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2.运用资料,说明洪涝灾害的成因。核心素养1.通过模拟实验、示意图及文字材料,分析水循环的环节、过程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综合思维)2.结合区域图及相关文字资料,分析区域内水循环及其意义,分析不同区域内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区域认知)3.通过生活、生产实际,正确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促进区域水循环的良性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谋求人地协调。(人地协调观)一、“水的行星”1从形态上看水呈气态、固态和液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形成各种水体。2从空间分布上看水体特征海洋水海洋水是主要的,它约占全球水储量
2、的97%陆地水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大气水数量最但分布最广3从利用上看(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2)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2能量:太阳能和地球重力能。3类型: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4过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特别提醒(1)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
3、域。(2)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3)海洋同时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4)三种水循环类型都包括蒸发和降水环节。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深刻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3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4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四、洪涝灾害防治1类型(1)洪水灾害: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2)雨涝灾害: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积水、淹没
4、的现象。2防御措施(1)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2)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特别提醒防御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非工程措施主要是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一、判断题1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有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2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循环水量最大。()3水循环既是物质流也是能量流。()4对地表形态有塑造作用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和地表径流。()5洪涝灾害是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引起的低洼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二、选择题6塔里木盆地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5、()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ABCD答案:C7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能塑造地表形态不能对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A BC D答案:A8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是()A修筑堤坝和疏浚航道B修筑梯田和植树造林C修建水库和分洪区D跨流域调水和修整土地答案:C三、填空题9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上图中共反映出_种水循环,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_。(2)水循环的外在动力主要来自_能和重力能。(3)“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_环节(填图中数字代号),图中环节表示的名称是_。答案:(1)3海陆间循环、
6、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2)太阳辐射(3)水汽输送探究点(一) 从生活中学 一、地理情境激趣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二、核心素养培优1分析我国中西部十多个省区大量建造集雨水窖、水池的原因。(区域认知)提示:我国中西部的部分地区地处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2分析发展集雨工
7、程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及此工程的有利影响。(综合思维)提示:主要对地表径流施加影响。有利影响主要是涵养水源,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3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你对当地居民的传统习惯提出建议。(地理实践力)提示:家禽、家畜集中圈养;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厕所应远离集雨工程。 在探究中悟 1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各有特点,意义不同,具体区别如下表所示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
8、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地理意义联系四大圈层,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深刻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2“四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1)看联系的圈层: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2)看发生领域:海陆间循环的发生领域既有陆地又有海洋,陆地内循环的发生领域只有陆地,海上内循环的发生领域只有海洋。(3)看循环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陆地内循环
9、的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和降水,海上内循环只包含蒸发和降水。(4)看参与水量: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少。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城市绿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轻城市内涝灾害人工增雨:增大降雨量,缓解旱情续表不利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
10、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到实践中用 郴州“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是一座典型的山城,随着城市的发展,水资源方面开始紧缺,为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郴州正积极打造“海绵城市”,力争建设成焕然一新的山水郴城
11、。读“海绵城市”模型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向下的白色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中的()A水汽输送B地下径流C地表径流 D下渗2与传统城市相比,建成后的“海绵城市”()A地表径流增多 B降水总量减少C蒸发量增加 D下渗量减少解析:1.D2.C第1题,图中向下的白色箭头从地表指向地下,因此表示水循环环节中的下渗,故D正确。第2题,“海绵城市”主要体现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因此在“海绵城市”影响下,地表径流减少,降水总量变化不大,蒸发量增加,下渗量增加,故C正确。如图为地球圈层间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 回答34题。3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A蒸发蒸腾降水径
12、流 B蒸腾蒸发降水径流C降水蒸腾蒸发径流D蒸发降水蒸腾径流 4下列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ABCD解析:3.A4.D第3题,环节水由岩石圈、生物圈、水圈进入大气圈,应为蒸发;环节水由生物圈进入大气圈,应为蒸腾;环节水由大气圈进入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应为降水;环节水由岩石圈进入水圈,应为径流。第4题,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探究点(二) 从生活中学 一、地理情境激趣应急管理部2021年1月2日消息,2020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中暴雨洪涝占据前四,安徽等11省(市)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3 417.3万人受灾,主汛期南方地区遭遇1998年以来最重汛情,洪涝灾害死亡
13、失踪279人。二、核心素养培优1分析洪涝灾害在我国主要分布的地区。(区域认知)提示: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2分析我国旱涝灾害频发的原因。(综合思维)提示:因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导致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3探讨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地理实践力)提示:通过加强监测预报、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以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等。 在探究中悟 1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因素影响自然原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大小降水强度大,历时长汇水速度加快,易形成洪水地面坡度大小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高低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高低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多少特别是扇形水系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
14、成洪水河道曲直河道弯曲河谷坡度地势低洼、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宽窄入海口狭窄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2我国的洪涝灾害类型时空分布成因影响洪水灾害暴雨洪灾时间:49月。空间: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等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融雪洪灾时间:45月。空间:西北、东北积雪地区及高山地区随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洪水对农业影响较大冰凌洪灾时间:初冬和初春。空间: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如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山东河段及松花江
15、部分河段初冬高纬河段先冰冻,初春低纬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低纬)河水越过下游(高纬)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对交通影响较大雨涝灾害时间:雨季。空间:110E以东、20N45N的地区东部平原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对城市影响较大3洪涝治理措施的分析方法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1)工程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
16、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2)非工程措施科研投入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预警机制。加强洪涝灾害的管理;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宣传教育;推行防洪保险等。 到实践中用 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地势低洼,曲流多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众多支流汇集,洪峰叠加ABC D2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解析:1.A2.B第1题,图示地区是我国湖北省长江的荆江河段,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为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第2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
17、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生态措施。3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D以上都不是解析:选A洪涝是因连续性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的,故洪涝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丰富的东部季风区。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内出现的次数)图,完成45题。4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 B台风C洪涝 D寒潮5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7、8月 B甲3、4、5月C乙5、6月 D乙12、1、2月解析:4.A5.B第4题,根据图示,该自然灾害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地区,范围大,出现次数多,尤其以华北地区最集中,故判断为旱灾。第5题,结合上题结
18、论,甲地为华北平原,春旱(3、4、5月)较严重,而乙地位于长江流域,7、8月受伏旱影响。洪水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防洪措施,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据此回答67题。6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A修建分洪区B洪泛区加强土地管理C推行防洪保险D建立洪水预警系统7洪水来临时,下列应急方法错误的是()A爬上大树B爬到电线杆上C抓住木板等漂浮物D尽量跑到高坡上解析:6.A7.B第6题,修建分洪区属于工程措施,加强土地管理、推行防洪保险、建立洪水预警系统都属于非工程措施。第7题,爬到电线杆上虽然逃离了洪水的袭击,但面临触电的危险。1水具有固态、气态和液态三种形态。2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冰川虽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但因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目前人类利用很少。3海陆间循环是陆地水体不断更新的重要原因,海上内循环的循环水量最大。4人类对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影响最大,通过修建水库改变了水资源的时间分配,通过跨流域调水改变了水资源的空间分布。5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气象原因是短时间内降水集中、强度大,地形原因是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6经济发达地区,因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大,洪涝灾害导致的损失大于经济落后地区。7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应加强预报,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