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846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8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50页
江苏南阳中学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四条知识主线:线索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构成了中国传统科技的主体,数学、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科技成就非凡;中国古代科技以实用性科技为主,长期领先世界,影响深远,对世界文明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线索二: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各具特色,流派纷呈,从发展趋势上看,具有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的特征;中国文字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类型多样、各具特色;中国戏曲具有历史悠久、剧种繁多、相互融合的特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历史见

2、证。线索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技教育发展,中国的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迅猛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农业、计算机与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线索四:现代中国文艺和教育的发展文学艺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具有阶段性、多样性、人民性的鲜明特点;教育发展经历了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到新时期教育的复兴,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教兴国”战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第30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基点盘查1四大发明项目成就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促进中国

3、及世界文化的发展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2数学、天文和历法(1)数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2)天文:天文观测: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仪器制作:创制了如浑仪、简仪等天文仪器。(3)历法:夏朝时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时郭守

4、敬编写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三百年。3农学和医学(1)农学著作: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2)医学著作: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轻巧识记古代中国科技重点理解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

5、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领域。2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比较先进的原因(1)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2)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宣示封建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3)统治者重视对天文历法的观测和研究。3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解释下列现象(1)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提示: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具有很强的经验性。(2)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

6、兵器数量2225259257788提示:中国科技分布的主要领域: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了发展。应用贯通1梦梁录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解析:选D材料中“舶商之船风雨晦暝时,凭针盘而行”说明指南针应用与航海,该项技术出现在北宋时期,D项符合题意。2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

7、9257789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 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解析:选D从统计中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和农学与农业相关领域发明比其他发明数量多,可知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为农业服务的特点,故D项正确。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 A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千八百里西南夷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B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 C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 D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 解析:选C“

8、自九原抵甘泉”讲述的是西北地区并非西南夷地区,故A项错误;据“提到火药”不能说明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故B项错误;清明上河图描述的是北宋汴京(即东京)商业繁荣的景象,可知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故C项正确;“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不能说明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故D项错误。基点盘查1诗经(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3)特点: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2楚辞(1)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2)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离

9、骚。3汉赋(1)含义:以楚辞为基础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2)特点:内容丰富,手法夸张,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4唐诗(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2)成就:唐代诗歌成就非凡,分边塞诗、山水诗、讽喻诗等形式。(3)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5宋词和元曲(1)宋词: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派别:有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2)元曲:形成:元代的散曲和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特点:题材广泛,可雅可俗。6明清小说(1)背景: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经

10、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思想上,质疑和批判传统儒学的反封建思想的出现。(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3)作品: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重点理解1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3)晚唐时期,诗风凝重忧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2宋词繁荣的原因(1)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2)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3)两宋社会矛盾的尖锐,文学家更能用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

11、情。3明清小说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2)影响因素:素材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等为小说创作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物质基础: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社会基础:市民阶层对文化作品的要求进一步通俗化。个人因素: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等。应用贯通1文学艺术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习俗的反映。下列文学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西周时期社会环境、事态人情的是()解析:选B离骚庄子属于战国时期;周易内容不符合“事态人情”信息;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诗歌。2诗及以前的诸

12、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A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解析:选A宋代理学兴起,更加注重伦理纲常,故A项符合题意;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平民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印刷术等技术的创新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为市民文学创造了文化基础。3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13、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解析:选A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化有了新的需求,故A项正确;“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可知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但反映出的是材料的现象,并不是本质,并未反映民主进步思想;理学受到冲击,故B、C、D三项错误。基点盘查1汉字的演变(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3)趋势:由繁到简。2书法(1)阶段: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段,以后进入自觉阶段。(2)概况:类别特征代表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魏

14、晋:钟繇、王羲之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文征明等3绘画(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2)成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3)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4)发展:时期特征代表魏晋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两宋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王冕墨梅图、徐

15、渭牡丹蕉石图、郑板桥墨兰图4戏曲(1)发展演变:由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元杂剧把戏曲艺术推向成熟;明朝昆曲流传甚广。(2)京剧艺术:形成: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京剧。发展:“同光十三绝”。传播: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并逐步走向世界。易错提醒中国古代文学和书画方面理解的误区(1)我国最早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文字不等同于书法。汉字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故其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而书法兼具审美

16、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形式。(3)中国古代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书法艺术、文人画等水平高超,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重点理解1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3)从绘画风格看,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4)

17、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2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古代文人画在创作方面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突出特点是写意,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活动。3用古代艺术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苏轼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主张书法“入神”,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提示:材料反映了宋代书法的特点,即宋朝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形成原因:统治者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2)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之一提示:上图的绘画特征是构图不对称,“残山剩水”。其

