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8月第一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2752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8月第一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8月第一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8月第一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8月第一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8月第一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8月第一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8月第一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8月第一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8月第一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8月第一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汉初成书的孝经提出了“移孝作忠”, 将孝的亲代关系转移到君臣关系上。这说明( )A家国一体观念得到了强化 B血缘宗法关系受到了削弱C儒家思想的政治地位提高 D汉代的君臣关系日益融洽【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家国一体观念1112、“它打破了青釉瓷一统天下的格局,为后世的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提供了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中的“它”是(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是白瓷打破了青釉瓷一统天下的格局,并

2、且是白瓷为后世的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提供了发展的物质基础,A是唐三彩,不能选A。C、D是青花瓷,不能选C、D、B才是白瓷,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就是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制瓷 【名师点睛】图片型材料选择题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的图片为依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图片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要“三看”: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3、“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形成此“

3、主流”的主要原因是( )A. 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 B. 文人社会地位的没落C.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D. 市民阶层发展的需要【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 4、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A. 要求社会平等的愿望 B. 追求绝对平均主义C. 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D.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太平天国的小农意识。此规定不能反映太平天国要求社会平等的愿望,也不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不能选A和D。平均分田才能体现追求绝

4、对平均主义,不能选B。从本题所规定的内容来看只是在考查太平天国是要进行原来的男耕女织、自己自足的生活,是典型的小农意识,当然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革命,具有小农意识也是正常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就是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小农意识 【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5、1888年,上海申报刊登的洋场述见篇中写道:“电线递信,速于置邮,虽万里如一瞬,此等语,辄目之为海外奇谈,疑信者半

5、。”这反映了( )A. 新式交通工具的不断涌现 B. 娱乐生活日益丰富C. 通讯近代化得到发展 D. 电话通讯得到普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通讯领域的近代化。本题不是考查交通工具和娱乐生活,不能选A和B。本题是考查通讯工具,材料是反映通讯近代化得到发展,但是电话通讯在当时尚未得到普及,本题不能选D而只能是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通讯近代化 6、1916年5月,新青年在答复读者提问中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这反映了( )A. 作者极力反对马克思主义 B. 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成为主

6、流C. 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存在 D. 马克思主义尚未被国人接受【答案】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名师点睛】当今历史试题的选材很多是学生平时所从未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选材其实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因此,做此类试题时可以采取回归教材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点是做对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7、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即提出了对日作战要“以空间换时间”,朱德也明确指出“抗战将是一个持久的、艰苦的抗战”。由此可知,国共两党( )A. 都具有持久抗战的思想 B. 存在如何抗战的大分歧C. 表达了合

7、作抗战的意愿 D. 实现了抗战方针的统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抗战思想。“以空间换时间”其实也是强调时间,也是强调持久抗战的思想,朱德更是非常明确的指出了“持久”的、艰苦的抗战,本题答案就是A。如何抗战并不存在大分歧,不能选B。抗战方针也并没有统一,因为各自有各自的抗战方针,西安事变已经表达了合作抗战的意愿,不能选C和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持久抗战 111.Com8、1950年,中苏签订条约时,斯大林即提出了保留旧的中苏条约(1945年8月苏联与国民党签订)而只对实际内容进行修改,而毛泽东则坚持“签订一个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最终中苏另签

8、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说明( )A. 苏联仍推行大国强权政治做法 B. 中国坚持了独立自主的方针C. “一边倒”不利于国家政治独立 D. 中苏存在着巨大矛盾与分歧【答案】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方针 【名师点睛】这类试题往往以相关的知识作为干扰题肢,这类题目不难,不过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所以这就要求考生们在平常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历史学“宽”,对重要的事实、重要的史实,一定要尽可能的弄懂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而遗憾丢分。9、苏格拉底认为,对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要追求一种不

9、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为此他提出了(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C. 生活需要考察 D美德即知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不是苏格拉底的主张,不能选A。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意在强调材料是在考查苏格拉底的主张认识你自己,本题答案就是B。苏格拉底未提出生活需要考察,本题不是考查“美德即知识”这个主张,不能选C和D。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苏格拉底 【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者是相反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们的理解和辨析

10、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的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避免出现好像对而实际上并不对的现象。10、下表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规定的部分内容比较。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权力受议会限制德国皇帝世袭;宰相由皇帝任命;联邦议会的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A. 法国宪法照搬了美国的宪法 B. 德国宪法违背了本国国情C. 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政治色彩 D. 都是实现国家统一的产物【答案】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

