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 味之悦口。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 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洪武元年四月,江西行省参政阙,帝以命安,谕之曰:“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安辞,帝不许。至任,政绩卓著。其年九月卒于官。疾剧,草上时务十二事。帝
2、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明史列传第二十四)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 知:知州,州的最高长官B.太祖多其能让。多:赞扬C.后坐事谪知桐城坐:因为D.帝大怒,立黜之。 黜:罢免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耆儒”是指年老的学者。“耆”意为年老。“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的儒家学派不同。B易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一本揭示事物变化的书。C“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D“吊伐”
3、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陶安学养非常深厚。陶安自小聪明,涉猎广泛,学有专攻,后来太祖还专门赐门帖子赞扬他。B.陶安富有军事才能。陶安深知金陵的战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战略目标,陈友定叛军包围饶州城时,陶安内抚民心外御强敌而获胜。C.陶安擅长政治投机。元末大乱,陶安避世不出,但明太祖大军一到,他又率领乡亲迎接,并奉承太祖说起兵是顺天意得民心。D.陶安对朝廷极忠诚。他在地方任职爱民如子、政绩显著,深受百姓崇敬;在中央任职出谋划策、针砭时弊,深受皇帝信任。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余皆婴城固守。(5分)译文:(2)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5分)海陵病中吕本中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无数青山隔沧海,与谁同往却同归? 海陵属泰州(今属江苏),作者晚年在此任小官,饥寒交迫,贫病交加,濒临绝境。8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处境?有什么作用?(5分)9末尾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