18、时代特点:南宋偏安江南,国家分裂。应用贯通1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大唐王朝由盛而衰。在这一特殊时期,唐朝老百姓有可能经历到的是()A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B争相传诵白居易的卖炭翁C老百姓不能幸免于战火,被火炮炸伤炸死者无数D“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对叛军行为的强烈控诉解析:选D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不符合唐代科举制;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颜真卿祭侄文稿追述了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取义成仁之事,故D项正确。2. “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主张:“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味,非言可传!”以下作品符合

19、其主张的是()解析:选D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作品;步辇图是唐朝阎立本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都没有特别强调“意匠”“气韵”;墨兰图是写意画,故D项正确。3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A文人画 B元杂剧C京剧 D小说解析:选B文人画主要体现意境在画中,不符合“声歌”的信息,与歌剧有关;京剧属于正式宫廷喜剧,不符合材料中信息;小说不符合“声歌”的信息,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科技具有注重实用性、应用性的特点,主要是适应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四大发明、天

20、文历法、数学、农学和医学等传统科技长期受到政府的重视,成就辉煌。史识系统理解1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1)经济基础:农耕经济高度繁荣。(2)政治条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中央集权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与重视。(4)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频繁。(5)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2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命运不同的原因项目中国西方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保障思想文化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自然的探求未予充分重视文艺复兴、宗

21、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想,推动科技发展对外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先进科技的发展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建立世界市场史料迁移应用史料一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史料二李时珍的本草之学,谨言踏实,近于现代实证的方法。徐霞客的地理之学,全由亲身旅行各处,乃实际观察之后的记录。又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茅元仪的武备志、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有工艺器械的制作过程,并有实绘的图样。凡此均是从理性出发为科技的

22、产品。许倬云历史大脉络史料三下列统计数据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教你读史史料一中李约瑟指出了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史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的科技特点。史料三反映了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中的地位变化。史料一、二注意抓住结尾处关键语句分析,史料三要从表格对比中分析。处表明儒家思想阻碍了科技创新与发展。处说明我国古代科技注意实践,体现

23、了科学理性精神。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科技成就的时代特色。提示:运用实证方法;注重亲身观察和详实记录;体现了科学理性的精神。(2)史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指出1619世纪中国科技落伍的根本原因。提示:变化:从世界领先到落后于世界(或从世界领先到逐渐衰落)。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主题二异彩纷呈的珍品、风格独具的精品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绚丽多姿,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具有风格新异、多元一体、雅俗共赏的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这些异彩纷

24、呈的珍品、风格独具的精品,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史识系统理解1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特点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这说明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2社会环境对古代绘画风格的影响(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传播,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碰壁后形成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反映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2)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和社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25、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3)两宋时期: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使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4)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突出。3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艺术风格时代特征先秦兼容并包、宽容开放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秦汉恢弘大度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展隋唐

26、兼容并蓄、全面繁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宋元平民化、世俗化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明清承古萌新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史料迁移应用史料一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元)倪云林史料二小说体例,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印刷术的完善,各书坊争相刻印。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但因为时间,我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这四派便是: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史料三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

27、,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了文人画重诗意的特点。史料二注意其出处,鲁迅评论了小说体例的不断完善,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艺术水平高超。史料三反映清代戏曲种类繁多。阅读史料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其内容,如各史料中划线部分。处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处“人情派”以四大名著中红楼梦最为典型。处“昆腔”和“京腔”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形成京剧。史料运用依据史料二,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

28、易懂的白话小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趋势:通俗化、平民化。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课堂模拟精练明热点、强知能1(2016十堰联考)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套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内容的纪念币,涉及马镫、阴阳八卦、算盘、伞、兵马俑,对此最为合理的认识是,我国古代科技发明()A注重实验B涉及政治、经济、生活等多个领域C是下层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均以服务农业生产为目的解析:选B马镫和伞体现生活信息,阴阳八卦体现文化信息,算盘体现经济信息,兵马俑体现政治信息,故B项正确。2(2016永州模拟)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诸如机械、

29、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该书()A是传统科技的综合性著作B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C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是科举制的产物解析:选A“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诸如等生产技术”可知是对传统科技的总结,故A项正确。3(2016临汾联考)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B爱国忧民的情怀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热爱和平的态度解析:选B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

30、诗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体现了其爱国忧民的情怀,故B项正确。4(2016黄石联考)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A“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B“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C“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惬意心境的反映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解析:选C“宋人尚意”是说宋代书法追求意趣而不拘法度,是“重文轻武”背景下文人们惬意心境的反映,故C项错误。5(2016保定摸底)著名画家俞剑华在谈

