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能力训练十 文言文阅读一、(2017和平区四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 题。上梅直讲书宋苏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
2、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
3、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宰:掌管。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游:交往。C.非左右为之先容容:介绍,推荐。D.其为人如孟轲、韩愈之徒徒:弟子。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天下之贤才古之学者必有师B.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小学而大遗C.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非亲旧为之请属窃为大王
4、不取也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B.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C.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D.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4.下列全都能表明苏轼对快乐的认识的一项是( )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
5、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A.B.C.D.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援引史实说明虽周公、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有困厄不遇之时,而孔子身处逆境却能知足常乐。B.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信,表达自己对梅尧臣的感激之情,也抒发了“士遇知己之乐”。C.梅尧臣喜欢苏轼的文章,是认为它有孟子的风格,欧阳修则是因为苏轼能够不给世俗之人写文章而加以赏识。D.苏轼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
6、尧臣的关系,这表达了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的高度推崇。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2)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3)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题。醉书斋记清郑日奎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笥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
7、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目间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
8、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惝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注科头:不戴帽子。目间(jin):窥视。刺:名帖。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刘伶传记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
9、尘甫:接近。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间:机会。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僻:怪僻。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哄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书架书笥各四,古今籍在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竹床一,坐以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C.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臣死且不避D.余惝然久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B.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C.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D.夜坐
10、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书架书笥各四,古今籍在焉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A. B.C.D.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
11、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2)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 (3)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题。申 甫 传清汪琬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辩。为童子时,尝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
12、。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
13、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
14、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注媐(x):嬉戏。瘗:(y):埋藏。窭(j):贫穷。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乞其术,师事之 事:侍奉。B.遽薄京师 薄:逼近。C.听其召募 听:听到。D.卒不能办 卒:通“猝”,仓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哀吾生之须臾B.遂言甫于朝而耻学于师C.劳以温旨不赂者以赂者丧D.夜引其众缒城出其皆出于此乎
