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1讲 限时规范训练21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314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1讲 限时规范训练21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1讲 限时规范训练21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1讲 限时规范训练21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1讲 限时规范训练21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1讲 限时规范训练21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1讲 限时规范训练21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1讲 限时规范训练21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限时规范训练21生物的进化【基础题组】1生物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最主要直接证据,其根本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B各类不同生物化石在不同地层出现有一定的顺序C化石能再现生物的结构和生物环境D化石里的生物是现在生物的原始祖先解析:选B。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

2、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2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D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改变解析:选A。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A正确;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等都会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错误;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患色盲,女性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时才患色盲,但

3、色盲基因频率在男性与女性中相同,C错误;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D错误。 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关系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B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长期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C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D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选C。在捕食关系中,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不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A错误;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长期黑暗环境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B错误;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可见,隔离

4、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C正确;因一个种群与另一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因此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D错误。4工业革命之前,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群体中灰色野生型占绝对优势。到了1900年,群体主要由黑色突变型组成,人们称之为工业黑化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灰色桦尺蠖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B不能说明黑色突变型桦尺蠖已进化为新物种C黑色突变型桦尺蠖数目增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D环境是造成黑色桦尺蠖取代灰色桦尺蠖的动力解析:选B。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A错误。该过程中不能得出黑色突变型桦尺蠖是否和以前的还能进行交配及是否产

5、生可育后代,所以不能说明黑色突变型桦尺蠖已进化为新物种,B正确。黑色突变型桦尺蠖数目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环境是对不同颜色的桦尺蠖进行了选择,而不是造成黑色桦尺蠖取代灰色桦尺蠖的动力,D错误。5下列因素中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是()A种群内个体全部自交B种群间个体的迁移C种群内个体发生基因突变D不同表现型存活概率不同解析:选A。种群内个体全部自交,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正确;种群间个体的迁移,会导致部分基因减少,因此会发生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种群内个体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一般突变为其等位基因,因此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错误;不同表现型存活概率不同,会

6、导致某些基因频率降低,而其等位基因频率升高,D错误。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人工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D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解析:选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C错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D错误。7从树叶螳螂到油炸年糕蠕虫,2017年新发现的物种令人惊奇。下列关于这些新物种进化发展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物种

7、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捕食或竞争来实现的解析:选C。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A、B错误;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物种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正确;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除了通过捕食或竞争实现,还有种间互助等,D错误。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均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中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选A。生物的

8、变异是不定向的,在接触青霉素前,细菌的种群中就存在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A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正确;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均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中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9科学家乘坐“里亚斯特”号深海潜水器下潜至近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海底进行科考时,惊奇地发现有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_。(2)几百万年前的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

9、体长期与较浅海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_隔离,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_和_。(3)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4)由于地质巨变,最终人类只抢救了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则此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_。解析:(1)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如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2)生殖隔离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实质是阻断基因交流。题干中比目鱼形成不同物种,外因是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使得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形成生殖隔离。(3)生物可遗

10、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根本变异是基因突变,因为基因突变的结果产生新基因。(4)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形成的种群中基因数量较少。答案:(1)种群(2)生殖自然选择地理隔离(3)基因突变(4)少10遗传现象与基因的传递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频率是指_。进化的实质是_。(2)现有基因型为Aa的小麦,A和a不影响个体生活力,且不考虑基因突变,若进行连续多代自交,A的基因频率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进行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F3中Aa占_。(3)果蝇细眼(C)对粗眼(c)显性,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个体繁殖力相同,一个由纯

11、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自由交配得到F1个体5 000只,其中粗眼果蝇约450只。则亲本果蝇细眼和粗眼个体的比例为_。(4)某病是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正常人群中每40人有1人是该病携带者。现有一正常男性(其父母都正常,但妹妹是该病患者)与一名正常女性婚配,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用分数表示)。解析:(1)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现有基因型为Aa的小麦,A和a不影响个体生活力,且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在自交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若进行随机交配,并且连续淘汰隐性基因纯合的个体a

12、a,则子一代AAAa12,子二代AAAa(2/32/3)(21/32/3)11,子三代AAAa(3/43/4)(23/41/4)32,因此子三代中Aa占2/5。(3)根据题意分析,果蝇自由交配后cc占45050009%,则c的基因频率为30%,而自由交配后代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即亲本种群的c基因频率也是30%,又因为亲本都是纯合子,因此亲本果蝇细眼CC和粗眼cc个体的比例(130%)30%73。(4)根据题意分析,该遗传病在正常人群中,携带者的概率为1/40;一正常男人的父母正常,妹妹是该病患者,说明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该男人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3,则该男人与一名正常女性婚

