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491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考前热身训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非生物界有的元素,生物界一定有 物质的跨膜运输一定需要酶的参与有氧呼吸一定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蛋白质的肽链在核糖体合成后,一定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备其功能A. 3项B. 2项C. 1项D. 0项【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分为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细胞生物又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2、细胞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

2、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统一性,即生物界中含有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均能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4、物质的跨膜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中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酶的作用是催化作用,不是运输作用。5、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是部分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6、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但蓝藻(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却能进行光合作用。7、分泌蛋白的肽链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备其功能,但是胞内蛋白一般不需要内质网

3、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详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病毒,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错误;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正确;生物界有的元素,非生物界一定有,而非生物界有的元素生物界不一定有,错误;物质的跨膜运输不需要酶的参与,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有的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蓝藻等,错误;光合作用也可不在叶绿体中进行,例如蓝藻的光合作用,错误;蛋白质的肽链在核糖体合成后,不一定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备其功能,例如呼吸酶,错误;以上说法正确、说法错误。故选C。2. 小麦种子吸水萌发时的呼吸作用过程可分为如图所示的4个阶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4、. 第1、2阶段,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高于CO2的产生量B. 第3阶段种子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是渗透作用C. 第3阶段,胚根长出,种子的干重将增加D. 从第1阶段到第3阶段,种子胚细胞中的有机物种类将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种子的呼吸作用在种皮未破裂时,先以无氧呼吸供能,后逐渐有氧呼吸,在种皮破裂后,无氧呼吸逐渐减弱,有氧呼吸逐渐加强,气体量开始增加。种子萌发时的呼吸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即急剧上升滞缓再急剧上升显著下降。种子吸涨后,呼吸迅速上升,此时种皮未破裂,以无氧呼吸供能,此过程为第1阶段,在第2阶段,即滞缓阶段,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变化不大,这表明此阶段的呼吸仍

5、是以无氧呼吸为主;当胚根突破种皮而伸出时进入第3阶段, CO2的释放量大大增加,说明此时以有氧呼吸为主,形成了第二个呼吸高峰。第4阶段随着幼苗贮存物质耗用,呼吸作用逐渐降低。细胞呼吸促进了物质的转化,为种子萌发长成幼苗提供营养物质。【详解】第1、2阶段,种子以无氧呼吸为主,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低于CO2的产生量,A错误;第3阶段胚根突破种皮,进入迅速吸水阶段,这主要是由于胚根的生长引起的渗透性吸水,B正确;第3阶段,胚根长出,种子迅速吸水,种子的鲜重增加,由于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此阶段大大增强,种子的干重将减少,C错误;从第1阶段到第3阶段,在萌发过程,呼吸作用将种子中的贮藏物质分

6、解成了种类繁多的有机小分子物质,满足生长发育所需,有机物的种类增加了,D错误;故选B。3. 研究发现,DNA分子存在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的特 殊结构,称为i-Motif结构。该结构大多出现在原癌基因的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区域。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DNA解旋酶和限制酶参与i-Motif结构的形成过程B. 含有该结构的DNA氢键数量和碱基数量都发生变化C. DNA中出现i-Motif结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结果D. i-Motif结构会影响原癌基因的表达,细胞易癌变【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一种i-Motif结构,该结构存在

7、于DNA中,由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可见该结构中碱基之间的配对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于该结构多出现在原癌基因的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序列)区域中,因此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详解】AB、该结构由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这个过程不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没有限制酶的参与,同时,碱基数量也没有发生变化,AB错误;C、该结构由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是一种特殊的DNA结构,它的出现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C错误;D、i-Motif结构位于原癌基因的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区域,会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影

8、响原癌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导致细胞易癌变,D正确。故选D。4. 酒精是生物实验的常用试剂,以下对酒精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名称酒精浓度作用A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体积分数为50%洗去浮色B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体积分数为95%参与解离液的组成,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和适量碳酸钠提取色素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体积分数为75%浸泡小动物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酒精是有机物,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许多物质,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它的

