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一剪梅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读诗词。2.借助意象,品读诗句。3.感受李词的魅力。【教学重点】诗词鉴赏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运用。【教学难点】走入词境,体会情感。【教学方法】比较阅读法、品读法、合作探析法、教师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请同学们看屏幕上这句话(课件显示):“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这是梁衡先生在乱世中的美神中对李清照的一段描写。提起李清照,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瘦弱的身影
2、,在秋风瑟瑟中,在满地黄花里,或倚窗南望大雁成行,或乘舟西行寻找旧迹,总之,她留给我们的影子总能在她的诗句中找到。今天就让我们从她的一剪梅中寻找李清照的痕迹吧。二、 检查预习1.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今山东 (济南章丘)人。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悠闲、相思的生活),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
3、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2.李清照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 “(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三、比较阅读并朗读1.比较下面两首词,并指出不同之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明确】分别写于李清照创作的两个时期,如梦令为前期之作,
4、重在描写酒醉之后乘舟误入藕花从中的醉态,主要体现其闲适、安逸的婚后生活。而一剪梅从文中“相思”二字可看出,此词感情凄怆,意境幽深。【提示】抓住词眼,体会词意。2.朗读一剪梅,注意读音要有轻重、语速要有快慢、语调要有抑扬。 学生朗读,教师纠正并示范。四、 词句揣摩,学生探讨互动。1. 词中“此情无计可消除”,中“此情”和“无计”分别是什么含义?【明确】此情:这种情。指相思之情。 无计:没有办法。2.作者说“无计”,那一定有过 “寻计”,也就是作者一定找过一些方法来消愁,请阅读词,找找作者都尝试过哪些方法,为什么最终失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计: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5、时,月满西楼。(二计:鸿雁传书)花自飘零水自流。 (三计:赏花赏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四计:舒展眉头)【明确】独上兰舟:独自一人想找回从前二人一起乘舟的欢愉时光,可是物是人非。 鸿雁传书:谁会托大雁寄回相思的锦书?空等到月上西楼也没有音讯。赏花赏水:想将相思之情转移在落花流水上,可惜落花流水亦有情,昔日如花容颜今日不在;昔日美好时光,今日随水东流。更增添愁绪。舒展眉头: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主人公想舒展眉头,忘却往事,但这相思之情却又涌上心头。3.正应了那句“无计可消除”,坐着将这般无法排遣、挥之不去的相思之苦,贯穿在她这一天的生活中,可以说行走坐卧、眼观
6、耳闻的到处都透着“相思”二字。那么,还有哪些词句表达了这种相思之情?【明确】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结合“意象”来体会相思的感情。比如“秋”、“月”、“飘零”、“流水”等。五、 品味诗句1.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点拨】“轻”:动作的轻捷灵敏,生怕惊动别人。因 “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回应 “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2.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点拨】“才下”:舒展眉头,故作平静。“却上” :情感变化迅疾,外露转向内向。相思之苦挥之不去,绵绵无尽。六、 方法落实1.知人论世2.以意逆志: 以:用。 意:自己的体会(意象的含义)。 逆:推测。 志:诗作的本意。3. 努力落实在每一个字上。七、 作业阅读乱世中的美神任意选取其中两首李清照的词进行品读。八、 结束语一曲一剪梅带领我们走进李清照的孤独、幽怨的世界,这也许就是易安词的魅力,有时候无关他人,只是,在信笔闲情中便成就了穿越古今的千古忧愁。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