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下列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B贫富分化严重,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C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盛行,金融不稳定 D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能源紧张 2.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
2、景是( )。 A美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 C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发展 D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制造“华北事变” 3.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句话说明( )。 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危机蔓延到全世界 D危机持续时间长 4.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
3、消费爱国论”( )。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前费,反对勤俭节约 5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6.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
4、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7.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们住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有( )。 限制企业最低工资水平 提高农产品价格 采取社会保障措施 兴办公共工程 A. B. C D. 8罗斯福总统当政后,加利福尼亚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记下这样一句话:就是罗斯福一把火烧了国会,我们也会大
5、声欢呼:“好哇,火到底点着了!”这表明民众支持罗斯福( )。 A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B实施彻底的革命计划 C改革经济制度 D彻底否定民主秩序 9. 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家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1/4的棉花在即将收获时被铲掉埋在地下。这种现象说明( )。 A美国经济进入极度繁荣时期 B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矛盾极端尖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D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10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结构 C规范企业行为 D兴办公共工程 11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
6、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抑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段话集中体现了( )。 罗斯福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 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 新政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新政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A. B. C. D. 12.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工业生产指数的折线图,此折线图说明的问题是( )。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不包括苏联在内) A1932年的工业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36.2亿美元 B此表证明了苏联这个时期重工业急速发展起来的史实 C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工业生产不断扩大 D世界范围的大萧条
7、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 13.罗斯福新政的某些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有( )。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防止金融风险 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稳定社会秩序 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A. B. C. D. 14二战后初期出生的美国人Tom打算写一本自传,他可能利用的真实素材包括( )。 年轻时代受到罗斯福总统的接见 曾以记者的身份报道过中美建交 中年时承受过失业之苦,只能以失业保险金渡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事业起家,成为美国著名富豪 A. B. C. D. 15二战以后,主要
8、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历史教训,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这一做法的直接影响有( )。 缓和了社会矛盾 有利于实行计划经济 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一定改善 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A B C D 16下列有关“新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B它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C它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制约,因而发展前景广阔 D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17. 20世纪70年代,美、英等国家逐渐形成了一种“混合经济”的发展模式,其原因是( )。 凯恩斯主义流行并得到实践 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经济繁荣发展需要新的动力 自由放任盛行
9、 A. B C D 18. 2008年9月中旬以来,随着美国证券巨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汽车制造业面临倒闭,全球股市惨跌,次贷危机变成了席卷全球的超级金融风暴。美国国会立即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以努力帮助陷入困境中的金融企业。这不禁使人们联想到面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 A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B彻底否认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国家干预经济 19.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主要是因为它( )。 A彻底消灭了贫困和两极分化 B扩大了消费市场,缓和了供求矛盾 C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了经济发
10、展 D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20.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4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半殖民地的中国实际上成了帝国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洪区”。为了摆脱和转嫁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各国一方面实行关税壁垒,控制本国市场使得中国本来就
11、处于不利地位的外贸出口更加萎缩。危机中,国际贸易出口值总指数下降,如1929年指数为100,1933年则降为35. 5另一方面,各国则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到1935年,中国工业品市场上的汽车、汽油、五金等大部分是由美国输入的,美货的泛滥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美祸”。 材料二 1929年危机爆发后,(中国)农产品进口量大增。大米,1929年为1082万担,1932年、1933年都超过2000万担为加速向中国倾销商品,美国政府向国民党政府巨额贷款并指定贷款专为购买美国过剩农产品之用,如1931年“美麦借款”900多万美元,规定要购买美国小麦45万吨 材料三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世界银价跌落,193
12、1年、1932年跌到最低点。美国于1933年12月公布“银购入法”1934年6月公布的“购银法案”,实行白银固有、禁止白银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大量高价收购白银使银价上涨,引起中国白银的大批外流,造成金融恐慌,旧中国市场资金周转和商业活动中一刻也不能离开银元,白银大批外流使银元极度缺乏,银款无法筹集,影响了正常的商业和金融活动 材料四 为了转移国内的阶级矛盾,摆脱经济危机,日本于1931年9月突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实际上等于掠夺了当时中国资源中煤的30%、铁的71%、石油的99%、发电量的23%、森林的37%、铁路的41%。1932年,上海棉纱对东北销量几乎等于零 请回答
13、: (1)依据材料,指出19291933年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的?(4分) (2)依据材料,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世界造成的影响。(8分) (3)依据材料,指出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今天,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借鉴?(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仅10月份前7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美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状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像上一次
