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页作业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致使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2(2013合肥模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31921年3月俄共(
2、布)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将()A征收所有余粮 B废除各种农业税C允许商品买卖 D取消自由贸易解析: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允许商品买卖,所以C项正确。答案:C4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固定粮食税 B实行工业国有化C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D允许自由贸易解析:1921年3月,苏
3、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政府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这符合题干中列宁的主张,C项正确。答案:C51921年的五一劳动节,正巧与基督教复活节同日。正在苏俄考察的瞿秋白,当晚写道:“今天在我们这里吃过节饭肉是市场上买的,新鲜哟。”这反映了当时苏俄()A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B允许私人兴办中小企业,发展贸易C实行了按劳动分配日用生活品D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允许产品交换6(2013泰安模拟)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
4、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包含“旧东西”的有()实行粮食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允许自由贸易A BC D解析:所谓“新”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案,所谓“旧”是指资本主义的经济手段。属于旧的资本主义经济手段,故选C项。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故排除。答案:C7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解析:从材料信
5、息可以看出,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B正确。苏联实行的是“指令性”计划不是“指导性”计划,故A错误;C、D两项材料均不能体现。答案:B8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C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解析:民国十七年即1928年。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材料中的做法就
6、属于农业集体化,A项符合题意。答案:A9西方史学家认为:“(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A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B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C重视消费品生产 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斯大林体制在促进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同时,由于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了市场调节机制,只重视生产积累,不重视消费生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因此在西方看来不是社会主义的乐园。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答案:D10(2013天津模拟)有人指出:“赫鲁晓夫不受教条束缚,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个务实主义者;但奇怪的是,他是个
7、不切实际的务实主义者往往只凭心血来潮而不是深思熟虑。”与这种观点最为贴切的事例是()A鼓励农民发展副业B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C开展种植玉米运动D部分承认企业的物质利益解析: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改革同时又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发展经济中忽视客观规律,不顾气候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种植玉米运动。答案:C11(2013金华联考)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A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经济体制B重点在农业方面C实施了“加速发展战略”D实行轻重工业均衡发展战略解析:从材料中的“试图作表面的改革”、“不考虑
8、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经济体制,A项符合题意。答案:A12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材料中“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意为该领导人的改革活动最终抛弃了苏联的社会制度。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失败后,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制度,导致了苏联的解体,D项正确。A、B、C都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
9、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2012山东高考)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动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
10、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8分)(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8分)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3)市场经济不是
11、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
12、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 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材料二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张建华俄国史(1)材料一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生产行业?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6分)(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的?(8分)(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赫鲁晓夫改革之后,苏联历史上还进行过哪两次大规模的改革。(4分)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3)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