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麦哨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830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麦哨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麦哨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麦哨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麦哨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麦哨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

2、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麦哨教学设计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

3、,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教学目标:1.认识“畔、兜、穗

4、”等8个字。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教学准备:乡间小路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教师播放乡间小路,学生边听边唱。师:乡间小路描写了农村孩子的快乐,今天我们伴着这首歌再次走进农村。板书:麦哨问:知道什么是麦哨吗?生:麦子做成的哨子。二、带问题初读文章1.教师在课题上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谁来读读阅读提示?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呢?生:文中孩子的生活

5、是怎样的?2.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课件出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用一个词来说一说。3.检查字词:文章读顺了吗?那老师抽几个来考考你。玩累了,喊渴了嚼嚼,吮吮茅穗儿直沁肺腑。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么欢快,那么柔美。问:读了两组词,你有什么发现?生:很有规律。前一组写茅茅针后一组写麦哨。4.师: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生:呜卟,呜卟,呜你能吹得跟他不一样吗?5.伴着好听的麦哨声,孩子们的生活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快乐、无忧无虑。三、再读文章,体会快乐你从哪些文字中体会出他们的快乐的呢?请再次默读文章,

6、找出相关的语句、段落,好好地读一读,体会体会,可在旁边写一写感受。交流:1.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师: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孩子们玩得开心、快乐师:就是在这块天然的草地上,孩子们有的有的有的如果此时,你也在这块柔软而又弹性的草地上,你会干什么?(生想象)师:是啊,乡村的草地可就是孩子们的乐园呀!齐读。2.湖边的草装满了。生谈体会。师:割草应该是累的呀,为什么你却体会到快乐了呢?生:只消用手是的,竹篮很快就满了,于是就可以开心地玩了。3.玩累了直沁肺腑。生说说体会。是的,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就是天然的绿色饮料,你想不想去采一采,尝一尝茅茅

7、针呀?看哪位同学可以用朗读给我们带来这种乐趣。(抽一学生读)可以尝一尝大自然中的美味,那可是一件幸福的事。我们这儿也是农村,或许你还去过更具农村特色的地方,你有过像这样的采摘体会吗?说一说,你是如何采的,有什么体会。4.湖畔,到处月季花。说说你的体会吧,那请你快乐地读出来吧。5.第四或者第七自然段。师:吹麦哨也是孩子们的乐趣之一呀。问:文中几次写到了吹麦哨?生:两次。师:找一找他们分别在文中的什么位置?生:开头和结尾。师:这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让好听的麦哨生萦绕在田间,也萦绕在了我们的课堂里。四、赏美景,吹麦哨1.乡间的玩耍是多么快乐呀,孩子们为什么能玩得这么开心呢?生:他们有草地,可以吸茅

8、茅针师:那儿不仅好玩,还有更美的景呢!文中有写到吗?写到了哪些乡间景物?生:油菜花、蚕豆你想不想去乡间的田野看一看呀?那老师就满足你的愿望(欣赏风景),说说看后的感受。2.(最后一张麦田图)看着这一田的麦子,你最想干什么?吹麦哨。那我们就拾起麦秆,做成麦哨,一起来吹一吹。学生开始你呼我应,忽高忽低地吹起来。五、练笔,加深感受同学们,刚才我们吹着麦哨,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这幅乡间美景图(板书:乡间美景图),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你向往那里的生活吗?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最想到那里去干什么?为什么?拿起你的笔,写一写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六、作业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其中一些还很有规律呢。课后把它们找出了,摘抄到积累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