15、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B.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C.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D.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权贵人俱不习兵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诸路援兵不至A. B.C.D.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16、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本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 (2)甫数以其术
17、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题。盖方泌,字季源,山东蒲台人。嘉庆初,以拔贡就职州判,发陕西,署汉阴厅通判、石泉知县。三年,署商州州同。治州东百里曰龙驹寨,寨之东为河南,南出武关为湖北。路四通,多林莽山径,易凭匿。时川、楚教匪屡由武关入陕西。方泌始至,民吏扫地赤立,贼酋张汉潮拥众至, 置药面中,诱贼劫食,多死,遂西走,大军乘之,汉潮由是不振。方泌集众谋曰:“贼虽去,必复来。若等逃亦死,守不得耕种亦死。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众曰:“惟命。”乃筑堡聚粮,户三丁抽一,得三千人,无丁者以财佐粮糗兵械,亲教 战,辰集
18、午散,无废农事。 四年,贼屯山阳、镇安,将东走河南,迎击败之;又击贼于铁峪铺,贼据山上,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夺据东山上,数乘懈击之,贼宵遁。后贼由洛南东逸方泌驰至分水岭间道走铁洞沟出贼前伏待之贼错愕迎战遂败斩首数百乡兵名由是大振。自武关至竹林关,乡兵皆请隶龙驹寨。五年,知州困于贼,方泌驰百九十里至北湾,贼惊曰:“龙驹寨兵至矣!”时贼屯州西及洛南、山阳各万余人,欲东出。方泌勒乡兵二万,列三大营以待。会官军至,夹攻,贼大败,几尽歼。是役枕戈 寝者五十日。游击某诬以事,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贼遂相戒无过商州。 八年,授盩厔知县,犹时时入山搜贼,又获宁陕倡乱者四十余人。境内甫定,捐俸赈饥,旌死
19、节妇,河滩、马厂、盐法,皆区画久远。擢宁陕厅同知。仁宗召见,问商州事甚悉。擢四川顺庆知府。渠县民变,大吏属以兵。方泌曰:“此赛会人众,至各相惊疑,讹言横兴,非叛 。”捕十二人而变息。调成都,母忧归。服阕,授福建延平。寻调台湾,两署台湾道。屡谳大狱,皆聚众汹汹,稍激则变。方泌一以理喻,蔽罪如法。道光十八年,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注扫地赤立:空无所有,形容穷困之极。游击:古代官名。谳:审判定罪。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贼由洛南东逸 逸:逃跑。B.大吏属以兵属:归属。C.方泌勒乡兵二万勒:率领。D.蔽罪如法蔽:判决。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20、( ) 置药面中 亲教 战 是役枕戈 寝者五十日 讹言横兴,非叛 A.乃 与 而 矣B.乃之而也C.故与于矣D.故与于也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后贼由洛南/东逸方泌/驰至分水岭/间道走铁洞沟/出贼前伏待之/贼错愕迎战/遂败/斩首数百乡兵/名由是大振B.后贼由洛南东逸/方泌驰至分水岭/间道走铁洞沟出贼前伏待之/贼错愕迎战/遂败/斩首数百/乡兵名由是大振C.后贼由洛南东逸/方泌驰至分水岭间/道走铁洞沟出贼前伏/待之贼错愕/迎战遂败/斩首数百/乡兵名由是大振D.后贼由洛南/东逸方泌/驰至分水岭间/道走铁洞沟出/贼前伏待之/贼错愕迎战/遂败斩首数百乡兵/名由是大振4.下面六
21、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盖方泌“治乱有方”的一组是( )置药面中,诱贼劫食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贼遂相戒无过商州仁宗召见,问商州事甚悉皆区画久远捕十二人而变息A. B.C.D.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庆三年(1798),盖方泌代理商州佐官,所辖区域四面畅通,而且有很多山林路径,便于藏匿,这给了川、楚教匪出入此地的机会。B.当时商州老百姓非常穷困,盖方泌设计诱杀当地匪贼,并在当地集合了队伍,亲自训练,定时集散,因此没有耽误农事。C.盖方泌有丰富的平乱经验,当渠县发生民变时,他清醒地做出判断,认为并非百姓叛乱,最终平息了民变。调职成都后因为母亲的担忧而回家尽孝
22、。D.盖方泌多次带兵击败匪贼,其乡兵名声大振,吸引了很多人加入队伍,以至于匪贼闻声丧胆,相互告诫不要经过商州。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 (2)游击某诬以事,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 (3)屡谳大狱,皆聚众汹汹,稍激则变。 答案:一、1.D 徒:一类人。2.A A项,助词,的。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代自己/助词,无义。D项,介词,替/动词,认为。3.C “而位不过五品”有转折意,其前宜断开;“其容色”“其文章”句式对称,中间应断开,其他根据句意可断开。4.A 原文后“亦何以易此乐也”,可见这不是作者认为快乐的事;是说作者求禄
23、之状。5.C “不为世俗之文”意思是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6.(1)先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2)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诸位先生。(3)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参考译文 我每次读到诗经中的鸱鸮,读到尚书中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公没有遇到知己。等到读了史记,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琴唱歌的声音没断绝过,颜渊、仲由等学生互相问答。孔子说:“不是兕,不是虎,却要在旷野上奔波。我的主张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到这田地?”颜渊说:“先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虽然这样,没人接受又有什么害处?并且没接受,然后才显出你是君子。”孔子自然地笑着说:
