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993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C)A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B正确;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正确。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

2、性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生物进化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B发生变异的个体总是能适应环境的C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D协同进化总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均会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A项错误;发生变异的个体不一定能适应环境,B项错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协同进化,C项正确;不同物种之间可通过种间斗争或种间互助相互影响,D项错误。3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我们人类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应该借鉴的D寄生关系使寄

3、生者和宿主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协同进化发展解析: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并不是有害无益的,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老年、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此外,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4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B)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解析:根据进化论,B化石在A化石之前出现,所以A化石是经过了物种竞争之后生存下来的,相对来说,A的结构肯定比B复杂,但是A是否由B进化而来,取决于它们的亲缘关系。5下列

4、说法不支持协同进化观点的是(D)A有长着细长花丝的兰花,就必然有同样长着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B通过捕食关系猎豹跑得越来越快,斑马的逃生动作越来越敏捷C随着最早光合放氧生物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和进化提供了前提D不同物种的进化是互不干涉、彼此孤立的解析: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6科学家经长期观察发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A)A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生存斗争较缓和B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生物变异小C海洋生物一般比陆地生物低等D海洋中生存斗争激烈,很多生物被淘汰解

5、析: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生存斗争较缓和,导致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7下列关于生物协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ABD)A所有生物的进化速度是相同的B所有新物种的诞生是同时的C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所有生物的进化都是同步进行的解析:生物的进化是在漫长年代中逐步进行的,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过程,不可能是同步进行的。所谓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的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8如图是某种动物的生活区域被一条宽20 m、南北向的公路和一条宽也是20 m、东西向的铁路分割成

6、大小相等的四个区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BC)A该物种的基因多样性可能会增加B地理隔离影响该物种个体间的基因交流C该物种在四个区域内的生存斗争均可能加剧D该物种在区域进化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某动物的生活区域被分成四个小区域后,因为生物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影响了该物种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所以其基因多样性可能会降低,也可能会增加;该动物在各自的区域内活动,由于活动面积减小,生存斗争可能加剧;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生物的进化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9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支流之一,在其上游生活着许多珍贵的鱼类,例如史氏鲟鱼。长江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江,长江的

7、中华鲟鱼野生型已经很稀少。回答有关进化的问题:(1)自然条件下,长江的中华鲟和黑龙江的史氏鲟不会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二者在空间上存在地理隔离。(2)对长江的中华鲟和黑龙江的史氏鲟两群体的线粒体cytb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序列有44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1.5%,这些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层次,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3)在对史氏鲟的某一理想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

8、是否发生了进化?否,理由是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4)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史氏鲟这种鱼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解析:(1)两者属于不同水域,所以存在地理隔离导致无法基因交流。(2)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内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此处为不同的变异类型,故为遗传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3)第一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则Dd所占的比例为110%70%20%,由

9、此可以计算出D的基因频率10%20%1/220%、d的基因频率120%80%;第二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则Dd所占的比例为14%64%32%,由此可以计算出D的基因频率4%32%1/220%、d的基因频率120%80%,在这一年中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1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其天敌的视觉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B)A自然选

10、择不起作用B双方相互选择,协同进化C生物为生存而斗争D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解析: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天敌的视觉越发达,越容易发现食物昆虫,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这是双方长期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故选B。2银杉和大熊猫分别是植物界和动物界著名的“活化石”,从进化的角度分析,它们成为“活化石”的主要原因是(D)A它们基因突变的频率为0B它们不通过基因重组方式产生变异C它们已停止生物进化D它们的生活环境变化很小,进化速度非常缓慢解析:“活化石”是指和古老的祖先相比,进化速度非常缓慢的活体生物。生物

11、进化的外在动力是环境的改变,生物向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某些生物(比如银杉和大熊猫)与它们几百万年前的生存形式几乎相同,说明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变化很小,它们的形态对环境一直比较适应,不需要改变。因此现存的某些生物与它们几百万年前的生存形式仍几乎相同,主要原因是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变化很小,生物的进化非常缓慢。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B)A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B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不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D协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解析: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

12、改变,不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协同进化不只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4(2019天津卷改编)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CD)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解析:囊鼠的体色与环境有关,受自然选择影响,A项正确。浅色岩P区D基因的频率为0.1,则d基因的频率为10.10

13、.9,Dd的基因型频率20.10.90.18;深色熔岩床区中D基因的频率0.7,d基因的频率10.70.3,Dd的基因型频率20.70.30.42,B项错误。浅色岩Q区中,D基因的频率0.3,DD的基因型频率0.30.30.09,该区深色囊鼠纯合体频率为0.09,而该区内深色囊鼠表型频率0.50,说明该区还有深色杂合囊鼠,C项正确。浅色岩Q区中,dd基因型的频率(10.3)(10.3)0.49;浅色岩P区中,dd基因型的频率0.90.90.81,D项正确。5“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每年的4、5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

14、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请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1)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AA为36%、Aa为48%、aa为16%。(2)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蝶,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减小。(3)研究发现,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使观赏价值降低,专家提出要加以保护,这是在物种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解析:(1)已知亲代基因型比例是AA

15、(30%)、Aa(60%)、aa(10%),可由公式: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出A的基因频率30%1/260%60%,则a的基因频率160%40%。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AA为36%、Aa为48%、aa为16%。(2)基因突变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要看该基因对应的性状与环境的适应情况,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减小。(3)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此处是指从物种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6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

16、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交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说明了什么?普通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2)F1不育的原因是什么?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3)要使F1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这样得到的后代是几倍体?八倍体。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与一般物种形成方式的不同之处在哪些方面?此物种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产生生殖隔离。(4)普

17、通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如图),请填出相应的生物学名词。突变和基因重组(或可遗传的变异),种群基因频率,生殖隔离。解析:(1)普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得到不育后代,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2)由于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偃麦草是二倍体,所以F1产生配子时,会出现联会紊乱,导致F1不育。(3)将F1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加倍,得到的植株再进行减数分裂时,能正常联会,产生配子和可育子代。加倍后成为八倍体,此时没有经过地理隔离。(4)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形成新物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