9、有机物;高中生物课本中用到酒精的实验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脂肪的鉴定等,据此分析答题。【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A正确;B、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参与解离液的组成,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B正确;C、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实验中常用无水乙醇(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和适量碳酸钠)做提取液,C正确;D、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中,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D错误。故选D。5. Chambers等人在研究人体基因编码过程中发现了构成人体蛋

10、白质的第21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并提出硒代半胱氨酸由UGA(也为终止密码子)编码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硒代半胱氨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 硒代半胱氨酸合成蛋白质所需模板可经核孔运出C. tRNA分子结合硒代半胱氨酸的位点位于反密码子处D. 决定人体氨基酸的密码子种类和数量也会相应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

11、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详解】A、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蛋白质多肽中的肽键,硒代半胱氨酸没有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A正确;B、硒代半胱氨酸合成蛋白质所需模板为mRNA,由细胞核转录后经核孔运出,B正确;C、tRNA分子结合硒代半胱氨酸的位点位于羟基处,C错误;D、该发现增加了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的种类和数量,D正确。故选C

12、。6. 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 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 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D. 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中,14号和21号染色体相连接形成一条染色体,该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误;观察染色体应该选择分裂期中期的细胞,因为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平面上,形

13、态固定,数目清晰,B错误;根据题意中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即三条染色体会“二一分开”,如不考虑其中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14号、21号和异常染色体、21号、14号和异常染色体、异常染色体、14号和21号染色体,C错误;由于该男子能形成含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的正常精子,则与正常女子婚配可生育出正常的后代;D正确。故选D。7. 已知甲、乙两种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9为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现对1、3、4个体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电泳可将不同类型的基因进行分离),结果如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可能为

14、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 若9患有乙病,则导致该异常的原因只有可能是4的减异常C. 若6与7婚配,则生出患两病女孩的概率为1/24D. 若对第所有个体进行基因电泳,则均可能只得到两条条带【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二号家庭中3、4没有甲病,他们的女儿8号有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号家庭中,1、2有乙病,而他们的儿子5号没有乙病,说明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又因为3号没有乙病,4号有乙病,后代7号正常,根据电泳图可以判断乙病只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A错误;若9号患有乙病,其是特纳氏综合征患者,只有1条X染色体,则导致该异常的原因是3的减或减异常,B错误;假设甲乙两病致病基因分别是ahe B,则

15、6号基因型为2/3Aa1/2XBXb,7号基因型为2/3AaXbY,后代甲病的发病率为2/32/31/4=1/9,乙病女孩的概率为3/41/2=3/8,因此生出患两病女孩的概率=1/93/8=1/24,C正确;根据1、3、4的电泳图可知,基因类型1、2分别表示A、a基因,基因类型表示B基因,基因类型表示b基因,则5号只有两条条带,而第代的其他个体都可能超过两条条带,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别分析两个家庭的遗传系谱图,根据“有中生无”和“无中生有”的典型特征判断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8. 如图表示某人在安静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所处环境温度

16、由5突升至40;在时刻B,所处环境温度又突降至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时刻环境温度变化时,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只有神经调节B. AB段时间内,因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 在BC段时间内,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D. 在BC段时间内,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据图分析,A点开始血流量增加,则室内温度升高,B点开始血流量减少,则室内温度降低。【详解】

17、A、A点时,室内温度升高,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加快,立毛肌舒张,A错误;B、AB段室内温度高于人体温度,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B错误;C、 BC段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说明环境温度降低,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D、时刻B环境温度又突降至5,BC段汗液分泌减少,体内水分增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D正确。故选D。9.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涉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白细胞异常增多的恶性肿瘤。其病因是9号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ABL)插入到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内部,形成了BCRAB

18、L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的表达使酪氨酸激酶活化,导致细胞癌变。患者服用靶向药物“格列卫”能有效控制病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B. 患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发生了异常C. 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白细胞导致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D. “格列卫”可能含酪氨酸激酶的抗体而起到靶向治疗的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与癌症相关的基因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2、紧扣题干信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白细胞异常增多的恶性肿瘤”、“该融合基因的表达使酪氨酸

