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作业: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504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作业: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作业: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作业: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作业: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作业: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作业: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第10课一、素养达标1(2021镇江)辽太宗时期迁移汉人和渤海人,使其居于“地沃宜耕植”的上京附近地区,同时还诏令“诸道兵,仍戒敢有伤禾稼者以军法论”。材料表明辽朝(A)A注重发展农耕经济B大力推行“四等人制”C沿袭女真传统制度D全面学习汉族文化解析材料“使其居于地沃宜耕植的上京附近地区,同时还诏令诸道兵,仍戒敢有伤禾稼者以军法论”体现的是辽国统治者对农耕经济的重视,说明其开始了封建化进程,A项正确;四等人制度是在元朝时期推行的,B项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仅从辽国统治者对农业的政策是无法得出全面学习汉族文化的结论的,D项排除。2(2021日照)女真人自然崇孝,金政权建立后逐步确立

2、了为祖先上尊谥、上庙号以及建太庙崇祀祖先制度,并大力倡导孝道,视“忠臣犹孝子”,忠孝合一。这表明金(C)A奉行以孝立国B倡导家国一体C认同中华文化 D推行移风易俗解析根据材料“女真人自然崇孝为祖先上尊谥、上庙号以及建太庙崇祀祖先制度,并大力倡导孝道”可知,金朝建立后实行祖先祭祀制度,视忠臣犹孝子,说明金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借鉴中原文化以加强统治,表明金朝认同中华文化,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金朝重视孝道,但不能由此就推出奉行以孝立国的结论,A项错误;B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内容与移风易俗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3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

3、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A)少数民族主要活动9161227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政权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与南宋长期对峙,出现“大定之治”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解析据所学可知,9161227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的少数民族是“契丹”,建立了政权“辽”;都城在“兴庆”,创制文字“西夏文字”,模仿北宋制度的少数民族是“党项”族;据所学可知,南宋时期女真族建立的金与其长期对峙,金世宗完颜雍

4、在位期间出现了短暂的稳定繁荣局面“大定之治”;据所学可知,结束五代辽宋夏金分裂局面,统一中国,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的是“蒙古族”。故选A项,B、C、D三项错误。4(2020北京昌平)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情况的是(B)解析南宋建立于1127年,而此时西北是建立于1038年的西夏,东北是建立于1115年的金,故答案为B项;A、D两项的宋和北方少数民族位置颠倒了,宋处于南边,排除;辽在1125年被北宋和金联合所灭,故C项错误。5(2021衢州)耶律阿保机称帝后,不断对外征伐。随着统治版图的不断扩大,境内民族成分也日益复杂,政府逐渐确立了双轨行政制度。其具体做法是(A)A

5、分设南、北面官 B编设“猛安谋克”C按四等人差别对待 D推行行省制度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辽由于境内民族情况复杂,逐渐确立了双轨行政制度,即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实行汉制,北面官实行契丹制度,故选A项;女真族编设“猛安谋克”作为其基层的军事和社会组织,故排除B项;元朝时期按四等人差别来对待不同民族,故排除C项;元朝时期推行行省制度,故排除D项。6据金史记载,1153年,金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到了中都燕京(今北京),迁都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女真族逐渐改变旧俗,在日常饮食、音乐等方面“皆习汉风”。金朝改革旧俗的根本原因是(A)A适应迁都后国家管理的需要B旧俗损害了统治者的利益C完全接受汉族文化的价值观D金统

6、治者深感旧俗的弊端解析根据材料“据金史记载,1153年,金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到了中都燕京(今北京),迁都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女真族逐渐改变旧俗,在日常饮食、音乐等方面皆习汉风”可得出,金朝迁都后,统治中心南移至汉地,为适应先进的农耕文明,金朝推行汉化政策,便于国家管理,所以,金朝改革旧俗的根本原因是“适应迁都后国家管理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旧俗损害了统治者的利益”,故B项错误;“完全接受汉族文化的价值观”说法太过绝对,故C项错误;“金统治者深感旧俗的弊端”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7(2021德州)元代规定,行省所收取的财赋七成上供中央,三成地方留用,行省还要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

7、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据此判断,元朝(C)A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B中央财政始终处于亏空状态C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D行省完全丧失财政管理功能解析行省要把收取的财赋多半上供中央,还要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等,反映出元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元代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A项错误;元朝中央财政始终处于亏空状态说法绝对,B项错误;行省完全丧失财政管理功能与“(行省财赋)三成地方留用”等不符,D项错误。8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

8、说明元朝(D)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解析材料“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说明元朝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歧视政策”和“完全实现汉化”,A、B两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完颜阿骨打即帝位时曾宣布:“今日成功,皆诸君协辅之力,吾虽处大位,未易改旧俗也。”后又下诏“事务大小依本朝制度”。宁江洲大捷后,“初命诸路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又“一如郡县置吏之法”,把猛安谋克作为由皇帝任命的管理