24、“颜回,如果你有很多财产,我替你管账。”虽然天下没有人接受孔子的主张,但他们师徒竟能够自我满足而且是这样快乐。现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贫贱。以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却不能够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跟谁一同享受这富贵的快乐?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却都是天下的贤才,光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代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跟欧阳公交游,并且和他互相切磋。后来年龄大了,才能够读他们的文章词赋,想见他们的为人,料想他们潇洒地脱离世俗的所谓快乐,而自己爱好圣人引为快乐的事。我当时正在学做诗赋骈文
25、,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诸位先生。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我们。我没有想到,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人说,先生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够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而录取了我,因此我才在这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疏通关节,不是亲戚朋友为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退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就可以依靠了。如果侥幸获得一时的成功,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么抵得上这
26、种快乐!左传上说:“不怨天,不怪人。”因为从容自得啊,能够度过我的天年。先生的名声满天下,但官位不过五品;先生的面色温和,没有怒容;先生的文章宽厚质朴,没有怨言。这必定是对圣人之道有很深的爱好呢,我希望听到先生的教导啊!二、1.A A项,甫:刚刚。2.A A项,都是兼词,于此。B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C项,副词,将要/连词,尚且。D项,助词,放在时间词后,无实义/代词,代自己。3.C “漏”是沙漏,计时工具,后跟表时间的补语;根据句意,“无人在侧”,所以不可能是“左右起视之”。由此选C项。4.B 写屋内陈设,写他的读书动作,写他想戒除书瘾。5.B B项,“不遽见”只是不立即接见,并非
27、拒见。“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系作者自剖自谦之辞,实际是作者读书入迷的反应,非其本性。原文述说中也暗寓自得之意。6.(1)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2)而事情的紧急舒缓我也不再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谁能告诉我。(3)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同刘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正担心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参考译文 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等。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还摆放了书架和书箱各四个,古今的书籍都存放在里边。琴、磬和麈尾等各种什物,也都交错摆放在旁边。早晨
28、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将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提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我)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后来就不再端来了。
29、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通过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出去后,(我)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时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坐着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读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面。客人等久了,就非常生气地责骂起
30、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格严厉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我也不再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谁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着你沉湎在书中,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惊疑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同刘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正担心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文字,不比沉溺于女色更好