31、某一绘画特点时,认为这是由于“(文人学士)非专门名家,并未受绘画上基本技能之严格训练。不过心中有一段意思,借笔墨以为摅写之具,所写之究为何物,所写之物似与不似,并未加重视”之故。这一绘画艺术()A属于山水画派B能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C属于市民文化D对研究当时社会风土人情具有重要价值解析:选B材料“未受绘画上基本技能之严格训练。借笔墨以为摅写之具,所写之究为何物,所写之物似与不似,并未加重视”可知该绘画艺术强调画家具备多方面艺术修养,故B项正确。课下仿真训练提速度、保规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宿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诗中描述的是()

32、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 D印刷术解析:选B诗句的意思是,在罗盘盘面北方正位是指向二十八宿的虚宿和危宿的界缝,南方正位是指向二十八宿张宿三度,这是对校正罗盘北方和南方的方法的描述,可判断出与指南针有关,选择B项。2(2016安徽联考)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这说明()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解析:选A“以版印日历”“满天下”可知唐朝时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故B项错误;“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可知

33、民间印刷能力的强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教育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 3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解析:选D材料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没有理性思维过于绝对,没有体现出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故A、B、C三项错误;据“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故D项正确。4(2016张家界月考)历史学家连横说:“夫无火药则不足以

34、整军开矿,无罗经则不足以航海略地,而无印版则思想闭塞,学术停滞,不能人人读书。故欧洲今日之文明,其受福于此者不少。”从文明史的角度,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火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战胜封建贵族B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C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D三大发明推动了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殖民征服解析:选D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凭借先进武器战胜落后的封建贵族,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建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指南针的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使得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印刷术在欧洲地区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欧洲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提供了客观可能

35、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题意不符,故错误,符合题意。 5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解析:选B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被称为汉赋四大家。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汉武帝时期这一气势恢弘的时代,故B项正确。6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

36、,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解析:选C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并不是后世都不重视,故A项错误;和八股取士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在当时属于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们(戏曲演员)演唱的曲目,受到官修典籍和士大夫(儒硕)的排斥,故C项正确;并非厚古薄今,而是鄙视市民倾向,故D项错误。7(2016徐州期中)“说话”(讲故事)是宋代的文学形式。陆游集剑南诗稿中有载:“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做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说明宋代文学()A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37、B集中表现农村生活C内容凸显历史故事 D世俗化的趋势加强解析:选D适应市民阶层需要属于世俗化的趋势加强,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宋代“说话”(讲故事)文学形式,没有集中表现农村生活,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凸显的是一种文学形式而不是历史故事,故C项错误;“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说明“说话”(讲故事)这种文学形式下移,为广大平民所接受,反映了世俗化的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8(2016海淀期中)右图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市担婴戏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风俗画在宋朝得到充分发展绘画表现了活跃的商业活动宫廷画的创作题材十分狭窄画风忽略写实注重传情写意A BC D解析:选A画作体现的是民间市井

38、生活,是风俗画发展的表现,故正确;从挑担商贩的绘画题材可知当时商业活跃,故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宫廷画的创作题材,故错误;风俗画是写实风格,故错误。故选择A项正确。9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 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C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D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解析:选C隶书和篆书不存在隶属关系,故A项错误;楷书出现于唐代,在隶书之后,故B项错误;由“起于官狱多事”可推知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隶书创作者,故

39、D项错误。10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画()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C强调个性、追求写实D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解析:选D唐朝时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理学还未兴起,故A项错误;文人画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文化需求,故B项错误;文人画强调个性,追求的是抒情写意,故C项错误;文人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故D项正确。11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

40、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解析:选D戏曲是市民文化发展的表现,但在市民文化素养不高的时代,广为流传的戏剧不自觉地起到道德规范、教化的功能,统治者神化关羽,影响了戏剧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故D项正确。 12“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

41、的成熟解析:选B百戏之祖是昆曲,不是京剧,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京剧是经融合后而推陈出新的,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叙述京剧的形成过程,并没有反映其地位,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故C、D两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自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纸一直是人类交流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更是所有科学和文化进步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晋书卷五十一纸赋材料二造纸术西传过程一览表时间重

42、大事件时间重大事件793年大马士革开办了造纸厂1405年由法国传入比利时900年造纸术传入埃及1494年传入英国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建起了造纸厂1567年传入俄国1189年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耶洛城1586年传入荷兰1276年阿拉伯人在意大利建立了造纸厂1694年由荷兰传入美国根据王连科的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编制材料三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

43、厂。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1)材料一中“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各指什么?分析纸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8分)(2)请指出材料二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6分)(3)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解答关键是对“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的正确理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二小问,须依据所学知识逐一排除;第三小问应从对欧洲的文化、艺术、思想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来思考。第(3)问,可从18世纪后欧洲

