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省名校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136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省名校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省名校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省名校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省名校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省名校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四省名校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四省名校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四省名校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省名校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试题24.据史载,公元前480年,鲁国大旱,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对策,孔子答道,灾旱是上天刑罚,对失政行为加以纠正即可,不需要举行求雨仪式。由此可知,孔子A.旨在维护天道权威 B.反对举行祭祀仪式C.思想具有人文色彩 D.吸收法家重刑理念25.汉初,主管郡国上计(年终考核)和考课(考察督课)并奉行赏罚是承相的主要职责之一”。西汉末年到东汉,主持上计的机构逐渐变成尚书。由此可说明汉朝A.官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B.地方行政体制根本改变C.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 D.中枢权力机制逐渐变化26.两宋时期,代表民间舆论的谣谚文化盛行。前期君主大都能从谏如流,把“观政

2、听谣作为一种政治手段;两宋末期具有煽动意味的谣谚大量出现,朝廷采取了高压政策禁止其传播。这一现象反映了A.两宋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B.宋廷管控民间舆论维护统治C.官民在政治上进行良性互动 D.民间对政治的认识趋于理性27.清朝康熙帝南巡,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南宋楼瑞画作基础上,重新绘制,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并每幅制诗一章, 下图为其中一耘和络丝。材料反映出A.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 B.人民生活的富足状况 C.江南农业生产较先进 D.政府重农的政策倾向28.19世纪80年代,申报多次报道晚清官员学习并实践西方科学技术的事迹,如1881年上海太守董子珊自筹资金试制并改

3、进的“机器轮船”,1887年山东巡抚幕僚魏温云制造用于解决黄河水患的扒沙船,试用效果良好等。这表明A.洋务运动改变主流价值观 B.中国近代工业化迅速发展C.工业文明的影响逐渐扩大 D.社会变革孕育于技术发明29.1919年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出版的数理杂志上刊载了一-篇论文三从义,该文章引用易经来解释“三从 ,其认为“一”“二”“三”分别代表丈夫、妻子、儿子,奇数是阳,偶数是阴,结论是女人服从男人是天经地义。该现象A.反映儒家传统道德与时俱进 B.说明科学思想影响传统伦理C.一定程度上与时代精神契合 D.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艰巨性30.下列内容摘自中共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该议决案A

4、.反映了中共革命任务的变化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削弱了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 D.导致国共两党最终走向分裂31.摘编 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上图的数据反映了A.“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B.“大跃进”运动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C.国民经济调整关注人民生活的改善 D.工业建设方针和政策始终保持理性32.在公元前6世纪时,雅典的贵族家庭可以通过给家中战死疆场的年轻男子建造纪念性建筑物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权势。在克里斯提尼时代,雅典人普遍使用简单的柱形墓碑,城邦每年都要为阵亡者举行公共葬礼,由执政官发表充满爱国激情的悼词,将他们合葬在祭坛式的石头大墓中。造成此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5、A.贵族与平民的矛盾逐渐消除 B.雅典的商品经济发展迟缓C.雅典对贵族奢华之风的制止 D.维系雅典城邦发展的需要33.下表为工业革命前夕英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地理布局状况。此状况的出现A.客观上促进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革新 B.促使大口大量从西北部向东南部流动C.可能加剧英国的阶级矛盾和地区冲突 D.严重制约了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活动34.一战前, 某绘画流派在创作中提出一个认识新物象的新方法,即把对象的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印象拼合在一个平面上。下列与上述流派风格一致的作品是35.1969年,尼克松在关岛发表新亚洲政策演说,首次提出,在亚洲盟国的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卫问题上美国将不再包办,“除非存在某个

6、核大国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负责。美国亚洲政策的调整A.源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 B.是基于美国现实利益的全球战略的重构C.表明美国已承认亚洲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D.使美苏争霸的前沿阵地转移至欧洲地区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由于早期资本主义 发展引发的经济和社会变动,普遍的失业、流浪和贫困现象对英国社会秩序造成较大的冲击,危及统治者利益。1601年英国议会颁布济贫法,企图以福利救济、以工代赈、劳动培训等方式,对贫困者的生活给予一定的“保障”。1723 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要求各地方政府广设“贫民院”“习艺所

7、”,加强“院内救济”,禁止“院外救济1795年,工业革命的冲击、农业歉收造成的饥荒、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以及政府卷入对法战争,造成英国社会动荡不安,英国部分地区开始流行斯皮纳姆兰制。在“公平收入”的口号下,它规定对每个在固定收入水平线以下的劳工按照面包的市价和劳工家庭成员的人数进行补贴、救济,保障其最低生活。摘编自李宏图、沐涛、王春来、卢海生工业文明的兴盛一 16- 19世纪的世界史材料二 从1949年至1956年,我国颁布和实施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在社会救助方面,1949年12月,政务院发布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由中央

