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7年春期末联考高一化学命题人:程瑞生 审题人:杨闵卓(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u 64 Al 27 Na 23 Mg 24 N 14 S 32 Cl 35.5第卷 选择题(共计54分)一、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Rn,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 136 B. 50 C. 86 D. 22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
2、,左上角表示质量数,据此可知该核素的质子数86,质量数222。又因为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该微粒中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222868650,答案选B。考点:考查原子组成以及组成原子的几种微粒之间的计算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以超铀元素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原子组成以及组成微粒之间数量关系的熟悉了解程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2.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观点,下列变化没有发生化学键断裂的是( )A. 溴蒸气被活性炭吸附 B. 电解水 C. HCl溶解于水 D. 打雷放电时,O2变成O3【答案】A【解析】溴蒸气被活性炭吸附
3、破坏的是范德华力,故A正确;电解水是化学变化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故B错误;HCl溶解于水电离出氢离子、氯离子,破坏共价键,故C错误;打雷放电时,O2变成O3属于化学变化,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故D错误。3. 下列常见金属的冶炼原理中不合理的是( )金属冶炼原理AFeFe2O33CO2Fe3CO2BHg2HgO2HgO2CMg2MgO(熔融) 2MgO2DNa2NaCl(熔融) 2NaCl2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铁为较活泼金属可用热还原法制取,故A合理; Hg不活泼,用热分解法,故B合理;由于MgO的熔点太高,所以用电解MgCl2
4、制取金属镁。故C不合理;Na为很活泼金属用电解其熔融盐的方法制取,故D合理。4.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钙受热分解是一个吸热反应,故A正确;B、乙醇的燃烧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B错误;C、铝与氧化铁粉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C错误;D、氧化钙溶于水是一个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考点定位】考查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常见的反应的吸热放热情况。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部
5、分分解反应,NH4Cl固体与Ba(OH)28H2O固体的反应,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炭与水蒸气的反应,一些物质的溶解(如硝酸铵的溶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反应等;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部分化合反应。5.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电子式: B. N2的结构式: :NN: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 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答案】A【解析】甲烷的电子式: ,故A正确 ; N2的结构式: NN,故B错误;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故C错误; CO2是直线分子,分子模型示意图:,故D错误。6. 设NA为阿
6、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苯含有约NA个C6H6分子B. 1mol Na与足量乙醇完全反应,失去2NA电子C. 1 mol苯分子中含有C=C双键数为3NAD. 常温常压下,8gCH4含有5NA个电子【答案】D【解析】标准状况下苯是液体,故A错误;1mol Na与足量乙醇完全反应,失去NA电子,故B错误;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故C错误;常温常压下,8gCH4含有电子 5NA,故D正确。 7.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B. 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7、不属于胶体C. 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是指纤维素和油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与是同位素关系,A错误;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葡萄糖注射液不产生丁达尔效应,说明它不是胶体,B正确;汽油、柴油均属于烃,植物油属于油脂,C错误;蚕丝属于蛋白质,蜡烛属于高级烃类,D错误;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本术语和物质类别。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周期表中第VA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均为H3RO4B. O与S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C. 所有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其族序数相等D.
