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析秦汉陶俑之间的关系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渭河南岸。背依秦岭,面向秦川,泾、渭、灞、沣、涝等水流经径内,形成沃野千里,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在五月份对西安的两个星期的考察中,我们对西安的文化进行了更深的了解,其中秦汉陶俑在各大博物馆中都可以见到,其中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和咸阳博物馆里的汉俑无论造型还是艺术风格都是值得探索的。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陶俑是我国陶瓷雕塑史上的杰作,他们的造型和艺术风格都是存在迥异的,本文将浅析以秦始皇陵和咸阳博物馆为代表的秦汉陶俑之间的关系。陶俑作为陪葬品,展示了死者生前的生活状态,古人的“视死如生”观念根深蒂固,因而陶俑所展示出来的内
2、容则生动再现过去时代的人物形象与风貌、文化特色。所以应该从所展示的内容、服装、体型、规模与建制、以及背后的技术与文化背景这几个方面来体现秦汉陶俑之间的关系。一、 秦汉陶俑所展示的内容秦始皇陵为代表的兵马俑,主要用于作战。秦始皇陵兵马俑数量、规模、气势和写实水平都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秦代陶俑是那个时代写实艺术的完美体现,它们形体高大,比例匀称,形象生动,神态逼真,可谓千人千面,栩栩如生。有少数的俑如立射俑、跪射俑,则取动态的表现,将军俑右手紧握左臂,手腕的力度感十分鲜明,还有双臂前举乘驾战车的御者,跃跃欲动的战马,这些都增强了人物、战马的内在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巨大的寂静。寓动于静,于统一中
3、求变化,这又是秦始皇陵兵马俑艺术的高妙之处。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汉俑与秦俑一样,大多都是用来送葬的模拟物,但在规格上要比秦俑小得多,除此之外也有彩绘女侍俑,艺术造型超出军阵陶俑,富有生活情趣。渐至东汉,这种侍仆舞乐俑成为主流,兵马俑不再出现。造型对象转为舞女,侍仆,农夫和市井等。造型艺术也由呆板变为生动,比如汉陶俑中的“说唱俑”。 汉代陶俑,就是在繁荣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兴盛起来的。由于国力的强盛,贵族王侯们蜕变侈奢、纵情享乐。多姿多彩的汉代彩色陶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二、秦汉陶俑的服装从秦兵马俑上看,我们可以看到秦俑的服装主要
4、是军装,虽然各有颜色,而且根据军官等级、兵种而不同,但是服装是用高超的技术雕刻出来的。主要是身穿铠甲,根据官兵地位不同,等级不同,爵位差异,在服装上有着明显的标志性差异,这些不同点正可以说明了秦朝军队的等级森严,秦按照军功授爵。所以这就造成了在清一色的军队服装里又稍有差异,一个等级森严,按军功论赏的社会备受有秦代的推崇。就汉代的社会风习而言,汉代人以袍服为重,多着长衣,这一点在阳陵出土的塑衣式陶俑上表现的十分清楚。这类陶俑身上所塑服装结构明晰,衣着穿法清楚。在西汉一些帝王陵墓,如茂陵等陵墓中,出土了大量的裸体陶俑,男女老少皆有,其陶质坚硬细腻,身体分段制作,各有模范,粘接成型,在身体内壁留有工
5、匠压印的指纹,人物形体适中,各器官齐全,面目表情生动活泼,彩绘橙红、朱红、赭、黑等色,个别俑身残留有麻织物的痕迹。出土的陶俑因手臂为木材所制,可自由转动,因年代久远,木材早已腐朽不见,又从残留麻织物的痕迹可以判断,陶俑本身是有着衣服的,而且是真材实料,人体结构也按照真实雕琢。三、 秦汉陶俑的体型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兵马形体大小仿照真人真马,人俑平均身高1、8米,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马的形象劲健有力、昂首伫立、比例匀称、结构准确。在造型上,着力刻划
6、战马蓄势而动的特点,体现了一种轩昂骏健的风神。秦陵陶马是我国古代长期盛行的骏马雕塑艺术的真正开端。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汉代陶俑体型上相对来说小的多,汉俑体型小,均半米以下,手中所持多为象征性兵器,战车已不见。一般汉俑都是按照人体的三分之一的比例来塑造,也有比这个比例还小的,在个体大小和制作精细方面,汉俑已较秦俑逊色,但是数量上汉代陶俑绝对不会比秦兵马俑的少。除了人物俑外,还有陶制动物俑,有鸡、鸭、羊、狗、飞鸟等,其形象准确、生动、活泼,各种神情刻画得细腻感人,惟妙惟肖。特别是陶马,表现出的意境与秦马俑的严肃庄重有很大不同。汉陶俑的出土,则让人见到汉代时人们对艺术的追求非常
