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13核舟记重点理解苏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5427 上传时间:2025-10-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13核舟记重点理解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3核舟记重点理解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3核舟记重点理解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核舟记一、中心意思:这是一篇写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的说明文,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二、课文结构按“总分总”结构。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1) 总述王叔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第二部分 (2 5)具体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征(这一部分按先总后分写,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 (2 4) 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 第二层 (5) 介绍舟的背面。 第三部分 (6)对“核舟”总计数目、评价。 三、重点研讨研讨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用料体积小(2)所刻

2、事物繁多 (3)刻物情态毕备研讨2: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 答: (1)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2)窗上刻的是东坡的文句 (3)三人位置东坡居中研讨3: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研讨4:王叔远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这是因为什么? 答: 为了配合核舟雕刻的主题“大苏泛赤壁”。研讨5: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答: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

3、嘻,技亦灵怪矣哉”研讨6:“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答: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突显核舟的主题。研讨7:作者为什么从船的中间写起?答: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关闭,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研习8.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这些描写反映了什么?明确

4、:这些描写反映了苏轼、黄鲁直陶醉在这水光山色的掩映之间,陶醉在书画所表现的境界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反映了他们豁达的胸怀。研习9.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刻画了佛印什么形象?明确:运用一系列动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活灵活现地刻画了一个不拘礼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研习10.刻画两个“舟子”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明确:两个舟子,一个粗犷悠闲、一个平静专注,“椎髻”、“执扇”、“抚炉”,“听茶”等细节,突出了雕刻家的“奇巧“;舟子的情态和泛舟的主角的情态呼应;给观赏的人造成了江上泛舟的实感;巧妙地表

5、现了作品的主题。研习11.如何理解“嘻,技亦灵怪矣哉!”这句话?明确:“灵怪”一词写出了核舟技艺的巧夺天工;高度赞叹了这件工艺品;与开头的“奇巧”相呼应。研习12.分析课文第二段内容,体会其作用?明确:突出雕刻技艺的“奇巧”,以核舟之小与船舱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细相对照,显示工艺之精巧;暗示核舟的主题,对联所刻之字与“大苏泛赤壁”情景相吻合,暗示文章主题,使核舟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四、总结全文。全篇仅400余字,却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把上面雕刻的复杂琐细的物态述说得精细详尽,活灵活现,使人一目了然。不仅完美地再现了“核舟”的形象,而且有力地表现出雕刻家王叔远的聪明才智,绝妙技艺,表达了作者对他及其作品的赞美之情,足见文章结构的严谨、精巧和语言的准确、精练,不愧是古代说明文的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