8、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可以作为“长征2号”火箭发射的重要燃料,LiH、LiD、LiT的化学性质不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周期表中第15列元素是氮族元素,其中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NO3,其余的化学式均为H3RO4,错误;BO22-与S2的电子数都是18个,质子数都是16个,所以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正确;C对于主族的非金属元素,其简单离子带有的电荷数与其族序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8,错误;D由于氕、氘化、氚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所以它们与Li形成的化合物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的化学性质相同,错误。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
9、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9. 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 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 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C. 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 D. 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甲烷和氯气的反应是取代反应,不选A;B、苯和氢气的反应是加成反应,选B;C、乙醇和乙酸的反应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不选C;D、苯和溴反应是取代反应,不选D。考点:反应类型的判断。10. 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A. 正丁烷 B. 异丁烷 C. 甲烷 D. 丙烷【答案】C【解析】正丁烷的一氯代物有1-氯丁烷、2-氯丁烷
10、,共2种,故A错误;异丁烷的一氯代物有,共2种,故B错误;甲烷的一氯代物有CH3Cl,共1种,故C正确;丙烷的的一氯代物有1-氯丙烷、2-氯丙烷,共2种,故D错误。11.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实验室制取硝基苯被水浴加热的试管口都要带一长导管,故A错误;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加水,若水不能顺利流下,B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部位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冷凝水低进高出,故D错误。.12. 海藻中含有丰富的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碘元素。下图是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步骤
11、、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B. 步骤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 步骤中加入的有机溶剂是裂化汽油或四氯化碳D. 步骤的操作是过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分离固体和液体用过滤,从水溶液中提取碘一般用萃取的方法,故A正确;B步骤的反应为:Cl2+2I=2Cl+I2,生成的单质碘在水溶液里有反应:I2+H2O=HI+HIO,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因此不能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步骤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故B错误;C萃取剂不能和溶质反应,且萃取剂和原溶剂不能互溶,由于裂化汽油含有不饱和烃能与I2发生反应,而四氯化碳能做萃取剂,故C错误;D碘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不能过滤,应该用蒸馏的方法提取碘,故D
12、错误。故选A。考点:考查海水资源极其综合利用;物种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名师点睛】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的区别:直馏汽油是从原油中经常压分馏直接分馏出来的,含C5C11的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可用作溴水的萃取剂;裂化汽油是将重油裂化(裂解)为较短碳链的汽油,含C5C11的烷烃、烯烃、二烯烃等,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所以不能用作溴水的萃取剂。13. 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升高温度 增大压强 移去生成物 加入催化剂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增大压强,只能增大活化
13、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而和既能增大活化分子数,又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移去生成物,浓度降低,活化分子和活化分子的百分数都减小。故选B。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原理14. “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一定符合这一要求的是()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加聚反应 酯化反应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的生成物往往不止一种,不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往往只有一种,符合绿色化学
14、要求,答案选D。考点:考查绿色化学的有关判断15. SO2的催化氧化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的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因为反应放热,所以升高温度会使反应速率减慢B. 通过调控反应条件,SO2可以100%地转化为SO3.C. 当SO2与SO3的浓度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D. 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答案】D【解析】升高温度会使反应速率加快,故A错误;可逆反应,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故B错误;反应达到平衡,SO2与SO3的浓度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故D正确。16. 图中是可逆反
15、应X23Y22Z2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B. t1t2,X2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C. t2t3,反应不再发生D. 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一开始就有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两个方向进行,错误,不选A;B、t1t2,X2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少,错误,不选B;C、t2t3,反应到平衡,反应仍在进行,不选C;D、t2t3,反应到平衡,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正确,选D。考点:化学平衡的建立。17. 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其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
16、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总反应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2 mol Cu与1 mol Ag2O的总能量低于1 mol Cu2O与2 mol Ag的总能量B.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OH2e=Cu2OH2OC. 测量原理示意图中,电流方向从CuAg2OD. 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答案】B【解析】A、根据原电池的构成,一般是放热反应,因此2molCu与1molAg2O的总能量大于1molCu2O与2molAg的总能量,故A错误;B、根据电池总反应,Cu的化合价升高,因此铜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Cu2OH2e=Cu2OH2O,故
17、B正确;C、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电子从铜经外电路流向Ag,而电流从Ag2O流向Cu,故C错误;D、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OH向铜极移动,故D错误。18.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Y、Z、W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其半径依次增大B. 元素X与元素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C. 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