7、自由,具有较强的个性化,体现了汉代人求真求实的审美情趣的体现。四、 秦汉陶俑规模与建制上陕西秦始皇陵里的三座大型兵马俑葬坑,这里埋葬着约8000件陶制车马和人俑,还有实用兵器万件。三个从葬坑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其中呈长方形的一号坑最大,总面积达13000平方米,整齐有序地埋葬着与真人真马等高的陶塑兵马俑,按密度推算,总数达6000件,系以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主力部队。二号坑约6000平方米,估计俑器有1500件,为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即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
8、、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三号坑最小,约5000平方米,共有俑器69件,有战车、车马、御者、武士、系统帅一、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从而组成一个统一完整、威武雄壮的军阵构图,它们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碑式的雕塑。这些陶兵马俑的数量、尺寸空前庞大,制作方法是塑模兼用,分段制作,装成粗胎,再用细泥进行细致刻划,窑烧后,加施彩绘。陶俑按姿态、服饰、装备和所在位置区分为不同的兵种和职司,
9、有头戴双卷尾长冠、身着战袍和鱼鳞铠甲、手按宝剑的将军俑,有头戴单卷尾长冠、披戴铠甲或胸腹甲作指挥状的武官俑,有头戴圆形介帻、身穿窄袖短袍和齐腰铠甲、立于马旁的骑士俑,有装束多样的武士俑,还有射水俑、车兵俑等。由此可见秦代宏伟而壮阔的帝国曾经盛极一时,这种军事规模与建制既是具有统一实力的明证,又是秦朝生活的体现。在陕西咸阳博物馆里的咸阳杨家湾兵马俑是西汉前期的作品,和秦俑不同的是,不仅出了骑兵俑、步兵俑,另有文官、乐舞俑、杂役俑等一百多件。步骑俑排成战阵,它再现了汉初军阵形式,在艺术上也是写实的,它承袭了秦俑坑的遗制,只是在军阵上以骑兵为主,战车已不见,人俑个体小于秦俑,手中所持已非秦俑所持的真
10、正实用兵器,而多为象征性的兵器。这些陶俑大都是当时官营作坊东园署的东园匠制作的,系采用模制和捏塑并刻划成形,制作的大多是服侍墓主人的男女侍俑、兵俑,也有一些乐舞杂技俑。在造型手法上,人俑显得头大,也缺乏细部与性格的刻画,这是难与秦俑相媲美的。但杨家湾汉俑面宽唇厚,多蓄胡须,刻划单纯洗练,神态威武,与秦俑健壮强劲的特征相一致。从这里可以看出,作为与墓葬制度联系紧密的俑像,是汉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门类,与秦代兵马俑相比,汉代俑像则主要塑造的是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且形象更生动活泼。在规模上,汉陶俑则没有秦帝国的规模,在出土的帝陵陶俑中,数量非常有限,但是表现却更加丰富。五、 秦汉陶俑背后的技术与文化背景
11、从秦始皇兵马俑中可以看到的当时秦代标准化的生产,统一的号令,整体划一的步伐。秦代当时的标准化的生产武器就足以让我们拍手称奇,惊叹古人的智慧,更使我们看到了帝国统一的不可扭转的因素。但是更为惊叹的是,如此众多而有逼真的兵马俑却很难找到一副一模一样的作品来。秦朝钟情于兵马俑的塑造源于帝国的崇尚,源于时代的潮流。秦帝国陶俑单一而又恢宏万千,气势磅礴。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就开始走上了一条标准化、统一化的路子,只有秦具备这样的条件来完成使命,统一中国,却因为在单调的路子里越走越窄,只有通过法家的思想以及方式才能使帝国迅速走上强国的步伐,却在这个调子里越陷越深,以至于不能自拔而自毁长城。相对来说,汉帝国则幸
12、运多了,因为经历了秦灭亡的经验教训,经历了农民战争的洗礼,经历了楚汉相争的反复较量。更加懂得珍惜的机会。修养生息,放手发动群众,一心搞生产,到了汉武帝时期,帝国达到了鼎盛。社会转而丰富多彩。从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情况看,两汉各时期陶俑,有较大的差异,但汉代陶俑与秦代陶俑的根本区别,突出地表现对神韵的追求上,汉代杰出工匠所遗下的艺术品上所体现的风格,表明这一时期艺术家对神韵的理解与追求在写实的基础上刻划精神,以形似求神似,这一创作理念在说唱俑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艺术家截取说唱艺术最精彩的说唱举动,利用形体夸张及人物面部表情变化来突出艺术形象,看似头大身小,躯体粗短,身材比例失调,但恰恰如此,其丰富的说唱内容醉人的表演形式,及演艺成功者的自然流露,被刻划的惟妙惟肖,恰到好处。从秦兵马俑到汉陶俑的衍变既可以看出中间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不断的继承与发展。正是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开创,使得古老的中国从源远流长走到具有奠定基础的成熟成型的帝国,中国人也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成熟成型。.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