8、组织全国性的救灾工作。1950 年6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在社会保险方面,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到包括城镇机关、事业单位之外的所有企业和职工。在医疗保障方面,确立了公费医疗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确立了面向乡村孤老残幼的“五保”制度。1956 年6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一一摘编自文姚丽、刘振华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历史演进综述(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近代英国和新中国初期社会保障建设的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9、分析新中国初期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1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从夏后氏比较笼统的霸权,经过商人同心圓布局的统治机制,最后到西周的封建网络,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促使“中原”成为中央政权的基地,而又以同心圆的方式扩散其势力于各处。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界线,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不一定是统治的权力,而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文化,其中包含了各种地方文化。将各种地方文化吸纳入中原文化,“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共存而不排他。这样一个核心,加上其放射的影响力,终于形成了后世的“中国。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根据材料,提

10、取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45.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行政审批已被日益广泛地运用于许多领域,对于保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种国家管理的重要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上海市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逐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开展了7次集中清理,共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964项。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改革推进速度慢、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权力部门化、利益化的问题依然存在、向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部

11、门倾斜力度还不够等。摘编自王琳琳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9 分)46.历史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突破了 传统意义上战场决定战争胜负的理念,表现出现代战争的全面化特征。以宣传为表现的精神战争变得非常重要,其中英国政府发布的布赖斯报告可谓宣传战的成功典范。它通过列数德军在比利时的战争暴行,不仅极大地凝聚了国内民众的战争意志,而且严重恶化了德国的国际形象,为英国政府争取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布赖斯报告之

12、所以取得如此重大宣传效果,关键在于其强大的专业团队和精心的设计。以布赖斯报告为典型的英国战时“暴行宣传”不仅在战时而且对日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更多资料的解密,人们了解到有很多知识分子参与到战时虚假的政治宣传中,战前欧洲知识分子所拥有的公信力也因此骤然瓦解,人们对政府的态度也从信任变成了怀疑。摘编自邢来顺韩亚静布赖斯报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对德宣传战的典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 -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进行战时宣传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赖斯报告的影响。(7 分)47.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宋教仁(1882- -1913

13、年),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甲午战争失败后,宋教仁立志文不借笔,武不借刀;1902年,考入武昌文华书院普通中学堂,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1904年,宋教仁因起义失败被迫逃亡日本,进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开始系统学习西方政治和法律。他经过对日本、欧洲、美国等国政治过程的研究,认为“革命成功后,要立即颁布宪法,进行选举,实行民主”。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组织拟制宪法草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1912 年8月25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希望在将来的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能争取多数席位,在安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到处演说,在长江流城刮起一股“宋教仁旋风”。当国民党获得

14、国会选举胜利的消息传来后,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从上海火车站乘车去北京代表国民党组阁,不幸遇刺,两天后不治身亡。摘编自宋教仁:民主宪政先行者(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教仁奔走革命的政治背景。(7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教仁为民主宪政所做的贡献。(8 分)2021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文综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24.C 解析从材料可知孔子认为旱灾是.上天刑罚,提示统治者需对失政行为加以纠正,这反映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是人文精神在孔子思想中的体现,故选C项;从材料无法体现孔子维护天道的权威,可排除A项;材料只说明了孔子认为统治者纠正失政行为即可,不需要举

15、行求雨仪式,并不能说明孔子反对举行祭祀仪式,故排除B项;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可排除D项。25.D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从汉初丞相主持上计到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由尚书主持上计,可见丞相权力在不断削弱,即中枢权力机制在逐渐变化,故选D项;从材料无法体现官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可排除A项;从材料无法体现地方行政体制的根本变化,可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纵观汉代中央集权确实加强,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可排除C项。26.B解析从材料可知两宋政府前后期对谣谚的态度不同,前期“观政听谣”,后期用高压政策禁止其传播,这可体现宋朝管控民间舆论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故选B项;从材料无法体现两宋君主专制高度强化,排除A项;两宋末

