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优化提升(一)1家国情怀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是我国历史上两次大分裂时期,也是两次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和汉族政权的历史地位是平等的,都为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及发展做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统治者加强了对地方和边疆的管理,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应训练1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
2、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解析:选A。隋唐时期把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说明统治者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故A项正确。2唯物史观夏商周文明的传承文字沿革甲骨文、青铜铭文等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汉字,成为记载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三代文明对后世的突出贡献宗法观念分封思想在封建社会时有出现;宗法思想影响至今,对民族的延续起到积极作用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三代萌芽,影响整个封建社会;郡县制影响至今民族观念三代萌生的民族观念,使中华民族存在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文明没有间断的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产生并发展,吸收其他学派思想,最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3、对应训练2(2021山东济南模拟)周太王(文王祖父)舍长子太伯而立少子季历,文王舍长子伯邑考而立次子姬发;武王生前欲传位周公,因周公辞让,加之管叔、蔡叔(皆武王弟)等人反对,不得已而立孺子诵(是为成王)。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需进一步完善B王位继承制度尚未成熟C贤能成为选择继承人的主要标准D兄终弟及继承方式退出历史舞台解析:选B。周太王、文王舍长子立少子、次子,周武王欲传位周公,这都反映出王位继承并没有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的原则,周公摄政之后该原则才最终被确定下来,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王位继承制而不是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体现继承人贤能与否,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4、。3历史解释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1)削弱相权:在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消灭。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室)转移,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宫内)向外朝(外廷)转移,即由内向外。(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5、,分化事权,使其相互节制: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等等。(4)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对应训练3(2020北京平谷区二模)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尤以加强皇权为处理君臣关系的核心。下列属于加强皇权的举措是()A建立世官制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D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解析:选B。宋朝增设“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削弱了相权,从而加强了皇权,故选
6、B项。世官制是选官制度,是在先秦时期,与加强皇权无关,排除A项;强化“外朝”权力不利于加强皇权,而是增强相权,排除C项;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是限制皇权,不是加强皇权,排除D项。4唯物史观辩证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1)积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影响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难以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和暴政,派生出庞
7、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经济上,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思想上,专制统治严重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对应训练4清朝入关以后,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设置律例馆,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主要有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等。清政府在制定法规章程方面的这些努力()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完成了国家法律法规构建C使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D通过立法强化对汉人统治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可知,与行政相关的法规的确立有利于行政事务的处理,故C项正确
8、。材料主要涉及行政法,无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不能说明国家法律法规构建的完成,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的是行政法,而不是针对汉人立法,故D项错误。5中外关联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西方雅典民主政治的比较项目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西方雅典民主政治不同点成因平原、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大河文明工商业基础上的海洋文明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和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的公民集体民主政治实质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思想专制、自足、保守竞争、开放、积极相同点作用进入文明时代,中国、雅典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均与各自的制度密切相关
9、对应训练5(2020高考全国卷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
10、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解析:第(1)问,西周都城的特点,依据“分封其亲属子弟”得出以分封制为基础;依据“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等得出国人和野人均拥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依据“宗庙”等得出其设施方面的特点;依据“继承规
11、划传统”可得出其对后世都城修建及规划的影响。古希腊城邦的特点,依据“高地或山丘”“城墙”“神庙”“中心广场”等信息可确定其设施方面的特点;依据“公民权”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其政治权利方面的特点;依据“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第(2)问,根据材料“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人民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等信息和所学知识,从自然地理环境、贸易发展情况、自治传统等角度进行概括。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考生依次展开分析。结合分封制可从扩大疆域、开发边地、国家认同等角度展
12、开;结合宗法制可从稳定统治角度展开;结合礼乐制度可从稳定社会秩序、儒学发展等角度展开;最后从中华文明奠基这一角度进行总体概括和提升。答案:(1)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古希腊:公民享有参政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2)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贸易;独立自治的传统。(3)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解答特点类试题的技巧、方法(1)把握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对事物本质属性进行分析是掌握事物特点的基本方法。(2)分析历史事物各方面的状况。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归纳时,可以从分析事物在各方面的表现入手,在掌握其各方面状况的基础上进行。(3)了解历史事物的变化。抓住事物的变化也是认识事物特点的有效方法。(4)对同类历史事物加以比较。将同类历史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即可区分出各自的特点,又可认识其相同点。(5)联系历史事物所起的作用。归纳历史事物的特点,还可以从其历史作用上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