11、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名师点睛】读表格选择题也是材料型选择题的一种,此题型的特点是命题者结合一定的历史事实,给出相应的历史地图或者图片,要求考生在读懂地图、图片基础上,充分挖掘图片材料的有效信息,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做题时一定要紧扣“图”本身。11、2015年11月9日,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表示,如果欧盟不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英国人民将会投票脱离欧盟。英国将会“脱欧”反映了( )A. 英国受到了欧盟其他国家的排斥 B. 英国欲建立在欧洲的独立领导权C. 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受到破坏 D. 欧盟内部利益分配下的矛盾冲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12、本题是考查英国的脱欧问题。英国并未受到了欧盟其他国家的排斥 ,英国也未欲建立在欧洲的独立领导权,不能选A和B。欧盟是多个国家的联盟,每个国家都存在着自己国家的利益,欧盟内部利益分配下的矛盾冲突是导致了英国的脱欧的根本原因,英国将会“脱欧”也正是利益分配下的矛盾冲突的具体体现,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历史的潮流,不会受到破坏,不能选C,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英国 “脱欧” 12、“它解释了微观世界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有力地冲击了经典物理理论,为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材料中的“它” ( )A. 完善了牛顿

13、力学体系 B. 为解释光电效应奠定基础C. 改变了人们时空观念 D. 推动了“电气”时代的到来【答案】B111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量子论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在做此类问题时首先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准确提取材料信息,注意要全面,不要以偏概全,然后可以运用排除法、直选法(即在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出符合题意的选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5分,共52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法是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任何人都不能独立于法外。韩非子

14、说:“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法家所主张的法治,是将法律公之于天下,“使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又别置“法官”作为主管吏民法律的顾问,以使天下吏民知法不犯,增进国家的安定和统治秩序的稳定。这种法律观念,一直为后来历朝历代所承袭。摘编自朱晓燕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材料二 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但并非一切人均为罗马社会的权利主体。除了是人以外,还需具备其他基本条件:是自由的,而且就市民关系而言,还应当是市民。因此,凡是合乎上述三个条件的就可以成为罗马法上的平等主体。奴隶,一般不是权利主体而是权利客体,但是在取得

15、自由人身份以后就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变成为自由人和罗马市民,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摘编自付建平、谢荣国罗马法精神及其现代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法治思想产生的原因。(9分)1111111(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治思想与罗马法的异同。(16分)【答案】(1)原因:礼乐制度遭破坏,需要建立新的社会行为准则;新兴地主阶级打破贵族特权的需要;增强君主专制和统治秩序的需要。(9分)(2)异:中国古代法治强调法律适用于任何人,而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中国古代法治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罗马法则注重公民的权利平等;中国古代法治思

16、想最终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而罗马法影响了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建立。(12分)同:都注重法律的公开性;都体现了一定的平等性;都是维护统治的工具。(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法治思想产生的原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中国古代法治思想与罗马法的异同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材料解析题时可以采用“以设问为指向,明确阅读重点”的方法。即阅读材料前,先要弄清设问及要求,以及把握设问角度与命题意图,从而确定阅读重点。一般情况下,每则材料都有其核心内容,因此阅读时不仅要掌握该材料的核心内容,还要读出材料之间的联系,更要读出隐藏在材料深层

17、中的有效信息。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19世纪中期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机器人的想象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想象画中提取一则历史信息,并说明理由。【答案】示例1:信息:蒸汽机的使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4分)说明:19世纪中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时期(2分),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已应用到工业生产和近代交通领域中(2分),想象画中的机器人是用蒸汽机作动力的(2分),尽管当时没有实现,但反映了蒸汽机使用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的社会效应(2分)。示例2:信息:工业革命带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4分)说明:尽管想象画中的机器人只是人们的遐想(2分),但将机器人用于农业生产

18、(2分),说明人们迫切需要进行农业技术的变革(2分),也说明了工业革命对农业技术革新的影响(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产生的社会效应【名师点睛】近几年新课标高考经常将图表、图片、表格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既活跃了命题形式,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此类题型做题基本技巧需要注意:一是要看图表、图片、表格所反映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是要看图表、图片、表格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是图表、图片、表格的关键信息,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数字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15、(15分)材料 英国自威廉征服以后,王权一直在发

19、展。特别是经过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王权更为加强,贵族的权势受到贬抑。当时,王权高于法律,没有国王的令状,很多社会问题就无法解决。自由大宪章的签署改变了这一情况。宪章采取了一些定性定量的限制,约束了国王的行动,如规定国王不能向没有对自己负有军役义务的自由人强要监护权、不可随意征收任何免役金和贡金等。宪章的这些条款,从政治、经济、财政、司法各个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可以说,这是契约的形式申明法律高于君主并以具体条文约束君权的第一个明确的文件。摘编自张玲论对英国宪政制度的影响(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自由大宪章产生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由大宪章产生的意义。(9分)【答案】

20、(1)原因:英国王权的至上,严重影响了社会问题的解决;王权对贵族利益的侵犯激化了社会矛盾;贵族势力为维护自身利益要求限制王权。(6分)(2)意义:从法律上约束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法律高于王权的基本原则;为英国光荣革命后宪政制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9分)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英国自由大宪章产生的原因及意义【名师点睛】在做此类材料解析题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阅读完全部材料后,根据设问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时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材料的出处、材料的注释或说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克服思维定式,一定要要充分运用历史术语,注意按问作答,坚持论从史出,切忌只简单罗列材料观点,要注意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