44、和中国的政治、经济等角度分别分析。答案:(1)“作契以代绳”是指用文字来替代结绳记事;“造纸以当策”是指用纸来替代竹木简牍。地位和作用: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错误:1694年由荷兰传入美国。理由:因为1776年美国才建国。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3)欧洲:18世纪后欧洲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工业革命的展开推动了造纸术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中国:封建制度和传统观念阻碍了科技进步;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使新的生产方式未能得到正常发育,从而使

45、造纸术一直停留在手工阶段。14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材料二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 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材料三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

46、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8分)解析:第(1)问,注意设问中的时间限制“宋代”和角度限制“文学艺术”,结合所学可得出“宋词的流行”“散曲的出现”和“风俗画的盛行”等结论。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

47、息逐一分析。第(3)问,结合北宋时期的政治、科技与思想情况概括归纳。答案:(1)文学: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艺术: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2)因素:宋代科技发达,胶泥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3)原因: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蒙古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第31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基点盘查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面临核威胁。(2)成就: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

48、破美、苏的核垄断。改革开放后,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1964年,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2载人航天技术(1)决策:1992年,中国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2)成就:2003年10月,“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3)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果: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意义: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计算机技术1983年研制成功

49、“银河号”巨型计算机,此后不断进步,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5生物技术(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发生变化。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提出。3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4特点:基本性的和长期性的方针。5贯彻实施(1)初见成效:原因:受“双百”方针的鼓舞,艺术家创作热情高涨。表现:优秀作品有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2)经历挫折: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

50、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表现: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作者多被划成“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危害: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受到很大影响。(3)文艺的春天: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极“左”路线;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表现: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辨析比较“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学术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重点理解1“两弹一星”的影响(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2)提高了中国的国

51、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4)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科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科学技术日益加速地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进程。(3)科技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4)科技发展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5)科技的进步推动当今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3理解“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实质区别“双百

52、”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是民主化的体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代表不同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是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的体现。4利用中国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有一位农民曾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提示:邓小平的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2)“芧盾文学奖”是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设立的长篇小说文学奖。从1982年开始,每四年评选一次,是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至今已评选了八届,有

53、30多部作品获奖。提示:茅盾文学奖的设置: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改革开放的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应用贯通1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解析:选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错误;依据“1970年

54、”“空间大国”等信息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故D项错误。2不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6)的科技成就有()A成功研制出“银河”号巨型计算机B杂交水稻南优2号选育成功C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解析:选A“银河”号巨型计算机于1983年研制成功,故A项符合题意;南优2号选育成功的时间是1973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时间是1970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55、在中国首次实现的时间是1965年,故排除B、C、D三项。3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共同作用是()A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B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C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解析:选A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有利于调动民主人士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极大地调动了文艺工作者和科技人员的热情,故A项正确;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仅仅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故B项错误;“双百”方针并未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的调整完成于1952年底,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

56、误。基点盘查1开基创业(1)制定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初: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建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事业。全面建设时期: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2)成就: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遭遇挫折(1)表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推荐制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2)危害: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教育事业,造成了人才的缺乏和断层,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3复兴发展(1)教育改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教

57、育战线上全面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国家制定义务教育法,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2)教育投资:在实行国家拨款同时,倡导社会力量办学,启动“希望工程”。(3)边远和落后地区教育: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概念阐释科教兴国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轻巧

58、识记现代中国的教育重点理解1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建立人民教育事业,使得人民在教育领域内掌握了自主权。(2)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推行全日制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理解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1)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2)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3)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教育。(4)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59、3用新中国的教育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关于革命领袖的文章非常多,如八角楼上、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冀中的地道斗争等。也有歌颂新生共和国欣欣向荣景象的,如新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另外课本还大量选用了苏联文学作品,如高尔基的海燕等。提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教材:内容以革命史、党史为主;向苏联学习。其原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建立;对外实行“一边倒”方针,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应用贯通1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热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清政府晚期的留学潮富国强兵第二次民国

60、初期的留学潮实业救国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潮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初期的留学潮建设祖国第五次改革开放后的留学潮创业立业A多选择留学欧美等西方国家B以留学苏联、东欧国家为主C涉及机器、水电等技术领域D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解析:选A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留学生主要是赴苏联学习,与这一时期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有关。2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C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解析:选D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重新

61、确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3194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工作的目的:“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毛泽东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A长期“左”倾冒进B具有时代特征C始终获得优先发展的地位D一直模仿苏联解析:选B1949年提出教育工作的目的是“首先为工农服务”,符合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工农联盟政权的时代特征;1958年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体现出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

62、建设中作用的特征;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当时实行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相符,故B项正确。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文化教育界和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但是,1957年夏季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随后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的一系列错误的、过火的政治批判,使“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文艺工作者惨遭迫害,文学艺术领域一片凋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文学艺术创作走向繁荣,有力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双百”方针成为现代中国文艺的“指南针”。 史识系统理解1全面认识“双百”

