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二月份开学验收历史试卷BYSHI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233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二月份开学验收历史试卷BYSHI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二月份开学验收历史试卷BYSHI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二月份开学验收历史试卷BYSHI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二月份开学验收历史试卷BYSHI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二月份开学验收历史试卷BYSHI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二月份开学验收历史试卷BYSHI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二月份开学验收历史试卷BYSHI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二月份开学验收历史试卷BYSHI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二月份开学验收历史试卷BYSHI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一中2013-2014高二下学期二月份开学验收试卷历史寒假测试试卷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姓名:_班级:_考号: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1. 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中“格”字的含义应是( )A研究B规格C人格D格子【答案】A考点:宋明理学。“格物致知”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接触、研究万事万物去认识、体验“理”,最终达到贯通明“理”。很显然,“格”在

2、这是动词。2. 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曾指出,孙中山民主革命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体现在孙中山的哪一个主张上(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民主共和、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国共合作、扶助农工【答案】C考点:三民主义。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内容是为了防止垄断的产生而进行的设想,是列宁所说的“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故选C。ABD项均与材料信息相差太远。3.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答案】D考点:新

3、文化运动的背景。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使旧道德、旧思想卷土重来。为其称帝做舆论准备。A、B 两项为 D 项服务;C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4.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A.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地位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C.对东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偏向D.有利于文化普及与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为民众所接受【答案】考点:本题通过新

4、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的一段言论,创设情境来考查理解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解答关键是提取关键信息“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这些信息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东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偏向,故正确答案为C项。5. 学完“百家争鸣”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A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B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C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D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答案】B考点:战国百家思想。儒家强调“仁”,要求人与人

5、之间互相爱护,融洽相处,A项正确。老子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项正确。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以权术、权威来维系统治,D项正确。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所以B项不正确。6. 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 “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答案】A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特点。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书同文字”,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字体是小篆字体。从四个选项中的字体特点可以分析出,ABCD四种字体分别为小篆、楷书、行书、草书。故本题选A。 7. 山东境内有蒙阴县、平阴县、济阳县和宁阳县

6、等带阴和阳后缀的地名。平阴和济阳因靠近济水而得名,蒙阴和宁阳因靠近山而得名。依据常识分析,宁阳和济阳位于山或河的()。A山北面、河北岸 B山南面、河南岸C山北面、河南岸 D山南面、河北岸【答案】D考点:地地理概念。理上以向阳为阳,背阳为阴,简单来讲,在中国,山的北面叫阴坡,南面叫阳坡。而河正好相反,位于河北称阳,位于河南称阴。宁阳因位于宁山之南而得名。济阳因位于济水之北而得名。8. 如图,图一所示文物是图二所示哪一文明区域的历史遗存( )ABCD【答案】D考点: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两河文明的两个阶段是苏美尔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故选D。9.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7、,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答案】C考点:宋明理学。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分析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阶级角度来分析理解历史问题。朱熹是宋朝的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他进一步发展阐述了儒家思想。据此,可判别正确答案应为C。朱熹的思想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并未涉及,故本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10. 我国封建社会国家最高学府太学最早设立于( )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答案】D考点:古代的教育。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汉武帝时期为了推广儒家思想,兴办太学,把儒家思

8、想作为教授课程,故选D。11. 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答案】C考点:古代儒家思想。对比材料信息:孔子的主张有仁、德治,教育思想主张;孟子的主张有民贵君轻、仁政;荀子主张君舟民水,人与自然关系。可知C项符合题意。12. 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9、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A启蒙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 D古典主义文学【答案】B考点: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前期,西方革命和改革后依据“理性”建立的社会制度令人失望,但是人们还是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未来,此时兴起了浪漫主义文学;故选B。启蒙文学是席卷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文学上的延伸和体现。古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的文学流派;现代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六年代受经济危机和二战的影响而兴起的文学流派。因此ACD均错误。 13.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

10、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C.墨家、儒家 D.法家、道家【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流派。“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反映的是儒家民本思想。“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反映的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B。14. 王夫之说,“无理则欲滥,无欲则理亦废”“倘以尽己之理压伏其欲,则于天下多有所不通;若只推其所欲,不尽乎理,则人己利害,势相扞格,而有不能推”。与这一观点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B“穿衣吃饭

11、,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C“人是万物的尺度”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D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了王夫之的辩证思想与苏格拉底的思想的相同之处。王夫之阐述理与欲的辩证统一的观点。A项天理与人欲对立的;B项是李贽的思想,把欲与理等同;C项是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强调个人的感觉为成万物尺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D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强高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体现其对理性的推崇,但没有扼杀人的感性。故ABCD项比较可知,D项最为接近。D项正确。15. 如图文化成就的发明创造者是( )A中国人B波斯人C阿拉伯人D印度人【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

12、明的,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故选D。 16. 在古代希腊,以芝诺为代表的斯多亚学派认为()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事物形态取决于人的感觉人与生俱来就带有理性世界产生于理性的逻各斯A BC D【答案】C考点:古希腊哲学。智者学派认为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故排除含的选项;斯多亚学派认为,逻各斯是渗透万物的积极理性原理和精神原理,人和自然界都是逻各斯的产物,从而得出了“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的结论,故C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