13、配,后代发病率1/402/31/41/240,因此后代正常的概率为239/240。答案:(1)在种群基因库中某种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不变2/5(3)73(4)239/240【能力题组】11科技工作者在广西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以提髙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人类的需求及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C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遗传物质可朝着一定方向突变D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不改变栽

14、培水稻的基因库解析:选B。万年野生稻与栽培水稻杂交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人类的需求及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B正确;遗传物质的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同时也改变了栽培水稻的基因库,D错误。12玉米的某一性状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一对基因B和b控制,杂合子中有87.5%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某一个玉米群体自交,F1中出现两种表现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F1的基因频率与亲本相比不会发生改变B亲本可均为突变型CF1中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突变型野生型115D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不会发生改变解析:

15、选C。某一个玉米群体自交,F1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该群体的基因型为Bb,B的基因频率为1/2,b的基因频率为1/2,Bb自交后,F1为1/4BB、1/2Bb、1/4bb,B的基因频率为1/2,b的基因频率为1/2,两者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A正确。杂合子Bb中有87.5%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则亲本可均为突变型,B正确。F1中的杂合子Bb自交后代,突变型野生型87.5%12.5%71,C错误。F1(1/4BB、1/2Bb、1/4bb)自由交配,F2中BB为1/4、Bb为1/2、bb为1/4,前后代基因型频率不变,D正确。13在人类的MN血型系统中,基因型LMLM的个体表现为M血型;基因型为LN

16、LN的个体表现为N血型;基因型为LMLN的个体表现为MN血型。若在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中,血型为MN的人数是N型的3倍,则LN基因频率是()A0.4B0.8C0.75 D0.33解析:选A。假设LN基因频率是q,则LM基因频率是1q,根据遗传平衡公式可知,基因型为LMLN的基因型频率2q(1q),基因型为LNLN的基因型频率qq,血型为MN的人数是N型的3倍,则2q(1q)3 qq,则5q2,故q0.4,因此LN基因频率是0.4。14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妻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子女患该病的概率()A1/10 B10/19C91/100 D1/2解析:选B。

17、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在该人群中,aa占81%,a基因频率9/10,A基因频率19/101/10,AAAa(1/101/10)(21/109/10) 118。综上分析,一对夫妻中,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1/19AA、18/19Aa,正常丈夫的基因型为aa,他们所生子女患该病的概率118/191/210/19,B正确,A、C、D均错误。15病原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主要机理如图所示。(1)据图可知,病原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途径有多种。通过_将抗生素排出细胞外,降低胞内_浓度而表现出抗性;通过对抗生素靶位点的修饰,使_而表现出抗性;通过_使抗生素降解,失去

18、功能。(2)研究发现,由于抗生素的大量生产和滥用,导致人类肠道中病原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从进化的角度分析细菌耐药性增强的原因是_。(3)由于抗生素在医疗以及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中出现了大量抗性污染热点区,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多种直接或间接的传播途径最终进入水体和土壤。请你提出两项对应抗生素耐药性蔓延的措施。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途径有:通过特异性或多重耐药外排泵将抗生素排出细胞外,降低胞内抗生素浓度而表现出抗性;通过对抗生素靶位点的修饰,使抗生素无法与之结合而表现出抗性;通过抗生素失活酶使抗生素降解,失去功能。(2)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导致人类肠道中病原细菌的耐药性不

19、断增强的原因是:抗生素对病原细菌的选择作用,即滥用抗生素不断淘汰不耐药的病菌,导致耐药菌的耐药基因频率增大,从而使得耐药性增强。(3)防止抗生素蔓延的措施有:管理或减少抗生素的生产、使用及向自然环境排放;监测医院、养殖场等周围环境中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研制新型替代药物;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消除和缓解耐药性发生和传播;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认识,减少抗生素滥用。答案:(1)特异性或多重耐药外排泵抗生素抗生素无法与之结合抗生素失活酶(2)抗生素对病原细菌的选择作用,导致病原细菌中耐药基因频率增大(3)管理或减少抗生素的生产、使用及向自然环境排放;监测医院、养殖场等周围环境中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研制新型替代药物;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消除和缓解耐药性发生和传播;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认识,减少抗生素滥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