19、激酶活化,导致细胞癌变”答题。【详解】A、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A正确;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白细胞异常增多的恶性肿瘤,可见患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发生了异常,B正确;C、因果关系颠倒,应该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白细胞,C错误;D、患者服用靶向药物“格列卫”能有效控制病情,说明“格列卫”可能含酪氨酸激酶的抗体而起到靶向治疗的作用,D正确。故选C。10. 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被称为第六大类植物激素。研究人员利用相应浓度的BL和IAA处理油菜萌发的种子,观察其对主根伸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

20、说法错误的是( )A. 单独IAA处理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B. 随着IAA浓度增加,BL先抑制主根伸长,后促进主根伸长C. 该实验不能证明BL对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高浓度IAA抑制主根生长可能与其促进乙烯的产生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实线曲线未加BL,代表IAA单独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根据曲线起点和变化趋势,IAA对主根的作用是“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图中虚线曲线加了BL,每一个IAA浓度下,主根的长度都小于未加BL的情况,所以BL一定是抑制了主根的伸长,再结合曲线走势可知,随IAA浓度的增加,BL抑制作用先增强,后减弱。【详解】A、根据图中

21、实线曲线分析可知,单独IAA处理,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A正确;B、根据图中虚线曲线可知,添加BL后,主根的长度都小于未加BL的情况,随着IAA浓度增加,0-10nM时抑制作用在增强,10-100nM时抑制作用在减弱,BL对主根都是抑制作用,B错误;C、该实验只能说明BL对主根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不能证明BL对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正确;D、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因此高浓度IAA抑制主根生长可能与其促进乙烯的产生有关,D正确。故选B。11. 下图是一个北温带

22、湖泊的垂直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表水层是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B. 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C. 表水层含氧量夏季比冬季高是由于夏季植物光合作用更旺盛D. 夏季氧气含量与水深成反比,与温度及光的穿透性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的结构特征:(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详解】A、据图分析,夏季表水

23、层耗氧量较高,温度也较高,是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A正确;B、微生物主要分布于底泥层,因此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B正确;C、藻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在条件适宜时(如夏天温度较高),适宜藻类生长,可以释放较多的氧气,这是夏天表水层氧气含量比冬天高的主要原因,C错误;D、夏季氧气含量与水深成反比,与温度及光的穿透性有关,D正确。故选C。12. 如图表示利用二倍体小鼠所做的实验,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 过程需要运用胚胎分割技术B. 嵌合体幼鼠是二倍体C. 代孕母鼠需进行超数排卵处理D. 图中囊胚细胞的基因型都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A、过程为动物早期胚胎培养,

24、将16个细胞的胚培养成囊胚,A错误;B、嵌合体幼鼠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所以是二倍体,B正确;C、代孕母鼠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但是不需要进行超数排卵处理,C错误;D、图中囊胚细胞有的来自于白鼠的受精卵,有的来自于黑鼠的受精卵,所以基因型有两种,D错误。故选B。二、识图作答题13. B基因存在于水稻基因组中,其仅在体细胞(2n)和精子中正常表达,但在卵细胞中不转录。为研究B基因表达对卵细胞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据图回答:(1)B基因在水稻卵细胞中不转录,推测其可能原因是卵细胞中_(单选)。A含B基因的染色体缺失 BDNA聚合酶失活CB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DB基因的启动子无法启动转录

25、(2)从水稻体细胞或_中提取总RNA,构建_文库,进而获得B基因编码蛋白的序列。将该序列与Luc基因(表达的荧光素酶能催化荧光素产生荧光)连接成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保留两种蛋白质各自的功能),然后构建_。(3)在过程、转化筛选时,过程中T-DNA整合到_上,过程在培养基中应加入_。(4)植物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往往会发生_,可利用这一特性筛选抗致病真菌能力强的细胞。筛选时在培养基中加入_,并将存活的细胞进一步培养至再生植株。【答案】 (1). D (2). 精子 (3). cDNA (4). 重组表达载体 (5). 受体细胞染色体DNA (6). 卡那霉素 (7). 变异 (8). 高浓度致病