63、方针(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问题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从背景来看,“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从基本精神来看,“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4)从受挫原因看,“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

64、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文化就能兴旺发达。2实行“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1)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有利于促进文学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3)有利于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4)有利于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史料迁移应用史料一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么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邓小平史料二这一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

65、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史料三“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1964年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教你读史史料一中邓小平强调文艺家要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史料二中陆定一要求文艺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史料三反映“双百”方针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体现了创作自由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目的是调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反映了1964年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夸大了当时文学

66、存在的问题。史料运用结合史料,“双百”方针的曲折与新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提示: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主题二“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实施现代中国科技、教育的发展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科教兴国”必须处理好科技、教育、经济三者关系,科技、教育、经济三位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因而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倡导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举措。史识系统理解1助推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

67、展的政治基础。(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5)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2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以来背景美国敌视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图扼杀新生政权美苏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紧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日

68、益深化侧重点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以提高国防实力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影响巩固并维护了中国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3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4)教育

69、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史料迁移应用史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史料二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浙江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文章统计表。类别或者内容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本土文学农业、工业传统教育篇数151394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

70、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史料三19492008年新中国的教育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政治意义。史料以省略号分两层,分别介绍了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国际意义。史料二反映了语文教材内容的变化。史料也以省略号分两层,反映了教材选文的变化。史料三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19492008年新中国的教育”的柱状图从1949年

71、、1978年以及2008年三个时间段围绕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来概括。“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打破了美国和苏联对空间技术的垄断。由处可知初中语文教材由以马列原著和政论为主到突出经济。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提示:时代特征: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影响: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根据史料二,概括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提示:变化:由以马列原著和政论为主到突出经济;由偏重本地和工

72、农业建设的文章到所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科教兴国、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提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3)史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提示: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迅速发展,基本普及义务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育发展更为迅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各类人才。原因: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提出;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提升;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的提出,党和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73、的实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和渴求;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要。课堂模拟精练明热点、强知能1(2016荆州质检)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选C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C项正确。2(2016张家界一中月考)中国著名女

74、医药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同一时期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C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D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解析:选C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与题干成就同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

75、计算机。3(2016沧州质检)1961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战略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解析:选A抓住关键信息“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可以看出这体现了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故A项正确。4(2016宜昌调研)1954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

76、俄语;个别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其主要目的是()A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B从语言上重构意识形态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 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解析:选B材料反映1954年教育部规定在授俄语的同时,允许继续授英语。新中国在外交上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语言上重构意识形态,虽然允许继续教授英语,但在师资安排等方面突出了俄语,故B项正确。5(2016郑州模拟)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

77、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解析:选D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这一措施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故D项正确。课下仿真训练提速度、保规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B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建成C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D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解析:选C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在1967年,故

78、A项错误;秦山核电站是1991年投入使用,故B项错误;“东方红一号”是1970年发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问世于1973年,故C项正确;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出现于1965年,故D项错误。21960年中科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A反映了新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B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C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解析:选B材料无法体现科技突飞猛进,故A项错误;通过“中科院学部委员

79、既有科学家也有工农大众”“69 项学部论文和报告中劳动模范占据了 13项”信息可知,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少数劳动模范,故C项错误;“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 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解析:选C科技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故A项错误;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撤走了大量在华专家,故

80、B项错误;1964年至1970年,中国与美苏两国交恶,积极研发国防科技,体现了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故C项正确;1964年,处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1967和1970年,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4美国普都大学名誉教授 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解析:选C材料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评价,故A项错误;中国粮食产

81、量提高并没有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1973年,袁隆平研制了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有助于解决世界饥荒问题,故C项正确;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情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5陆定一于1956年5月发表的讲话中提到:“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在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应该区分政治观点问题与学术技术问题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双百”方针出台于三大改造完成之际“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加速科技发展A BC

82、 D解析:选A据“在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可知应该区分政治观点问题与学术技术问题,故正确;据“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可知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故正确;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故错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主要涉及艺术方面,故错误,A项符合题意。6丁聪、方成、华君武等老一代漫画家于1956年集体创作万象更新图,有一首长达四页的“万象更新”解说诗,题目为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在画面中有名有姓的作家就有一百多人,如:茅盾、老舍、周扬、巴金、冰心、赵树理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家

83、杨沫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与万象更新图创作时代背景不同B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与万象更新图创作背景相同C反映了文艺工作者投身于火热生活贯彻“双百”方针D在“双百”方针鼓舞下所体现的这种蓬勃发展势头得到长期延续解析:选C据题目信息“1956年”“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可推断与“双百”方针有关,故C项正确。青春之歌创作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红灯记等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样板戏,故A、B两项错误。由于政治运动扩大化,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贯彻下去,因此D项错误。7(2016大连模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史研究伴随着电影理论与批评的转型,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