16、期具有煽动意味的谣谚出现并被朝廷禁止传播并非良性的互动,排除C项; 谣谚可代表民间舆论,但并不能说明民间对政治的认识是理性的,排除D项。27.D解析从材料可知康熙帝重绘耕织图是为了表述对农夫织女寒苦生活的感念,结合所学中国自战国以来统治者重农的现实需要,可知D项正确;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生产方式,并非集体劳作,可排除A项;B项“富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可排除B项;清代江南农业相较其他地区来说是要先进-一些,但是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可排除C项。28.C 解析两个事迹都表明士大夫中的一部分积极学习并实践西方科学技术,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在中国的影响扩大,故选C项;洋务运动

17、时期,传统儒家价值观仍占据主流地位,排除A项;个别的技术发明不能代表整体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排除B项;该阶段的西学东渐仍处于“器物”层面,且材料未能体现社会变革,排除D项。29.D解析该论文核心内容仍然在论证旧伦理道德的正当性,反映了在新文化运动下,旧道德被换了新外衣,进一步表明扫除旧文化的艰巨性,故选D项;易经与数学结合,论证的核心却是旧道德,并没有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也不体现科学思想,排除A B两项;时代精神是以民主、科学来启蒙人民,是思想解放,排除C项。30.B解析材料强调国民革命是中心任务,国民党是革命的党,这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故选B项;中共“二大”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最低纲领,到

18、“三大”并没有改变,只是改变了单打独斗的斗争策略,故排除A项;国共合作使原本弱小的中共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故排除C项;1927年国共分裂是中共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等多种,原因的结果,并非该决议案所导致,故排除D项。31.C 解析 1960 年中共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次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将“大跃进”时期过分发展的重工业比例适当下调,体现出国民经济调整关注人民生活的改善,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轻重工业比例,并未涉及工业体系,故排除A项;“大跃进”期间重工业比例过大,轻工业发展滞后,不能说明整个工业的高速发展,故排除B项;“大跃进”期间方

19、针政策“左”倾错误突出,是非理性的体现,排除D项。32. D 解析雅典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一-直存在,故A项错误;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商品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明发展到新的高度,故B项错误;从公元前6世纪至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促使贵族不断让步,贵族奢华之风一度被限制,但不可能制止,故C项错误;雅典人的节俭之风和执政官对城邦意识的引导,体现了雅典执政官和民众维系雅典城邦内外发展的现实考量,故D项正确。33.A解析工业革命时期,借助充沛的能源煤炭,英国新兴的机器大工业在英格兰西北部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有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在该地区纷纷涌现,工业和

20、经济重心不断由东南部向西北部转移,这大大加强了东南部与西北部的联系,有利于交通领域的革新,同时也促进大规模的人口从东南部向西北部流动,故A项正确,B项错误;工业革命前夕,随着国内民主政治的构建、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英国国内的统-市场在不断形成,C项中地区冲突的加剧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前,英国已成为海上殖民霸主,故D项错误。34.D 解析 通过题干中的信息“把对象的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印象拼合在一个平面上”分析,这描述的是现代主义风格作品,大卫拿破仑加冕是新古典主义画作,米勒拾穗者是现实主义作品,莫奈日出.印象是印象派开山之作,毕加索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代表作品,故选D项。35.B解析

21、美国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只是美国政策调整的原因之一,从根本上来说是基于美国国家核心利益的现实考量,故A项错误,B项正确;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并未完全承认亚洲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故C项错误;美苏争霸从“冷战”一开始就已经在欧洲这一前沿阵地展开,故D项错误。41.(1)近代英国背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贫困人口的大量存在;人文主义的影响。(6 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新中国初期背景:巩固政权和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人民政权的本质要求;长期战乱带来的社会贫困。(6分,每点2分)(2)特

22、点:由国家主导;覆盖面广;建设全面。(6 分,每点2分)历史意义: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经济建设和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稳定;为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1点2分,3点7分)解析 (1)英国方面,根据材料-“由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引发的经济和社会变动,普遍的失业、流浪和贫困现象对英国社会秩序造成较大的冲击,危及统治者利益”“1795年,工业革命的冲击、农业歉收造成的饥荒、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以及政府卷人对法战争,造成英国社会动荡不安”可得出英国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实现维护统治的现实需要;结合世界近代的时代背景,可知英国的社会保障建设还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

23、。中国方面,结合材料信息和时代特征,可以得出人民政权的本质要求和新中国政权巩固与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2)特点:根据材料二“我国颁布和实施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等相关信息,可以得出,由国家主导,覆盖面广,建设全面。历史意义:据材料二“我国颁布和实施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等-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可得为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据材料二“在社会救助方面,1949年12月,政务院发布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由中央组织全国性的救灾工