26、真菌【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1、目的基因的获取:(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2)获取方法: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人工合成(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

27、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2)常用的转化方法: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技术、Ca2+处理法。(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3)最后检测目的基

28、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详解】(1)AC、通过题干信息可知,B基因可以存在体细胞和精子中,说明含B基因的染色体未缺失,也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C错误;B、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需要RNA聚合酶,不是DNA聚合酶,B错误;D、B基因在卵细胞中不能转录,可能是B基因的启动子在卵细胞中不能启动转录,D正确。故选D。(2)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水稻的体细胞和精子中B基因可表达,故可从水稻的体细胞和精子中提取RNA,通过逆转录产生DNA,从而构建cDNA文库,进而获得B基因编码

29、蛋白的序列。将该序列与Luc基因连接成融合基因B-LUC,然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3)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因此,过程表示T-DNA整合到水稻细胞染色体DNA上。过程表示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而重组质粒中含有抗卡那霉素的抗性基因,因此该过程的选择培养基中需要加入卡那霉素。由于T-DNA中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后,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应该加入潮霉素。(4)植

30、物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可利用这一特性筛选抗致病真菌能力强的细胞。筛选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致病真菌。并将存活的细胞进一步培养至再生植株。若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建立的细胞系用于筛选,则可快速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植株。【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明确农杆菌转化法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并能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等知识。14.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无菌水将葡萄皮上的微生物冲洗到无菌的锥形瓶中,然后按图甲所示过程进行醋酸菌的纯化培养。回答下列问题。(1)在菌种培养过程中,需将平板倒置,其主要目的是_。在操作B、C后,可根据菌

31、落特征对醋酸菌进行筛选,原理是_。(2)图甲中,液体培养的目的是_。(3)图甲中,C过程采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是_。经培养后菌落在平板上的分布如图乙所示,推测接种时的操作失误是_。(4)若测得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54,则每毫升样品中的菌株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mL)_。用该方法统计的醋酸菌数目会比活菌的实际值_(填“小”或“大”),原因是_。【答案】 (1). 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地挥发 (2). 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 (3). 增加醋酸菌的浓度 (4). 活菌计数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32、(5). 涂布不均匀 (6). 254109 (7). 小 (8).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解析】【分析】分析图甲: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过程A是指平板划线法接种,过程C是指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分析图乙:图乙是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可见其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但图中菌落分布相对较集中。【详解】(1)在菌种培养过程中,需要倒平板操作,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也可以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地挥发。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故可根据菌落特征对醋酸菌进行筛选

33、。(2)液体培养有利于醋酸菌的繁殖,从而增加醋酸菌的浓度。(3)图甲C过程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采用活菌计数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如图乙所示菌落分布相对较集中,推测是接种时涂布不均匀导致的。(4)若测得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54,则每毫升样品中的菌株数=2540.1106=2.54109。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故用该方法统计的醋酸菌数目会比活菌的实际值小。【点睛】本题结合图示综合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与计数,掌握相关知识点结合题意答题。15. 图为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请回答: (1)图甲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34、主要机制是_调节网络;图中的激素和递质的生理效应体现了细胞膜有_的功能。(2)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可能原因是_。(3)图乙为过敏反应示意图。医学上进行脱敏治疗:将主要抗原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注射、含服等方法输入病人体内,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_(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图乙中抗体与正常人体内抗体的分布的区别是:_。(4)当血液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_调节。【答案】 (1

35、). 神经-体液(激素)-免疫、 (2).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传递) (3).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 (4). 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 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5). 特异性免疫 (6). 正常人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图乙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某些)上皮细胞的表面 (7). 神经【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可知,免疫细胞分泌免疫活性物质可受两方面的信息分子调节,一是某种激素与免疫细胞的受体结合;二是神经递质与免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分析图乙可知,过敏反应中抗体由浆细胞分泌后,结合在某些细胞表面,当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内与这些吸附在细胞表面上