84、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从电影史“重写”可以看出()A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B带“左”倾思想的电影不允许观看C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参差不齐D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解析:选D材料体现不出“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左”倾思想已经逐步得到了纠正,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电影理论的转型,没有涉及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故D项正确。8(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

85、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A基础相当薄弱 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政治导向 D发展急于求成解析:选A材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新中国教育经验缺乏,工农干部文化水平较低,师资、教材不足等问题,可见基础相当薄弱,故A项正确;建国初期的教育借助苏联经验,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建国初期的教育强调政治导向,故C项错误;也没有反映出发展教育急于求成,故D项错误。9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

86、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A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需要B当时政治环境推动了教育体制变革C领导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D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解析:选A1953年是“一五”计划开始之时,根据“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可知,教育变革是服务于经济建设需要,故A项正确;这些决定的内容与政治环境关联不大,故B项错误;此决定并不是周恩来自己决定的,故C项错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10(2016上饶模拟)下表是20 世纪50 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

87、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院系调整前法学院农学院文学院工学院理学院航空学院院系调整后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动力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无线电工程系石油工程系A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B有计划地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适应“211 工程”建设的需要D适应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解析:选D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教育方针并没有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对建国后新教育中专业的调整,故B项错误;此时我国还没有“211工程”,故C项错误;院系调整前是社会文科院较多,而调整后理工科学院增多,正好满足和适应了“一五”计划的要求,故D项正确。111975年9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

88、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下列不属于邓小平倡议和影响下的举措是()A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C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制定了义务教育法解析:选A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恢复高考是1977年;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普及义务教育,跟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有关,故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2(2016南昌调研)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表中数

89、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时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录取率%4.86.128.724.65772.3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 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解析:选B“短时期”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从1977年的录取率到2011 年的录取率可知,高等教育日趋普及,故B项正确;图表显示高等教育录取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曲折”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图表中1984年和1988年的录取率对比,可知录取率并非与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一致,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

9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时期译著类别译著来源总计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哲学艺术英美日本1850189940%30%10%8%3.5%85%15%567种1902190410.5%21%24%25.5%11.3%16.8%62.2%573种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501956年全国图书出版统计表种数:种;印数:万册(张);印张数:千印张年份种数印数印张数合计其中:新出195012 1537 04927 463590 988195118 30013 72570 3301 262 586195213 6927 94078 5661 698 3

91、51195317 8199 92575 4212 134 347195417 76010 68593 9132 509 03519552 107113 187107 9142 798 277195628 77318 804178 4374 316 681据彭俊玲、曾辉从版本图书看中国五十年代的图书出版业(1)根据材料一,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1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出版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图表从译著类别和译著来源概括变化;第二小问,认识围绕中

92、国人变法图强,启蒙思想,推动近代中国的近代化等视角去概括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可判断趋势是不断上升的;第二小问,联系建国初期的国家发展表现,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概括作答。答案:(1)变化:译著内容从以应用和自然科学为主向以人文和社会科学为主转变;译著来源由以英美为主向以日本为主转变。认识:这一变化始终以救亡图存、富国强民为主旨;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意识觉醒推动了中国对西方认识的深入;认识的深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2)趋势:上升。原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双百”方针的提出,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文化教育的发展,提

93、供了群众基础。(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4(2016昆明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国教育大事记年代大事记 1952年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按行业建立单科性高校,政府接办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重工轻理,取消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 1958年全国高校从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23 500所。 1966年高校停止招生,大批青年上山下乡。 1977年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1996年国家开始

94、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 1999年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47.4%,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 2000年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半公半民(如独立学院)三种方式并存的局面,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大事记等上表反映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概括其特点并说明原因。(12分)解析:第一小问特点,需要选定时间段,结合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内容概

95、括。第二小问原因,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教育的角度说明。答案:示例一: 特点: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政府办学;重工轻理,削弱人文学科。原因:加强了党对高校的领导,计划经济的反映;“一边倒”外交政策下受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工业化对人才的需要。示例二:特点:2000年办学方式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原因: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办学弥补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一)把握规律20112015新课标全国卷考情统计考纲考点考情统计(1)科技成就近五年未作考查(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近五年未作考查(3)文学成

96、就2013年卷第27题考查明清小说(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2013年卷第28题考查京剧的产生和发展(5)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近五年未作考查(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近五年未作考查(7)教育事业的发展2013年卷第31题考查构建国家意识形态;2014年卷第41题考查中国教育的曲折发展(二)领悟真谛全国卷五年真题精选(选择题)1(2013全国卷)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C)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