13、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材料二 人在社会中的自由只受根据国家的意志而建立的立法权的限制而不受任何其他立法权的限制当立法者竭力掠夺和毁坏人民的财产或竭力把人民变成独裁统治下的奴隶时,他们就使自己处于与人民对抗的局面,因而人民不会进一步屈从而是被迫进入上帝为所有的人提供反抗武力和暴力的普通避难所。人民仍保留有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当他们发现立法机关的行为与其职责相违背时,就会将其取消或改组。以上材料均摘自约翰洛克政府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基

14、本观点。(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克思想的历史作用。【答案】(1)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们通过契约组成国家,从而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如果立法者违背民意,人民有权推翻并重新组织政府。(2)洛克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影响;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世界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答出2点即可)考点:洛克的思想。本题考查提炼材料信息并综合理解能力。(1)注意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归纳概括,并力求要点全面;(2)要把洛克思想的历史作用放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大背景中去考虑,同时也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18. 阅读下

15、列材料: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材料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材料三“三言”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当时的市民生活,亦反映了专制势力、传统礼教对人民的迫害与人们的抗争。著名的篇目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请回答(1)材料一、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同点是什么?二者在时代背景上有何不同?(2)材料三中的“三言”指的是什么?“三言”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文学发展的什么趋势?【答案】(1)两则材料都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生活疾苦的关切之情。不同:材料一:战国时期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屈原的改革遭到旧贵族的排挤,他把满腔的悲愤化为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材料二:安史之乱前夜,唐朝危

16、机四伏,诗人在经历了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后,满怀忧国忧民之情。(2)“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趋势:文学以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为主题,具有现实性和通俗性的特点;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解答时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答案要简练、全面。(1)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材料的作者都是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二者在时代背景上明显的不同,杜甫生活在唐代安史之乱的时期,但是屈原是在战国大变革的时期。(2)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三言二拍都是要掌握的内容。三言是指的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二拍指的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从文学作品的内容上看,

17、明清文学作品越来越倾向于世俗化。19.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2:南宋陆九渊说:“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请回答:(1)从材料1可以看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的本质目的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2)与朱熹相比,陆九渊的思想有何特点?(3)简述朱熹和陆九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答案】(1)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这一思想的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因为材料指出,儒家道德伦

18、理、三纲五常就是“理”在社会上的体现。(2)陆九渊将理学发展为心学,主张用内心的反省以求“理”,认为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考点:本题考查朱熹和陆九渊思想的比较。(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是“理”在社会上的表现。(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陆九渊

19、思想的核心就是“心即理也”。(3)朱熹和陆九渊都是我国宋明理学的著名的学者,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则是心学的开创者,二者都对中国的思想和中国的精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什么现象?有何意义?(2)材料二两幅画分别属于什么画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材料三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时代风貌?【答案】(1)现象: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意义:促进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

20、进步和发展。(2)图3:文人画。特点: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图4:山水画。特点: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意境是其灵魂,创作上往往注重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3)情感:天涯孤旅的哀愁。时代风貌:元代社会的黑暗;文人社会地位的低下;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化。(1)从图片一中的文字来看,其文字大多是象形字,这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起源;(2)从图片二中的两个图片可以看出,宋代绘画多是风俗画,从(3)材料三中马

21、致远的元散曲天净沙秋思能够体现当时作者的哀愁,能够反映当时的文人地位低下。21.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威”“扬武”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

22、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

23、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考点:严复的经历。(1)从材料一可以直接看出严复参与了洋务运动的创建海军和近代教育的实践活动,再联系洋务运动政治和文化背景即可答题。(2)着重理解“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这里的“标”是指学习、采用西方先进技术;“本”是指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严复的主张是技术和教育并重,重在教育。(3)从题中所涉及的时间段(19世纪中后期)范围内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状况、经济基础、思想状况等角度概括其客观原因。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4、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指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表现为比较高级的文化处于传播的主导地位,而比较低级的文化则主要处于吸收的他位。总的来说,文化的传播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在方向上同时并行,在层次上相互交错。由于吸收文化的区域基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不同的阶级、集团和派别对于外来文化不同要素的需求有着轻重缓急的不同,这就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向和层次不可能绝然齐头并进,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阶级或阶层,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吸收的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新、演变、递嬗,于是构成了文化传播与吸收中的时间与层次序列。在一般情况下

25、,对外来文化的选择与吸收,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轨迹,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 的吸收,正经历了从技术层次到思想层次,进而又推进到政治层次的发展过程。王翔论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层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评分标准:下面以赞成为例,答题思路为:赞成对中国近代吸收西方文化的解释。通过史实近说明近代中两文化碰撞中,中国处于落后地位,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阶级和派别从自身立场出发吸收两方文化,表现出不同层次。通过史实分析对于西方文化的吸收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从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后,再

26、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历了技术思想制度三个层次。(持反对意见可以从学习西方过程中逐渐出现齐头并进局面的角度论述:如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等。)考点:回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材料的观点,抓住材料出处,结合材料内容知道材料主要观点是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明显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经历了器物、思想、制度三个层次。对于我们而言,通常会选择赞成的观点,因为相关的史实比较好找。回答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是赞成,然后在列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学习西方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就可以了。如果选择不赞成,首先,也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是不赞成。史实论证可以列举同一时期学习层次是交叉进行的(如在洋务派还在学习西方器物的时候,太平天国洪仁玕已经提出学习西方制度的资政新篇了。还可以列举清末新政和革命派同时期的不同主张来论证中国的向西方学习并不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答题时,一定注意史论结合,观点明确。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