24、作。1950年6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确立了面向乡村孤老残幼的五保制度”可得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据材料二“1956年6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等信息,可得出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开展,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42.示例:论题:中国文化具有渐变和交融的特征。(2 分)阐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发展中与周边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并发展。中国主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儒学在不同时期不断吸收融合各家思想精华的成

25、果。如汉代儒家吸收了阴阳、道、法家等学说内容,形成新儒学,适应了统治需要。魏晋隋唐时,佛道盛行,宋儒吸取佛道的思想,形成理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中华民族的文化风俗是在各民族长期共存、相互交流融合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汉代张骞出使西域,随之传入中原的有葡萄、石榴等水果,也有西域的乐舞、胡琴,丰富了中原民族的文化生活。魏晋隋唐时期,汉族同少数民族长期地交融,汉族接受了如胡床、胡食等习俗。(8 分)综上,在包容开放和博采众长的文化氛围下,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气度恢弘。(2 分)解析材料提出一- 些有关中国的重要概念,如“天下”观念,多元文化等。根据前后的表述可以提取出多个观点,例如“夏商西周

26、是古代中国文明的滥觞”,可以从夏商到西周天下共主观念的形成,也可从尊神到敬德的角度来论证中华政治文化的奠基;又如可提炼出“中国文化具有渐变和交融的特征”,可以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特征中寻找论证角度,例如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学在发展中不断地吸收其他学说并趋时更新,又如汉族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不断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中华文化更为广博;还可提炼出“中国文明具有多元- -体的特征”,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多元一体的形成或发展表现上来进行论证。45.(1)原因: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废除;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需要;旧式行政审批制度的弊端。(6分,每点2分)(2)评价:有利于行政审批效率的提高

27、;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促进了经济体制的转型;在全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但仍存在不足。(1点2分,4点9分)解析(1)从材料中“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上海市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可大致概括上海市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原因。之所以进行改革,是因为原有旧式行政审批制度本身存在问题,过于繁琐、复杂,所以在改革中才会对其进行取消或调整。(2)从材料中可看出,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政治体制的相关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顺应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够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

28、政能力的提升。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不断调整改革措施,继续深入改革。46.(1)原因:现代战争中宣传战的重要性;消解国内厌战情绪,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争取中立国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摧毁敌军士气。(8 分,每点2分)(2)影响:为协约国赢得更多支持;恶化了德国的国际形象;宣传战日后成为各国效仿的榜样;弱化了政府和知识分子的公信力。(1点2分,3点7分)解析 (1)从材料中“以宣传为表现的精神战争变得非常重”.可知一战中的变化使英国政府注重宣传战。而这么做的原因- -是鼓舞英军士气,消解国内出现的反战情绪,二是在舆论.上获得其他国家的支持,有利于协约国对德作战,三是通过列数德军暴行

29、,从舆论.上打击德方。总体来说,英国的战时宣传具有强烈的目的性。(2)从结果.上来说,布赖斯报告是非常成功的,“不仅极大地凝聚了国内民众的战争意志,而且严重恶化了德国的国际形象,为英国政府争取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并且“不仅在战时而且对日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日后的影响即为其他国家进行战时宣传提供了借鉴和榜样。但是也必须要看到,因为其“强大的专业团队和精心的设计.中不乏虚假信息和夸大其词,在资料解密之后,人们对知识分子和政府的信任度大为降低,甚至二战中出现了国际社会质疑和否定纳粹对犹太人的暴行这一真实信息的情况,可说明布赖斯报告的.消极影响。47.(1)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政府专制腐败;资产

30、阶级力量的壮大;民主与法制成为时代潮流;民国初年民主共和并未真正实现。(1点2分,4点7分)(2)贡献:丰富了民主革命理论与实践;促进了中华民国成立与制度建设;推动了政党政治和议会建设;其宪政理想和献身精神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8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1)从材料中提炼概括宋教仁奔走革命的政治背景,从具体时间人手可知中国当时的现实状况:甲午战败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社会.上改革和革命的呼声大为高涨,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成为救亡图存的必经之路;民国初年,革命的胜利果实落人袁世凯手中,而袁一心复辟,并非真正有意实现民主共和,对宋教仁等人的民主活动进行干涉和阻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宋教仁年幼时立志革命,之后走上反清革命道路,树立推翻清政府、实现民主的理想;逃亡日本后宋教仁系统学习西方政治与法律,认为革命后要颁布宪法、实现民主;中华民国建立后,宋教仁组织拟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以维护民主;改组国民党,并且为了实现民主宪政不断努力,虽然最终未能实现其理想,但是仍对中国政治之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