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麦哨(4)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832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麦哨(4)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麦哨(4)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麦哨(4)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麦哨(4)_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麦哨(4)_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4、麦 哨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学目标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

2、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读准“和、应”等几个多音字的读音。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3、。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感悟和积累优美的词、句、段,感悟乡村孩子的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3、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仿写场景段。教学重点:自主读文,读中感悟农家孩子的欢快的童年生活。教学难点:领悟运用作者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巧妙的布局构思。教学过程:一、背古诗,导入新课:1、出示古诗村居,学生背诵。这首诗描写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欢快情景。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农村儿童生活的文章 2、出示课题麦哨,请生读,什么事麦哨呢?图片帮助理解“麦哨”(麦秆做成的哨子)是农村特有的一种“乐器”。那么咱们

4、走进麦哨这篇课文,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二、初读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2、检查生字词认读:出示图片3、交流:观察插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快乐生活洒在乡村的哪些角落?他们的快乐生活洒在乡村的哪些角落?(板书:湖畔、田野、土坡)三、再读感悟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乡村孩子的快乐?边读边找,用“”划出,并在自己喜欢的词句旁边做上批注,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交流:板块一:孩子们的欢乐洒在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来到田野里,出示句1: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

5、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指名学生读,静静地默读这几段,你发现了什么?(1)这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还是一首丰收的赞歌呢。(2)这是一个排比句。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田野里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作物,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田间风光,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出示幻灯片,学生仿写句子( )的( )谢了,结出了( )的( );( )的( )谢了,长出了( )

6、的( );( )的( )谢了,结出了( )的( )。出示句子2: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特别是这一望无际的麦田,(图示:麦穗图),你看到了什么?风儿轻轻拂过,麦穗摇晃起身子,你仿佛看到或听到什么?指名学生读,体会丰收的喜悦,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麦子的欢快吧!生齐读师: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田野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段的描写中,作者除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板书(比喻、拟人)板块二:在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田野里,怎能少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身影呢。瞧,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出示

7、句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孩子们一边割草,一边欣赏着美丽的田野风光,不禁又拿起麦哨,吹奏起心中的赞美之歌,你听生读出示句3:呜卟,呜卟,呜板块三:那边的山坡也是孩子们眼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出示句子;湖边的草又肥又嫩,只消用手拉拉,竹篮很快就装满了。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A、指名生读句子,把你体会到的快乐带入句子读。学习句子: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B、理解句子

8、。在这样的草地上,孩子们翻跟头、竖蜻蜓,还做着哪些好玩的游戏呢师:孩子们兴致勃勃、无忧无虑,因为草地生接读“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看着眼前的美丽风光,孩子们忍不住又吹响了那动听、柔美的麦哨,板块四:第五、六自然段A、指名交流(第五段)听,围观的孩子正为他们伴奏呢,“呜卟,呜卟,呜”B、指名交流(第六段)出示图片,认识“茅茅针”、“茅穗儿”、“茎”。师述:那是一种和茅草差不多的野草,顶部的茅穗儿还裹在绿色的叶片里,显得鼓鼓的,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生接读“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在这样悠闲的时刻,孩子们又吹起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表达内

9、心的快乐。出示齐读:呜卟,呜卟,呜板块五:伴着欢快的、柔美的麦哨声,湖边的青草土坡上到处留下了孩子们的足迹,留下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师: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生接读)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这欢快、柔美仅仅指麦哨吗?它还象征着什么?生:象征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师:呜卟,呜卟,呜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生接读)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四、回归课题麦哨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生:首尾两次写到“麦

10、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感受到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体会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玩耍嬉戏的情景。五、课外拓展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语文主题学习3中的沧海日出(193页)。完成下列练习:1、作者围绕日出描述了到鹰角亭( )、( )、 ( ) 、( )的美丽景色。2、本课抓住景物变化的特点,按( )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3、课文的第三段描绘的是( )美丽景色。 4、第四段主要讲了( )和( )的变化。总结:麦哨是一曲优美的乡村音乐,是乡村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它带给孩子无限的快乐,无限的遐想,再读课题。六:课后推荐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语文主题学习3中的崂山仙籁(14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