18、性:XmYXmRD. 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都是强酸【答案】C【解析】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即为H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为O元素,R、Y处于同一主族,则R为S元素;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结合Z、W、R处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Z、W、R依次增大,推出Z为Na元素,W为Al元素。A项,离子半径依次减小,不正确;B项,X可与Y形成H2O2,不正确;C项,正确;D项,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两性物质,不正确。第卷 非选择题(共计46分)二、非选择题 (共计46分)19. (14分) ()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19、H与H O2与O3 乙醇(C2H5OH) 与甲醚 (CH3OCH3) 正丁烷与异丁烷 C60与金刚石(1)互为同位素的是_(填编号、下同);(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 反应FeH2SO4=FeSO4H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为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填字母)。A改铁片为铁粉B改稀硫酸为98%的浓硫酸C升高温度(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_(填“正”或“负”)极。该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外电路中电子由_极(填“正”或“负”,下同)向_极移动。【答案】
20、(1). (2). (3). (4). 放热 (5). AC (6). 正 (7). 2H2e=H2 (8). 负 (9). 正【解析】试题分析:() (1)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2)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3)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1)图象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依据能量守恒分析;(2)依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3)Fe+H2SO4FeSO4+H2,依据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电池构成条件设计原电池,铁做原电池负极,铜做原电池正极,溶液中氢离子在铜电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外电路电子流向从负极沿外电路导线
21、流向正极;解析:() (1)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与互为同位素;(2)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O2与O3 、 C60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3)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乙醇(C2H5OH) 与甲醚 (CH3OCH3) 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1)图象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A、改铁片为铁粉,增大与溶液接面积,增大反应速率,故A符合;B、改稀H2SO4为98%的浓H2SO4,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不能进行反应,故B不符合;C、升高温度,增大反应速率,故C符合;(3)Fe+H2SO
22、4FeSO4+H2,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依据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电池构成条件设计原电池,铁做原电池负极,铜做原电池正极,硫酸做电解质溶液,溶液中氢离子在铜电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铜电极上有气体冒出,电极反应为:2H+2e-=H2;外电路电子流向从负极沿外电路导线流向正极;点睛:原电池中活泼金属做负极,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20. (12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IA01AAAAAA23(1)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2)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结构式为_。(3)、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
23、到弱的顺序是_。(填化学式)(4)、元素的金属性强弱依次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5)、的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6)、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它的电子式:_。【答案】 (1). (2). (3). HNO3H2CO3 (4). 减弱 (5). 减小 (6).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元素的Cl,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因此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是C元素,其气态氢化物分子CH4的结构式为,(3)、是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
24、酸性就越强,所以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4)、元素是同一周期的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所以元素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是依次为减小的;(5)、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离子半径依次减小。(6)、元素分别是H、O、Na,它们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NaOH,它的电子式是:,形成的晶体共存微粒是阳离子、阴离子,是离子晶体。考点:考查元素的推断、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化合物的结构式的书写、酸性等性质比较和递变、形成的晶体类型的判断的知识。21. (10分)如图是由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几种可能的合成路
25、线。试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_。(2)请写出乙酸中官能团的名称:_。(3)写出反应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4)上述几种路线中涉及的有机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_反应、_反应等(写出两种即可)。【答案】 (1). (2). 羧基 (3). CH2=CH2H2OCH3CH2OH (4). 2CH3CH2OHO22CH3CHO2H2O (5). 加成 (6). 取代(酯化)、氧化(任写两种)解析:根据以上分析,(1)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CH3COOCH2CH3。(2)乙酸CH3COOH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3)写出反应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乙烯与水发生加成生成乙醇的方程式是C
26、H2=CH2H2OCH3CH2OH ;乙醇发生氧化反应得乙醛CH3CHO 的方程式是2CH3CH2OHO22CH3CHO2H2O。(4)CH2=CH2H2OCH3CH2OH 是加成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 是氧化反应。点睛:乙烯可以与氢气、氯化氢、水、卤素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22. (10分) .()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mol/L、2.00mol/L,大理石有细颗粒和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5、35,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0mL,大理石用量为
27、10.00g。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空:实验编号温度()大理石规格HNO3浓度(mol/L)实验目的25粗颗粒2.00(I)实验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II)实验和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III)实验和探究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5粗颗粒_粗颗粒2.0025细颗粒2.00()把2.5 mol A和2.5 mol B混合放入2 L密闭容器里,发生反应:3A(g)B(g)xC(g)2D(g),经5 s后反应达平衡。在此5 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s),同时生成1 mol D。试求:(1)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2)x的值为_。(3)若温度不变,达平衡时
28、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_倍。【答案】 (1). 1.00 (2). 35 (3). 探究固体物质的表面积(答接触面亦可) (4). 20% (5). x4 (6). 1.2【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实验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实验和中硝酸浓度不同;实验和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和的温度不同;实验和碳酸钙颗粒大小不同;()根据三段式解题法,求出混合气体各组分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平衡时,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为0.2mol/(Ls)5s2L=2mol, 根据相关计算公式计算相关物理量。()根据三段式法,平衡时,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为0.2mol/(Ls)5s2L=2mol, (1)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2) ,x=4。(3)若温度不变,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点睛: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同温、同体积的气体,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同温、同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