31、吗?于是笑着回答她说:“像你说的那样也是很好的。”于是不再打算戒除,而是采用她话中的意思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作“醉书斋”。三、1.C C项,听:听任,听凭。2.B B项,都是介词,向。A项,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介词,用/介词,因为。D项,代词,他的/语气副词,大概。3.D “视”的对象是“书”,应在“书”后断开,“逾年”是补充说明“习”的,“习之逾年”中间不断开,确定选D项。4.B 不是直接原因,而是间接原因。是申甫死后的事。5.C 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6.(1)道人临行前,送给申甫
32、一卷书,然后就急急忙忙地离开了,也不知他到底去了哪里。(2)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3)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参考译文 申甫是云南人,有侠义之气且能言善辩。当他年幼时,曾经在路上拴住老鼠嬉戏。有一个道人走过他的身边,教给他做游戏。让他到路边去拾一些砖石瓦块,把这些砖石瓦块分散地垒在地上,并把老鼠放到里边,老鼠反复地横冲直撞也不能逃出来。一会儿,他们又把狸子引诱过来,狸子打算抓住老鼠,也终究没能进去,狸子与老鼠相持了很久。道士就贴近申甫的耳边说:“这就是所说的八阵图,你也想学学这种阵法吗?”申甫当时
33、还小,不明白道士话中的意思,当即回答说:“不愿学。”道士于是就离开了。明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初年,申甫正做和尚,往来于河南山东之间,也没有什么成就。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道士临行前,送给申甫一卷书,然后就急急忙忙地离开了,也不知他到底去了哪里。申甫打开那卷书看了看,上面记录的全是古代的兵法,并且讲述战车使用的战法非常具体。申甫于是就留在山中,研习兵法一年多,不再学习佛学了。不久,申甫就把那本书埋在了嵩山下,到颍州云游,寄居在颍州人刘廷传的家里。刘廷传是以前颍州的大侠,门下有食客好几百人,都喜欢谈论战事,但没有一个能赶上申甫的。
34、刘廷传出资打发申甫去京城。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愍帝登基之后,清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就逼近了京城,京城九处的城门都在白天关闭。这时庶吉士刘之纶先生、金声先生了解到事情紧急,就把申甫推荐给朝廷。愍帝把他召到便殿,用温酒犒劳他,申甫感激涕零。在宫殿门口的台阶下叩头谢恩,大声喊道:“我没有什么才能,但愿以死为国效命。”于是皇帝立即任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的身份担任参军,申甫担任京营副总兵。但实际上没有给他一兵一卒,听凭他自己招募。过了三天,招募的士兵稍多了一些,大多都是市井中贫苦人家中的孩子,不懂得使用兵器作战。而申甫传授的兵法,又是应该擅长使用战车
35、的,所以仓促之间不能把事情做好。正准备选择时日操练士兵,是没有时间对敌作战的。当时一些有权有势的人都不懂得战事,与刘先生、金先生的意见多有不同,又妒忌申甫仅凭布衣身份就被破格重用,于是商量着先行派他去迎敌,日夜不停地下达命令,促使申甫让他们迅速投入战斗,而这时会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战败而亡。满桂,是原来大同的总兵官,是久经沙场的知名老将,因为赶来救援才来到京城,愍帝正想依靠并器重他。战败之后,整个京城震惊恐惧。申甫迫不得已,痛哭失声,连夜带领他的士兵用绳索拴住下到城外,还没到卢沟桥,士兵就逃跑得差不多了。申甫亲自与敌人展开肉搏战,身上中了几十箭,于是被杀死。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
36、、金声不懂鉴察人。等到清兵率军退回,朝中竟然也没有人顾及死去的申甫。距离申甫被杀不几天,刘先生又兵分八路出击敌军,赶到遵化,亲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遇到敌军埋伏,监督士兵与敌人殊死搏斗,过了一天一夜,各路援军没有到达,刘先生也战死沙场。四、1.B B项,属:集合。2.B 句有承接关系,选“乃”合适;句根据前后语意可知,应填代词,“之”合适;句“枕戈”是“寝”的状态,用表修饰的“而”;句的句末语气词有判断语气,用“也”。3.B 根据句段中的名词“贼”“方泌”“乡兵”能大致断开,再根据句意判断其他部分。4.A 是间接表现,体现被重用,体现治民有方。5.C C项,错在“因为母亲的担忧而回家尽孝”,
37、应为“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家守孝”。6.(1)我是文官没有兵,如果你们能成为我的兵,我就能让你们都活下来。(2)某游击拿事情诬陷他,他被解除职务,地方长官认为他是正直之士,他因此得以留任。(3)多次审理大的案件,(审案时)都有很多有势力的人聚集,稍一激化就能发生事变。参考译文 盖方泌,字季源,山东蒲台人。嘉庆初年,凭借拔贡的身份就职州判,来到陕西,代理汉阴厅通判、石泉知县。嘉庆三年(1798),代理商州佐官。所辖地区向东一百里是龙驹寨,寨的东面是河南,向南出武关是湖北。道路四通八达,很多林莽山路,很容易借此藏匿。当时川、楚教匪多次由武关进入陕西。方泌刚来时,民吏非常贫穷,贼首张汉潮带人来到,方泌就
38、把药撒到面粉中,引诱贼人劫食,贼人大多死了,剩余的向西逃跑,大军乘机追击,张汉潮从此一蹶不振。方泌集合众人谋划说:“贼人虽然离开了,但必定还会来。你们逃是死,守在这儿不能耕种也是死。我是文官没有兵,如果你们能成为我的兵,我就能让你们都活下来。”众人回答:“听你的命令。”于是筑堡聚粮,每户三丁抽一,得到三千人,无丁者就用钱财买来粮食兵器,方泌亲自教人们作战,每天辰时集合午时解散,没有荒废农事。四年,贼屯据山阳、镇安,将向东去往河南,方泌迎击打败他们;方泌又在铁峪铺击杀贼人,贼屯据山上,却在山沟里埋伏一半的兵,(方泌)于是分兵翦伏,夺取了东山,(又)多次乘贼人懈怠时击杀他们,贼人连夜逃跑。后来贼人
39、由洛南向东逃跑,方泌飞马到分水岭,从小道走铁洞沟抢到贼人前面埋伏袭击,贼惊愕之下迎战,大败,被斩首数百,乡兵名声从此大振。自武关至竹林关,乡兵都请求隶属龙驹寨。五年,知州被盗贼围困,方泌骑马奔驱一百九十里到北湾,盗贼大惊,说:“龙驹寨的兵到了!”当时盗贼停驻在州西和洛南、山阳的各有一万余人,想从东面突围。方泌率二万乡兵,排列成三个阵营迎战。正好官兵赶到,两军夹击,贼寇大败,近乎被全歼。这次战役有五十天的时间士兵们都是枕着武器睡觉的。某游击拿事情诬陷他,他被解除职务,地方长官认为他是正直之士,他因此得以留任。贼寇于是就相互告诫不要经过商州。八年,被授以盩厔知县,还时时入山搜贼,又抓获宁陕作乱的四十余人。境内刚刚安定,他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赈灾,表彰死者和节妇,河滩、马厂、盐法,都谋划安排得很久远。他被提升为宁陕厅同知。仁宗召见,问起商州事很详细。又被提升为四川顺庆知府。渠县发生民变,地方官要带兵集合。方泌说:“这是赛会人多,以致相互惊扰,谣言到处传,不是叛乱。”抓捕了十二人就平息了民变。调到成都,因为母亲去世回家守孝。守丧期满后,授职到福建延平。不久调到台湾,两次代理台湾道。多次审理大的案件,(审案时)都有很多有势力的人聚集,稍一激化就能发生事变。方泌全都用道理来说明,按照法律判罪。道光十八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