36、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就会释放一些异常物质如组织胺等,从而引起过敏症状。【详解】(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图中的激素和递质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发挥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传递)的功能。(2)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而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若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则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进而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3)脱敏治疗:将主要抗原物质制成

37、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注射、含服等方法输入病人体内,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因为抗体是体液免疫中产生的,而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特异性免疫。图乙中抗体与正常人体内抗体的分布的区别是:正常人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图乙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某些)上皮细胞的表面。(4)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6

38、. 基因型为AaBb(2n=4)的某动物。图甲是其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图乙是培养液中不同碱基被其细胞利用的速率曲线,图丙表示此动物细胞分裂时有关结构和物质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片段。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甲中细胞所处时期基因的转录水平较低,原因是_;此细胞即将在下一时期移向一极的基因是_。(2)在无突变的情况下,图甲中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3)图乙中,借助细胞对碱基_(填“U”或“T”)的利用速率,推测_(填“a”、“b”、“c”、“d”或“e”)点时,细胞正大量合成RNA,其意义是_;_时间段内,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若从培养液中取样,计算每一时期的细胞数与计数细胞的总

39、数的比值,则可用于反映_。(4)图丙曲线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m等于_(写具体数值);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核DNA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需将曲线纵坐标的“m”改为_(写具体数值)。【答案】 (1). 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利于基因转录; (2). A、a、B、b (3). aB (4). U (5). b (6). 用于指导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后续分裂过程做物质准备 (7). 515小时 (8). 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9). 2 (10). 4【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40、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为雌性动物,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图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碱基的变化情况。图丙表示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片段。【详解】(1)图甲中细胞所处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利于基因转录,所以基因的转录水平较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是A、a、B、b。(2)在无突变的情况下,图甲中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判断,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3)U只存在于RNA中,T只存在于DNA中。图乙中,借助分析细胞对碱基

41、U的利用速率,推测b点时,细胞正大量合成RNA,其意义是用于指导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后续分裂过程做物质准备。碱基T的利用说明正在进行DNA的复制,在DNA复制时,双链接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因此515小时时间内,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若从培养液中取样,计算每一时期的细胞数与计数细胞的总数的比值,则可用于反映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4)图甲中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和8个核DNA分子。图丙曲线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m等于2;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核DNA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因为末期DNA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即DNA由84,所以需将曲线纵坐标的“m”改为

42、4。【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判断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7. 图1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过毒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呼吸商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的实验装置。 请分析回答:(1)图1中,产生物质B的过程和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的_、_;物质C、D、E依次是_、_、_。(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倾斜

43、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实验装置甲中,放置清水和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填序号)过程。(4)为校正装置甲、乙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应如何设置? _。(5)在25下1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_。【答案】 (1). 细胞质基质 (2). 线粒体 (

44、3). H (4). O2 (5). 酒精 (6). 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 (7). 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8). (9). (10). 将甲、乙两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换成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 (11). 085【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图1中: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为丙酮酸,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为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图2中:甲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气体,因此甲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的差值,乙装置中KOH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

45、二氧化碳,因此乙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消耗的氧气量。【详解】(1)图1中,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因此催化该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因此催化该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根据分析可以知道,图中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是酒精。(2)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实验装置甲中,清水中放置一张相同的筒状滤纸的目的是: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乙装置放置了K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墨滴左移,说明图2装置中进行了有氧呼吸,甲装置放置了清水,如发现墨滴不动,则产生的二氧化碳正好与消耗的

46、氧气量相等,所以图2装置中只进行有氧呼吸(图1中的)。如发现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没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则装置中不进行有氧呼吸,甲装置中墨滴右移,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大于氧气的消耗量,所以图2装置中只进行无氧呼吸(图1中的)。(4)环境因素也会引起液滴的移动,因此为了校正误差,需设置对照装置,即将甲、乙两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换成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5)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说明氧气消耗量比二氧化碳产生量多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说明氧气消耗量为200,所以,二氧化碳产生量为200-30=170mm,呼吸商为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170200=0.85。【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会分析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气体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