97、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巧思妙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如此分析,答案一目了然。2(2013全国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B)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巧思妙解京剧脸谱中的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表示奸诈多疑;蓝色表示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谐统一。3(2013全国卷)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

98、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巧思妙解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一个国家人才的意志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联系新中国之初的教育,答案便水落石出。自主命题省份真题精选1(2015江苏高考)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

99、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解题提示:定时空:汉代。抓关键:司马相如的赋与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无关。答案:C2(2014江苏高考)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题提示:定时空:五代至宋朝。抓关键:用雕版印刷的书籍数量很多,

100、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答案:C3(2014四川高考)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解题提示:定时空:汉代。抓关键:引导节俭之风尚,与诗经的“风谏”极其相似。答案:B4(2013海南高考)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 D石氏星表解题提示:定时空:汉代。抓关键:科技著作。答案:C5(2015山东高考)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

101、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解题提示:定时空:19491978年。抓关键:中国史学研究受意识形态影响,呈现出颂扬革命、否定资产阶级改良的倾向。答案:C6(2014北京高考)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

102、”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解题提示:定时空:1977年。抓关键: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即恢复高考。答案:A(三)补短增分全国卷40题、41题专题研究(非选择题)41题示例2014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

103、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样卷阅卷评点该生修改比较符合题意,能够客观的认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稍显不足的是最后结尾与修改意见重复,答案缺少总结升华部分。增分指导1960年的教科书,深深地打上了“左”倾时代的印记。过于凸显共产党在抗战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被迫性与消极性,有违唯物史观全面、客观、辩证地分

104、析问题的方法。浏览目录,考生很容易发现其与所学教材的不同。再结合所学知识,考生不难理解应当增加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战的史实,如:淞沪会战、中国远征军、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等内容。满分示例答案示例一: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抗击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答案示例二:建议:增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内容。理由: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增加该内容,可以反映出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

105、答案示例三:建议:压缩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内容。理由: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国民党反共高潮或黑暗统治不是主流。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国军且战且退,但一直顽强抵抗到抗战胜利。调整该内容,才符合抗日战争的事实。试题评析(1)本题体现了全国卷第41题“能力立意”的命题特点。影射了该题在问题设置上的一个基本套路,即:在相同的时代、不同的两个国度或两个空间对同一事物作相关性的对照,要求从一个或多个角度提出观点并评判观点。这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一定要重视比较、联系、归纳的历史研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2)本题印证了全国卷第41题“素养立意”的考核目标。何为素养呢?即历史学科素养和人

106、文精神素养。历史学科讲究辩证思维和史论结合研究素质,历史学科又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近几年的开放性试题可以看到,提倡和运用新史学观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本题从革命史观和全球史观介入了开放性问题的探究。(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这说明()A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B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C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D古代科学研

107、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解析:选D材料体现的是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不是神学迷信影响,故A项错误;不能体现科学理论的创新,故B项错误;不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故C项错误;从题干中可知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 2(2016佛山联考)当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作出如下结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材料认为四大发明()A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B改变了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C在西欧才开始发挥其应有价值D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解析:选A据“将不可能实现我们将

108、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故A项正确;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促进西欧社会发展,而不是“改变”发展的趋势,故B项错误;“才开始”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最大贡献”,故D项错误。3(2016保定摸底)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杰出成就,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说法正确的是()A对外来科技排斥和不兼容,形成了独立的科技体系B比较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富含理性探索精神D不断发展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紧密关系解析:选B古代科技主张兼容并蓄,吸收优秀的外来科技自成一体,故A项错误;中国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科技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

109、经验总结,缺少实验,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故D项错误。4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 项。以上现象说明()A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B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C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解析:选D闭关锁国政策出现于17世纪清朝,故A项错误;找到4项西方传入中国的发明是符合史实,不是作者立场偏颇,故B项错误;“一直”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大量技术发明传入西方,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5郭沫

110、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郭沫若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解析:选D书同文的统一字体是小篆,故A项错误;强调的是汉字的实用功能,故B项错误;本题考查的是书同文后所产生的影响,故C项错误;依据“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便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故D项正确。6(2016绵阳一模)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

111、文学()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解析:选D宋代中国并未完成大一统,故A项错误;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说明其创作风格并不是多元化,并未体现出理性化的特点,故B、C两项错误;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体现出其内容出现世俗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7(2016黄石调研)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图1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吸收了外来文明的特征B图2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C图3是元代关汉卿的作品,反映了质朴真切的特征D图4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