9、女真族事务的地方行政长官。太祖在收国二年二月下诏:“折身为奴者或私约立限,以人对赎,过期则为奴者,并听以两人赎一为良。若元约以一人赎者,即以元约。”天辅二年六月,“诏有司禁民凌虐典雇良人,及倍取赎直者”。七年二月,下诏“被虏及鬻身者,并许自赎为良”。摘编自戴逸主编中国大通史(1)根据材料,归纳完颜阿骨打施政内容并指出其施政意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完颜阿骨打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的贡献。答案(1)保留旧俗;换取女真贵族支持,保证从贵族到贫民团结抗辽。地方实行猛安谋克制度;淡化地方政权的血缘色彩,树立皇帝权威。解除奴隶身份;减轻生产者人身束缚,促进生产发展。(2)推动了女真族自身社

10、会历史的进步;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二、能力提升10(2021三明)辽上京有鲜明的契丹民族特色。上京城在都城形态上虽也具有类似唐长安城的三重格局,但皇城与汉城南北二城平行设置,整体呈“日”字形格局。上京城的城市形态反映了辽朝(A)A因俗而治 B全面汉化C等级森严 D民族压迫解析南北城并列,体现了南北分治的特点。南北面官制度是辽代的中央官制。辽建国后,按照“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原则,对契丹和汉人实行南北分治,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全面”说法太绝对,排除;C、D两项,题中没有体现出等级森严、民族压迫,排除。11(2021日照)下表是史籍中有关辽夏金的部分记述。据此可

11、知,辽夏金(B)记述出处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审吉:契丹古称)国。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辽史太祖纪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宋史夏国传下律科举人止知读律,不知教化之原,必使通治论语孟子,涵养器度。遇府、会试,委经义试官出题别试,与本科通定去留为宜金史章宗本纪一A效法中原制度加速封建化B强化文化认同促政权稳定C与内地政治文化交流密切D追述华夷共祖以强基固本解析辽朝认为自己是炎帝的后裔,西夏仿效宋朝的政治制度,金朝效仿中原王朝的科举制,并以儒家典籍为考试内容,说明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都认同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意图通过文化的认同实现政权的稳

12、定,故选B项;辽夏金的做法是为了巩固统治,而非加速封建化,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辽夏金对中原文化的效仿,并没有涉及交流,排除C项;追述华夷共祖只符合辽朝的情况,排除D项。12元代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却“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这表明,行省的设置(C)A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C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地方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表明元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即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答案为C项;积贫积弱是宋朝的情况

13、,不是元朝,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割据,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因俗而治”是根据当地的风俗来治理的治国理念,排除D项。13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每经历一次全国性农民起义之后,新建王朝在总体上说来都比前一个王朝有所进步,社会生产力有所提高。这可以用来说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B)A造成了皇朝的易姓换代B推动了王朝政策的调整C推动了国家的重新统一D建立了农民的革命政权解析据材料 “每经历一次全国性农民起义之后,新建王朝在总体上说来都比前一个王朝有所进步,社会生产力有所提高”可知,每个新王朝建立后,为避免阶级矛盾的激化,都努力发展生产,减轻对人民的剥削,B项符合题意; A项不是材料主旨;材料没有体现“

14、推动了国家的重新统一、建立了农民的革命政权”,C、D两项错误。14(2021菏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元朝,全体百姓被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蒙古人是“国族”,色目人是其主要助手。蒙古人、色目人因从政、驻防、屯田、谪戍、流亡、经商等原因大量涌入内地,与汉族杂居。例如在元朝后期镇江路所辖一司三县,即住有非汉族的外来侨寓人口170余户,其中包括蒙古29户、畏兀儿14户、回回59户、也里可温(指外来的基督教徒)23户、河西(党项)3户,其他地方的情况亦可想见。入居汉地的蒙古、色目人受到汉族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渐汉化。一些驻军“初至犹以射猎为俗,后渐知耕垦播植如华人”。一部分人渐受汉族

15、礼俗影响,开始遵行守节、丁忧之制。在雅文化层面的儒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入居汉地的蒙古、色目人亦渐受熏染,且不少人研习颇有成就。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元代的民族关系。(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元朝存在民族矛盾,但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元朝统治者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的措施,但在大一统局面下,民族间的接触交往频繁,各民族之间相互杂居、交融,周边民族与内地经济、文化的联系加强,且较为持久稳定,民族认同感、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材料“在元朝,全体百姓被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反映的是元朝存在民族歧视问题,民族矛盾突出;材料“入居汉地的蒙古、色目人受到汉族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渐汉化”体现的是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关于评述需要围绕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化及在大一统局面下出现民族交融趋势两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