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地貌,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有 ()风蚀蘑菇安第斯山脉河口三角洲东非大裂谷冲积扇海沟岛弧A BC DD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所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和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均属外力作用。安第斯山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所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作用所形成的,海沟和岛弧是海洋板块俯冲到陆地板块下方所形成的,均属内力作用。读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的相关示意图,回答23题。2表示搬运作用的是()A B C D3下列岩石的成因与图中机理相同的是()A花岗岩 B石灰岩C大理岩 D玄武岩2B3.B第2题,根据图示为风化
2、、侵蚀两种作用,两种作用可相互促进;为搬运作用;为堆积作用;为固结成岩作用。第3题,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其成因是冷却凝固作用,石灰岩是堆积(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大理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4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属于生物风化;暴雨形成的冲沟,属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干旱区的风蚀城堡,属于风力侵蚀;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属于流水的侵蚀作用。读冰劈作用示意图,完成56题。5冰劈作用属于()A内力作用 B板块扩张运动C化学风化作用 D物理风化作用6下列地区中,冰劈作用
3、较明显的是()A昼夜温差较大的高寒地区B中纬度低山丘陵地区C低纬度降水丰富地区D昼夜温差较小的热带地区5D6.A第5题,风化作用是指使地表岩石受到破坏的作用,岩石裂隙中的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会破坏岩石,因此冰劈作用属于物理风化作用。第6题,冰劈作用主要分布在昼夜温差较大的高寒地区,其中高纬度和中纬度高山地区的雪线附近冰劈作用明显。某课堂演示实验(见下图)如下: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完成78题。7该演示实验模拟的外力作用是()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C堆积作用 D风化作用8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A河流出山口 B平原边缘处C狭长
4、山谷底 D河流入海口7C8.A第7题,从图中可看出,当沙子沿书本中缝滑落到桌子上时,沙子堆积在桌子上成扇形,模拟的外力作用是堆积作用。第8题,图示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形成,冲积扇多分布于河流出山口。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读图,回答910题。9下列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 BC D10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量稳定 B河道较浅C河流不易改道 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9D10.B第9题,依据概念可知,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即其发育地区
5、为海、湖岸附近高差大的地区,可知其不一定位于河流入海口,但一定位于河流出山口位置,故正确,错误。第10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11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厚的粗细不均的沙土,在上面栽植草木等植被。完成后,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拔除草木,恢复沙土,再做一遍。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由大小不均的沙粒组成的沙堆,并覆以植被,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去除植被,恢复沙堆,再做一遍。(1)请你协助该小组
6、,写出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若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则会_。若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_。植被拔除后,上述现象_。(2)实验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沙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的何种现象?(4)植被破坏后,外力侵蚀的强度有何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解析本实验旨在探究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植被对外力作用的影响。斜土坡上浇注水流,会引起流水侵蚀,坡面出现沟壑;植被越少,侵蚀作用越明显,沟壑越深。风吹沙土堆,会出现沙土被吹散、随风扬动的现象;且风力越大,吹扬起的沙粒就越大;植被越少,同样风力吹扬起的沙粒越多,地表形态的变化越明显;当停止吹风时,
7、颗粒大的沙粒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答案(1)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沟壑纵横,坡面破碎更为明显(2)风力越大,吹扬起的沙粒就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3)以外力作用(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4)植被破坏后,同样强度的外力作用,侵蚀会加强。这提醒我们要保护好植被,不能滥垦、滥伐、滥牧、破坏植被。下图示意长江裕溪口曹姑洲四褐山河床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213题。12曹姑洲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抬升 B流水侵蚀 C冰碛物堆积 D流水沉积13图中右汊航道较深的原因是()A地转偏向力影响,流水侵蚀作用强B断层发育,河流下切侵蚀剧烈C土质疏松,易
8、被流水冲刷D背斜发育,促使河谷形成12D13.A第12题,地壳抬升一般形成山地等地势较高的地形;冰碛物堆积形成地貌一般位于纬度较高的陆地表面;由图可知曹姑洲为长江中的沙洲,主要由砂土、砂粘土组成,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故选项D正确。第13题,图中显示该区域没有断层发育、背斜发育,故排除选项B、D;由于右汊航道明显深于左汊航道,根据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可知,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长江流向是自西向东,河道右侧流水侵蚀作用强,河水较深,故选项A正确。心滩坝是在河流中下游河段常见的地貌,下图为某河流心滩坝地貌演化模式图,图中a、b、c表示不同发育阶段。据了解,该地貌与河流底部的河床形态有
9、关。据图,完成1415题。14该河流地貌a阶段主要形成于()A河床凸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B河床凸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C河床凹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D河床凹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15在由ac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河流地貌()A数量明显减少 B位置不发生改变C出现新的水道 D不发生侵蚀作用14B15.C该题组易错的原因在于不能正确认识心滩坝的成因及发育过程。第14题,图示a阶段,是河流心滩坝形成初期,心滩坝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且心滩坝形成与河床形态有关。河床凸起阻挡河流,使流速减慢,形成心滩坝。第15题,心滩坝发育的三个阶段,最终数量没有明显变化,排除A;心滩坝的整体位置向下游移动了,排除
10、B;心滩坝的移动意味着既有侵蚀作用又有堆积作用,排除D;在第一个大的心滩坝中,出现了新的辫状水道,故答案为C。16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2)分析CD截面所在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3)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指出其可能偏移的方向(“E岸”或“F岸”),并说明判断依据。解析第(1)题,AB河段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容易遭受侵蚀,又位于河流上游,水流急,流水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强,河道较深。第(2)题,CD河段地形平坦,河道曲折,泥沙沉积,河床抬高。第(3)题,EF河段平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E)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答案(1)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2)河道弯曲,流速较缓,导致泥沙沉积;人为加高堤坝。(3)F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E)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