112、”的特征解析:选C洛神赋图是顾恺之作品,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是早期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故A项错误;送子天王图是唐朝吴道子作品,描绘的是佛教典故,故B项错误;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作品,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体现了质朴真切,故C项正确;京剧产生于道光年间,故D项错误。 8“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A学风淡化 B知识分子地位下降C价值观扭曲 D科学发展滞后解析:选C学风淡化,知识分子地位下降都不是这部影片的影响,故A、B两项错误;这部影片带来的

113、最大问题是价值观的扭曲,即人们对事情判断标准的扭曲,故C项正确;科学发展的滞后不是电影带来的问题,故D项错误。 9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双百”方针的提出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双为”方针的提出解析:选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促进了文学艺术科技的繁荣,故B项正确;社会民众强烈需求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不是主要原因,故A

114、、C两项错误;“双为”方针是指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故D项错误。10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誉名为“星火计划”,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解析:选B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星火计划”是针对地方经济的振兴,与改变农

115、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有关,故B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提出是1992年,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在1995年提出,故D项错误。111970年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时代英雄“杨子荣”的英武雄壮、浓眉腮帮、一脸正气的相貌特征成为当时全国的审美样本;而2014年徐克导演的同名影片中“杨子荣”则亦正亦“邪”,“匪”气十足。杨子荣“英雄”形象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A社会经济的发展 B对外开放的实施C现代主义的流行 D“左”倾错误的纠正解析:选A材料透过对“杨子荣”形象的塑造,来说明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符合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故

116、A项正确;对外开放的实行会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但不是最主要的,故B项错误;现代主义的流行也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引起一定的变化,但也不是主要的,并且材料里也没有和现代主义相吻合的内容,即明显受到现代主义影响的因素,故C项错误;“左”倾错误得到纠正会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但与经济相比,经济的发展仍然是主要的,故D项错误。12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决定的核心主张是()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解析:选C

117、“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科技对生产的推动作用,没有注重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故A项错误;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只能体现教育功能,故B、D两项错误;根据“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可以判断是“科教兴国”,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

118、的认识时期代表人物对科学技术的认识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 “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技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

119、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1)列举宋代获得发展完善并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根据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论证。(10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世纪中期有何显著不同?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4分)(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

120、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比如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等;第二小问,首先,从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作用,理学后来阻碍了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然后结合史实分析论证。 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可知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强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时期,从技术层面深入到文化(思想观念)层面,强调以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启迪民众,思考人生,改造社会。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从1978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背景分析:经济上,改革开放

121、的实行,综合国力的增强;政治上,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等方面分析。第(4)问,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不同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如宋元时期文明传承与自主创新,近代前期引进西学与模仿探索,现代中国自主创新与开放交流。答案:(1)成就: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看法一: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作用。论证:认为理比气更根本;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升华抽象思辨,主张格物致知,理性分析自然。(任答两点)看法二: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论证: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压抑人的自然欲求;知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

122、。(2)不同: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强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仍停留在器物层面;认为科学技术是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新文化运动时期,从技术层面深入到文化(思想观念)层面;强调以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启迪民众,思考人生,改造社会。原因: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旧思想文化阻碍着民主政治的真正实现;需要弘扬科学思想,批判愚昧、迷信,促进思想解放。(任答3点)(3)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综合国力的增强;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如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

12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4)特色:宋元时期,文明传承与自主创新;近代前期,引进西学与模仿探索;现代中国,自主创新与开放交流。14(2016湖北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字内涵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请根据图一或者图二,确立一个主题,并进行评析。(12分。要求主题明确,评析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解析:此题小论文的关键在于找到文字内涵折射出时代的背景,土地革命时期的土豪凸显出革命年代的阶级斗争;“土豪”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冲击下部分国人的拜金主义倾向,应该否定。过去的老师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尊师重道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科教兴国”等战略推动教师地位的提高,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对坐在台上评

124、委都称为“老师”,虽然有对老师职业的尊敬,但有滥用之嫌。据此展开论述即可。答案:示例一:从土豪内涵的变化看时代的变迁土地革命时期,国内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革命。由此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巩固了红色政权。那时的土豪指那些为富不仁、盘剥贫苦农民、破坏革命的反动派,他们是被专政与被打击的对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文化生活逐渐丰富。但少数人有钱不理性消费、没什么品味、喜欢炫耀。“土豪”成了这部分人的代名词。后来该意义衍生出“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土豪,求抱大腿”等,则有拜金主义倾

125、向,与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显相违背,不值得提倡。示例二:从被称“老师”的群体看时代价值取向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唐韩愈对老师职业功能作了精辟阐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中看出,老师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老师”这个词是社会对教书者的敬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日益重视,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广大教师通过他们的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然而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对坐在台上评委都称为“老师”,还有更甚者称为“导师”,虽然体现了对评委的尊敬,但“老师”严重泛滥,则显得有些不合适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