安未发迹前,有一年在洛阳遇罕见大雪,“人家皆除雪出”。可袁安却僵卧在家。雪一直下,他的屋舍早已给雪封住,县令掘雪救之,问他何以不出?答曰:“大雪人皆饿,不宜打扰人。”翛(xio)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这两首诗都是写雪的名作,但作者措

22、写雪抒发的感情却各不相同,他们在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 祖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寒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慨叹。(能答出“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寒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慨叹”即可得分,意思对即可。)王诗:这是一首雪中思友的诗篇。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未句表达了作者对雪怀人的情思。(能答出“表达了作者对雪怀人的情思”即可得分,意思对即可)4(2011济南模拟)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玉阶怨李 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无声子夜歌薛奇童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下帘弹箜篌,不

23、忍见秋月。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无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分析这里所说的“同”。答:_答案(1)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2)用典(借古讽今)。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改火:指年度

24、的更替。筠:竹。(1)“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_(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的心情。(2)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以为人生如旅行,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官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意复杂,言之成理亦可。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中吕普天

25、乐滕 宾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梨。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与向往?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 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流露出归隐的愿望。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江城子段成己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知。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起,凭画作,倦游图。【注】段成己:金末正大年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兄殁后,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家提举,坚拒不赴。九原:指墓地;摩洁:唐朝王维字摩诘。游,即宦游,外出做官。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 隐居之乐:幽居环境清新可人,归隐生活闲适自在。世事之倦:通过少日与老去的对比(少日功名自许,老去万事成空)表达了对世事厌倦,以及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