14、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10月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世界经济在十字路口彷徨半月谈 材料二 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材料三 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这样的“修正主义者”。他们认为,大
15、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上一次大恐慌”是指哪一次经济危机?两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为什么两次大危机都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8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共性?(5分) (3)据材料三说明“修正主义者”解决危机的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谈一谈你对应对经
16、济危机的认识。(5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它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2/3,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速度 美国通货膨胀率走势图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10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9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它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重新巩固了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材料一所述经济
17、状况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上述变化的因素。(3分) (4)上述材料表明,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它们分别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危机是由于基本矛盾、生产与销售矛盾、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引起的,D项不能说明危机的原因,符合题意。 答案:D 2解析:从材料中“1932年”“倒退”“威胁”等信息可知,由于经济危机以及为转嫁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采取的各项措施,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答案:A 3解析:本题
18、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题干材料看“交换手段”“工业企业”“农场主”“家庭”说明危机范围广,“长河冰封”“枯枝败叶”“找不到市场”“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说明危机破坏性强。 答案:B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看凯恩斯的理论包括消费、生产商品等,而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影响。 答案:A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关税”和“关税大战”应是国与国之间采取的措施,影响的也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故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是经济危机对各国社会状况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是为保护本国经济
19、利益,转嫁危机,结果导致危机进一步加剧。因此,可排除A,肯定B,提高关税是为限制进口,故D项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B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农产品价格与材料无关,可排除。 答案:B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A、B两项的表述不正确,罗斯福不可能放弃资本主义制度,D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只有C项是新政的内容。 答案:C 9解析: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材料反映了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市场,即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突出,但要注意这只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答案:B 10.解析:本题考查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理解。其中兴办公共工程既能为广大失业者提供就
20、业机会,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答案:D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新政没有彻底摆脱经济危机,只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答案:D 12.解析:折线图反映了19291933年间世界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而此段时间正是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肆虐时期。 答案:D 13.解析:结合新政内容联系我国实际。 答案:A 14.解析:罗斯福总统死于二战即将结束之时,因此二战后初期才出生的Tom不可能受到罗斯福总统的接见,故与史实不符,答案为B。 答案:B 15.解析: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实行计划经济;福利政策不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因素。所以,不正确。 答案:B 16.解析
21、: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虽然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它仍然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影响,美国经济在2001年后进入新一轮衰退就是证明。 答案:C 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混合经济”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发展表现,是对经济“滞胀”现象的应对措施。 答案:A 1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A项是具体的不同之处;B项叙述不正确;C项不能说是完善
22、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可以给失业的人一定程度的保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不是根本不同;D项是根本不同。故选D。 答案:D 1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社会减震器”表明福利制度可以缓和社会矛盾,通过对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稳定社会秩序。 答案:D 20.解析: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是第一、二产业所占比例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兴起。这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 答案:D 21.解析:本题能很好地将世界史和中国史相结合,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注意归纳提炼要点,不能简单地罗列史实;第(2)问要注意分角度回答,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其影响;第(3)问是开放式题目
23、,只要做到言之有理、史论结合即可。 答案:(1)倾销商品,套购白银;发动战争,掠夺资源。 (2)经济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而言,打击了民族经济,使这些国家陷入经济困境之中;对资本主义列强而言,通过倾销商品、掠夺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政治上:资本主义列强为了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国家发动战争,造成世界动荡,加重了这些国家的民族危机。 (3)民族强大,国家振兴,可以对本民族经济起保护作用。发展民族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加强预防经济危机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利用国际经济规则,发挥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2.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原因:前者:生产的过剩,引
24、发金融危机,经济出现萧条;后者: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导致经济萧条。美国是世界金融体系中心;世界市场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2)做法: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举办公共工程)。共性: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自我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23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材料信息,结合题目要求,利用已有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海外市场的拓展;科技革命的推进;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2)经济发展停滞,通货膨胀。 (3)大刀阔斧地改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知识经济开始形成(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4)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美国独霸;第二阶段: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第三阶段:美国重新巩固主导地位。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